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五 显密异同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五 显密异同
过去所讲的内容,大多数是显宗方面的,只有少量与密宗相关的知识,今天我简单地说一下显宗和密宗的差别。
虽然我曾经也讲过显宗和密宗的异同,但今天的内容有所不同,是根据宁玛派的成就者——荣森班智达的观点来讲的。他讲的不是很多,但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这虽然不是一个修法,但也是修行人必须懂得的常识。我以前也讲过,不一定所有的修行人都要学五部大论、密宗续部等很多东西,因为有些知识对我们的修行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只是多了一些知识而已,但作为一个修行人,最少也要懂得与自己修法相关的知识。
其实,显宗和密宗的基、道、果,或者是见解、修法、行为三个方面都有差别,只是最后的果位——成佛,没有什么差别。虽然印度和藏地的有些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认为:显宗的佛还没有到达佛的真正境界,只是十地菩萨的一部分。不过,这些说法都是方便之说,实际上,显宗与密宗在果位上完全没有差别,都是一样的,只是过程有所差别而已。
一、相同点
(一)在胜义谛或空性方面,显宗和密宗的见解没有太多的区别。也就是说,龙树菩萨、月称菩萨在《中论》、《入中论》等显宗中观论著里面所讲的诸法空性、远离一切戏论等观点,与密宗所讲的空性是完全一致的。
此处所谓的戏论,是指众生的执著,也即分别念范围中的所有概念,包括好坏、长短、高低等一切对立与不对立的东西。
( 二)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显宗与密宗所提到的诸法如幻如梦,比较简单地说,也是没有差别的。当然,在荣森班智达的《黑蛇总义》中可以了知,真正能非常透彻地证悟、通达如梦如幻的,只有大圆满。
(三)密宗的世俗谛观点与唯识宗的比较接近。唯识宗认为,所有的外境都是以心造作的,除了众生的心以外,没有物质,密宗也基本上这样认为。当然,这与唯心主义者所讲的没有物质,只有心或意识的见解是不同的。唯识宗与密宗都承认有物质,但这个物质是意识创造出来的,物质的创造者不是上帝、造物主,而是众生的意识。在众生的意识里,能储存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佛教称之为习气。当习气的能量释放出来的时候,就可以显现外面的世界、众生等景象,所以,外在一切事物的起源,就是我们的内心。
(四)就是显宗和密宗的成佛没有任何差别,这个刚刚我也提到过。
以上讲的,都是从见解的角度而言的。
(五)从修行的角度来说,显、密都强调出离心、菩提心以及其他加行的修法,这些没有任何差别。
二、不同点
(一)世俗谛和胜义谛的一异
一般显宗的世俗谛和胜义谛分得泾渭分明、一清二楚,胜义谛不是世俗谛,世俗谛不是胜义谛。显宗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如幻如梦的山河大地叫世俗谛;胜义谛就是这一切的空性本性。空性是物质的本体,除了这个本体以外,山河大地等等都是虚假的幻觉。胜义谛是真的,世俗谛是假的。世俗谛与胜义谛有真假的截然差别,成佛的时候,就只有胜义谛而没有世俗谛,胜义谛是佛的境界。
密宗认为,世俗谛和胜义谛是无二无别的,胜义谛即是世俗谛,世俗谛也就是胜义谛。密宗的世俗谛,是指我们所感知到的外在与内在的现象;而胜义谛,则是指如来藏光明。
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另外一种,就是佛的坛城。也即类似于极乐世界、东方琉璃光佛的刹土等清净的现象。
在两种现象当中,众生所感知的现象是幻觉,是与胜义谛迥然有别的;而清净的现象却是与空性一般无别的。空性永远也不会离开清净的现象,清净的现象也永远不会离开空性。当成佛的时候,并不是没有任何东西,而是有这些清净的现象,这叫做世俗谛和胜义谛的无二无别。
(二)诸法是佛的坛城
显宗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幻觉,本身就是不清净的现象,但是密宗却认为,现在我们看到的现象本身,实际上就是清净的现象——佛的坛城。
上次我们提到过,虽然显宗已经默认了这一点,却不是很强调。显宗认为,在获得八地的时候,八地菩萨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清净的,但这并不是一直都清净,而是过去不清净,后来通过修行,将不清净的东西转化为清净的东西了。
密宗告诉我们:八地菩萨所看到的清净现象,并不是把过去不清净的现象转化为清净,而是自来就清净,始终都清净的,只是因为我们以前有烦恼障、所知障等障碍,有无明,所以不能感知到清净的佛的坛城,但实际上佛的坛城始终存在,永远清净。到了八地的时候,因为心里的无明差不多清净了,所以就能开始接触到世界的真相,在此之前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不是真相而是假相。
密宗修法不是像魔术师一样,通过一些技巧,把有的东西变成没有,没有的东西变成有等等,也不是外在物体本身的一种变化。
烦恼也一样。显宗,特别是唯识宗经典都承认有八识。在获得八地果位时,除了阿赖耶识没有转换以外,其他的七识都已经转换了。过去不清净的烦恼,基本上已经通过修行而转化成了清净的现象——佛的智慧。
