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书题解: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解题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3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书题解: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解题

   经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著译者:唐玄奘译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梵名為Maha-prajnaparamita-sutra,略称《大般若经》,六百卷,收录於《大正藏》第五、六、七册,经号220。

  「般若」,意译為慧、智慧、明,是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波罗蜜多」,又作波罗蜜,意译為彼岸、度无极、度、事究竟,即自生死迷界的此岸而至涅槃解脱的彼岸。「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经中说菩萨為到达彼岸,必须修六种行(或十种行),亦即六波罗蜜(或十波罗蜜)。其中般若波罗蜜(智慧波罗蜜),為「诸佛之母」,是其他五波罗蜜的根本,居於最重要的地位。

  汉译大藏经中,般若部是最大部的经典,而《大般若经》在般若部中就佔了四分之三。在其成立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是竺佛朔与支娄迦讖共译《般若道行品经》十卷,通称《道行般若经》,相当於《大般若经》第四会,是《大般若经》别行本传入中国的先端。而最早形成的却似是八千颂般若,即相当於《大般若经》第四会的小品般若。另外朱士行西行求得二万颂大品般若梵本,由无罗叉等译成《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二十卷这相当於《大般若经》第二会。

  其后姚秦鳩摩罗什重译出《摩訶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大品》)、《摩訶般若波罗蜜经》十卷(《小品》)及新译《金刚》等部般若,其弟子僧叡〈小品经序〉中即说般若经的梵本有十万偈、大品、小品、六百偈本四种。之后宋翔公《濡首般若》、梁曼陀罗仙《文殊般若》、陈月婆首那《胜天王般若》等陆续译出,於是出现八部般若之说,即十万偈、二万五千偈、一万八千偈、八千偈、四千偈、二千五百偈、六百偈、三百偈本八种。由此显示出这时对於般若部类之说,已续有扩展。

  及至唐玄奘於663年在坊州玉华宫寺,集眾重译,校合三种梵文原本,以嘉尚、大乘钦、大乘光、慧朗、窥基等法师任「笔受」之职,玄则、神昉等法师任「缀文」之职,慧贵、神泰、慧景等法师任「证义」之职,译成全部《大般若经》十六会,共六百卷。玄奘不仅全译出传说的八部般若,而且还译出前所未闻的好几部般若,大大超越了当时佛教界有关般若部类的知见范围,而使学人震惊於这部大经,文义的广博,因而可知《大般若经》实為诸部般若总集大成的经典。

  《大般若经》在印度甚為流行,其中第二会繁简适中,流传更广。中观派创始人龙树曾疏释此经而撰成《大智度论》,用以阐述此经所呈显的性空实相之理。而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的弥勒,相传也总摄此经之义而撰成《现观庄严论》,阐述此经所啟示的实践行证之道。其后无著、世亲又疏释此经第九会,各自撰成《金刚般若经论》,陈那则依此经第四会撰成《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论》,综述此经要旨。此外,龙树、提婆所撰《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论书,也都是发挥此经义旨,弘扬大乘般若性空教义的著作,由此可见此经在印度流行的盛况。

  在中国,从《道行般若》、《大品般若》译出之后,中经卫士度、帛法祚、支孝龙、康僧渊、支敏度、竺道潜、竺法温、支遁等传写讲述,般若之学逐渐流行。东晋道安在襄阳讲《放光般若经》,并撰制注解文记,发扬此经奥义。当时弘扬般若的尚有於法开、竺法温、竺曇一、於道邃等。当时他们在玄学的影响下,形成所谓般若学的六家七宗。之后秦鳩摩罗什广译《大品》、《小品》、《金刚般若》及《大智度论》、《中论》、《百论》等,其弟子僧叡、僧肇等竞造章疏,般若之学的研习达到高潮,成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基础理论,并影响到隋唐有关的宗派。例如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為主要典籍,直接沿袭此经传统;而经第九会〈金刚能断分〉的异译本《金刚般若》,成為禪宗传心的法本;此外,天臺宗更以此经為观法,在其化法四教中判為「通教」。如此可见此经在大乘佛教中,具有广大深远的影响。

  本经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亦為诸部般若经的集大成者。全经共有四处十六会(16次集会)。四处是指佛陀宣说本经之四个处所,即:王舍城鷲峰山、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宫、王舍城竹林精舍。十六会中,第一、三、五、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九会為玄奘大师新译,共计四八一卷,其餘七会為重译。其中前五会文异义同,都是对般若教义全面而有系统的敍述,第六会至第九会,撮取大部般若的精要,说无所得空的法门义理,第十会為佛对金刚手菩萨等说一切法甚深微妙般若理趣清净法门等,带有密教的色彩,最后六会,依次谈六度(即六波罗蜜多)。全经文辞典雅畅达,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

  现行《大般若经》中,初会四百卷实為全经的主流。因此,以下将各会各品大意略加叙述。

  第一会:卷1至卷400,共四百卷,七十九品。

  此会说於鷲峰山,详述般若观之开阐与习行、菩萨之愿行进趣、般若之甚深殊胜,并叙说诸大弟子、诸天、释梵之供养讚叹因缘及受持一句之广大功德,且由常啼、法涌二菩萨受持般若的因缘,说明听闻般若波罗蜜甚為难得,实為全经的主流。

  据《开元释教录》所载,此会梵本共有十三万二千六百颂,相当於现存梵文十万颂般若(Satasahasrika-prajnaparamita)。根据《大正藏》之校对,梵本原有六章七十二品,内缺〈常啼菩萨〉、〈法涌菩萨〉、〈结劝〉等三品,其餘诸品之开合与汉译本相异处颇多;藏译各版本亦多同於梵本,惟奈塘(藏Snar-than)版中具有〈常啼菩萨〉、〈法涌菩萨〉、〈结劝〉等三品,共计七十五品。

  其中汉译本各品大意如下:

  缘起品第一︰卷1至2

  记述佛在王舍城鷲峰山顶,放光照十方佛土,一切世界上首菩萨各以金色莲花来献,佛散花遍诸佛界,花台化佛说大般若,大眾欢喜,嘆未曾有。

  学观品第二︰卷3至4

  佛知大眾都来集会,对舍利子说般若波罗蜜的学、修,当圆满三十七品、三解脱门乃至大慈悲喜捨等无量佛法,以无所得為方便,而无住无著,世出世法、有漏无漏、有為无為等皆不可得。如是菩萨智慧超胜二乘,為真福田。

  相应品第三︰卷4至7

  佛又為舍利子说菩萨和一切法空、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不著一切法有、空等,也不见有诸法和空相应等,如是菩萨不见有所修般若。

  转生品第四︰卷7至9

  记叙说安住般若的菩萨转生处所以及无量大苾芻眾闻已发心受记,又有无量有情发愿往生十方净土,也得受记。

  讚胜德品第五︰卷10

  舍利子等同讚菩萨般若,佛加以印可。

  现舌相品第六︰卷10

  佛现广长舌相,放光照十方世界,十方菩萨和诸天来供养佛,无量有情得到受记。

  教诫教授品第七︰卷11至36

  佛令善现為诸菩萨说般若的相应法。佛又為说菩萨、般若但是假名,不可得;菩萨於一切法住无分别,能修六度等。又说不著色,乃至不著方便善巧,能著、所著、著处、著时皆不可得。并就菩萨、般若、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无所见等义和善现相问答、印证。

  劝学品第八︰卷36

  善现向佛及舍利子说菩萨為成满六度、遍知及修得一切佛法,当学般若。

  无住品第九︰卷36至37

  叙说诸法无所住,也非不住,诸法因缘假合,皆不可说,应以性空观一切法,於诸法无所取,而能成办一切事业。

  般若行相品第十︰卷38至41

  说菩萨修行般若,观察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由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又般若及一切法离相,亦离自性,无所取,名於一切无所取著,三摩地,无得无為,名毕竟净。

  譬喻品第十一︰卷42至45

  善现与如来问答,明一切法不异幻,幻不异一切法;一切法即幻,幻即一切法。若无方便善巧,不為善友之所摄受;闻说甚深般若,其心有惊恐怖。若以应一切智智心,观一切法常无常相等不可得,是有方便善巧,其心不惊恐怖。次明善友之相。虽说一切法不可得,而劝依此法勤修善根,不令迴向二乘,唯令证得一切智智。若离应一切智智心,於修一切法有所得、有所恃,以有所得為方便故,闻说甚深般若,有惊恐怖。次明恶友之相。若教厌离般若等相应法,若不為说魔事魔过,是名恶友。应速远离。

