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二 上师瑜伽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8日
来源: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二 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

  今天开始讲上师瑜伽的修法。“瑜伽”这二字出自印度梵文,是修行、修持的意思。上师瑜伽就是上师的修持(也即修持上师)。

  一、修持上师瑜伽的意义及前期准备

  为什么要修上师瑜伽呢?自从我们皈依后就成了佛教徒,发了菩提心就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修金刚萨埵可忏除罪业,修曼茶罗可增长资粮,而修上师瑜伽则可让我们得到上师的加持,得到上师的加持则有助于证悟大圆满的无上智慧。

  如果外加行、皈依和发心还没修好的话,就暂时不必专修上师瑜伽,只需略修即可。修行时念诵仪轨也有一些要求,在一座当中外加行的部分如人生难得、死亡无常等都要修,但可修得略些。接下来如果是在修上师瑜伽,则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个修法上;如是在修发心的话,也如此类推。

  念诵仪轨的方法有广略之分。简略的就是遵照《普贤上师言教》前面所附的〈开显解脱道〉前行念诵仪轨,在每座中都需念一遍。譬如修菩提心时,从〈开显解脱道〉的开头一直念到发菩提心为止,然后开始循环不断地念四句发心偈,起座时,再把菩提心以后的仪轨念完。修上师瑜伽时也是一样,从人生难得到曼茶罗都要简单地修一遍,然后开始修上师瑜伽,起座时将剩下的仪轨念完。广的仪轨比较长,也较繁复,一般人或受限于时间,或因念诵的难度较高,一天念一遍就够了。譬如修菩提心,早上的一座从外加行开始念并简略地修,直到菩提心为止,然后只就菩提心反复地修,下面的仪轨就不再念了,起座时做一个回向。晚上的一座也要从外加行开始简略地修,菩提心的部份就多些时间专修,起座时将早上剩余没念的仪轨念完。如此修比较省时,能多念仪轨当然是好,但再加上思维与观想,可能时间会过长,所以个人要视自己的情况去安排取舍。

  由于〈开显解脱道〉特别简短,上师瑜伽修法中有些偈子在此处就没有,在广的仪轨中才有。这些偈子在《普贤上师言教》中可以找到,大家只需照书念就可以了。至于其它的修法,一般照〈开显解脱道〉念是可以的。有些特殊的偈子,如三身曼茶罗的仪轨,在〈开显解脱道〉中只有一句,就太略了。有时间的话,还是念广的仪轨比较好。以上是念诵仪轨的方法。

  今天课堂中有些人是新来的,虽然以前没有听到上师瑜伽之前的修法讲解,但网上有音频可下载,也有整理过的文字资料可上网查询,再加上《普贤上师言教》的书,我想利用这些方法应该是可以开始修的。以后如有机会听讲,可从头再听一遍。如没有的话,就只好这样修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居士既没有灌顶,也没有传承,自己请了法本就回去任意地修,这就不对了。

  密宗的正行修法就更不允许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修不仅修不出结果,更由于没有窍诀而会出差错。但是,像人生难得或死亡无常这类不是正行的基础加行修法,若根据所有的录音和文字资料来修,应该不会出任何差错,所以这次新来的人可以先这样修。不过这并不是正行的修法,要修正行以前必须先听讲才可修,只听录音带得不到传承,任何人的录音带都无法给你传承。因此,最好听一个传承再修。

  希望凡是来听法的人都能实修,何时修完要视每个人的情况而定,但总要有个开始。如果要求所有人在同一时间修完,可能不太实际,不过每天至少应安排两个小时来修法。早上可早起一个钟头,在梳洗完毕,未用早餐之前,就开始打坐一个钟头。晚上下班后,吃过晚餐,再打坐一个钟头,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为了生活我们都可以忙碌地投入工作,为了了脱生死,又怎能不尽力投入呢?所谓的生活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现在拼命发展、赚钱的成果,是决不可能在下辈子继续享用的。这几十年的生存是在人间,再怎么难也都可以过。如果换了身体、环境、时间,下一世是怎样就谁都不敢说了。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真正推翻轮回的存在。虽然有各种说法,但到目前为止都无法推翻轮回。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强力的依据来证明轮回的存在。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无可避免地都要转世,下一世转做什么样的众生,谁都不知道。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所准备。