密宗告诉我们:通过修行,最后我们的意识可以变成清净的佛智,这一点没有争论,是肯定的,但实际上,在我们有烦恼、有无明的时候,烦恼本身就是清净的,那时就已经是佛的智慧、如来藏了,但那个时候因为我们有烦恼、有无明,修行不到位,所以我们感觉不到。
有一个非常好的比喻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人患胆病的时候,会将周边白色的东西,比如纸、白色的墙壁等等,全都看成是黄色的。假如所有的人都得了这种病,则所有人所看到的墙壁都是黄色的,任何一个人都看不出是白色的墙壁。但实际上墙壁是不是黄色的呢?肯定不是。只是因为大家的眼睛有病,所以才将白色的墙壁看成是黄色的。在通过服药慢慢治疗使病好转以后,大家就会慢慢看到墙壁的真相,当大家的眼病完全康复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知道,墙壁是白色的,在墙壁上面根本没有黄色的成分。
显宗就是这样,意识不到修行者自身的变化,而认为是外在事物的变化。也即像比喻中所说的,认为是墙壁在变——墙壁原来是黄色的,后来慢慢地变成了白色。
密宗认为,不是外在事物的变化,外在事物本身就是原本清净的。就像比喻中所说的一样,是我们的眼睛发生了变化。
从这个比喻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显宗的见解本身,是不够究竟的。显宗的证据,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心里有烦恼,通过修行以后,就变得清净而没有烦恼了,所以仅仅依靠这一点来证明,事物本身是不清净的,后来才变成清净的,这个说法没有什么说服力。
而密宗的说法却很有说服力,认为一切万法本来就是清净的。
其实,在显宗极少数的经典里面也提过,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清净的,只是你们没有看见而已。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任何一个显宗经典和论典里面,都根本没有讲到,应该如何修行,使一切显现为清净,而只是教了菩提心与空性的修法。通过长期而艰难地修习,当修到八地的时候,清净的现象自然而然会显现出来。
类似的情况在佛教里面还有很多,比如,大乘修法里面的忍辱、布施、菩提心还有佛的一些不共境界,在小乘的经典里面也讲了,但小乘经典里面没有提及具体的修法,只是像讲故事一样描述了一下:释迦牟尼佛在没有成佛的时候,怎么样发菩提心,怎么样修持六度而已。同样,虽然在显宗经典里面,也描述了世界的本性清净,但也没有宣讲具体的修法。当菩萨修到第八地的时候,虽然出现了清净的现象,但却不是以专门针对转不净为清净的某个修法而修成的,而是通过菩提心和空性的修法,在减少无明以后,清净现象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
其实,八地菩萨事先也没有修这些清净现象的修法,因为显宗经典里没有这样的修法,只是后来无意间便功到自然成了。
密宗却与此不同,密宗经典告诉我们,这一切本来清净,万事万物原来就是这样。密宗学得比较好的人,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虽然他的眼、耳、鼻、舌还是能感觉到不清净的现象,但在他的意识中,却并没有不清净的观念,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是本来清净的。
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就是专门针对这一目的而修的。借助于生起次第的修法,首先不需要等那么久,其次凡夫也可以修成,当修到最高境界以后,就能看到周围全都是佛的现象,没有任何不清净的现象。即使是没有证悟一地的凡夫,都可以达到这种境界,所以,在净化现象方面,密宗有一些特有的快捷法门。
既有信心,在修法上也很规范的上等根机,如果专心专意地努力修持生起次第,最快六个月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境界。不仅如此,光是生起次第,也有很多种修法可以选择,这些修法最后都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当然,修生起次第的前提,是一定要把加行修得很标准,如果没有修加行,不要说六个月,永远都修不好。
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根机呢?从密宗的角度来说,就是根据对法的信心来界定。比如说,大圆满的上等根机,就是对大圆满法有上等信心的人;对大圆满有中等信心的人,就是大圆满的中等根机;没有信心的人,就是没有根机。
虽然释迦牟尼佛自己,不会去分什么上等和下等的弟子,但人的根机就是这样,这是不能回避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不同根机的人提供的修法也不一样,观点也有差异。