  菩萨品第十二︰卷45至46

  佛又為解说菩萨的句义,及善、非善、有记、无记等,并说菩萨於如是自相空法不应执著,应以无二為方便,觉一切法。

  摩訶萨品第十三︰卷47至49

  广说摩訶萨义,舍利子、善现、满慈子也各说摩訶萨义。

  大乘鎧品第十四︰卷49至51

  说菩萨擐六度、十二禪、三十七品、二十空等大乘之鎧,遍照诸界令息诸苦,奉持佛法,而实皆如幻,作者不可得故。善现又述所领解义,并答满慈子说一切法性无所有乃至性无净,应勤修学一切无缚无解法门,乃至如是成熟菩提、严净佛土。

  辨大乘品第十五︰卷51至56

  佛更為善现解说六度二十空等大乘相,及发趣大乘的十地的行业,观一切法无所有,以无所得為方便,出三界生死,至一切智智,利乐有情至无尽际等。

  讚大乘品第十六︰卷56至61

  广讚菩萨所住的大乘相,超胜一切世间。

  随顺品第十七︰卷61

  明大乘和般若无二无别义。

  无所得品第十八︰卷61至70

  善现说菩萨、般若都毕竟不生,无所有、不可得,菩萨但有假名,诸法也无自性,离毕竟不生,也无菩萨能行菩提等。更為舍利子广加解说。

  观行品第十九︰卷70至74

  善现又说菩萨修行般若,观诸法时,无受、无取、无执、无著;又诸法性空,不生不灭,非二非不二等。又為舍利子广释菩萨、摩訶萨、般若,观诸法及诸法不生、不灭、不二等义。

  无生品第二十︰卷74至75

  善现又说菩萨修行般若,观我、人、诸法乃至如来法无生,毕竟净故,并為舍利子广解其义。

  净道品第二十一︰卷75至76

  善现又说菩萨修行六度,须净诸法乃至净菩提道;又六度由有所得和无所得為方便而有世间,有出世间;般若為一切善法母,普能出生、摄受一切善法;菩萨闻般若心无疑惑,常不捨离一切有情大悲作意;此种作意无自性,故空无觉知等。佛加以讚印,三千大千世界震动,无量天人得忍发心。

  天帝品第二十二︰卷77至81

  述诸天来会,善现為帝释说菩萨般若︰发菩提心、离声闻地、以应一切智智心、用无所得為方便的思惟、观、修,虽观诸法而都无所见。又為舍利子说菩萨虽住般若,於一切法都无所住、亦非不住等。

  诸天子品第二十三︰卷81至82

  善现又為未理解所说的诸天子说般若离语言文字,应住无说无听无解的甚深般若修学不捨,乃至欲為如幻梦有情说如幻梦法,幻梦事与一切法乃至涅槃无二无别。

  受教品第二十四︰卷82至84

  更為舍利子说甚深般若在住不退地菩萨和已见諦的声闻等人能信受。般若教中广说三乘法,於我、法等以无所得為方便,由内、外空故乃至无自性空故等义。

  散花品第二十五︰卷84

  述诸天闻法化花散供佛,善现和帝释论说花不生、诸法不生,乃至无上乘亦不生等义。

  学般若品第二十六︰卷85至89

  又為帝释说菩萨知诸法但是假名而不离法性,如是学般若时不於色等学、不於空学、不见若生若灭等而学般若,以无所学无所成办為方便等。

  求般若品第二十七︰卷89至98

  说菩萨求般若当以如来為依处,亦非依处,但随顺世俗说為依处,非如来、真如、法性等可得,亦非如来与真如、法性等相应不相应,般若不应於一切法求、不应离一切法求等。

  嘆眾德品第二十八︰卷98至99

  称嘆菩萨般若是大波罗蜜与无量、无边波罗蜜。

  摄受品第二十九︰卷88至103

  诸天闻说称善,佛也加以讚印,说菩萨以无所得為方便修学一切法,不离一切佛法。又述受持、读诵、修习、思惟、演说、流布般若的功能,及般若能摄受一切善法、能灭诸恶。帝释又讚般若调伏菩萨令不高心,行六度时以无所得為方便,能令迴向一切智智。佛更為说般若是一切咒王,於我及法虽无有所得,而能使自他得大饶益等。

  校量功德品第三十︰卷103至168

  分别校量般若的功德。以般若故有一切胜因胜果及菩萨,菩萨所有方便善巧皆以般若增长,依此成就一切功德胜利。时外道恶魔欲来寻求佛的过失,帝释念诵般若使外魔退却。佛又為庆喜说般若於一切法為尊為导,以无二无生无所得為方便修习六度等迴向一切智智。并说般若及般若供养乃至流布等功德,及较量书写施他等种种功德,而劝以无所得慧和巧妙文义宣说六度,并分别有所得相似般若和无所得的真正般若行六度等的区别。更广為较量功德而劝修学菩萨般若等。

  随喜迴向品第三十一︰卷168至172

  弥勒与善现论说菩萨随喜有情的福业,迴向菩提,以无得為方便,超胜异生、二乘,於所缘事及一切法皆不取相,而能发起随喜迴向无上菩提。善现又承弥勒的意旨,為帝释说新学菩萨修善根迴向,与随喜行诸福业等的无得无相方便。弥勒又和善现问答菩萨不取相而能随喜迴向等事。佛加以讚印,更為善现说菩萨无倒的随喜迴向。

  讚般若品第三十二︰卷172至181

  舍利子广讚般若,佛為说一切善法皆由般若出现。舍利子更為帝释说般若殊胜,五度如盲,般若如导。佛更為舍利子说菩萨应引发般若,於一切法无所得故。更為善现说菩萨信般若则不信色等诸法,观一切法不可得故。善现领解,因说菩萨般若名大波罗蜜等。

  谤般若品第三十三︰卷181

  佛又為舍利子说信解般若的人是从十方如来的法会来生、久发菩提心、常修六度的。又為善现说般若无能闻见者,也无所闻见。并说有菩萨初发心即能修学甚深般若,有菩萨不敬般若,造作恶业,堕三恶道,及愚痴人毁谤般若有四因缘等。

  难信解品第三十四︰卷182至284

  又為说不勤精进、未种善根、具不善根為恶知识所摄受的人,於甚深般若难信难解。由於诸法非解非缚,以无所有性為自性、诸法清净与果清净、般若清净、一切智清净乃至见清净无二无别无坏无断、无不净不相应等。

  讚清净品第三十五︰卷285至287

  又為舍利子说如是清净的甚深意义,清净般若於一切法无所执受等。又為善现广说一切毕竟净义。

  著不著相品第三十六︰卷287至292

  又為说菩萨以有所得為方便的不能证得实相般若,以无所得為方便的得证实相般若。善现又為舍利子及帝释分别执著不执著相等,佛加以印可,更说其微细相,显示般若甚深无性无作不可得等。善现又说般若修行甚难,如修虚空都无所有、无可施设等。又為帝释说护持般若人如护虚空,菩萨修行般若虽知诸法如幻而亦不执為幻等。

  说般若相品第三十七︰卷292至296

  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天由佛的神力各见千佛宣说般若,各见请说的上首善现,问难的上首帝释。佛又為善现说弥勒等当来诸佛宣说般若的行相,当证当说诸法毕竟净等。善现又述读诵、演说般若的功德,时诸天散华,佛又為解说般若转*轮义。

  波罗蜜多品第三十八︰卷296至297

  善现更广讚般若波罗蜜多的大、无边等,佛一一加以印证。

  难闻功德品第三十九︰卷297至302

  这时帝释心念般若殊胜难闻,舍利子也说闻已信解不信解由於夙因,佛為帝释宣说一切智智皆从般若生故,菩萨应学般若。又菩萨修行般若,於五蕴乃至诸佛无上菩提等法不住不习、亦非住非不住、非习非不习、所住习诸法不可得等。又為舍利子说般若甚深无量。舍利子也说闻是般若信受修行,当是善根成熟,不久当受菩提记,如行旷野已近王都等,佛加以讚可。并為说菩萨的四摄,及离我法等见著修行般若、速得圆满等。又般若是大宝聚、清净聚,受持读诵书写宣说般若的功德,乃至佛灭度后般若当盛行於东南,渐传至东北方等。

