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认识心的无惧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葛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认识心的无惧

 

  “Find out what is the idea that you are holding on which conditions your mind. ”

  - Godwin samararatne

  “认识你现在正执着什么意见而使你的心被它所条件。” - 葛荣居士

  (五十三)请认识心的无惧     路

  六袓惠能说:心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趣的是,若然心是无一物,那么心内的害怕、惧(fear)又从何而来呢?

  无惧是心的自然本性

  葛荣导师常提示各同修需觉醒地观察(observe)自己的心,了解自己,了解心的运作,继而作出你自己的发现(make your own discovery)。他举例,科学家牛顿坐在树下被下坠的苹果打中,便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甚么苹果必定是向下跌呢?」,就这么一个很简单与平凡的问题,再经过他多年的研究与实验,便发现地心吸力的大自然规律。同样,我们也可以问自己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题,然后再仔细观察心的运作,继而作出自己的发现。

  随着葛荣导师的提示,便问了上述这个关于心内的害怕(惧)的问题,并常常有兴趣地观察自己心的运作,渐渐便发现到内心根本从来就是无惧(non-fear)的,无惧就是心的本然,即心的自然本性。那么,为甚么有时候心会害怕、惧呢?答案是:心被某件事所条件(conditioned)或操控的时候,心才会有害怕、惧。当这心没有被某事物条件或操控的时候,心便会回复到它自然的状态、无惧的状态。换句说话,无惧是心的自然本性,惧是心在不自然的状态时、被条件与操控时、才会形成。

  一个没受过禅修(即戒定慧)训练的心,往往会不自觉地向外求,向外寻找快乐、顺境、成功、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等等,越是要得多,心便被更多的东西所条件(the more we want, the more we are conditioned),心便越迷失,越不认识它无惧的本性。

  面对与处理任何环境的变化

  例如,有时候发现自己很害怕在公事上犯过失(make mistake)。起初,自己也不明白为甚么会有这些害怕,因为犯过失本身并不是一件甚么稀奇的事,每一个人工作时都会有过失的时候,只要是无心之失或知道向疏忽(oversight)吸取经验,本是没有甚么可怕的。渐渐进一步观察心的运作,发现原来害怕的并不是犯过错,而是害怕犯错后有很多麻烦,例如要向上司或客人解释或陪个不是,这会花上很多时间与工夫,可免则免。但是,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心便被不可以犯错的概念(idea/concepts)所条件,心便会时常担忧出错。

  何况,就算没有犯错,也有可能被指责。因此,若要完全不犯错或要所有人都不会无理指责,才不害怕,这是不实际的。这只会使心常被外间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所条件。

  因此,学习放下、放开操控心的条件,并不是要做到十全十美,不会出错。心越想不出错,心便越被不出错所条件,便越害怕出错。放下、放开操控心的条件是指:每当觉知觉察(aware)到心害怕犯错时,便友善地提醒自己所需要做的并不是预期自己不会犯任何错误,而是需要学习若然犯错或无故被责的话,便去处理与回应这个环境的变化(change of circumstances),无论到时这个环境的变化是多么的不如意,也没有问题,只是去处理,只是去回应。就以上述的例子来说,越是害怕或担忧犯错后会有很多淋烦,便越需培育与提醒心若然真的是被上司或客人质问的话,便运用经验与知识去处理这些质询或责备,无论要花多少时间与工夫也会去做。当觉知觉醒地提醒自己所「需要」做的是去处理与回应任何事情的变化,而不是强「要」事情的变化如己愿,心便没有被事情的变化所条件,心便会回复它的自然状态,自然的无惧。

  有了这正见,便明白到工作时所需要培育的并不是完全没有犯任何错误,而是培育若然犯错时知道怎样办,或会正面地反思如何办。每一次无论是自己错也好或别人无理责备也好,都是一次培育与训练心去学习在实际的层面知道如何办、如何反思、如何处理与回应事情的时刻。亦只有不断地在这些情况下吸取处理事倩的经验,才可以渐渐善巧地(skilfully)知道如何办、如何反思、如何处理与回应。在这漫长的培育与学习过程中,心必然有迷失的时候。迷失时,心会被外间事情的发展所条件,会害怕。不迷失时,心会去学习面对与处理,不被事情的发展或变化所条件,无惧便自然呈现。经过长时期的训练与培育心,迷失依然会有,但迷失的时候会渐渐少,不迷失的时候会渐渐多。换句说话,惧的时候会渐渐少,无惧的时候会渐渐多,循序渐进。

  祝愿各位都会训练心去处理任何事情的变化,而不是强要事情的变化如己愿。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