尽管生起次第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修法,但其中也有一些弯路。我们也知道,生起次第修法也无法直接进入佛的坛城,而是首先要观唐卡,而唐卡本身,却是人画出来的东西,所以不够究竟。而大圆满却把这些弯路全部抛开了,它抓住了最核心的要点,通过托噶修法,可以更快、更直接地修出清净的现象,这一点很重要。不过,对于能修密宗,却不能修大圆满的这种根机的人来说,就必须要先走一点弯路,才能走到最后的终点。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两种最严重的执著:一种执著,是认为外面的世界都是不清净的,娑婆世界很痛苦——有烦恼、有生、老、病、死等等;还有一个执著,是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物质,都是实有的东西。
显宗解决了其中的一个执著,通过显宗中观,可以解决实有的执著——人我、法我、人我执、法我执,但显宗始终没有一个修法能解决不清净的执著。按显宗的说法,包括证悟很高境界的一地菩萨在出座以后,还是会看到不清净的现象,会认为一切现象就是不清净的,但也是不实在的,是如幻如梦的。显宗就只能解决这一个执著,另外一个它不能解决。
而密宗就可以同时解决两个执著,密宗不是特别强调空性,因为之前显宗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密宗所强调的,就是显宗没有解决的事——一切现象都是佛的坛城,所以密宗有生起次第的修法,这就是显宗和密宗的差别,这个相当重要。
当然,假如对密宗的信心不足,认识不够的话,也可以不修密宗,只需对任何一种佛法,都不要有片面的看法就可以了,佛也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学密,无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都是佛为不同众生所指引的路,不同的人不可能都走同一条路,但如果对密法有相当的信心,就最好能修密法,因为密法的成就是极其神速的。
(三)空性修法的差别
显宗最基础的修法,是四念处的修法。到现在都是这样,修显宗的人一般先会修四念处。
所谓四念处的修法,基本上是指《四法印修法》里面讲的无常、不净、无我等修法。
显宗的空性修法只有一种:首先顺着《中论》、《入中论》里面提供的思路去思维,从而明白一切万物是空性;第二个步骤,在体会到空性的时候,就慢慢地串习、延长这个感受。这样虽然也可以证悟,但进步的速度非常慢。
密宗却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修法,可以说,整个印度内密的所有精华,都全部引入了西藏,并在藏传佛教的各大教派里面体现出来了。这些教派并不是像世俗凡夫所形成的派系,因为不团结、不合作,你说一个观点,我说一个理由,最后才形成的教派,而是每个教派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特长,都是相辅相成、各有千秋的。
密宗最推崇的证悟空性的方法有两种:有相圆满次第和无相圆满次第。
有相圆满次第也即气脉明点的修法。气脉明点的修法是非常有用的,但也有一些前提条件,如果加行没有修好,就不会有任何效果。
我可以简单地说一下其中的原理,比如说,我们在打坐的时候,都希望心里没有杂念,能安静下来,但却很难静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体气脉明点当中的气,与内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从意识方面着手,可以控制气脉明点;反之,如果从气脉明点下手,也可以控制意识。此处所说的气,不是指我们的呼吸,而是指运转于脉轮当中的气。
按照密宗的说法,在身体的胸口、喉间等处,有很多脉轮,这些脉轮和气是一般的肉眼、仪器观察不出来的,但它却是一直存在的。当把这些气控制了以后,所有的杂念一下子就失去了活力。因为我们现在无法控制气的运转或活动,所以就会有杂念。
通过气脉明点的修法,把杂念全部解决完了以后,心的本性就会显露出来,但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金刚上师的诀窍。如果没有诀窍,哪怕心性显露出来也没有用。实际上,在我们每一次死的时候,心的本性都显露出来过,但我们从来都感觉不到;每天晚上睡觉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也有一瞬间我们会接触到心的本性,但我们从来也没有感觉到,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有诀窍,一用上师诀窍,立即就可以证悟,这就是密宗证悟空性的快速方法。
显宗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方法,因为修显宗的人相对来说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佛陀只给他们推荐了一些简单的修法。在显宗修行人看来,密宗修法一直都是秘密。
我们学了那么长时间的显宗五部大论,从来没有从中学到这样的修法。在五部大论里面,只有《现观庄严论》涉及到真正的大乘修法,但即使是《现观庄严论》,也从头到尾没有讲这些修法,因为《现观庄严论》的来源,都是显宗的经典。而显宗经典本身,就没有提供这些方法,所以显宗修得很慢的原因就在于此。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密宗修法。其中的生起次第,可以用来推翻我们的不清净观念;而圆满次第,则用来推翻我们实有的执著,两种方法都很快。
