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生活实用:佛化奠祭手册 缘起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7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生活实用:佛化奠祭手册 缘起

 

  人生的有始有终,正如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有起必有灭,有生必有死。所以从出生到死亡,乃是人生的必经过程,也是宇宙的自然现象。虽然面临生死交界时的亲情友谊,都有深长的哀恸,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因此人生必须慎其始而善其终,养其生而尊其亡。既要有生存的尊严,也当有死亡的尊严;生逢其时地,死得其安慰,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和死亡的意义,才能弥补生离死别的遗憾。

  以佛教的观点来看生命的过程,出生时固然是抱有无限的希望而来,死亡时同样也是抱着似锦的前景而去。所以,人生的结束,虽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乃是一件庄严的佛事。

  任何一种习俗的形成,均有其时代背景的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文化注重伦理及孝道,实在是我国的民族遗产,但在丧葬的礼仪方面,有许多情节已和现代人的文明脱节,甚至有些国际的电视媒体,将台湾的葬礼场面,当作奇风异俗的怪谈,向他们的观众介绍。

  而在我们国内的当事人,往生者已无机会有所主张,往生者的家属,多半唯有顺从古老的习俗;少数人虽然有心对于往生者的后事,做得更有尊严,却又不知从何着手。故于绝对多数的丧葬仪典,除了尽可能在表面排场喧闹,实际上,并没有给予往生者应有的尊严,也不能给予生者当得的安慰。故在仪典进行中感到茫然的忧戚,仪典完成后更加一分伤感与悲哀。

  每逢所谓吉日,殡葬场所往往不敷使用,以致尽量缩短丧礼时间,草草了事,灵柩也只得停于附近的街边巷口,平添最后告别的遗憾,也为他人造成不便。若以佛教的观点而言,日日都是好日,便没有问题了。

  法鼓山为了提倡礼仪环保,发扬中国固有的伦理精神,并以佛教的信仰和现代人的立场,推动慎终追远和冥阳两利的佛化奠祭。在简化、节约、惜福、培福的原则下,完成隆重、肃穆、整齐、祥和而又庄严的佛事。对往生者做恳切的追思及虔敬的祈福,对其家属亲友也能达到安慰及关怀的目的。让人们感受到人生的终点,不是生命的结束,乃是无限的延伸以及圆满的连续。

  我们劝请佛教徒们,来响应佛化奠祭,也希望凡是愿意接受佛化丧仪的社会大众,都来接受我们的服务。这项仪典的灵堂,系用佛教的方式布置,富有庄严、柔和、温馨的气氛;参加仪典者,希望一律穿著黑色的长袖衣裤。对往生者而言,灵堂即是前往西方佛国的起站;对生者而言,是共同来此,恭送未来的佛陀,前往西方的净土。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