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一 9、显宗与密宗之异同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一 9、显宗与密宗之异同
显宗与密宗之异同
今天我们要就显宗与密宗之间的关系做一些讨论,也就是说显密的异同点在哪里。之所以要讨论这个问题,其原因就是藏密的理论及其具体的修法非常完整,针对性也特别强,但有些修显宗人由于对密宗不是很精通,而觉得修显宗的不能修密宗,修密宗的也不能接受显宗。就为了有这样的观点,所以我们特别安排时间来谈谈这个问题。今天讲的内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显密相同的、可以圆融的、不矛盾的地方;第二是密宗的一些为显宗所没有的特点。这样,大家就能对显密间的矛盾与否有所了解,以后修加行的过程中也不致于有严重的疑问出现。
一、显密的相同点
讲加行的时候强调过,一个凡夫从现在到最后成就之间有三个阶段:一、放弃贪图世间的安乐,建立出离心;二、放弃自私,建立菩提心;三、放弃我执,建立无我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显宗和密宗是没有差别的。
我们讲过从外加行到内加行的系统修法,显密都必须修,凡是大乘佛法都要修出离心与菩提心,无一例外。虽然修法上有些差别,却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一样的。无论是修显宗、密宗、禅宗、或凈土宗,都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如果连这个最基础的修行都没有,那还念什么佛,修什么禅。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念佛、打坐才是真正的净土、禅宗。而禅宗为什么不讲这些加行的修法呢?我们都知道,禅宗从达摩祖师到六祖惠能,其根机都已非常的成熟,所以他们能开悟。我们在六祖惠能的传记中可看到,虽然他不识字,但根机却已相当成熟。当他依止五祖学习时,并没有学很多经论,也没有花很长的时间修行,只是在后院里干活儿。八个月后觉得机缘成熟了,五祖就给他讲金刚经,而金刚经关键的一句话就让惠能大师彻底开悟。他没有修加行,但不是不需要加行,修加行的结果就是要能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而他都已经有了。譬如秋天的花或树叶,只要一阵轻轻的风就能吹落。春夏时节,刮更大的风树叶也不会掉下。同样,人成熟后一句话也能让他明白,也能明心见性。六祖听的和我们念的金刚经完全一样,他一句话就可开悟,我们却没有,就是因为根机还未成熟,所以要修加行、正行这些系统的修法。对修禅的人来说,六祖惠能大师的南传教派当然是最殊胜的,但针对现代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神秀大师的北传教派可能更合适。它就像加行要一步步地修,最后才达到禅宗所讲的那种境界。惠能大师则不强调前面的部分,只讲最高境界。所以禅宗虽然不说,但实际上也需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
净土宗最关键的一部经典就是《佛说阿弥陀经》。这是一部显宗的经典,同时有汉藏文两种译本,但都是从同一部梵文版翻译过来的。经里讲如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远离两个违缘并具备四个条件。就违缘来说,第一是要远离造五无间罪,第二要远离舍法罪。阿弥陀佛也讲了,娑婆世界的众生如果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都可以如愿,唯有造五无间罪与舍法罪的人无法往生。其它的如杀生、偷盗等或更严重的罪业,经由虔诚的心在念佛的过程中都可清净,但这里讲的两个违缘,念佛都无法消除,所以必须要远离。
再讲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一、要观想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二、要广泛积累资粮;三、要发菩提心;四、要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在具备了这些条件下一心不乱的念佛,就可往生极乐世界。这里并不是不强调菩提心,而是在有菩提心的基础上再一心一意念佛。当然出离心也需要。《佛说阿弥陀经》讲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会贪图世间的圆满。如不能放下这个贪欲心,就无法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这个贪欲念头的本身就是一种阻碍。贪欲不灭,往生极乐世界的念头就不起,就算生起也不是很强烈,所以也就无法往生极乐世界。可见禅宗和净土都一样强调出离心和菩提心,凡是大乘佛教在这点上都没有任何差别。这是第一个相同点。