藏地到现在都是这样,我们经常会听到哪个上师圆寂了,圆寂的时候,肉体如何缩小了等等之类的密宗和大圆满里面所说的成就标志。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转*轮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今天谁证悟了阿罗汉果位,明天谁证悟了一地菩萨的果位一样,这也证明了密宗修法的优点。
不过,如果让一些对密法没有什么信心的人修密宗,就不但修不出来,而且会出问题,所以这种人只有修显宗。
打个比方说,如果准备去一个地方,虽然坐飞机很快,但是对买不起机票的人来说,还是只有乘火车,道理就是这样。
在藏传佛教的大藏经中,佛所宣说的佛经被称为甘珠尔,甘珠尔里面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属于显宗,其中的密法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藏传佛教的修行人一般是首先学习显宗,最后才进入密宗。
而汉传佛教就只有显宗,内密方面的内容根本没有。从汉文版的大藏经里可以看得出来,虽然其中有很多从印度翻译过来的经典和论典,却很难看到能把这些经论归纳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很系统、很完整的修法。虽然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圣者也总结了一些修法,但也不是很多。
而藏传佛教很多过去有证悟智慧的高僧大德,都将毕生的经历,投入到研究、探讨、实修显密教法的事业中,并把其中的精华提炼出来,汇集成从前行到正行修法面面俱全的一个很完整而系统的体系,无论是格鲁派、宁玛派还是噶举派,都有自己独特的修法。
虽然藏传、汉传,显宗、密宗,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还是要客观公正,不能不合实际,不讲原则地当好好先生,说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当然,对不同根机的人来说,这些法都是很好的,但从整体方面看,还是有上下的层次,高低的差别。
密宗里面不仅讲了很多快速而有用的具体修法,而且还有广略不同的修法,其中有些修法非常简单。所谓“简单”的意思,不是说它的内容不完整,而是指它的方法很简单,通过很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密宗的诀窍。
我上次也说过,密宗非常适合现代人,因为现代人都喜欢文化快餐。文化快餐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没有时间去看那么多的经论,都比较容易接受一些简单的修法。比如,上次我们讲禅定修法时,其中的一个修法就非常简单,但修起来的效果还是一样的。如果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当然是方法越简单越好了。方法如果复杂了,很多人反而不会获得什么利益。
(四)烦恼即菩提
尽管在很多显宗比较深奥的大乘经典里面,也提过烦恼是菩提,业即菩提、心即菩提等等,但究竟为何烦恼是菩提,显宗却一直没有非常透彻的解释。在此方面,只有密宗才能解释清楚。当然,密宗也有很多层次,这些观点在外密里面讲得也比较模糊。不仅是外密,有些内密讲得也不是很究竟,尽管都是内密,但表达方法清楚不清楚,也有一定的差别。只有在大圆满里面,才有直截了当的答案。
大家不要误会,这并不意味着佛在宣讲显宗法门时,还不知道这些道理,而是因为众生的根机不成熟,所以佛在显宗经典里面,只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描述了诸法无我等观点。
烦恼即菩提,与外境是佛的坛城,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因为我们现在都有内在精神和外在世界的分别念,所以佛就分成内外两个部分来讲,当我们的所有执著全部被打破了以后,内外就会融为一体,那时两个观点就融合到一起了。
烦恼是菩提,也即烦恼就是佛的智慧。这是不是说明,当我们有烦恼的时候,就有了佛的智慧?那生起嗔恨心的时候,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生起了佛的智慧呢?这就是很多人最不了解的内容。
密宗之所以要保密,也是这个原因。本来密宗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只是密宗的观点很容易让别人产生两种误解:第一个误解,是有些人会凭借自己的感觉而加以反驳,否认密宗的观点,造谤法罪;另外一批人又会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既然烦恼是菩提,就没有必要去断除烦恼,可以胡作非为、可以不守戒,也可以不持咒、不修行等等。
如果没有真正的引导,只是很简单地说,烦恼就是菩提、诸法是佛等等,很多人会产生不好的念头,同时也可能造罪,毕竟世上能接受如此深奥道理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密宗的见解还是越保密越好,只有对根机成熟的人,才能说烦恼是菩提。佛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故而要求密宗不能公开。但保密也是相对的,也不会绝对保密,如果什么都绝对保密,那密宗也没有什么存在价值了,任何人都不能知道,那还有什么用呢?