  魔事品第四十︰卷303至304

  佛為善现具说修行般若时的魔事留难等。

  佛母品第四十一︰卷305至308

  佛為善现说佛护念般若,如子护母,般若能示世间诸法实相,為诸佛母;般若虽能生诸佛、示世间相,而无所生、亦无所示,復能為诸佛示世间空相乃至无相、无愿相等。

  不思议等品第四十二︰卷308至310

  善现又说甚深般若為大事故而现於世,為不可思议事,乃至无等等事而现於世。佛加以印可,并说诸法乃至诸佛无上菩提也不可思议乃至无等等。会中四眾各得法益,菩萨得忍受记。

  办事品第四十三︰卷310至311

  佛為善现说般若能成办六度、二十空等,佛以三乘法付嘱般若,般若於五蕴乃至无上菩提无所取著、出现世间、能成办一切事业,菩萨亦於诸法无所取著等。诸天并讚菩萨般若所成就忍。

  眾喻品第四十四︰卷311至313

  佛更為说信解修习般若的菩萨所从来处。菩萨若不摄受般若和方便善巧,从初发心,住我我所执修行施等,堕二乘地;若从初发心离我我所执修行施等,便能摄受一切善法,不堕二乘,疾证菩提。卷三一八至三二四

  真善友品第四十五︰卷313至316

  佛更為说初业菩萨应先亲近真善知识,修行善法,普施有情,迴向无上菩提,勿於诸法而生贪爱,自性空故。又菩萨虽知一切法空,而為世间令得义利、安乐等故发趣菩提。

  趣智品第四十六︰卷316至318

  佛又為说於般若生信解的菩萨的性、相、状、貌、所趣,并所擐的甲胄等。善现又述般若甚深无能修、所修、修处等,於此甚深义中无少法实法可得,如修虚空乃至修除遣,佛加以印可。又说於般若等不生执著是不退菩萨,不為贪瞋痴慢等杂染心所牵引,相续随顺趣向临入一切智智等。

  真如品第四十七︰卷318至324

  时诸天散华礼佛讚嘆般若,并说般若经中说一切法即是一切智智,一切法即真如,皆一真如无二无别,佛加以印可,并说甚深般若即佛所证无上菩提,无能证、所证、证处、证时、非世间一切所能比度。菩萨若起我我所执,為摄取五蕴乃至一切佛法,或為弃捨诸法而行,即不能修六度证二十空等。善现又说随顺般若乃至三智等一切法,以无碍為相,一切法真如平等无二。善现更说一切法都无所有,诸随生者或所随生及随生处皆不可得,舍利子也说五蕴乃至真如亦不可得,佛皆加以印可。会中苾芻、苾芻尼、菩萨多得法益,有六万菩萨成阿罗汉。佛為舍利子说菩萨取声闻果,由於远离般若及方便善巧力的因缘,并说菩萨不应取相,不见有少法可得,以无得為方便修六度住二十空等。又為诸天说现觉一切法相证得菩提,而都不得胜义法相的能证、所证、证处、证时等可说,以一切毕竟空故。又善现、舍利子各述所解,佛均加以讚印。

  菩萨住品第四十八︰卷324至325

  善现又说菩萨欲得菩提,当於一切有情住平等心,起大慈等心乃至空、无相、无愿心,自他共离十恶、修一切善,则於五蕴乃至一切佛法住无障碍等。

  不退转品第四十九︰卷325至327

  佛為善现说不退转菩萨以无得為方便,如实知异生、二乘、菩萨、佛地诸法真如无二无别,并為说不退转菩萨的行相等。

  巧方便品第五十︰卷328至330

  佛又為说不退菩萨依深般若相应理趣、如应而住、如应而学,摄取广大无数功德,共诸有情,迴向菩提;由此迴向巧方便力,证得无上菩提等。

  愿行品第五十一︰卷330至331

  说菩萨修行施等,见有情苦,作愿勤修六度等相。

  殑伽天品第五十二︰卷331

  述会中有一殑伽天女,发愿修行六度成佛后也宣说般若,并散花供佛,蒙佛授记。

  善学品第五十三︰卷331至335

  佛為善现说行深般若的菩萨修习证入空等三三摩地等行相。又菩萨观法空时,為学而观,不為证而观,不退六度二十空等,不证漏尽,不住於空,并广说不退转相及魔嬈乱相、傲慢的过患、真远离行、真胜善友、菩萨应修的一切法相等,及般若以虚空為相、无相為相乃至性空為相、远离為相等。又一切法空,由诸有情有我我所执而流转生死,既有杂染亦有清净。并广说般若相应作意的功德等。

  断分别品第五十四︰卷335至336

  说菩萨不离般若及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因皆自性空、远离、无增、无减等。又非即般若或离般若能行般若,乃至非即诸法离诸法能行般若,并就诸法空虚、不实、即、离等义广作问答。并及菩萨成无生忍、得不退地、证得菩提等问题。

  巧便学品第五十五︰卷337至341

  帝释说於般若自修、教他至於菩提不杂餘心心所的功德成就,佛加以印可。又為阿难分别恶魔嬈乱的有无,乃至菩萨和菩萨间的共住。更為善现说菩萨学义,及一切法本性清净,菩萨於中修学般若,离诸杂染復得清净,并以善巧方便令诸有情证此清净,不起慳贪执取心等。

  愿喻品第五十六︰卷341至342

  时帝释心念菩萨般若殊胜,佛又為说随喜的福不可数量。又為善现说般若等法毕竟离,菩萨依止它能得无上菩提。善现又说菩萨所证的法义、能证的般若、证法、证者、证处、证时都不可得,如虚空、幻士等於一切法无分别。又為舍利子说一切法本无分别,但因有情颠倒造业感异熟果而有五趣差别及三乘圣位,菩萨应行如是无分别相的般若,得证无分别相所求的菩提。

  坚等讚品第五十七︰卷342至346

  善现又為舍利子说行般若為行无坚实法,也不见有无坚实和坚实可得。时诸天子心念菩萨知诸法及有情皆不可得,而发心擐功德鎧,度令究竟涅槃、心不沉没,甚為希有。善现又说菩萨行深般若心不沉没的因缘。佛说如是菩萨為释梵乃至十方佛所护念,当令一切功德圆满,乃至证得一切智智。并说诸法实性不可得,菩萨观一切法空,如佛所化,安住真如精进修学、疾证菩提等。

  嘱累品第五十八︰卷346至3247

  帝释讚善现所说般若殊胜,诸天散花,六千苾芻得菩提记,佛以般若付嘱庆喜,并為说般若行的要义,及般若於诸法中最胜,等如虚空无量无边无尽。佛又出广长舌相,显示所说不虚,并说受持般若陀罗尼,即為总持一切佛法。

  无尽品第五十九︰卷347至348

  佛為善现宣说般若及一切法如虚空无尽,观十二缘起等,远离二边,不见有法生、灭、有我、有情、常、无常乃至远离、不远离等,以无所得為方便,如是修行般若,魔不能嬈等。

  相引摄品第六十︰卷349至350

  佛為善现广说六波罗蜜多互相引摄,乃至安住般若,引摄布施诸度等。

  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卷351至363

  善现与佛广泛问答菩萨久已发心,善根无不圆满;而般若照餘五度,最居先导;菩萨依诸法自性空,而為有情修行六度;又依世俗言说般若最胜,而实无胜劣差别。又般若於诸善法无有取捨,菩萨以般若无执著、无安住為方便,遍摄受善法,引发殊胜功德,為诸有情迴向菩提,乃至证得一切智智。又应勤学般若与略广六度相应法,如实了知五蕴乃至无上菩提实际相法界相略广相等。如是等法门,利根乃至不定根人能入,由此能证六度、二十空等。应当於般若无间地行、引、修,不起餘作意;般若及一切法不可施设,佛依世俗方便说法,假说诸法法性,以三乘法度脱有情,及三智与三乘道与涅槃的性相差别,菩萨修行般若及般若的名义和甚深义趣等。

  实说品第六十二︰卷363至365

  说菩萨虽不见有有情佛果,而為除有情我执颠倒、修满六度、证得菩提。一切法、有情、佛、菩萨真如皆无异,菩萨圆满修学真如,故名如来。又初心菩萨应思惟一切法以无性為性,乃至以无相為相,而常精勤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以行般若為最胜方便,观一切法非无非有,世俗、胜义也非有异,為愍有情分别诸法,令知非实有。

  巧方便品第六十三︰卷365至366

  说於五蕴乃至无為界空行菩萨行,於诸法中不作二相。又菩萨行深般若时,於诸法不為益、损、生、灭、染、净,广说善巧方便,修行六度及一切善法等。

  遍学道品第六十四︰卷366至372

  佛又為善现说菩萨於五蕴乃至无上菩提的无性自性无所动,离诸戏论,用菩萨道入正性离生,起一切净道相智,以三十七品乃至三智、三乘道及因果安立有情,修此无相不著二边等义。