  很多人怕老时日子不好过,所以现在拼命赚钱存钱以作准备。为了下一世,为了解脱轮回,为什么就不做准备呢?不为后世打算,是很愚昧的行为。我们在一天当中一定要有适当的时间用在修行上,其余的时间可用来工作。学佛后如果立即放弃亲友及生活来源,也不是很合理。修行人历来都有两种:出家人,没有世间的责任,主要任务就是修行与弘法;在家人,佛并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出家,在家人应该担起家庭与事业的责任,但这只是为了生存,并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希望每个听法的人都能去修,只要修就会有进步、就会有收获。如只听讲而不修的话,是不会有收获的。

  汉地居士由于缺乏系统的佛学教育,很多行为都不如法。只要哪里有灌顶,火供,会供,修财神、长寿等法事,很多人都十分感兴趣。可是,如果不修行,这些活动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真正的修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却对这些修法没有兴趣。不修,就不能解脱。听法后一定要好好想想,需不需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如无所谓,就不用修行了,但对每个人来说,这都应该是很重要的问题。重要但没有方法解决也没用,可是佛已经给了我们方法。所以居士们在有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对听法、修法加以重视。如果只愿参加所谓的灌顶等法会,对要下点功夫的修法却不感兴趣的话,就是不能解脱的前兆。也许在轮回中流转时,会因此得到一些财富或健康长寿,但解脱是没有希望的。要解脱就必须系统地听,系统地修。其实对每个生命来说,这都非常重要,只是除了人以外,其它生命都没有这个机会。在人类当中,也只有学佛的人有此机会,所以一定要珍惜。

  二、关于依止上师

  在密乘中,上师的加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证悟大圆满,其方法既不需要逻辑推理,也不靠气脉明点的修法,生起次第也不强调。虽然加行中金刚萨埵的修法有一些简单的生起次第,但这不是重点。在所有加行修完之后,最后要证悟空性的关键就是依靠上师的加持。

  当然,并不是任何上师都能给予加持,必须依止有加持能力的上师才可以得到加持。就如同杯中要有水才可以喝了止渴,如果是空杯,再怎么倒也无法用来止渴一样。有一些自称是金刚上师、大活佛的人,却不一定有加持,也不见得都是上师。别人的真假如何我们不必理会,但自己一定要依止一位真正的金刚上师。外加行中讲过依止上师的方法,也列出了密宗上师所应该具备的条件。如果一位上师具足了这些条件,自己有信心的话就可以依止为根本上师。如果没有具备足够的条件,那么最好就只是恭敬他,去请教问题或结缘就可以了,但要作为自己的根本上师是不够资格的。

  有些居士认为上师替自己解决了一些世间的疑问,或有时摸摸头、拍拍肩膀,自己心里得到一些温暖,但这与修法或成为密法的金刚上师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让你感受到类似的温暖。密法的金刚上师不是要教你一般做人的道理,或是解决你家庭、事业、感情上的难题,而是要能教你通过修行来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有这样能力的人才可作为你的金刚上师。

  在汉地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假如一个陌生人自称有了不起的头衔,或具备某种特殊能力,大家就盲目地去依止。过后看到此人有不如法的行为时,又立刻开始毁谤。这样的依止方法,给藏传佛法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密法特别强调在选择根本上师时要详加观察,绝不允许盲目依止、接受灌顶。如果以前已经依止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只看上师的好,而不能挑他的缺点。事实上,凡夫人眼中的缺点也未必真是过失。也许这些上师只是修行比较好的凡夫,而作为凡夫,总是功过并俱的。除了佛以外,没有人能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如果一味地观察这些上师的不足,徒自造做恶业而已。

  三、具体修法

  依止上师后就要开始修持上师瑜伽。具体的修持可分三个阶段:观想、七支供、祈祷。

  1、观想福田

  观想的方法有两种:一、观想自己根本上师的相貌。譬如:如果法王如意宝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就以法王的相片为准来观想法王的相貌,而无需观想任何本尊如莲花生大士等;二、将上师观想为莲花生大士。外貌观想为莲师,但实际本体是自己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观想方式呢?有些人对上师具有特别强烈的信心,一看到上师的相貌就生起无与伦比的欢喜心,与看到一般佛像的反应是有所不同的,这样的人就直接观想上师的相貌,而无须观想其它本尊。如果对上师虽然有信心但不是那么强烈,观想时也只能视上师为普通凡夫,信心难以增长,如此则应观想佛像。一位真正具格的上师,在本体上就是佛的化身,也就是佛。观想时外表要对照经书中佛像的描述,而本体则是自己的根本上师。修五加行时,是统一观想莲花生大士,有极个别的人可以观想上师,但按经书中的要求是观想莲师。

