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思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汪道波)
佛学思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汪道波)
闽南佛学
早在今年一月七日,朴老就提出佛学思想教学任务是:“中国佛教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殊胜外缘下,正处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转折关头,而佛教人才基本上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所以,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合格称职的佛教人才就成为实现历史性转折的关键”。
佛教人才来源于广大的青少年们。要教育他们对佛教有正确认识,弘扬佛教思想,在生活中实践佛家思想。放弃、奉献、超越、完善自我。下面,结合中小学教材,谈谈教材涉及到佛学思想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供各位法师、居士参考。
一、教材的可溶性和可缩性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中小学生们年龄一般都在6—16岁之间,不具备公民条件,有没有信仰宗教不信仰宗教自由,《宪法》未做明确规定。但是,作为教育基本法律的《中小学教学大纲》没有开设宗教课程。这说明,国家并不主张提倡青少年信仰宗教。因此,作为教师不宜在中小学随意开设宗教信仰课程。尽管这样,我们仍然要恰如其分地对中小学生进行佛家思想教学。原因之一,佛家思想是我国和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过去和现在都积极引导人们创造和偕美满的生活。原因之二,中小学教材中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到佛家思想。特别是语文教材和历史教材。
又由于佛家思想在中小学不设专门课程,只能结合有关课程教学进行。这样,佛教教学就有一个能否被各科教学包容的问题。要让教学包容佛家思想,教师必须考虑该思想内容教学与其它知识教学比例。毫无疑问,佛家思想教学只能是各科教学内容的其中很小部分。时间不是那么充足,教学不能那么自由,因此,选择最能代表佛家思想的内容就成为突出问题。这样的选择又不能给人以歪曲佛家思想的感觉。既要正确选择,又不能断章取义,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对佛家思想有深刻理解。精要深刻的佛家思想必须与有关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这个结合是最高级的溶解。这种可溶性使佛家思想教学在各科教学中具有可缩性。
可缩性既该详讲的内容一定不可略讲。什么样内容该详讲呢?有三种内容:①佛家思想中精华部分。佛的宗旨,佛的意义;②历史或语文学科中有争议性的内容;⑧人们对佛存在的是非认识。教学时间充足,这些部分的知识必须详讲。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佛学毕竟不是一门专业课,讲述它就不能不考虑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略讲,不讲。为保证详讲内容完整准确,对那些中小学生无法理解或不适宜了解的内容就略而不讲。这即是佛学的可缩性。详讲和略讲的处理都要基于一个根本: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佛学,改变他们受社会影响形成的错误认识。(佛学是迷信,引导人们消极,逃避现实,脱离矛盾。)
处理好佛学教学内容的可溶性与可缩性结合,有利于正确安排佛家思想教学。当前最关键的是,二者结合要澄清人们的糊涂观念。我在引导中小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时就强调了这个问题。勿容置疑,《西游记》是一部千古绝唱,它肯定悟空保护唐僧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家光辉。但是,该书结尾对如来圣佛作了嘲讽,这是要予以批判的。《红楼梦》一书也有相当部分内容涉及到佛学。贾母最信佛,却纵子行望,王夫人念阿弥陀佛,却又草菅人命。我们必须教育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她们。谢冰心等名家散文都潜藏深刻的佛家思想。如果我们结合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则会发觉,其中的佛学思想是系统而完整的。
二、教法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结合
佛家思想博大精深,成人亦不易领会。我佛弟子若不用心学习,也不易领会,何况学童呢?尤其是中小学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从容不迫叙述,只能点拨一二。作为教法至关重要。新鲜而生动的教法,会引起学生浓厚兴趣,促使他们认真学习,领悟;教法古板而陈旧,则会使学生对佛学丧失学习信心。我在处理佛学教材时,力求教法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结合。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主要有这么几点:教学时间的增减,教学内容的增减,教法的机智多样。①教学时间的增减指的是如果学生对佛学兴趣浓厚,有要求了解的意向,就随时调整佛学教学与其它内容教学的比例,增加有关内容,力求使精心设计的提纲具体化丰富化,满足学生的要求,如果因为教学内容的艰涩或教学方法的呆板,学生无法理解,表示出不愿认识的意向,及时结束讲述,以免拖堂造成他们产生厌恶佛学的情绪;②教学内容的增减,如我在教学内容的可缩性中讲到的那样,补充一点教学时间,可适当增加内容,反之,适当减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增减必须服从于佛学提纲的总体设计;③教法的机智多样体现在教学手段的随机应变和多样化上。关于这点,我在教法的创新性一段中细致叙述。
教法的创新性在于教者放弃旧的呆板式方法,创造灵活多样的新方法。①故事与内容溶化。佛学没正生以来,伴之以出现的是不少灿烂的人物和故事,每一个人物和每一个故事都浓缩了佛的一段历史,溶入佛法的一段内容。讲述这些故事,不但引起学生浓厚兴趣,也可增加他们对佛学的了解;②电教手段的适发运用。录音机放一段梵歌,叙述一段故事,幻灯映出我佛那圣法的形象,展示出我佛传播佛学的丰功伟迹;③参观寺院与请法师报告结合。对学生进行佛学最生动直观的教育,有效方法莫过于带领他们到寺院朝庙拜佛。我县灵山寺中外皆知,为旅游圣地。学生亲身耳闻目睹寺院诵经鸣钟,心旷神怡,分外激动,对佛产生崇高的敬意,届时法师对他们作生动哺育,其情感人,其景动人;④讨论与作文结合。我经常给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佛教是不是迷信?你怎样实践佛学伟大的思想?我常出的作文题目是:我对佛教的认识。少年儿童们对任何一门新奇的课充满好奇,但这种好奇心持续不久,便会转移兴趣。怎样保持他们对佛的浓厚兴趣呢?