  三渐次品第六十五︰卷372至373

  说菩萨行深般若,不住有无等想,无性即菩萨现观;又如来昔修菩萨道时,无倒修行六度,入四静虑,而无执著、无得、无分别。又於无性為自性法中,有渐次业、渐次学、渐次行,為趣菩提度有情等。

  无相无得品第六十六︰卷373至378

  说一切法无性故无得、无差别;為令有所得者离染著故,方便说有六度等差别相。菩萨修般若时,一心具摄一切佛法,以离相无漏心修行六度,圆满一切佛法。

  无杂法义品第六十七︰卷376至379

  说菩萨安住如梦响等无性无相的诸法中修行六度、圆满佛法。

  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卷379至383

  说菩萨住毕竟无际二空,修行般若,而方便善巧拨济有情,令修六度等一切佛法,令住三乘。又一切有情一切法和此等施设皆不可得,即由於内空乃至无自性空等都无所得,而能安立有情,住所应住,令解脱妄想颠倒执著,依世俗諦安立黑法白法、因果差别,於一切处皆得无碍等。

  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卷383至386

  说菩萨善达诸法实相,於法性都无分别,知诸法如幻化,而安立有情於无漏法;当学般若,亦学静虑,以方便善巧為诸有情施设名相等。

  不可动品第七十︰卷386至390

  说菩萨安立有情於实际中,令离颠倒,谓诸法性空,而亦不坏色等,无二无相,也无分别;於一切法及诸有情住本性空,而修诸功德令证菩提,这是依世俗说,不依胜义等。

  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卷390至393

  说菩萨方便善巧修行六度,安住内空等,而為有情说法令得三乘。并广说布施、净戒及餘大菩提道等。

  严净佛土品第七十二︰卷393至394

  说六度、三十七品、二十空等总一切法皆菩萨道。知诸法性空而常学无倦,及常清净自他三业粗重,严净佛土,令所化有情往生彼土、成就菩提等。

  净土方便品第七十三︰卷394至395

  说菩萨住佛乘正定聚,但為利乐有情愿生恶趣。又由观空方便善巧引发神通自在、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等。

  无性自性品第七十四︰卷395至396

  说菩萨法即是佛法,由般若证四諦平等性,即是涅槃,如实见一切法空,能入菩萨正性离生等。

  胜义瑜伽品第七十五︰卷396至397

  说一切法平等性是清净法,是依世俗说,胜义諦中无分别无戏论,菩萨於一切法不取為有為无,知皆如梦等。佛於无相中方便善巧,建立佛法差别,而於平等法性都无所动。

  无动法性品第七十六︰卷397

  说菩萨不动於法性空,而令有情离妄想颠倒,住无為界,脱生死苦。又一切法皆如化,即自性空,无生无灭无一非化等。

  常啼菩萨品第七十七︰卷398至399

  说初业菩萨当信解诸法自性毕竟皆空的方轨,欲求般若当如常啼菩萨不惜卖血、髓、心,欲从法涌菩萨求受般若的故事。

  法涌菩萨品第七十八︰卷399至400

  继说法涌為常啼演说般若法义,乃至常啼以血洒地供养、获得法益等。

  结劝品第七十九︰卷400

  佛告善现,结劝菩萨应学习闻思读诵书写流布般若,更以此法付嘱庆喜。

  第二会:卷四○一至卷四七八,共有七十八卷,八十五品。

  此会说於鷲峰山,内容大同於初会,而品名的开合稍有差别,文字亦比初会简略,且无有最后的常啼、法涌、结劝三品。相当於现存的梵文二万五千颂般若(Pancavimsatisa=hasrika-prajnaparamita),《开元释教录》亦载其梵本有二万五千颂。西藏译本分為七十品,内有〈常啼品〉等。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二十卷,竺法护译《光讚经》十卷(缺后半)、姚秦鳩摩罗什译《摩訶般若波罗蜜经》二十七卷(《大品》)等诸经,皆為此会之同本异译。

  缘起品第一:卷401

  佛住鷲峰山。与五千苾芻,五百苾芻尼等俱。并如初分中说。

  欢喜品第二:卷402

  佛知有缘眾一切来集,告舍利子言:菩萨欲於一切法,等觉一切相,当学般若。舍利子欢喜礼问。佛言:应以无住而為方便,安住般若。所住、能住、不可得故。復以无所得而為方便,应修习四念住,乃至无量无边佛法。如是诸法,不可得故。復次、欲疾证一切智智,乃至成就无量功德,当学般若。若修行般若,天人欢喜。

  舍利子问:菩萨决有父母妻子等耶?佛言:或有、或无;或示受五欲,厌捨出家。

  观照品第三:卷402至405

  舍利子问:云何修行般若?佛言:应如是观: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名;不见般若,不见般若名;不见行,不见不行。何以故?菩萨自性空,菩萨名空,色等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等空,非色等;色等不离空,空不离色等;色等即是空,空即是色等。如是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净。不见生灭染净故,不生执著。观一切法,但有名,实不可得。如是修行般若,除诸佛慧,二乘等慧所不能及。以不可得空故。

  舍利子问:三乘般若差别既不可得,云何说菩萨所修般若、二乘所不能及?佛言:菩萨皆作是念:我当修行六度,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满佛十力等法,度无量眾。譬如日光,照无不遍。二乘如萤,无如是念。依菩萨故,一切善法出现世间,便有人天三乘。

  又问:与何法相应故,言与般若相应?佛言:与色等空相应故,不见色等若相应若不相应,若生若灭,若染若净,无有少法与法合者,以本性空故。復次、入一切法自相空已,不观一切法若合若散。復次、不著色等有性无性、常无常,乃至无愿有愿。不作是念:我行般若,不行般若;亦行亦不行般若,非行非不行般若;不為布施,乃至不為平等性故,修行般若;以不见诸法性差别故。如是与般若相应,则能安立无量有情於涅槃界,魔不得便。佛菩萨皆护念,诸天拥护。苦报转轻,常不离佛。是菩萨,不见诸法与空相应,亦不见空与诸法相应,是為第一与空相应,普能引发十力等佛法,毕竟不起慳贪、犯戒等心。

  舍利子问:与般若相应菩萨,从何处来生,从此生何处?佛言:有从餘佛土来,有从睹史天来,有从人中来。从此间没,生餘佛土,常得值佛。

  次广分别无方便善巧、有方便善巧、种种差别之相。乃至净五眼,发六通,不自高举。於著不著,俱无所著。说此修行般若胜利时,三百苾芻,以衣奉佛,发无上心。佛授其记。一万有情,各随愿力,生万佛土。

  无等等品第四:卷405

  舍利子、大目连、善现、大饮光、满慈子等,同讚菩萨般若,佛印成之。

  舌根相品第五:卷405

  世尊现舌根相,量等大千,出无数光,照十方界。十方无量菩萨,皆来供养。诸天亦来供养。佛令供具合成台盖、量等大千。百千俱胝那庾多眾,悟无生忍。佛授其记。

  善现品第六:卷406至408

  佛告善现:汝以辩才,為菩萨宣说般若。善现白佛:我都不见有一法可名菩萨,可名般若;云何令我為菩萨宣说般若?佛言:菩萨唯有名,般若唯有名;如是二名,亦唯有名。不生不灭,唯假施设,不在内外两间,不可得故。如世间我等、色等,唯有假名。如是假名,不生不灭。唯假施设谓唯我等。菩萨於一切法,名假,法假,方便假,应正修学。不应观色名若常无常、乐苦、我无我、净不净、空不空、有相无相、有愿无愿、寂静不寂静、远离不远离、杂染、清净、生灭,乃至意触為缘、所生诸受。名亦如是。若菩萨,若菩萨名;若般若,若般若名;皆不见在有為界中,亦不见在无為界中。於一切法不作分别,能修布施等,能住内空等,善达实相。於名法假如实觉已,不执著一切法;增益六度,趣入正性离生,见佛闻法。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皆得自在。