  首先,应该请一幅标准的莲师单身像唐卡,因为书中的图片通常都太小,不适合用来观想,观想的方法就比照金刚萨埵的观想一样。为什么观想的表面是莲师,而本体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呢?这就与缘起有关了。从前,当谛喏巴尊者在给玛尔巴大师(密勒日巴的上师)灌顶时,头上现出了本尊的坛城,谛喏巴尊者问玛尔巴:“你是从本尊座前接受灌顶,还是从上师我的座前受灌顶呢?”玛尔巴想,从上师座前接受灌顶比较容易,而在本尊面前接受灌顶则非常难得,所以他回答道:“我还是从本尊座前接受灌顶吧!”话音刚落,所有本尊都倏然消失而融入上师,当时谛喏巴上师就说这个缘起不好。因此,后来虽然玛尔巴的法脉很长,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成就,但其后裔却因此缘而如彩虹般地消失了。因此,密宗特别强调对金刚上师的信心。由于金刚上师在这一世给我们传法灌顶,与我们有极深的法缘,所以观想莲师的本体为金刚上师可以比较快速地成就。其它的佛菩萨也时时刻刻在度化众生、加持我们,但金刚上师与我们更亲近一些。因而,如此观想上师能加速成就。

  书中对莲师的服饰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都有详尽的描述,在此不再多作讲解,如是观想即可。莲师周围要观想其它的佛菩萨及护法神。当我们在修皈依或金刚萨埵的前部分时,自己仍是自己,维持不变。可是修上师瑜伽时,要将自己的相貌观想为金刚瑜伽母,而本体则是胜海空行母,就是莲师的空行母。为何要如此观想呢?修上师瑜伽时,如果自己仍为普通人,就会带有普通人的邪见,例如对上师有不好的看法等,从而对修法造成障碍。如果将自己观想为金刚瑜伽母,由于缘起的关系,则可断除这些障碍,因此要这样观想。

  在金刚瑜伽母头顶一箭许的上空观想莲花生大士,观想好后就开始念诵。由于〈开显解脱道〉太过简短,这里我们就念广的仪轨,我先将传承念一遍:

  让 囊 恨 哲 大巴 绕 加 扬

  自现自成清净无边刹

  够 巴绕 奏 藏 斗 花 热 威

  庄严铜色吉祥山中央

  让 涅杰 珍多吉那 久 玛

  自身观为金刚瑜伽母

  呀 戒 夏 逆 玛  萨 这托 怎

  一面二臂红亮持刀盖(托巴)