第二个相同的是证悟空性。如果不证悟空性,是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的,也无法明心见性,更不能证悟密宗的境界。此话怎讲?现在念佛时是个普通人,一旦往生极乐世界时,如是正常的往生,就能立即明心见性,立即开悟,也就是能登地。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都是一地以上的菩萨。现在虽是普通人,往生极乐世界后一见到阿弥陀佛,当祂将手放在我们头上加持时,凭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自己的资粮相结合就能使我们立即开悟,开悟的程度就是到一地菩萨的境界。所以念佛也要能间接地证悟空性,不然不能成佛。往生极乐世界后还只是菩萨,并没有成佛,必须通过修行才能成佛。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证悟,这是讲正常的往生。难道有不正常的往生?有的。汉传佛教讲九品莲华,藏传佛教也讲,念佛的人如果对净土法门没有很大的信心,对能否真正往生极乐世界抱持怀疑,那么他如果念佛念得好,仍然可以往生,只是他在极乐世界里会有相当一段时间不能见到阿弥陀佛,而在那段时间里他仍然有可能只是个凡夫。这就是不正常的往生。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强调信心,不然虽可以往生,却有相当长的时间无法见到阿弥陀佛。但就算不能见佛,也不会再回来,仍然留在极乐世界,暂时是不能见,但终究还是会见到阿弥陀佛的。见到佛后就能开悟,然后继续修行就能成佛。所以净土也需要有证悟,只是它不强调这一生的证悟,而是到极乐世界去证悟。没有证悟空性,也不能成佛。
禅宗则是一再地强调明心见性。何谓性?性就是万法的本性。什么是万法的本性?万法唯一的本性就是自心空性和光明。譬如我们看着一个花瓶,这花花绿绿的瓶子是它的本性吗?不是。这只是我们眼识所增上安立的一种幻觉,而它的本性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空性和光明。所谓见性就是要见到这个心的本性,可见禅宗也需要证悟空性。
密宗所讲的开悟与其它宗派讲的并无不同,迷就是未见到空性,悟时就很清楚感觉、了知空性,也唯有证悟了空性才能成就。从这个角度讲,显宗和密宗是相同的,两者都要求有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大乘佛教不强调这三点。我们对显密的共同点在此只作了一些简单的叙述,如就细节来说仍有多项可兹列举。
譬如显密都讲戒定慧,显宗的戒就是密宗的戒,而密宗的三昧耶戒是在灌顶时受。实际上密宗的戒律就包括了大乘菩萨的二十条根本戒及比丘、比丘尼戒。《时轮金刚》中说最好的学密人就是出家人,而出家人中又以比丘最适合做金刚上师,所以不能认为密戒与小乘的比丘、比丘尼戒是相违背的。《时轮金刚》在无上密宗中占有相当崇高的地位,其中就曾举例说:如在同一地方有两位金刚上师,一是在家,一是出家人,哪一位有开光、灌顶等的资格呢?答案是出家人。它认为在家人是没有资格的。从学密的人来讲,它也认为出家人是最好的,如比丘或沙弥,但并不是在家人就不能学。从这个角度可清楚看到显密的戒律是不相违的,不然的话,《时轮金刚》应该不允许比丘学密,而不会说比丘是最好的学密人。比丘的二百五十三条戒,密宗也同样特别重视。以上是讲戒的部分。
定就是禅定,也就是四禅八定。修四禅八定是否为解脱道要视其如何修来定夺,如没有开悟,而仅仅是修四禅八定的话,就不是解脱道。这样修的结果是往生到色界和无色界,而色界和无色界还是在轮回中。但如果在证悟空性的基础上修,就是解脱道,而且是修解脱道上不可缺少的一步。不论是显宗的小乘、大乘,或是密乘,都一致强调修四禅八定,所以显密之间定的部分也无稍许差别。
慧主要是指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这在三乘中都是必要的。所以三世佛法没有任何教派不讲戒定慧,于此可说显密毫无差别。
很多人却有一种误解,认为藏密的戒律与显宗的不一样,因为显宗戒律中不开许大乘菩萨喝酒吃肉,而藏密戒律是开许的。事实并非如此。藏密从来就没有开许过可随意饮酒吃肉,从《时轮金刚》到宁玛派的《大圆满》都一再强调平时不能将肉当成普通食品来享用,而且是非常反对这么做的。可是西藏的确有很多人吃肉,而藏密最发达的地方是在西藏,为什么不加以制止呢?对此必须说明,修行人吃肉并非藏密戒律中开许,而是环境使然。以前青康藏高原不能种植蔬菜,对外交通封闭,如从外地运蔬菜水果,需时至少两星期,运到时早就烂了。尤其牧区里粮食本来就少,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吃肉,但也只吃三净肉。由于大乘与密宗的戒律都反对吃肉,而小乘是临时性地允许吃三净肉,所以他们只好选择遵守小乘的戒律,并不是藏密有开许。即便如此,以前很多在深山中修苦行的人却坚持吃素。白玛登德上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约一百五、六十年前成就虹光身,死时全身虹光,空中遍布彩云,头发指甲都没有留下。像他这样一个成就者,当年在山上闭关时就发誓吃素,从此以后他就终身吃长素。还有很多类似他这样的人。藏密正规的要求是与大乘《楞伽经》一样的,反对吃肉。如在会供时有肉,则可吃如苍蝇腿般大小的肉。从吃素的角度讲,这不算是吃肉,但同时也不违背密宗中所有的一些誓言。酒也是同样。在戒律上还有很多细微处显密都是一致的,但碍于时间,这次就不多说了。以上讲的是显密的相同点。