  復次、即色等是菩萨不?离色等有菩萨不?善现一一答言:不也。佛言:善哉!若菩提,若萨埵,若色等法,不可得故,菩萨及所行般若,亦不可得。菩萨应如是学。

  復次、即色等真如是菩萨不?离色等真如有菩萨不?善现一一答言:不也。佛言:善哉!色等法不可得故,色等真如亦不可得,菩萨及般若亦不可得。应如是学。

  復次、色等增语,色等常无常等增语,是菩萨不?善现一一答言:不也。佛言:善哉!色等法及常无常等不可得故,增语亦不可得。菩萨及般若亦不可得,应如是学。復次、诸法不见诸法,诸法不见法界,法界不见诸法,法界不见法界;有為界不见无為界,无為界不见有為界;非离有為施设无為,非离无為施设有為。菩萨於一切法都无所见,其心不惊恐怖沉没忧悔。应如是教诫教授诸菩萨,令於般若皆得成办。

  入离生品第七:卷408

  善现白佛:菩萨欲圆满六度,欲遍知一切法,欲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得一切佛法,满一切有情心愿等,当学般若。

  舍利子问:何名顶堕?善现答言:无方便善巧而行六度,住三脱门,退堕二乘地,是名顶堕。若不见空,依空观空,如实知色等不应执,知心本性清净,无变异,无分别;一切法亦无变异,无分别。能如是学,住不退地,则為遍学三乘诸法。

  胜军品第八:卷408至409

  善现白佛:我於菩萨及般若,皆不知不得,云何令我以般若相应法教菩萨?我於色等一切法,若增若减,不知不得;如何可言此是色等?是色等名,皆无所住,亦非不住。是色等义,无所有故。我於菩萨及般若,若义、若名,不知不得。若以是法教诸菩萨,我当有悔。若菩萨闻如是说,心不沉没忧悔,不惊恐怖,决定已住不退,以无所住方便而住。若无方便善巧,我我所执所缠扰故,心住色等,於色等作加行,不能摄受修学圆满般若,不能成办一切智智。何以故?色等不应摄受,便非色等,本性空故。乃至其所摄受修学圆满甚深般若,亦不应摄受,便非般若。本性空故。以本性空,观一切法,心无行处,是名无所摄受三摩地,不共二乘。其所成办一切智智,亦不应摄受,便非一切智,以内空故,乃至无性自性空故。非取相修得,诸取相皆是烦恼。若取相修得一切智智者,胜军梵志於一切智智不应信解。彼生净信,由胜解力,思察一切智智,不以相為方便,亦不以非相為方便,亦不以非相為方便,以相非相俱不可取故。虽名随信行,而能以本性空悟入一切智智,不取诸相。乃至涅槃亦不取著。菩萨虽於一切皆无所取,而以本愿所行未满所证未办,终不涅槃。虽能圆满所行,成办所证,而不见四念住,乃至十八不共法。以四念处,即非四念住;乃至十八不共法,即非十八不共法。以一切法,非法、非非法故。是菩萨、虽不取著一切法,而能成办一切事业。

  行相品第九:卷409至410

  善现白佛:菩萨无方便善巧,若行色等,是行其相;若行常无常等,是行其相,非行般若。又谓舍利子言:若於色等住想胜解,则作加行,不能解脱。尚不能证二乘,况证菩提?此名无方便善巧者。若不行色等,不行色等相;不行常无常等,不行常无常等相;有方便善巧故,能证菩提。是菩萨不取行,不取不行,不取亦行亦不行;不取非行非不行;於不取亦不取。於不取亦不取。由般若以无性為自性故。是名无所取著三摩地,不共二乘。若菩萨於是胜三摩地,恆住不捨,速证菩提。復有健行三摩地等,略举一百十五名,及餘无量无数三摩地门,陀罗尼门,若能恆善修学,亦令速证菩提。菩萨虽依一切法平等性,证入如是等持,而於平等性及诸等持,不作想解。以无所有中,分别想解无容起故。佛讚印云:菩萨应如是学於一切法,都无所学。

  舍利子问:若尔,诸法如何而有?佛言:诸法如无所有,如是而有。若於如是无所有法不能了达,说名无明。由明及爱势力,分别执著断常二边,於诸法不知不见,不能出离三界。於三乘法,不能成办。若以无所得為方便,速能成办一切智智。

  幻喻品第十:卷410

  善现白佛:设有问言:幻士能学般若,能成办一切智智不?当云何答?佛言:色等与幻有异不?答言:色等不异幻,幻不异色等;色等即是幻,幻即是色等。佛言:幻有染净生灭不?答言:不也。佛言:无染净生灭法,能学般若,成办一切智智不?答言:不也。佛言:於五蕴中起想等想,施设言说,假名菩萨不?答言:如是。佛言:假建立者,有生灭染净不?答言:不也。佛言:无想无等想、无施设、无言说、无假名,无身、身业,语、语业,意、意业,无染净生灭法,能学般若,成办一切智智不?答言:不也。佛言:菩萨以无所得而為方便,修学如是甚深般若,速成一切智智。乃至若无方便善巧,不為善友所摄受者,闻说是法,心惊恐怖。有方便善巧者,其心不惊恐怖。次更分别善友恶友之相。

  譬喻品第十一:卷411

  佛答善现:无句义是菩萨句义。如空中鸟跡等。次释善不善法等。次释摩訶萨义。

  断诸见品第十二:卷411

  舍利子亦说摩訶萨义。以能说法,令断诸见故。善现亦说摩訶萨义。发菩提心,不取著故。

  六到彼岸品第十三:卷411至412

  满慈子亦说摩訶萨义。普為利乐一切有情,修行六度,於一一度,皆修六度,令得圆满,是名被大功德鎧故。

  乘大乘品第十四:卷412

  舍利子问:云何菩萨乘於大乘?满慈子答: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為首,用无所得而為方便,虽行六度等,而不得六度等,如实观察一切,但有假名,施设言说不可得故。

  无缚解品第十五:卷413

  善现白佛:云何菩萨被大乘鎧?佛言:六度、三十七品等,虽有所為,而无其实。诸法性相皆如幻故。善现言:不被功德鎧。当知是為被大乘鎧。以一切法自相空故。佛言:一切智智无造无作,一切有情亦无造无作。菩萨為此事故,被大乘鎧,由诸作者不可得故。

  善现言:色等无缚无解。满慈子问:何等色无缚无解?答言:如梦、如响等色,去来现在、善不善无记等色,一切无缚无解。以一切法无所有故,远离故,寂静故,无生灭染净故。

  三摩地品第十六:413至414

  善现白佛:何等是大乘相?齐何当知发趣大乘?从何处出,至何处住?為何所住?谁乘而出?佛言:六度是大乘相,二十空,百千三摩地,是大乘相。

  念住等品第十七:卷414至415

  復次、四念住等,三十七品,(於中身念住观最详。)三解脱门,十一智,三无漏根,三三摩地,十随念,四静虑等,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不共法,入诸字门,得二十种功德,是大乘相。

  修治地品第十八:卷415至416

  答齐何当知大乘之问。明初地修治十胜业等。

  出住品第十九:卷416至417

  答从何处出、至何处住之问。谓从三界中出,至一切智智中住。然以无二為方便故,无出无住。

  又答谁乘而出之问。都无乘是大乘出者。以若所,若能,若时,若处,皆不可得故。菩萨修行般若,虽观诸法皆无所有,毕竟净故,无乘大乘而出住者。然无所得而為方便,乘於大乘,从生死中出,至一切智智中住。尽未来际,利乐有情。

  超胜品第二十:卷417至418

  善现讚大乘超胜,佛广明之。

  无所有品第二十一:卷418至420

  广明大乘与虚空等,普能容受。无来无去,无住可见。前中后际皆不可得。三世平等,超出三世,故名大乘。菩萨修行般若时,住此三际平等性中,精勤修学一切相智,无所取著,速得圆满。

  随顺品第二十二:卷420

  满慈子问:如来令善现说般若,今何故说大乘?佛言:般若、大乘二名,义无异故。

  无边际品第二十三:卷420至423

  善现明三际菩萨皆不可得。一切法无边际故,菩萨亦无边际。即一切法,离一切法,菩萨不可得。诸法毕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舍利子 一一重问,善现广答。次白佛言:菩萨修行般若,观察诸法无受、无取、无住、无著,亦不施设為我。以不见一切法故。以一切法性空,无生灭故。一切法不生不灭,即非一切法。以一切法与不生不灭,无二无处。不生不灭法,非一非二,非多非别故,一切法入无二法数。

  远离品第二十四:卷423至424

  舍利子问:云何菩萨?云何般若?云何观察诸法?善现对曰:勤求菩提,利乐有情,名菩萨。具如实觉,遍知一切法相而无所执,名摩訶萨。有胜妙慧,远有所离,远有所到,名般若。观一切法,非常无常等,名观察诸法。