  呀  逆 斗 达 现 色 那 卡 则

  双足舞式三目视虚空

  谢窝班玛 簸 大 涅 得荡

  头顶日月千瓣莲垫上

  加  内 根 地 匝哦喇嘛荡

  总集皈处根本上师尊

  瑞 美 措 吉多吉哲 波哥

  无别海生金刚变化身

  嘎  玛 荡  旦 云 逆夏 侧 坚

  白里透红亮泽童子相

  抛卡秋 故 匝为 洞 玛 索

  身著大氅内法咒士衣

  压 戒 夏 逆 加 波 弱 波 达

  一面二臂国王游舞式

  夏 意 多吉 云 贝 托 哦  那

  右手金刚左持托巴瓶

  哦 拉 达 旦 班 米年 叶索

  头戴具瓣莲花鹿耳帽

  千 空 云 那得 洞 叶 秋 玛

  左腋之下殊胜空乐母

  为 波 策 记卡张贼 色  那

  以隐式持三尖卡张嘎

  加 赛 特 利 怄 彭龙 那 耶

  住于彩虹明点光蕴中

  谢 扣 怄 昂扎为 贼 波 龙

  外旋绚烂五光庄严界

  哲 波 吉邦 涅谢匝昂荡

  化现君臣二十五尊者

  加窝班 智 热 怎 耶达拉

  印藏成就持明诸圣众

  卡  卓秋 炯 达 坚 真 达 的

  一切空行护法如云聚

  萨 洞 年 内 亲 波 昂 德 萨

  住于明空大平等之中

  这一段要念完,并且要边观想边念。念诵偈子的作用就如同西藏人的一个习惯,当有人要求我们捎信给在外地的人时,我们就会在自己的手指上绑一根线作为提醒。等到达目的地时,一看到那根线,就想起要捎的信了。念诵仪轨的目的就是要提醒我们该如何观想,如果念时不观想,并不是没有任何加持,但好比手上绑了线却没有口信要带一样,已失去了最主要的意义。接下来观想莲师身上放光,这些光形成网状围绕莲师,每个网孔中都安住一位佛菩萨、大持明者、护法等。接着开始念七句金刚句:

  吽! 鸥坚 耶 戒讷 向 参

  吽!邬金刹土西北隅

  班玛给萨 东波拉

  莲茎花蕊之座上

  雅参 秋 革 怄 哲 尼

  希有殊胜成就者

  班玛炯 内 意 色 扎

  世称名号莲花生

  扣 德 卡 昼 忙 布 够

  空行眷属众围绕

  切 戒吉色 达 折 吉

  我随汝尊而修持

  新 吉 漏 些 谢 色 索

  为赐加持祈降临

  格日班玛思德吽

  格日巴玛思德吽

  念诵的同时,观想从莲师清净剎土有无数的莲师融入观想的莲师,或可观想所有的根本上师都降临融入观想的莲师。为什么还要迎请呢?难道我们观想的不是莲师吗?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初学者,仍有许多分别念,虽然观想的就是真实的莲师,有些人还是认为这是自己心中想出来的,还不够真切。为了断除这种执着,所以要迎请莲师。

  这样观想念诵之后,莲师就成了所有根本上师和莲花生大士的综合体。这以上都是观想的阶段。

  2、七支供

  七支供是显密共同的积累资粮方法,将上师观想好后,在上师面前供七支供则能更迅速地圆满广大资粮。

  第一支是顶礼支。五加行中有一个十万遍顶礼的加行,就是在此处的上师瑜伽修法中。如果简单地做,则在修皈依加行时也同时顶礼,虽然这样可以同时完成两个加行,但这样做不够圆满。因为皈依和顶礼各有其不同的观想,所以我们不采纳。顶礼能与上师瑜伽一起做,是最圆满的。

  顶礼时首先要合掌,这也有一些讲究。两只手掌不能完全地合在一起,从手心到手指之间都要有空隙。合掌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嘎屋式。嘎屋是一种带在身上的四方形法器,由于手指头没有合在一起,看起来有些像方形。二是莲花苞式。两个食指与无名指放得比中指低一点,指尖接触,这样看起来有些像含苞待放的莲花。(请看图)

  不论采取哪个方式,手掌中都要留有空间,因为经书中说外道的合掌才是没有空间的。合掌时,要观想手中拿着如意宝。顶礼的第一步是将手掌放在心间,而不是头顶上,这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第二步是将手掌放在头顶的发旋儿处,而不是额头上,此时观想向佛的身顶礼,清净自己的身业如杀盗等。第三步放在喉间,观想向佛的语顶礼,清净自己的语业如妄语、粗语等。第四步放在心口,观想向佛的心或智慧顶礼,清净自己的意业如贪瞋痴。之后五体投地,即额头、双掌与双膝同时触地,观想向佛的身、语、意、功德、事业顶礼,清净自己极细微的障碍,有些人称此为磕短头。如将身体伸直匍匐于地以五体顶礼,则称之为磕长头。当身体趴下去时,双手合掌置于头顶上,前面放置念珠计数,然后站起来。

  顶礼主要是一种恭敬的表示,磕长短头都可以。虽说顶礼的方式有很多,但上面讲的两种在经书中有记载,所以是如法的。站起时身体要正直,不可弯腰驼背;合掌时手要合好。纵然加行的数量要做够,但质量更是重要。就算只磕一个正确的头,也能积累很大的资粮,清净众多的罪业。不如法的磕头,就算做了成千上万,不仅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因为在佛像前随便顶礼,是对佛像的不恭敬。所以,每一次顶礼都务必要认真地做,才可圆满功德。