佛学教典有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寓含着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经常讲述情节性强,佛弟子从戒学佛的故事,也有利于保持学生浓厚兴趣的,经常提出让中小学生的理解不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释迦牟尼出世以来艰难一生,为的是什么?玄奘法师历尽千辛万苦,西天取经值不值得?总之,不论何种方法,都是教育中小学生认识:如来佛祖和人类任何一位伟大文化思想名人一样,永远与人类共存。只要有地球,有人类,就有佛,即使地球消失,人类移到另外星球上,佛也必定生活在人类心中。
三、语言的精确性与生动性结合
我曾经到过不少寺院,朝拜过不少圣僧、法师、居士,向他们讨教佛学。他们总是谦和地微笑,静静地听完我的浅见以后,总是谦和却又固执地纠正我使用的词语。我喜欢说佛普济众生。而他们必定将“济’’改为“度”。开始我总不为以然,随着对佛教认识的加深,才悟出一字之改,体现出他们饱学佛教。表面看来,一字之变,关系不大,其实众生沉浮在自我的苦海里,寻岸无路。此时此刻,他们迫切希望我佛将他们度到佛光普照的岸上,而不仅仅是救济。还需要勇气、毅力、智慧、才华,这样唯“度”能明。
从“度”和“济”两字含义区别,我们不能看出,佛教用字用词用典精确性之高。要正确引导青少年信仰佛教,积极理解佛教,准确使用佛家语言是非常必要的。现行中小学教材因为种种缘故,在叙述佛家思想时,用语多为模糊不清的,甚至不少语言容易使人错误理解佛教。我们佛教弟子必须科学地准确地完整地解释传授佛家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本人要在学习佛家思想时做到心中有佛,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佛的光辉,要精研佛教古典,体悟要义,对佛教了如指掌,叙述方能做到准确。作为教师备课,读遍万卷书,上好几十分钟课,学生学有心得。
教学语言除了准确,更要生动。生动是准确的生命。怎样使我们的语言精确而生动呢?除了精研佛教外,注意使用语言的艺术性。这个艺术性不是夸张,粉饰,而是恰如其分炼词炼字。在教学中,一字之用,一词之用,全讲皆话,将学生导入一种讲我两溶境界。“涅槃”这个词语的运用最恰当不过反映佛教用语的精确、生动了。郭沫若先生最是体悟出这个词语的意思,他在名诗《凤凰涅槃”》中说:“凤与凰自我物性之后更生了。而我们不少教师在讲到这首诗时,用一个俗词注释“涅槃”,其语曰:死也。将整个词义释得死气沉沉,令人感受不到佛家弟子牺牲自我的崇高,更为新生的伟大。在其它教材中,也有不少类似情况。这些问题的产生,都说明作为教师,不具备传授佛教资格——没有佛教思想和人格修养。
大凡以上种种,以及不便于例举的特殊词汇,都提示我们佛家弟子在教学中把学会运用准确而生动语言作为一项基本功加以练习。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在佛家思想教学中占第一位。纵使教学内容溶缩如何自如,教学手段运用如何自如,而教学用语模糊,呆板。都将使佛教教育失去根本意义,甚至导引中小学生们曲解佛教,反而是对我佛的亵渎。
在佛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限于以上三个方面,但它们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有提出来与各位法师、居士,尤其是教师中的法师居士探讨的必要。至于其它问题有待于以后逢缘再探讨。总之,作为佛家弟子,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必须认真向青少年传授佛家思想,为佛教传播培养出一大批合格人才,完成朴老提出的培养人才的任务。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