  次白佛言:菩萨见一切法无生,毕竟净故。舍利子言:六趣应无差别,三乘不应得果?善现对曰:非胜义中有三乘六趣等。

  次明诸法不生,都无所依。次明应净菩提道,有世出世二种六度。次明大功德聚,皆由般若所办。般若為善法母,三乘从此生故。

  舍利子言:若菩萨住如是住,恆不捨离,成就大悲相应作意者,则一切有情亦应成就菩萨。以一切有情亦於此住,及此作意,常不捨离。则菩萨与有情,应无差别。善现报言:善哉!能如实知我所说意。虽似难我,而成我意。何以故?有情非有故,无实故,无性故,远离故,寂静故,无觉知故。当知如是住及作意,亦非有,乃至无觉知,歷一切法,广说亦尔。由此因缘,菩萨於如是住及此作意,常不捨离。与诸有情,亦无差别。以一切法无差别故。佛讚印之。大千震动,佛笑显益。

  帝释品第二十五:卷425至426

  诸天来集,佛光赫奕。帝释重问:何谓般若?云何应住、应学?善现先劝诸天发心,次示以无所得而為方便,思惟世间法皆无常苦等。佛讚印之。善现白言:為报恩故。水為帝释说如所应住不应住相。舍利子念言:若一切法不应住,云何应住般若?善现谓言:同诸如来,於一切法都无所住,亦非不住。以色等法无二相故。

  天子作念:咒句犹可了知,般若竟不能解。善现告言:我曾不说一字,汝亦不闻,当何所解?如化、如梦、谷响、幻事,说听及解,都不可得。天子復念转深转妙。善现告言:色等非深非妙,色等自性非深非妙。天子復念:善现所说,不施设色等。善现告言:从初发心,应住无说、无听、无解、甚深般若。

  信受品第二十六:卷426

  天子作念:善现欲為何等有情,乐说何法?善现告言:欲為如幻化梦有情,乐说如幻化梦之法。诸声闻及菩萨同问:谁能信受?阿难答以有能信受。善现告诸天子:其中实无能信受者。舍利子问:岂不於中说三乘法,乃至令得最胜妙辨?善现答言:诚如所说。此般若中,以无所得而為方便,说三乘法等,由内空等故。

  散华品第二十七:卷426至427

  诸天化华散供,佛令合成华台,善现念為从心化出。帝释言:但变现耳。善现言:既非生法,则不名华。乃至一切法亦如是。佛答帝释:善现不违色等假名,而说法性。善现谓言:菩萨知一切法但假名已,应学般若,不於色等学,不见色等可於中学故。舍利子问:何故不為摄受色等、亦不為坏灭色等故学?善现对曰:不见有色等可摄受、可坏灭:亦不见有能摄受及坏灭者。若能、若所,内外空故。以无所学无所成办為方便故,而学般若,则能成办一切智智。

  次明诸法皆无依持,随顺世俗说依佛力。次答菩萨所学般若,不应於色等求,不应离色等求。帝释叹般若大,无量无边。善现印之。

  授记品第二十八:卷427

  天仙三返唱善,佛述见然灯佛得授记事。预命帝释,勤加守护。

  摄受品第二十九:卷427至428

  佛為帝释说现法当来功德胜利。

  窣堵波品第三十:卷428

  佛明修般若者,能降自他贪等刀战,是大明咒等。书经功德,胜於供设利罗。

  福生品第三十一:卷429

  佛印帝释叹经功德。

  功德品第三十二:卷429

  诸天及佛,皆劝帝释受持般若。

  外道品第三十三:卷429

  外道来求佛过,帝释念般若退之。魔军亦尔。

  天来品第三十四:卷429至430

  庆喜白佛:何缘但讚般若?佛言:般若盘為尊為导故。帝释更说功德,佛又广说功德,并明诸天龙神来礼般若之相。是故经典随所在处,应周匝除秽,扫拭涂治,香水散洒,宝座安措,香华珍宝庄严供养。

  设利罗品第三十五:卷430

  帝释答佛:於设利罗寧取般若。以诸佛身皆依般若生故。

  经文品第三十六:卷431至432

  佛為帝释展转较显书经功德。帝释白佛:应以种种巧妙文义,為他演说。佛又较显功德。并明说相似法、真正法、不同之义。

  随喜迴向品第三十七:卷432至433

  慈氏菩萨,与善现酬唱随喜迴向之法。诸天讚美。

  大师品第三十八:卷434

  舍利子向佛广讚般若,佛言:般若即是大师。善现亦叹般若是大波罗密多。

  地狱品第三十九:卷434至435

  舍利子问:能信解者,从何处来;乃至修习為已久如?佛言:从十方法会来,乃至信解甚久。又為善现分别修学久近之相。并说谤般若者堕三涂相。

  清净品第四十:卷436

  佛与舍利子明一切法毕竟净故。是法清净,最為甚深。善现答帝释问所起执著。佛又為说微细执著。

  无标帜品第四十一:卷436至437

  善现问:云何应行般若?佛言:不行色等若常若无常等。善现白佛:菩萨如為虚空擐功德鎧。会中有一苾芻作念:般若微妙难测。虽非有法,而亦非无。佛讚印之。善现答天帝释:若欲守护修般若者,不异守护虚空幻梦化等。诸天以佛神力,见十方各有千佛同说般若。佛告善现:慈氏证菩提时,亦於此处宣说般若。乃至诸天庆慰唱言:今见第二转妙*轮。佛告善现:如是*轮,非第一转,亦非第二。於一切法不為转故、还故、出现世间。但以无性自性空故,标帜名言,皆不可得,是故名大波罗密多。

  不可得品第四十二:卷437

  善现广叹,佛為释成。

  东北方品第四十三:卷438至440

  帝释念闻经善根。舍利子讚信解功德。佛答帝释云何住习之问。又印舍利子甚深等讚。舍利子又说王都前相等喻,佛讚印之。又印善现甚深等讚。次為舍利子说:此经从东南方,乃至最后於东北方兴盛。

  魔事品四十四:卷440

  佛為善现说修行时留难魔事。

  不和合品第四十五:卷440至441

  次说学法与持法者,种种两不和合,皆為魔事。及说恶魔所化作事。

  佛母品第四十六:卷441至442

  佛告善现:佛观般若,如子护母。

  示相品第四十七:卷442至443

  诸天问:般若以何為相?佛言:以空无相无愿等為相。依世俗说,不依胜义。当知般若远离眾相,不应问言以何為相。乃至一切法相,如来如实觉為无相。般若不见色等故,名示色等相。能為如来显色等世间空,示色等世间远离寂静等,由是能示世间实相,名如来母,能生如来。又、色等皆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以不可得故。於是四眾得益,菩萨得记。

  成办品第四十八:卷444

  佛答善现:般若能办六度十八空等。信解般若菩萨,从人中来,或从他方佛处来,或从睹史多天来。

  船等喻品第四十九:卷444至445

  佛為善现说海船破喻,不取所依,则溺死;能取所依,则至岸。菩萨亦尔。不依般若,则退入二乘;能依般若,则定证菩提。及说度旷野等诸喻。

  初业品第五十:卷445至446

  佛答善现:初业菩萨应亲近真净善友。

  调伏贪等品第五十一:卷446

  善现白佛:谁於般若能生净信胜解?若生信解心,何性何相,何状何貌?佛言:心心调伏贪瞋痴等,為性相状貌。

  真如品第五十二:卷446至448

  诸天散华礼讚,佛印述之。又讚善现随如来生,善现答之。大千震动,天又散华。善现復说真如相义。眾生获益,六千菩萨成阿罗汉。佛告舍利子,此由不摄受般若,远离方便善巧,如大鸟无翅故。

  次诸天谓菩提极难信解证得,善现谓极易信解证得。舍利子谓:若畅信解证得,不应有退屈者。善现问:色等有退屈不?色等真如有退屈不?离色等及色等真如有法有退屈不?舍利子一一答言:不也。然佛何故说三种乘?满慈子令问:為许有一菩萨乘不?善现以真如义反徵辩竟,结云:若菩萨,闻说诸法真如不可得相,心不惊恐怖等,速证菩提,定无退屈。佛讚印之。