二、显密的不同点
显密之分主要是在证悟空性的方法上。虽然总体目标要证悟空性是没有差别,但方法却有许多。
先看看显宗是用何种方法证悟空性的。净土宗以念佛作为证悟空性最根本的方式;禅宗的方法则主要针对根机极好的人,所以显得很简单,缺乏从加行到正行的一整套系统。我们看六祖惠能大师证悟的过程,对一般人而言这根本不是个方法,但对像他根机那么成熟的人确实不失为一种证悟之法。除此之外,其余显宗有的证悟方法就是靠因明(逻辑)思维。譬如一个瓶子,我们确实看到它存在,但它也是由许多的微尘组合而成,不是一体性的东西,而这些微尘也可再分离,直分到最后分完时,就是空性了。这并不是说它到后来变成空性,而是它永远没有离开过空性。我们的肉眼是无法看到这个空性的,而这种方法只是教给我们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并用因明去作推理。譬如这一块布,把它拆开来就是一堆毛线,那么布到哪里去了呢?是消失了吗?而我穿的到底是布还是毛线?这毛线也是由羊毛织成的,那我穿的是布、毛线、还是羊毛?如将羊毛分割至最细的微尘然后放在一旁,则当初的那块布去了那儿?难道我原来穿的就是微尘?显宗是经由此种推理方法去了解空性,这是一种接触空性的方法,但只是理论上的概念,没有实质的体会。如何能将字面上的理解转变为证悟的智慧,这就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修行才有可能做到。在修行期间必须要积累资粮并清净罪业,当这些条件都圆满具足后,是可以将理论上的了解变成智慧的。禅宗以外的其他显宗就是以这种方法去证悟。
可是禅宗不也是显宗吗?从我的观点看,禅宗的明心见性既是显也是密,但也可说非显非密。它是将显密结合后的一种修法,实际是半显半密,由于它没有灌顶和观想,所以被归纳为显宗,但也不像一般显宗的证悟方法。除此之外,其余显宗各派别唯有通过推理一法去证悟。龙树菩萨的六论,就是先要推翻我们原有的执着,得到理论上的概念后再去修,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对空性有所感受。这就是显宗证悟空性的方法。
密宗有外密、内密之分。外密暂时不谈,内密就是无上密法。证悟空性的修法有二:一是修气脉明点。外道,例如道教或气功,也有此类修法,但与密宗的修法是名同义不同。密宗修的气脉明点最终可证悟空性,而显宗从来不知道这点,但不是当初佛不了知,而是佛在转*轮时要应机施教。经由气脉明点的修法证悟空性是非常快速的,譬如你用一定时间观想头痛,头一定会痛起来;如用棍子直接打头,则立刻会痛。显密之差别亦是如此。通过理论上了解去修空性,由于见解较模糊,需要长期修才行。而气脉明点则是强制式地要你接触空性,虽然最后的结果和显宗一样,但因方法不同,速度就有迥然的差异。这是一般密宗的修法。
二是大圆满的修法。大圆满不强调气脉明点或是因明(逻辑推理),认为这些都是绕道而行。大圆满有些部分与禅宗有点相近,但禅宗不讲的修法大圆满全都有,所以禅宗仍不及大圆满。如只讲证悟空性,二者是非常类似的,大圆满也是不假他法能直指人心。直指人心就是已经开悟的上师能让有信心的弟子直接证悟大圆满的智慧。大圆满的智慧,与禅宗的明心见性,或中观的证悟空性,其实是一样的。如来藏在汉传佛教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如来藏就是大圆满里讲的自然智慧,明心见性的性字所要形容的就是如来藏,进入大圆满的境界也就是如来藏。所以证悟后都是一样的,但大圆满能直指人心,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观想过程,可是需要修加行,加行后修其他正行时通常有许多观想,可是大圆满完全不需要这些就能让人开悟,这是它独有的特点。