本来正宗的密宗,是不能公开的,但如今也没有办法不公开了,现在外面都在大张旗鼓地销售各种各样密法的典籍与佛像,但我清楚,即使文字公开了,也没有人真正知道在说些什么,顶多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不仅是密宗,从某种角度来说,显宗也是如此。比如说,显宗的空性,很多人也难以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就会生起抵触情绪,同时也会造罪,所以,为了众生着想,空性见解也不能随意张扬。即使要弘扬,也不能简单地说“诸法是空性”就完结了,而是要把后面一大堆的解释说清楚,包括为什么是空性,怎么样修空性等等。
什么内容可以不保密呢?就是前世、后世、轮回、因果这些很简单的道理可以不保密,一般来说,公开宣讲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任何深奥的理论,在刚刚出来的时候,绝对会有一大堆的人群起而攻之,不可能一下子就顺理成章地被公众所接受,因为人们没有这样的智慧,要接受超前的东西,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世间的事情也是如此,当我们看到一个静止的物体时,不能不加解释,就单纯地给别人说:“它不是静止的,它正在运动,静止即运动。”如果这样说,别人就无法接受,静止怎么会是运动呢?矛盾的事物不可能位于一体,但是,假如我们进一步解释说,我不是说这个物体表面上也在运动,而是说,虽然它看起来是静止的,但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它实际上不是静止的,在每一个瞬间当中,它都在运动。那样说大家都不会反驳,并会进一步随着你的思路而懂得“静止就是运动,运动就是静止”的道理。
密宗在西藏的传播也是这样,当初莲花生大师刚刚来西藏的时候,除了少数人以外,根本没有给其他人传大圆满,后来布玛莫扎等上师们入藏以后,大圆满又进一步公开一些,之后逐渐随着西藏人对藏密的了解和适应,大圆满才基本上公开了。但汉地过去一直没有内密的传承,所以密法也很难获得汉地高僧大德的支持。虽然禅宗和密宗的部分修法比较接近,但说实在的,由于个别显宗法师对密法的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会有一些误解。
显宗和密宗同样讲空性、光明、如来藏。但什么叫做光明、如来藏,显宗讲得不是很清楚,密宗讲得不仅非常清楚,还有很多配套的修法。
(五)第四个不同点,是从第二和第四个不同点综合的整体方面来讲的——诸法本来就是佛。
在这个“诸法”里面,既包含了外界,也包含了众生的意识。“佛”就是指如来藏光明。
在第四个要点当中,基本上包含了密宗的所有观点。密宗每一个字的解释,都可以分为很多层次,虽然密宗修行人都是密宗根机,但根机的成熟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别,所以针对不同的根机,也会揭示出同一词汇的不同内涵。
比如说,“诸法是佛的坛城”这句话,最起码都可以解释为四种不同的层次,从低层到高层的解释方法都没有错,只是涵义越来越深,因为众生的根机不一,所以需要这样不同的解释。最表面、最低层、最不了义的坛城,是像唐卡里面画的具有五方佛的宫殿,里面坐满了各个本尊;最究竟的坛城,就是如来藏与光明。
这是因为,古印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很多教派聚集在一起,当时人们的思想也是很开放、很活跃、很自由的。曾经有几千个信仰印度教的婆罗门,表面上舍弃了原来的宗教信仰,然后进入佛门,但实际上他们是为了破坏佛教,把婆罗门教的东西混杂在佛教理论中。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在很秘密地进行。不过,佛教有办法预防这些问题。佛早就知道会有这些问题出现,所以故意不让对方知道很多佛教名词的真正含义。包括时轮金刚的天文星算都是这样,有很多保密而不能公开的内容,尤其是密宗的有些名词,虽然外道也有同样的名词,但真正的内涵却是迥然有异的,所以密宗非常强调传承,一定要有金刚上师的口传,否则就不可能证悟密宗,因为连理论都不可能完整地理解。
而显宗的道理一般比较简单,无常、痛苦、无我等等,没有什么很深奥的东西。比如,与无常相反的东西就是常有、常住,凡是学佛的都不承认诸法是常住不灭的,所以也不可能掺杂什么别的东西。如果其他观点要想混入这个观点当中,也会非常明显。
诸法是佛的坛城,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并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无明、烦恼的产物,就像唯物主义者认为“精神是大脑的产物”一样。
上面讲过,当人患了一种胆病的时候,会将所有的白色东西,看成是黄色的。如果一个人先天就有这个病,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就看到所有白的东西都是黄色的,从来没有看到过白色,那这个人肯定会认为,所有白色的东西肯定是黄色的,而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当他后来吃了药,胆病逐渐开始好转以后,他看到的东西也逐渐变成了白色,那个时候,那个人也不会感觉到这是他自身的变化,而只会认为是外界物质发生了的变化——从黄色慢慢变成了白色。
同样,在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烦恼、有无明,所以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种颠倒的幻觉,后来通过修法以后,就会慢慢体悟到诸法是佛的坛城。
《定解宝灯论》第六品讲得非常清楚,所有的藏密也认为,诸法是佛的坛城。在具体推理的时候,宁玛巴更是有一些独到的特点,不仅理论简单,也很有说服力。荣森班智达也始终强调,每一个众生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这不是指世界的真相,而只是表面的感觉或现象。
在这一点上,经验唯心主义说对了。贝克来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除了人的感知以外,没有别的存在。但他后面的逻辑推理却错了,尽管如此,唯物主义者们也推翻不了这个理论,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1784)就曾经对此说道:“这种体系虽然荒谬之至,可是最难驳倒,说起来真是人类智慧的耻辱,哲学的耻辱!”
