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不明的异僧寂谷禅师
来历不明的异僧寂谷禅师
——心源本寂灭,如谷起应响
清代光绪十一年(公元1886)乙酉,农历七月十五日,浙江温州府前街,首次发现一位勤修苦行,超尘绝俗,行踪神秘,言谈怪异,诗、书、画皆臻上乘,而来历不明的异僧——寂谷禅师。
这一天,温州城里一批士绅发起,在府城隍举行孟兰盆会;一边在府头门搭了两座临时的戏台,邀来两班生旦名角,对台演唱《目连救母》;一时锣鼓喧天,丝竹动地,热闹异常;观众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挤得府头门前后左右水泄不通; 七月的天气,炎暑未消、依然十分酷热;台上台下,演者观者,都个个汗珠满面;有一位温文尔雅的书生,手捏一把题著名士诗句的“百家扇”斯文的在掮着;忽来一个乡下的农民,使劲往人群里挤,不提防,将书生的扇挤破了; 惹得书生怒火三丈,对他不肯罢休;好多观众围拢来,好心为他俩设法排解;正好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衣衫褴褛的苦行僧,为其息争;他叫农民买来一把同样的纸摺白扇,走到一家店堂前,借来笔墨、砚台在扇上题了:“趋炎附权势,秋来又见捐”下署“寂谷”二字;非但题辞含义幽默,而且书法挺秀,恰如其人;毫无人间烟火气,可与唐代怀素相互媲美,受到有识之士深为赞赏;因此“寂谷”二字,不胫而走,传遍远近人们的耳际,深深印入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心田;他说:“心源本寂灭,如谷起应响”。这样,人们也就意会到他号称“寂谷”的深义了。
寂谷禅师从来没有向人透露过他自己的出身来历,所以谁也不知道他一生的来龙去脉;他在民间留下书画墨迹很多;(我青年时,曾在高公桥沈诗彦老先生家,看见过“一廉风月”的草书屏条)因此,当时永强有一个很有名望的士绅董伯豪,对他的书法、诗画很是景仰:经常请寂谷禅师到他家作客;晓柔法师也时常去永强董伯豪家访问他;有一次,叩问他的住处和出家来历,他回答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叩来因;一拳打碎虚空月,那有桃源可问津”。有一日,董伯豪很想了解他的家乡和姓族,问及他的出身来历,他也答了一首诗:“天台山上度春秋,常伴寒山拾得游;指点隋梅亲作证,一行到此水西流”。所以,人皆传说他是天台山的罗汉现身。
寂谷禅师的衣、食、住、行,都是在艰苦朴素中度过;有一信徒看他穿的衣服破烂,想替他做一套新的,他却坚决谢绝说:“破衣正好遮污体,何必耗财求其美;半缕寸丝物力艰,绸绫不免老来死。”他看见富贵人家三餐鱼肉,作诗劝戒云:“粗茶淡饭堪充腹,何用腥鲜贪鱼肉,我劝世人应惜福,谨防来世沦牲畜”。有一次大清早便到了董家,董家人问:“师父这么早,从那里来?”寂谷禅师说:“福建来”。又问:“昨夜在那里住宿?”他说:“心应无所住,方便随缘止。若执身心相,苍蝇钻故纸’’。故此,林间、树下、凉亭、岩穴、冢间,到处都是他安身立命之所;有一老僧打趣地说:“旷野黑夜无人,师父不怕狐犬伤身吗?”他说:“贪生怕死非丈夫,生死原来一字无;只为世人妄执我,故畏恶犬与狡狐”。你若问他平生怎样修持?他说:“逢场作戏过时光,南北东西到处忙;忙也无所为,戏遍人间处,有缘随缘度,无缘任他去。”他一生南北东西四处奔走都是随处作道场,随缘方便度众生而已!
有一次寂谷禅师与董伯豪留别诗云:“行踪无定似云烟,偶尔相逢亦夙缘,今日大罗山上去,与君无挂亦无牵。”禅师的行踪,果然神秘莫测;很多慕名寻访的人,找遍整个大罗山大大小小的茅蓬和山洞,连个影子也找不到,遂此一别三年。
有一年秋天,董伯豪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请医服药,均来见效;他突然想起寂谷禅师来,“倘若师父在此,我病可能获愈”,正想念间,果见寂谷禅师手提一物走近门来;他家人个个喜出望外,说“我家大相,卧病在床,正在想念你来,你果然来到,真是夙世有缘”。禅师说:“我知道大相病中想念我。因此特地寻觅药物,给大相治病来”。他家人仔细一看,原是一个死婴;便硬将大门拦住,不给他进去;他只得用一只破锅在门外烧煎;烧好之后,装了一碗,要亲自提给大相吃,亦被一群妇女阻挡了;寂谷禅师叹一口气说:“我与大相,从此缘尽了;这口锅可不要洗,大相若是口渴,可舀清水煎喝,也可以的。”说了,挥手而去;他走后,锅也被抛了;董伯豪也就此与世长辞;后有一方士经过他家,说:“死婴是千年的何首乌,吃了可以起死回生,非有道之士不能得。”真使他家里人悔之晚矣!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