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认识心的本然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葛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葛荣:在生活中禅修 请认识心的本然

 

  “Deep within everything is empty, a deep silence, which does not get shaken in facing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 Godwin Samararatne

  “(心的)深处是空无,深深的寂静,不为世事的起落所动摇。” -葛荣居士

  (五十四)请认识心的本然     路

  何为禅?这有多种不同的演绎,其一是:禅是指心与事物的本然,即认识心的清静本性,继而认识事物的自然本性或实相。

  禅修便是培育心(cultivation of the mind),意思是培育戒、定、慧。培育「慧」是指看清楚与明白事物真相或实况、「戒」是指训练心随事物的真相或实况而行,不是随惟心所虚构的故事或预期而行和「定」是指培育心的质素,例如觉知、耐性、弹性等等心的质素,使心有「心力」去随真相与实况而行。

  当戒定慧渐渐稳固,心便不会像以前这么容易迷失于贪、瞋、痴和惟心所虚构的故事与预期之中,心便会较以前清晰,继而便会逐渐看清、认识与了解事物的自然本性或实相。相反,若心经常迷失于贪瞋痴、故事与预期之内,便只会看到事物的外貌或自己认为是重要的片面,不会了解事物的内相、实相或本然。

  心性本觉醒、无惧

  例如,上期的一篇文章提到,当渐渐观察与了解心的运作,发现到心越想不犯错误,心便越被不犯错误的概念所条件(conditioned)或操控,心便会害怕:惧。相反,当自己完全准备(fully prepared)若然犯错或被无理责备时,会去回应与处理别人的质询或责备,学习当世事的发展在预期之外时,知道如何办,心便没有被世事的发展所条件,心便会回复它自然的状态,心自然的本性便是无惧。换句说话,禅修便是透过观察与了解心,渐渐认识心的本性,心觉醒与无惧的本性。

  同样,透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察心的运作,渐渐了解与明白到原来心本来就是清明、清晰的(clear)。心不被惟心所虚构的故事、预期、加号减号、烦恼、情绪反应、要、概念(好坏,顺逆,对错,难易).…..等等所欺骗的时候,这一刻心便会回复到它的自然的状态,心的自然本质就是觉知觉醒、无不耐烦、无惧与充满慈悲喜舍。相反,心被上述这些「法尘」(即惟心所虚构的种种虚妄)所欺骗时,心会失去它的自然本性,心会变得半梦半醒、不耐烦、惧、不慈悲、不详和与情绪化。

  预期之内或外,都只是处理与回应

  其实,心在一天之中究竟会被多少事物所条件而失去它的自然状态呢?没受训练的心是会被非常多的种种大小事情所条件。例如,生活层面上,要有种种舒服的衣、食、住、行、医疗服务等等心才会有所谓的快乐,缺其一心也会变得烦躁或烦恼。工作上,要自己不犯错,又要别人合理和公平,事事顺意顺利,不然的话心又会变踌躇或慌张。在家庭中,要家人的支持,但又不要他们的打扰。在社会中,要自由、开放、公平......等等,不然的话又会埋怨或投诉。

  受过训练的心,戒定慧稳固的心,却会知道如何可以放下、放开这些种种不同的条件。当然这不是指不要衣食住行或不要工作、或任由周边的事情所摆布、或抱着无所谓的心情去办事。禅修便是避免走两个极端,其一极端是要事事顺意顺利,另一极端是甚么也不要、逃避或无所谓。

  学习与训练心放下、放开种种的条件的意思是:若然事物的发展在预期之内,非常好,在享受与欢欣这些顺意的情况的同时却不预期这些情况必须延续;若然事物的发展在预期以外,也没有问题,明白到这是训练心学习知道如何办、如何面对与回应的时刻。换句说话,无论事情的发展是在预期以外或之内,心都只是去学习如何处理与回应,学习无论世事的发展如何都渐渐会知道怎样办。亦只有这样心才不会被世事的发展所条件,心才会回复它自然的本性,心才会渐渐清晰地认识事物的实况、实相;而不只是去预期事情的发展如意或只是认识事物的片面。

  当然,知易行难,所以禅修并不是一朝一夕,培育戒定慧的道路是漫长与无休止、直至老、死。但是,禅修的益处,不是要等到完全把所有条件都放下才会呈现。当知道如何放下众多条件之中的一二时,益处便逐渐呈现。因此,禅修的益处会随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渐渐呈现,无需等到最终解脱的一天才有益处。

  心的自然本性是心本来就已有所有正面的质素,如觉知觉醒,无不耐烦,无惧与充满慈悲喜舍。问题是自己有否学习放开、放下种种条件与欺骗心的法尘,给机会予这些已存在的正面力量自然呈现。

  祝愿各位都会渐渐认识心的本然。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