其实,正是由于人类公认的智慧已经违背了事物的真相,所以,不能推翻贝克莱不但不是人类智慧的耻辱,而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因为世界的本质就是这样的。
佛教认为,如果在六道中各选一个代表,再加上一个八地菩萨和一个佛陀,总共有八种不同境界的代表,到同一个地方看同一杯水,这八个代表所看到的,会是不同的现象:地狱众生会把水看成是沸腾的铜汁、铁汁等等;饿鬼道众生会看成是血、脓等等;一些旁生看成是住处;人看到这就是水;而天人所看到的却是甘露;八地菩萨有两种境界,一种会看成跟天人差不多的甘露,另外一种,会把水看成五方佛的空行母;最后,在佛的境界当中,没有什么有颜色、有形状的东西,佛看到的,是法身、光明、如来藏。这八种现象不可能都是准确的,其中只有一个真理,那就是佛的境界,只有佛的境界,才是最终极、最究竟的。
为什么呢?因为其他代表所看到的现象,都是无明执著的产物,只不过因为无明有大小,所以产物也有所不同而已,尽管这些现象离真理越来越近,但也只是越来越近而已,除了佛陀以外,没有一个代表能看到真正的真相。
假如你们想详细地了解,就要看《定解宝灯论》的第六品,以及麦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里面说得比较清楚。
简单地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不是佛的境界,不是物质的绝对真相,而只能说是相对的真相,即使我们的眼睛视力很好,没有什么障碍,也只能看到比较粗大的东西,所以也可以说这个结论是准确的,但要超过这个境界。比如说,原子、电子、核子等等,我们就看不见了,所以这些都是相对的,只有佛陀,才掌握了绝对的真理。
从这个推理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一切,最终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质,而是如来藏。显宗的最高境界认为,外境虽然不是实有的,但无常、如幻如梦的外境却是存在的;密宗却认为,当我们心里的无明断除了以后,外境就会随之而改变,心就有这样的力量,不需要去管外境,它自己会变得越来越清净,最后是佛的坛城。
我们都知道,佛有三种——法身、报身、化身。密宗很多愤怒、寂静的本尊,比如五方佛等等,基本上都是报身佛。我们现在说的坛城,可以临时性地称之为是这种佛,但这只是八地菩萨的境界,还不是佛的境界。
真正最究竟的佛,是佛的法身如来藏。《金刚经》等很多显宗经典里面都讲过:有颜色、有形状、有头、有手的佛像,还不是最了义的佛。显宗也有宣讲如来藏的经典,麦彭仁波切等很多大德认为,这些经典属于显密结合的经典,其见解,是介于显密之间的。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得出结论,虽然显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真正最后解决问题的,应该还是密宗。因为现代人没有那么多时间,人的烦恼又非常粗大,不像在释迦牟尼佛时代,相对来说,当时的人都很单纯,没有很多事情可做,烦恼也比较有限,不像现在的人那么复杂,所以,释迦牟尼佛在那个时候首先推广的是显宗。释迦牟尼佛知道,以后人的烦恼会越来越粗大,仅仅利用显宗法门,就很难解决问题。佛陀认为,针对现代社会的人,应该广弘密宗法门。
在二千五百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现状的确是这样。在汉传佛教里面,我比较了解的,就是净土宗和禅宗,可以说,这两个宗派都是非常好的。其他宗派我没有去详细了解,所以也不敢妄加评论。
在目前的显宗修法当中,我认为比较有希望的,就是净土宗。净土宗非常好,如果既没有太多的智慧,也没有时间修一系列的法,那最好是选择净土宗。净土宗非常踏实,不会有什么弯路,也不需要证悟,只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问题,我想,对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实在没有其他希望的人来说,念佛是最好的希望。密宗也有净土修法,但是它多了一些阿弥陀佛的灌顶和观想等密宗特有的东西,除此以外,基本上是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虽然禅宗非常好,但只适合于根机比较高的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禅宗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就很难说了,到底那些传法的禅师们有没有真正证悟,也不好说。我一直怀疑,如果没有外加行、内加行的基础,不知道禅宗修法的效果会怎么样。当然,古代的禅宗曾出现过很多卓然绝伦的禅师,藏文也有几百年前翻译的汉传佛教历史,其中就记载了很多汉地禅宗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们的修证的确是超凡入圣的,但现在有没有这样的禅师就很难说了,所以我认为,如果不会修别的法门,就修净土法,既比较踏实,也比较神速。