  善现请问:菩萨欲疾成办菩提,当於何住?应云何住?佛广答之。二千菩萨得无生忍。

  不退转品第五十三:卷448

  佛為善现说不退转菩萨诸行状相,乃至常得身语意净,魔不能惑。

  转不转品第五十四:卷449

  佛答善现:不退转菩萨,既名不退转,亦得名退转,於色等想有退转故。復次、不退转菩萨,当生上士,不作下士。常不远离念佛作意,闻法作意。生生之处,常不离佛,恆闻正法。

  甚深义品第五十五:卷449至450

  善现白佛:惟愿復為菩萨说甚深义,令住其中,能修施等,令速圆满!佛言:种种增语,皆显涅槃為甚深义。乃至色等亦名甚深,色等真如甚深故。色等真如,非即色等,非离色等,是故甚深。

  次较显如教住、如说学之功德。又较显随喜迴向功德。又答无数无量无边之义。又明依止无增减无所有為方便,修行般若。由此為门,集诸功德,便证菩提,如焰燋紸,非初非后,不离初后。

  梦行品第五十六:卷451

  舍利子问:梦中行此三三摩地,於深般若有增益不?善现答言:昼行有增益者,梦行亦有增益。次与弥勒菩萨问答。

  愿行品第五十七:卷451

  佛告善现:菩萨修行施等,為诸有情发大愿行。

  殑伽天品第五十八:卷451

  授天女记。

  习近品第五十九:卷452

  佛答善现:观色等空,不令心乱,则不见法、不作证。未入定位,繫心於所缘,已入定时,不繫心於境。不退施等,不证漏尽。如壮士过旷野,如坚翅翔虚空等。

  增上慢品第六十:卷452至454

  佛為善现说菩萨不退转相,及说增上慢相。次明菩萨欲证菩提,应常亲近真善知识。次说般若妙相。次较说经功德。

  同学品第六十一:卷454至455

  帝释叹持说者非少善根所能。佛為较显胜德。帝释復為一苾芻广明胜德,兼為庆喜明仗佛力。佛又為庆喜分别有恼乱不恼乱之所由。次明菩萨与菩萨共住,相视应如大师。

  同性品第六十二:卷455至456

  佛答善现:内空等是菩萨同性。住此中学,名為同学。又问:若一切法本性清净,菩萨云何復於妙法而得清净?佛言:於性净中,精勤修学甚深般若,如实通达,远离烦恼染著,故说復得清净。復次、方便善巧威德力故,摄持增长导引一切波罗密多。如萨伽耶见,如命根。

  无分别品第六十三:卷456

  帝释散华发愿,问随喜福,佛為较显。善现问:如幻心,云何能证菩提?佛為徵释。并叹菩萨能為难事。善现復言:不应说彼能為难事。以所证、能证、证法、证者、证处、证时、都不可得。如幻、如影,乃至如化,如机关等,无分别故。舍利子言:若一切法皆无分别,云何分别五趣三乘?善现答言:有情颠倒惑业因缘,施设五趣差别。无分别故,施设三乘圣者,三世如来,皆由分别断故,可施设有种种差别。菩萨应行无所分别甚深般若,便能证得无所分别微妙菩提。觉一切法无分别性,尽未来际利乐有情。

  坚非坚品第六十四:卷456至457

  善现答舍利子:菩萨修行般若,行非坚法,不行坚法。又為诸天明希有事。如欲调伏虚空。当知:色等离故,即施等离。又答佛不沉不没之问。次问何等菩萨為佛讚叹?佛言:住不退转位者。又、随不动佛為菩萨时所行而学者。又、随宝幢、顶髻二菩萨所行而学者。

  实语品第六十五:卷457至458

  佛為帝释叹善现住於胜住,然犹不及菩萨所住甚深行住。六百苾芻发菩提愿,佛授其记。次以般若付嘱庆喜,并现不动佛国,令大眾见。又出舌相,再嘱庆喜。

  无尽品第六十六:卷458

  佛答善现:般若菩提、皆如虚空,不可尽故。应观色等无尽故,引发般若。乃至魔皆愁苦。

  相摄品第六十七:卷459

  佛答善现,六度互相摄取之相。

  巧便品第六十八:卷460至463

  佛答善现:菩萨成就巧方便者,发心甚久,乃至善根甚多。又、般若虽於五度最為前导,而无分别作用真实自体。菩萨為有情故,勤行六度。前五摄在般若,性无差别。為度有情,假说差别。又、般若於一切法,都无所捨。若不思惟色等,便能增长善根,圆满六度,证得菩提。乃至著无所有不可取法,则离般若。般若如转轮王,一切善法,随行随至。又能示现道非道相。又、如实观色等非相应非不相应,是能与六度常共相应,不相捨离。又、般若是诸善法所趣向门,如水趣海。又、应於诸法如实了知略广之相。又、应观色等彫落故,破坏故,乃至性虚偽故,行深般若。如引虚空,修深般若。破坏诸法,修深般若。从初发心,至菩提座,应行、应引、应修。无容横起诸餘作意。又、应学一切法皆不可施设而趣菩提。都无所行,是行般若。从初发心,常学无所得而為方便,应修布施等,应住内空等。诸有二者,名有所得;诸无二者,名无所得。虽於诸法常乐决择,而不得色等。以无為无作而為方便,行深般若。佛以净五眼,求色等不可得。虽证一切智智,不住有為界,亦不住无為界。如变化者,度化有情。如来与变化佛,俱為真净福田,诸法法性為定量故。又、一切法但有名相。唯假施设,名相性空。有情执著,沉沦生死。菩萨悲愍,发心行行,证得一切智智,拔济令出。然诸名相,无生无灭,亦无住异施设可得。又、前际后际俱不可得。达一切法自相空已,应行般若,无所执著。次释般若不与诸法為义非义。

  树喻品第六十九:卷463

  善现以空中种树喻菩萨能為难事,佛以良田种树之喻答释之。次释菩萨当知如佛。并较发心不退,乃至如来功德,展转增胜。又答初发心菩萨,恆正思惟一切智智,信解一切法,皆无性為性。

  菩萨行品第七十:卷464

  佛答善现:当於色等空,行菩萨行。不以二故,摄受修行六度,乃至证得一切智智,恆时增长一切善法。

  亲近品第七十一:卷464

  佛答善现:若不亲近诸佛,圆满善根,承事善友,尚不名菩萨,岂能证一切智智?

  遍学品第七十二:卷464至465

  佛答善现:菩萨成就最胜觉慧,虽能受行清净深法,而不摄受殊胜果报。於法自性能不动故。次明离四句,而有得、有现观,以一切法常无常等為戏论。应离诸戏论,行深般若,遍学诸道。由菩萨道,得入正性离生。於圣法毗奈耶中,应如是学甚深般若,修除遣一切法。若一切有二想者,定无布施等。下至顺忍,彼尚非有,况能遍知一切法,况能得一切智智?

  渐次品第七十三:卷465至466

  佛答善现:住无想者,亦无顺忍。菩萨於一切法皆无有想,亦无无想。以无性為圣道,以无性為现观。若一切法有少自性,或復他性為自性者,佛不应通达一切法无性為性已,入四禪,起五通,证菩提,度有情。菩萨初发心位,闻一色法及诸有情皆以无性為性;证得此故,说名為佛。乃至预流深信此故,名贤善士。故我定应发趣菩提。普為有情得涅槃故,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所谓六度、六念,乃至一切相智。

  无相品第七十四:卷466至467

  佛答善现:以一切法皆以无性為性,诸有情类,具断常见,住有所得,难可解脱。若无所得,即是得,即是现观,即是菩提。以不坏法界相故,由此故得有初地,乃至十地,得有异熟神通六度等法。由离诸相无漏心力,能於无相无作法中,圆满一切功德。

  无杂品第七十五:卷467至468

  佛答善现:安住如梦等五取蕴中,為诸有情:布施、持戒、安忍、精进、修定、学慧。如实了知如梦等五蕴,皆同一相,所谓无相。若如是知而行施等,则能圆满一切善法。

  眾德相品第七十六:卷468至471

  佛答善现:愚夫异生,於梦得梦,得见梦者;乃至於化得化,得见化者。颠倒执著,造三业行,往来生死。菩萨以二种空,观察诸法,一、毕竟空,二、无际空。安住二空,為说正法,色等是空,离我我所,如梦、如化、都无自性。又以方便神力,拔济令出,得三乘果。

  次明菩萨甚奇希有之法,安住异熟六度五通等,随应摄受有情,布施、爱语、利语、利行、同事,财施、法施,说三十七品,乃至相好等法,四十二字母等,不坏诸法,无二分别。為诸有情,如实宣说。令离妄想颠倒执著,趣三乘果。譬如化佛,教所化眾。又、一切法,不异真法界等,而依世俗,施设因果差别。菩萨於诸法中,自无执著,教他无执。善达诸法如实相故。