有人会问密宗的双修是什么?显宗里无所谓的双修,有的话也是讲福慧双修,而非男女双修。密宗的双修是一种气脉明点的修法,但对一般人来说,它不是个修法,而是一种象征。譬如佛像的男身是代表光明,是现象的一部分;女身则代表空性;双运是显空无二无别的意思。《心经》讲色即是空,这里色可视为所有男性的佛或菩萨。又讲空即是色,此处的空可视为所有女性的佛或菩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双修。一般人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修密宗是否一定要双修呢?大圆满根本不需要,也从来不强调。不了解的人以为所有藏密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修气脉明点在密法里只占有一小部分,但即便是这一小部分也不是普通男女修的。所以对凡夫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个修法。大圆满不强调双修,一个大圆满的修行者,从起初加行到最后成就之间是不需要修气脉明点的,并认为这其实没什么用,因为大圆满有更好的方法可证悟空性。以后如有机会正式学密法,读到藏密的经论,应当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样的见解才是正确的。
密宗由于有些神奇的修法,使得它的神秘色彩比较浓厚,误解也因此而起。有些人是自己不愿或不能持守清净戒律,却以某些借口去做遭人垢病的事,最后却使密宗蒙罪。凡夫的行为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不如法的行为是属于凡夫,而不是密宗的。一般人对双修不仅现在不用修,也不能修,就算以后修到较高层次也不需要,因为有更好的方法可用。
总结以上各点的结论就是:证悟空性是显密共同的目标,但方法各异。显宗的方法不如一般的密法,而一般的密法不如大圆满,就这样一层层地上去,大圆满由于它的独特性而成为最高法门。
另一项密宗独有显宗绝无的特点就是密宗可成就金刚身。当金刚身修成时,其外表仍和普通人一样,但实际上生老病死或地水火风四大对其已无任何影响。由于身无窒碍,此时要飞檐走壁或穿墙入室都是轻而易举的。当然这并非修金刚身的目标,它真正的目的是要将凡夫身修成如佛一般,有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报身相。对显宗来说这完全是不可思议的,其认为肉体属于轮回,是不清净的,必须断除、放弃。对普通人来说显宗的观点没错,但密宗以智慧开发了诸多方法,可以将不净身转化成清净的。打个比喻,就像一般人如吃了毒药可能会死,但会用的人反倒可能以毒攻毒。在未证悟前,我们的身体确是轮回的一部份,要想解脱就必须舍弃它。但是有智慧和方便时,不但不必舍弃,反而可将其转化成佛身,要做到这点,唯有密宗的气脉明点和大圆满的光明修法可行。除此之外,显宗里不论是净土、禅宗、唯识宗、或中观都一筹莫展。如果从没看过密宗经典的话,就连显宗的一些法师也无法接受肉身可如此转化。但密宗确有方法,其方法的根源就是证悟,是一种心的功能。不净身的形成也是心的功能,是由于心不清净、造业而致。心能证悟、领悟到光明,就能转不净身成金刚身,当然其间还要加上别的修法。这并不仅是一种说词而已,西藏历代的高僧中就有很多此类公案。大家也听说过,有些大圆满修行者死时,在众目睽睽之下肉体逐渐缩小直至化光消失,天上出现缤纷彩虹。
人的尸体之所以能如此也是心的功能,但凡夫无法了知如何去开发这种功能,修行人则已经掌握了此中诀窍,并开发出来给大家看。如同五、六百年前的人听到今日的科技,会同样觉得难以置信。那时的人如有足够的技术是可以开发出同样的高科技,而不是几百年后环境成熟了才出现这些东西。换言之,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其制造方法从古到今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人们不得知罢了。同样,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发心的内在世界,且会发现它的许多神奇面,然而却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此认为烦恼、杂念是必须要断除的东西。初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智慧,这样做是没错。等有了智慧即可将烦恼转为道用,不再需要断除。这是密宗的特点。
显宗的修法则是在初步证悟前,必须先经过无数大劫那样漫长的时间,然后从证悟一地到七地又要再次经过无数大劫;证悟八地时,八识中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已清净,那时观山河大地就是佛的坛城。这是显宗有记载的。
密宗则是一生中就可将不净身转化成金刚身,这其中的诀窍就是气脉明点和大圆满的修法。藏密的气脉明点可分外、内、密、极密,而外道的气脉明点只是藏密中外部最简单的一部分,其它更深层的就根本没有接触到。经由这些诀窍,密宗才能开发出上述的修法。