从显宗《般若经》到密宗大圆满,其中所提到的与如来藏内涵相同的名字有十几个,都在表达同样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名词来描述、形容如来藏呢?因为,从世俗谛的视角而言,如来藏不是一个实体,所以没有办法演示给别人看。而进入佛门的人,又来自于不同教派,甚至包括外道都有,如果一下子说出一个与他原来的观点完全相左的名词,对方一下子就不能接受。传法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观众生的根机,佛在这方面考虑得非常周全、周到,为了适应众生的根机,迎合他们的喜好,使他们能欣然接受佛教,佛陀就为不同的人提供了不同的名词。
中国古代的儒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西方有些宗教认为,人的本性是罪,人是来受罪的等等,但我认为,任何一个哲学,包括东方的、西方的在内,都没能清清楚楚地诠释物质的本体,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佛教认为,这些只是本性的一种产物而已,是一种外在的现象,还不是实在的东西。这些观点不但没有接触到如来藏智慧,而且还离得很远很远。
如来藏是内心最关键的、最终结的面目,禅宗讲的本来面目,也是如来藏,不会有第二个面目。如来藏的证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在证悟的时候,是不是真正接触到了如来藏还很难断定,但最终的境界,就是如来藏。
倘若仔细分析,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粗大与细微的不同层面。比如说,物质最粗大的层面,是土、石头、木头之类的固体;然后再细微、再透明一点的,就是液体;比其更细微的,就是气体;再往下分析,就是最近才发现的能量。
其实,佛教早就发现了能量的存在,虽然没有称之为能量,但类似于能量的概念却是存在的,那就是存在于我们的感观之外的非常细微的物质。
在欲界、色界与无色界三界当中,色界众生的身体,就是由这些细微物质构成的。这些细微物质,类似于以前的人们,甚至包括科学家们都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新近才被发现的暗物质与能量等东西。如今这些物质被逐渐发现以后,使科学的观点也开始逐步接近于佛教了。
六道众生的身心也有粗大与细致的差别:最粗糙的众生,是地狱的众生。地狱众生的身体、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痛苦等各方面都是最粗糙的;然后是旁生和饿鬼。旁生我们都看得见,一部分饿鬼我们偶尔也可以看到,很多附体就是饿鬼。有些时候我们会听见有人说,在什么地方看到鬼了云云,当然,其中有些不一定是准确的,也可能是自己的幻觉等等,但实际上鬼的确存在,我们也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
比旁生和饿鬼再细微一点的,就是人类。人的环境、身体、寿命等等,都没有三恶趣众生那么粗糙,相对来说精致一些;然后是天人,天人也要分欲界天人、色界天人与无色界天人三种,它们的身体、生命、环境、智慧等各方面是越来越精致,越来越透明,越来越细微。
除了六道整体的差异以外,其中的每一道,也有粗糙、中等与细微的差别。这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
再往里分析,精神也有很多层次:最粗糙的精神层面,是凡夫日常生活中感觉到的念头;再细微的,是人与天人的禅定;最细微的,就是如来藏。其实,佛的境界已经远离了细微和粗糙的边际,根本无法直接用我们的语言来描述,只有每个人自己去体会、去感觉,如果能感受到,就叫做证悟。
佛教理论也有层次的差别,显宗四法印讲的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等,是事物最表面的实质;而科学的研究结果,更是表面的表面,因为这只是对物质表面现象的一部分研究,更没有精神方面的研究,所以是不周全、不完整的。
显宗会告诉你,“烦恼即菩提”是说,虽然我们现在有贪、嗔、痴等烦恼,但是通过修行,就可以把贪、嗔、痴转化为智慧,而密宗却认为,在我们心里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嗔恨心的当下,这个嗔恨心的本体就是佛的智慧。
有人会提出反驳:本来嗔恨心是会让众生堕地狱的,如果嗔恨心都是佛的智慧,岂不成了是佛的智慧让我们堕地狱了吗?简直岂有此理!
密宗回答说,当没有证悟的时候,虽然烦恼也是佛的智慧,但是对你个人来说,那个时候表面上烦恼不是佛的智慧。就像上述比喻所讲的一样,对患先天性胆病的人而言,黄色不可能是白色。
再比如说,如果在物理学还不发达的几百年前,对一个没有学过佛教的普通人说,你现在看到的静止物实际上在运动,静止就是运动,运动也是静止,他绝对会认为是无稽之谈:“如果那样,岂不成了黑色即白色,白色是黑色,人就是牛、牛即是人了吗?这样世界就没有章法、没有规律了,荒谬之至!”