  在顶礼的同时,观想在自己四周有无数的父母众生及冤亲债主随着自己一同顶礼,也就是有无数的身体在同时向佛顶礼。顶礼的同时,有两句仪轨文要念:

  啥  大 利 扬各德 逆德

  啥  吾身化为尽刹尘

  那 巴 这 为 夏 擦 漏

  无边无数而顶礼

  这样的顶礼要做十万遍,另外再做一万遍作为补充,这个修法完成以后,与前面四个加行加起来,就算圆满了五个加行。以上讲的是顶礼支。

  第二支是供养支。主要是观想以清净心在上师座前,以各色各样的实际供品及意幻的无数美妙供品来尽力供养。如果只有观想的供品,有没有功德呢?要是自己能真正地观想,则与实际供品没有差异。有人会问:既然如此,又为何需要真正的供品呢?因为,我们对真实的供品往往会产生执着,认为它们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如此用来供佛,则能更快地增加资粮,所以观想的与实际的供品都需要。平时在公园里或路边看到绚丽的鲜花,或是山明水秀的风光,都要想到供养三宝,如此则时时刻刻都可积累功德。打坐时,就观想将所有的人天受用,都用来供养三宝。念诵的仪轨也是两句:

  怄  夏 叶 哲 当 怎 记

  陈设供品意幻定

  囊 这 秋 波 夏 加 簸

  现有以供印供养

  以上是供养支。

  第三支是忏悔支。此处忏悔的方法与金刚萨埵的修法不一样,这里我们将无始以来所造的所有罪业都观想为黑色的微尘,堆积在我们的舌头上,前面观想好的上师佛菩萨放光照射在这些罪业上,使之即刻清净。当然,对这些罪业做深度的忏悔并发愿永不再造还是必要的。此处的仪轨也是两句:

  够 色 莫 给 累 那 根

  一切三门不善业

  怄 萨 秋 给 昂 德 夏

  光明法身中忏悔

  第四支是随喜支。看到他人闻思修法、行善积德时,要生起欢喜心,而非嫉妒心。随喜是一种强而有力的积累资粮方法,譬如,假如有人供斋给僧众,旁人虽然没有供斋,但如果能诚心诚意地随喜,则双方得到的善根功德是完全一样的。反之,有些人见到别人作功德时,不仅不欢喜,更由忌生恨,到处去数落此人的不是,如此非但没有功德可言,还造了不少恶业。本来可藉由随喜替自己积累同样的功德,却由于忌妒而使自己失去了大好机会,这实在是可惜。

  随喜时,应该随喜十方诸佛菩萨、金刚上师、善知识等等的一切戒定慧功德,然后回向。在西藏,有很多人会从遥远的地方一路磕头到拉萨,过程异常艰苦,如果有人能真心诚意地随喜他们,纵然没有经历路途的艰辛,却能得到同样的功德,这是佛亲口说的,对此无须有任何怀疑,这就是积累资粮的诀窍。随喜支有两句仪轨要念诵:

  灯 巴 逆 记 地 巴叶

  随喜二谛所摄持

  给 凑 根 拉记叶 让

  一切善业之资粮

  第五支是请转*轮支。释迦牟尼成佛后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说话,梵天与帝释就下来向佛供养了右旋海螺与金轮,并请佛转*轮。同样,我们也应观想自己身体变成无数个身体,在无数的佛座前各站一个,祈请佛转*轮,佛也应允了,并为适应不同根基的众生而转了大小乘的*轮。虽说这是我们的观想,但只要有诚心,还是可以圆满资粮。此处念诵的仪轨只有一句:

  特 色 秋 扣 故 瓦 哥

  祈请常转三乘法

  第六支是祈请不涅槃支。当释迦牟尼佛预备涅槃时,有一个居士叫珍达祈请佛延迟涅槃,佛就推迟了三个月才涅槃。我们也同样应观想自己变成无数个身体,站在无数剎土中即将要涅槃的佛和金刚上师们的座前,祈请他们不要涅槃,继续度化众生,他们也答应了。就算这是观想,但我们若是真心诚意的,还是可以积累资粮的。这里的仪轨有两句:

  戒这 扣 瓦玛 洞 瓦

  乃至轮回未空前

  酿安莫 大 耶  索  得

  祈请住世勿涅槃

  第七支是回向支。关于回向,以前讲过很多次了,现在就只略讲一下。譬如开车时要右转还是左转,全凭方向盘而定。一个人手中有一百块钱,要如何用就看他的动机是什么。同样,我们修行所有的善根要如何运用?是用于解脱轮回?还是用来获得世俗的圆满?关键都在回向。因为所有的善根都是自己造的功德,要长寿可以长寿,要解脱可以解脱,就看如何回向了。

  要是广的回向不会的话,就学《三十五佛忏悔经》中那样:“三世十方诸佛菩萨如何回向他们的功德,我也如是回向。”这样就完整地包含了一切。不仅是过去和现在的功德可以回向,未来的功德也可以回向。将所有的善根功德汇集起来一起回向菩提:愿我能以此善根,为度化众生而证悟菩提。如果有人要替父母亲友加一些特别回向也是可以的,并不妨碍大局。但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能度化众生,而发愿早日证悟成佛。如果广的回向不会做,就做前面所说的简单回向。《普贤上师言教》中也提到了这个简单回向,它既方便、又包含了所有回向的意义,是一个很有用的回向方法,如果书上不说,也没有人会知道,这也就是所谓的窍诀。回向的仪轨也是两句:

  地 色 萨  波 给匝根

  三世所积诸善根

  向 切 亲波 杰热怄

  回向广大菩提因

  七支供至此就算完整了。

  3、专心祈祷

  祈祷时将上师或莲师与佛菩萨观想在自己前面,至诚地祈请让我们能早日证悟大圆满的智慧,以此作为祈祷目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上师三宝面前发起无比强烈的信心,以至于汗毛直竖、泪水横流,发愿今后唯有依止上师,希求得到上师的果位,除了上师三宝以外,不再寻找其它的依止处。就是要这样一心一意地祈祷。念诵时就按照《普贤上师言教》中的仪轨念:

  记尊 革热仁波切

  至尊莲花生大士

  切 讷桑 吉 踏 加 戒

  您乃诸佛之总体

  特 记 辛 辣 得 波 花

  普降大悲之加持

  思  坚 拥 戒 滚 戒 簸

  有情唯一之怙主

  利 荡 龙 秀 漏 酿 张

  自身受用识心胸

  斗 巴美巴 切 拉 簸

  毫无迟疑供养您

  的 内向 切玛透 瓦

  自此未获菩提间

  戒 德  累 逆 透 漫 根

  善恶苦乐贵贱等

  记尊 亲波 班 炯 亲

  皆由至尊莲师知

  然后一边祈请,一边精勤念诵莲师心咒:

  嗡阿吽  班则格热班玛斯德吽

  如果要从轮回中解脱,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我们必须有个依处。什么是我们的依止处呢?世俗人所看重的名誉、地位、财产,是我们的依处吗?碰到生老病死的问题时,这些显然都变得没有价值了。钱作为依处可靠吗?遇到世俗间一般的问题时,父母亲友有时是可以靠的,但面对生老病死时,他们就完全束手无策了,所以也不是我们最终的依处。工作单位和其它社会团体同样不能解决轮回的问题。我们唯一的依止处,就只有上师三宝,除此别无其它途经可助我们解脱。

  念上师祈祷文时要边念边观想,那些非常虔诚的弟子们在接受上师灌顶时,都是双手合掌、热泪盈眶地念诵上师祈请文,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他们对上师有强烈无比的信心。不然的话,仪轨照着念完了,却没有丝毫感受可言。所以要对上师由衷地发起强烈的信心,诚心诚意地祈祷上师,发誓从今以后只皈依上师三宝,并祈祷上师加持自己能早日证悟空性。许多修行人由于对上师有无与伦比的信心,他们终能轻轻松松地证悟空性,这样的例子有许多。

  莲师心咒每念一百遍,就是念完一串珠子时,就再念祈祷文:“记尊革热仁波切……记尊亲波班炯亲”(见前面)如是念诵到所诵咒数的一半〈如修一百万遍莲师心咒,诵到五十万〉时,每念一百遍莲师心咒中间诵:

  大 拉瑞萨烟 那美

  我无其余希求处

  达得 地 安 涅 莫 昼

  如今恶世浊时众

  莫 奏 德 爱 大 德 香

  沉于难忍苦沼中

  的 累 救 谢玛哈革热

  愿救此苦大师尊

  旺 月 革 戒 辛 辣 坚

  赐予四灌加持者

  斗 巴布 戒 特 记坚

  赐予智证大悲者

  这 逆  拥 谢 逆 特 坚

  净除二障大力者

  念时要专心一意地祈请上师莲花生大士,就这样尽力念诵莲师心咒和上师祈祷文,最后在上师座前接受灌顶。

  灌顶时观想在上师眉间有一个像白色水晶般发光的“嗡”(<)字,发出无量光芒融入自己头顶,同时观想清净所有杀盗淫等身业,也清净了气脉明点的脉障,得到宝瓶灌顶以及上师的身金刚的加持,获得化身果位的缘份。所谓脉障,就是因凡夫的脉没有打开,从而会产生很多贪瞋痴等恶念。脉一但打开,气脉明点就自在了,就能出现许多修证的功德,并成就金刚身等。但目前我们对这些还不需要了解太多细节,因为这涉及到密宗正行的修法,我们只要心中如此观想就行了。

  然后观想上师喉间有红色“阿”(=)字放光融入自己喉间,清净所有语业,得到上师金刚语的加持,并获得报身果位的缘份。接着观想上师心间有蓝色“吽”(>)字发光融入自己心间,清净以心所造的意业,并得到上师意金刚的加持,获得法身果位的缘份。然后再观想上师心间的吽字上又出现一个吽字,这第二个吽字以飞快的速度、像流星般融入自己心间,使自己得到上师身语意共同的加持,清净了身语意共同的业,也就是阿赖耶识上最细微的业障,并获得本体身果位的缘份与无上的智慧。此时静下来,观想上师的心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

  未证悟大圆满以前,两个人的心实际上是不可能变成一体的,我们只是如此观想而已。开悟后就有可能,因为上师的心不像我们的心那样尽是分别念,而是像佛一样已经觉悟的智慧。当我们开悟后,就可将心专注在上师的智慧中,此境界即无任何分别可言。犹如两杯水倒入一个碗中,只见一碗水而分不清各自杯中的水了。

  同样地,在法界中、光明中、或空性中,所有人的心都是一体的。但未开悟前无法达到这个境界,只可观想自己与上师的心融为一体,然后在这个境界中安静下来,心中不起任何杂念。如果前面加行修得好的话,就有可能在这个境界中找到真正上师的心,但通常是根基很好的人才有这种可能。一般人还是要继续听闻修持后面的修法,才可达到如此境界。

  前面加行修得好的人,或对上师有强烈信心的人,虽然只是观想与上师的心合在一起,但由于心完全静下来了的缘故,就有可能看到上师的心,也就是自己心的本体。如同水面上的月影,水波荡漾时月影就被打散了;水面平静时就像一面镜子,能清晰地看到月亮的倒影。当心静如明镜般,没有杂念的扰乱,即可看到禅宗所谓的本来面目,或密宗讲的光明如来藏。用的名称可能不同,但都是一体的。前面加行修好了再去听后面正行的修法就不是很难了,如果基础没有做好,后面就会很难,甚至是不可能。

  当心再度产生杂念时就起座,然后念:

  南 协才耶地 续才

  何时命终寿尽时

  让 囊鄂 呀 花 瑞 扬

  自现妙拂吉祥刹

  宗 戒 这 波 扬 卡 色

  双运化身刹土中

  月 利多吉那 救 玛

  身成金刚瑜伽母

  萨 才  怄戒贡哦热

  晶莹剔透光团中

  杰 内记 尊 巴 炯 荡

  明观至尊莲花生

  瑞 美 亲波 桑  吉得

  无二无别正等觉

  得 荡 洞 波秋彻 戒

  空乐双运之神变

  益西 亲波 肉 巴累

  广大智慧游舞中

  卡  色 思 坚玛 利巴

  三界有情一无余

  真 波 得 混 大 巴热

  最胜引导胜商主

  记尊 班美 哦  拥  索

  祈祷莲师赐安慰

  索 瓦酿 各 戒 内 得

  衷心挚诚而祈祷

  卡匝策匝玛因诺

  并非口头之言词

  辛 辣 特 戒隆 内 奏

  祈赐智慧之加持

  森  敦 哲 巴 匝 德 索

  一切心愿自然成

  最后观想莲花生大士心间发出红色温热的光,一接触到自己所观想的金刚瑜伽母心间,立即变成碗豆大小的光团,剎那间像火星般〈如烧木材时发出的火花〉融入莲师心口,然后就专注在这个境界当中,能维持多久就维持多久。