大圆满中有中阴身的修法,它将死亡的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相信大家都听过甚至看过《西藏度亡经》,其对死亡情境的叙述,使西方一些有濒死经验的人大为震惊,因为他们对死亡的初步感受,早在几千年前西藏就记载得清清楚楚了。西方人的经验只在死亡的初期,而《西藏度亡经》不仅是描述了死亡的全程,更具体告知该如何掌控全程。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就可借着修习中阴身的方法去掌控、利用死亡的过程。在显宗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就连普通的藏密也没有这种修法,唯有大圆满才有。这又是大圆满的另一个特点,由于它的特点数不胜数,在此只能略举一二较重要的以阐明密宗与显宗不尽相同的地方。
归纳以上各点,可将显密之异分为两点:一、智慧不同。从空性方面看,密宗不需要因明思维(逻辑推理)的过程,现在就能掌握心的本性——光明。从现象的角度看,显宗认为肉眼能见的所有物质都属于轮回,是不清净的,必须要断除,却从不知这些是佛的本性,是清净的。直到证悟了八地才了知真相。密宗从初入门就教导,世间所见的一切虽都是轮回的一部份,是不清净的,但实际上都是佛的坛城。如何能证明这是实情?密宗是有办法证明,只是目前还不忙讲,必须等加行修完后才可以谈。到那个时候自己去修、去体会,不需旁人指点,自己就领悟到一切确都是佛的清净坛城。显宗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密宗则是即生可成,原因就在于显宗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诀窍,是智慧不及故。二、证悟空性方法各异。显宗只有逻辑推理一途,这是它不足的地方。密宗则途径繁多。对根机不是极好的人,可用观想或气脉明点一类的修法去逐步引导,以致证悟空性。根机不错的人,不修这类法也行,用更方便、快速的大圆满修法就可能立即证悟。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差别,因为要得解脱就必须证悟空性,除此别无他法,所以这个差别不可等闲视之。
密宗与显宗并不冲突,只不过它有更多的特点。修显宗的可同时修密,如修净土的也可修密法;如果修禅也同时修密的话,密法对了达禅宗的明心见性会有相当大的助益。禅宗在证悟前的方法上是有所不足,密宗恰可补其不足之处。精通显密的智者去看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从小乘到密宗,不会发现有一句话是相矛盾的;智慧浅薄的人看则句句矛盾,以致于显反对密,密不接受显,根本无法同时修。这是智力不敷而致,不然,一座就能修八万四千法门,一座也能修大圆满所有九乘的修法。所以,在学习时,应从整个佛教不矛盾的角度去思维。反之,则汉藏佛教、净土与禅宗、大小乘、甚至藏密四大教派,对理解不够的人来说都是相矛盾的。如果有这样的胜劣分别念,在佛法里叫谤法。佛有部经典是专讲何为谤法及其罪过的,如果有谤法罪,不仅不能修密法和禅宗,连念佛都不能,因为谤法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两个违缘之一。学佛的人,专心一致地念一本书、拜一尊佛、修一种法是很好的,但要是认为其它的都不如自己的佛或法,那就是谤法。如果没有能力修所有的法门,只修一种也行,但不可对其他教派有任何批评。如能避免片面的看法,以平等的信心为基础,全神贯注地修一个法,不论是何法,都可快速成就。
有些居士,姑且称他们为「跑跑居士」,成天只是跑道场求灌顶、求福,最终什么都没学到,自己也从未想过要如何才能得到正知正见。如果那些灌顶都确实得到的话,同时也受了一大堆的密乘戒,如不能守这些戒,则犯一条算一条,最后得到的是一堆罪业,别无其它。当然,上师无论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要同等的恭敬。但就个人修行来说,有无必要每位都去崇拜?其实不用,心里恭敬就够了。是不是每位从藏地出来的上师都要去见?也没有必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建立立场,这个立场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见解。如果没有,成天跑来跑去是不会有什么好收获的。灌顶后如果上师不讲该守的戒律,居士也不在意该注意哪里,而密乘戒是一定要守的,如此犯了戒就无关乎知或不知了。无论是对汉传的法师或藏传的上师、瑜珈士,作为居士都要培养出平等的清净心,因为他们是僧众。但要不要接受他们的传法、灌顶,则必须观察。观察后如决定接受,就必须做到该做的。不能做到,就不要接受。世间法是如此,佛法更该如此。
目前有些居士不考虑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见,或修法上的知识,只是追随别人去找有名气的上师,例如听说某某人能飞、会取伏藏,就一窝蜂地跟着跑。其实取伏藏对你有何助益?能飞又怎样?难道你能跟着飞吗?如果是替自己设想,去见上师时,要能从上师那儿得到对自己解脱有利的东西才是对的。也不是从任何人那儿都可得到,在这之前与之后都有要求,必须要极端重视这个问题。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