但如今即使只读过中学的学生都知道,我们所看到的静止物,实际上就是运动的。科学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介绍佛教基础观点的方法。有一点物理头脑的现代人,都可以非常容易地解读这些概念。
除了上述区别之外,密宗度化众生的方法也非常特别。比如,密宗有很多特殊的愤怒金刚,这些愤怒金刚可以专门用来度化嗔恨心相当重,且有很多神通、神变的人,尤其是非人、罗刹、非天等鬼神的,在此方面,显宗除了菩提心、空性修法以外,就再没有其他特别的修法。密宗也有很多双身佛像,双身本尊的修法,可以专门度化贪心比较严重的人。
但显宗却没有这些修法。在遇到一个嗔恨心或贪心非常严重的对境,根本没有办法度化的时候,显宗唯一的办法,是能调服则调服,不能调服就发愿:但愿我将来有能力度化他!
密宗还有一些双身的愤怒像,是用以度化嗔恨心和贪心都很严重的对境的,以前很多凶恶、野蛮的国王,嗔恨心和贪心都很严重,为了调服他们,就要用愤怒金刚的双身像。
但显宗却没有这些方法。在遇到一个嗔恨心或贪心非常严重的对境,自己根本没有办法调服的时候,显宗唯一的办法,就是发愿:但愿我将来有能力度化他!
愤怒金刚虽然外表很恐怖,不像寂静本尊那样慈祥,但无论愤怒、寂静、单身、双身,实际上都是佛智的显现,在本体上没有差别,只是我们习惯不习惯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比较能接受寂静的像,看到很慈祥的面孔,就认为佛应该是这样,心里也会生起欢喜心,而愤怒金刚我们一般不太容易接受,有时甚至会生起一些邪见,但这只是我们的分别念而已。
三、结语
简单地说,佛教显密观点的差异,这里很多都包含了,正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观点,所以也会有不同的修法、行为与结果。综合上述差距,我们可以知道,密宗是非常了不起的。
显宗的成佛,最快也要三个无数大劫,梵文称之为“阿僧祗劫”,“阿僧祗”是一个天文数字,表示六十位数。六十位数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大家可以想想。“劫”是一个计量单位,如果用人间的年、月、日来计量,那是非常漫长的。至于三个无数大劫,那更是难以想象了,可见显宗的成佛是很艰难、很遥远的。
密宗的成佛就很快了,因为密宗认为众生本身就是佛。只是有了无明,才覆盖了本有的佛性,所以感觉不到自己是佛。当把无明推翻以后,本来面目就会显露出来,所以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一点上,密宗的确是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动力和勇气。
当然,仅仅是理论上认可,知道密法很好,很了不起,遇到密法是很难得的机会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修行,但因为人的烦恼很深重,所以往往修行很难到位,要实际体证到这些境界就更难了。
最近网上有很多资料显示:在西方,密宗是所有佛教宗派里面最受欢迎的,在每年增长的佛教徒中,百分之五十都是藏传佛教徒,另外百分之二十五是南传佛教,百分之二十五是大乘显宗,当然,这个数字还不是很准确,实际上,学密的新增人数还不止百分之五十。
释迦牟尼佛度化的众生有种种各样的,每个众生的想法都千差万别,密宗可选择的方法很多,修行的路也很直接,这些都是密宗的优点。
虽然密宗非常殊胜,成就的速度也很快,但自己不修行也是不行的。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究竟适合哪一个法门也不好说。米拉日巴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他第一个依止的上师,是宁玛巴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圆满成就者,但他在修持大圆满之后,却没有任何体会,所以才换成了嘎举派玛尔巴尊者的修法,最后才成就了。
可以设想,如果米拉日巴一直不修嘎举派的修法,而只修大圆满的话,即使他再精进,即使大圆满再殊胜,但想成就可能还是有点难,因为米拉日巴适应的法就是嘎举派的修法,与他具有宿世因缘的上师就是玛尔巴尊者,这就是根机、缘分的差别。但是,适应不适应是众生根机的问题,不是大圆满的问题,不是密宗的问题,更不是佛的问题。
具体的修法暂时不讲,此处只是简单介绍而已。我想,对我们来说,密宗续部的讲解还不是很重要,首先要修加行,先把出离心、菩提心培养出来以后,再修显宗的空性,然后在此基础上,适当地了解一下心的本性——学习《宝性论》等既是显宗又是密宗的中间修法,当这些全都适应,并有一点体会的时候,根机就基本成熟,此时才可以修密法。在修密法之前,一定要灌顶。我曾经也讲过,灌顶一定要找一个真正有资格的标准金刚上师。
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毫无意思、非常无聊的世界里,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就是修行。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