  在这个时候也有可能会找到本来面目,这与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是差不多的,只是证悟的方法不同而已。密宗能用的方法极其丰富,尤其在证悟上有许多窍诀性的东西,这是它的优点。密宗里的法器、面具、咒语等并非它的特长,而是能让我们飞快地回归到本来面目,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也就是回到未成为凡夫人之前最原始的面目──原有基光明的助缘。

  我们都是基光明中产生的一种现象,通过后来的修持,我们还可再回归到原来的光明中。光明没有因缘、脱离轮回与生老病死,是真正的大自然,外在的山河大地不能与其相提并论。所谓回归,是说我们未成凡夫之前是在光明中,由于某种因缘使我们变成如今缺点满身的凡夫,但通过佛的教导,穿越时空,我们还是可以重新回到本来面目,这就是密宗大圆满的证悟,也是禅宗讲的本来面目。净土宗则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并非是去享福,而是在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时,在佛将手搁在头上的一剎那之间,就可产生禅定并达到回归本来面目的境界。

  俗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样,生命的条条道路最终也是要回归到这里,这是我们生命的归终,并非死亡之意,而是轮回于此结束。如果能在此境界中结束轮回,则表示我们所有的修法都已成功了。

  轮回结束也并不意味着所有都不存在,仍然有心、有意识,但不再有贪瞋痴慢等烦恼。如同吃药治病只会消除病症,而不会毁灭身体或体内的器官一样。修行可消除贪瞋痴等烦恼,可灭除生老病死,但却不会消灭心的本性与我们的身体。我们仍然有身体,但那是像佛一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身体,因为人的肉体也是佛的智慧显现。那时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转*轮、度化众生。由于我执已经净除,不再需要为自己张罗什么,便可一心一意地度化众生,这才是修加行与大圆满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将来唯一的事业。不论显密的佛教徒,最终都是要达到这个境界。所谓修五加行到后来回到本来面目就什么都没有了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见解。

  起座时念回向文:

  给 瓦的噫 涅 德 达

  我今速以此善根

  花  滚 喇嘛哲 杰 内,

  成就怙主上师尊

  昼 瓦 戒 江玛 利巴

  令诸众生无一余

  得叶萨拉故 巴 秀

  悉皆安置于此地

  莲师心咒的数量在书中也有要求,但这不算在五个加行中,是一个特别的修法。上师瑜伽的修法就讲到这里,细节处还是要看《普贤上师言教》等书,一般人没有很多机会听法或提问题,所以要将书本当作自己的上师。如果从开始的人身难得直到上师瑜伽的修法都能认真修持,我们的成佛之道也就是一片坦途了。

  有人会提出质疑:连大圆满的正行都没讲,怎能成佛呢?这在《普贤上师言教》中明确地讲过,上师瑜伽虽说名称是加行,但正行的修法中没有比上师瑜伽更重要的了。如果前面的加行修得好的话,在修上师瑜伽的过程中是有可能开悟的。如果在修上师瑜伽期间发生意外,无法完成其它修法的话,修到一定层次的人绝对可以往生到莲师剎土,然后在莲师剎土中再次接受密宗的灌顶与传法。在这个剎土中修行速度非常快,不像现在,短时内即可成就。修与不修、解脱与否,还是要看自己。佛也说过:“吾为汝说解脱道,当知解脱依自己。”如果没有佛和善知识,我们不会知道解脱的方法,一旦方法清楚了,就全要靠自己。希望大家都能开始起修才好。

  1 这里所说的人,是指处于人道的普通凡夫,以及佛菩萨化现于人道、并以人的形象所出现的化身。

  2 《经庄严论》契合大乘经典的义理,汇集了唯实和中观等所有大乘的精华。

  3 我们现在的眼识、耳识等五识属于心,不是智慧。心和智慧的差别在于,有执着的、不清净的现象是意识或心;智慧是无执着的、证悟空性的,从现象的角度来讲,智慧是清净的显现。

  4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实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5 生盲:一出生就看不见的盲人。

  2003年

返回目录

----------------------------------------------------------------------------------------------------------------

更多慈诚罗珠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