  善达品第七十七:卷471至473

  佛答善现:如所变化,於一切法都无所行,是為善达诸法实相。以诸法但有假之名相,是故菩萨於诸善法,能自增进,亦能令他增进。又、如实知色等相,色等生灭,色等真如,是為能学三解脱门,则能学一切法。又、欲学法界,当於一切法学。知一切法,即真法界。初中后际,常无差别。

  实际品第七十八:卷473至474

  佛答善现:菩萨但以实际為量,行深般若。由方便善巧力故,安立有情,令住施等,而不执著。观本性空,都无所得。為度执有情想及法想故,行道相智,得三乘道,趣证无上菩提,佛眼常无断坏。

  无闕品第七十九:卷474至475

  佛答善现:菩萨具足殊胜方便善巧,修行施等,不得施等,亦不远离施等,修菩提道。次答舍利子:不和合一切法,不离散一切法,诸法皆无自性可离合散故。如实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取。於一切法得无障碍。安住二諦,宣说正法。如化食施化眾等。又答善现:修行施等,及餘大菩提道,皆能成熟有情。

  道士品第八十:卷476

  佛告善现:总一切法,皆菩萨道。不学一切法,定不能得一切智智。审察诸法皆毕竟空,不应执著。而於诸法,学无厌倦。观诸有情心行差别,如实了知,但行虚妄所执,方便善巧,教令远离所执,修诸善行。然勿恃此而生憍逸。次明清净自他三种麤重,能净佛土。

  正定品第八十一:卷477

  佛答善现:是菩萨从初发心,至最后有,皆住菩萨正性定聚。次释如来本生之疑。次明一切善法皆是菩提资粮。

  佛法品第八十二:卷477

  佛答善现:即菩萨法,亦是佛法。由位有异,法性非异。

  无事品第八十三:卷478

  佛答善现:无性法中,无业无果,亦无作用。愚夫不了,颠倒发业,受三界身。為拔济故,施设圣法,及毗奈耶分位差别。广说梦、像、响、燄、影、幻、变化、寻香城喻。

  实说品第八十四:卷478

  佛答善现:我说一切法平等性為清净法。菩萨知一切法不可取已,為饶益彼诸有情故,求趣菩提。不為己身,非為餘事。乃至依世俗故,说得菩提。若执有二,不能得果,亦无现观。执无二者亦復如是。法平等性,非佛所行。以与佛无别故。又復、法平等性,非即一切,非离一切,说名胜义。菩萨行深般若,不动胜义而行菩萨行。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证得菩提,说法度眾。

  空性品第八十五:卷4778

  佛答善现:若有情自知诸法皆本性空,则佛菩萨不现神通作希有事。又、一切世出世法,无非是化。然、有声闻化,有独觉化,有菩萨化,有如来化,有烦恼化,有诸业化。乃至非有实法名為涅槃,是故可说涅槃非化。又、一切法,先既非有,后亦非无。自性常空,不应惊怖。

  第三会:卷四七九至卷五三七,共五十九卷,三十一品。

  说於鷲峰山,其旨趣虽与前两会相近,而诸品之开合不同,亦缺〈常啼〉、〈法涌〉〈结劝〉等三品。据《开元释教录》记载,第三会梵本有一万八千颂,相当於西藏译一万八千颂般若,西藏译本共分八十七品,具有〈常啼菩萨品〉等。

  缘起品第一

  佛住鷲峰,与五亿苾芻等俱。餘并同初二分,而九方文略。

  舍利子品第二

  与初分学观品至现舌相品同,而文较第二分又稍略。

  善现品第三

  与初分教诫教授品至净道品同。

  天帝品第四

  与初分天帝品至叹眾德品同。

  现窣堵波品第五

  与初分摄受品同。

  称扬功德品第六

  佛设利罗品第七

  福聚品第八

  随喜迴向品第九

  地狱品第十

  叹净品第十一

  讚德品第十二

  陀罗尼品第十三

  魔事品第十四

  现世间品第十五

  此品与初分佛母品同。

  不可思议等品第十六

  譬喻品第十七

  此品与初分办事品等同。

  善友品第十八

  真如品第十九

  不退相品第二十

  空相品第二十一

  殑天品第二十二

  巧便品第二十三

  学时品第二十四

  见不动品第二十五

  此品即初分愿喻品等。

  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

  此品即初分无尽品等。

  慧到彼岸品第二十七

  妙相品第二十八

  施等品第二十九

  佛国品第三十

  宣化品第三十一

  第四会:卷五三八至卷五五五,共有十八卷,二十九品。

  说於鷲峰山,其大旨虽与前三会相同,文字则颇见省略。据《开元释教录》所载,梵本共有八千颂,相当於现存梵文八千颂般若(Astasahasrika-prajnaparamita)。后汉支娄迦讖《道行般若经》十卷、吴支谦《大明度经》六卷、后秦鳩摩罗什《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前秦曇摩蜱《摩訶般若波罗蜜多钞经》五卷、北宋施护《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等诸经,皆為此会之同本异译。

  其中〈妙行品〉即善现教诫品,而〈深功德品〉谈梦觉义,较前三分更明畅。

  第五会:卷五五六至卷五六五,共有十卷,二十四品。

  说於鷲峰山,所说较第四会尤為简略,《开元释教录》记载其梵本為四千颂。

  第六会:卷五六六至卷五七三,有八卷,十七品。

  亦说於鷲峰山,此会乃佛对最胜天王说般若及其修习之法。《开元释教录》记其梵本共有二千五百颂。月婆首那《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為其同本。

  缘起品第一:卷566

  佛住鷲峰,与四万二千苾芻,七万二千菩萨,及天龙鬼神眾俱。面门放光,照无边界,还归面门。东方普光佛所,离障菩萨;南方日光佛所,日藏菩萨;西方功德光照佛所,功德藏菩萨;北方自在王佛所,广闻菩萨;东南方甘露王佛所,不退转菩萨;西南方智炬佛所,大慧菩萨;西北方妙音王佛所,功德聚菩萨;东北方智上佛所,常喜菩萨;上方金刚相佛所,宝幢菩萨;下方金刚宝庄严王佛所,宝信菩萨;皆

  来集会。

  通达品第二:卷566

  最胜天王请问:云何菩萨修学一切法,能通达一切法?佛答以修学般若,能达十波罗密。

  显相品第三:卷567

  佛答最胜:如地水火风空等相;甚深般若,亦復如是。

  法界品第四:卷567至568

  佛答最胜:菩萨学深般若,有妙慧故,通达法界即是不虚妄性,不变异性。诸法真如,但可智知,非言能说。於是大千变动,菩萨脱衣敷座,诸天散华奏乐,龙澍香雨。十方佛放眉间光,遍照此土,还归佛顶。眾会获益。最胜復问:甚深般若既绝语言,离诸文字;云何菩萨為诸有情说法,随顺甚深法相,不违世俗?佛言:具大方便善巧力故。谓大慈非喜捨。又问:云何為度有情,示现诸相?佛言:相不可得。但由方便善巧威力,示现入胎乃至涅槃种种化相。

  念住品第五:卷568

  佛答最胜:菩萨行深般若,心正无乱;善修身受心法念住,及说如来功德大威神相。

  法性品第六:卷569

  佛答最胜:如来法性,不可思议;如无价珠堕在淤泥,不為所染。依此法性修习善根,具足方便大悲愿力,不捨有情,远离一切虚妄分别心得清净,深如大海;一一行中具眾行故。生净佛土,不為胎污。於是旧住天神,空中讚叹,并為光德天子现净土相。

  平等品第七:卷570

  佛答最胜法性平等之义,并為授记。

  现相品第八:卷570

  舍利子问先现苦行等事,最胜答之。

  无所得品第九:卷571

  善思菩萨问最胜得受记耶?答言:我虽受记,而犹梦等。乃至重重问答,令眾获益。最胜问佛:云何未发心者,即能发心,皆悉成就,得不退转?佛言:以纯净意,发菩提心,亲近贤圣,乐闻正法,远离慳嫉,正信业果;设為耳命,终不作恶。乃至佛為破四见故,说无常、苦、无我、涅槃寂静四法。次说神咒。

  证劝品第十:卷571

  佛為最胜说过去功德宝王佛时,治世轮王,问深正法,成然灯佛。彼时千子,即是贤劫千佛。最胜又问:云何修行,速成大道?佛言:一切善法无不修满。又问:现何色像?佛言:如镜随现。又、般若犹如虚空,无有一法可為譬喻。

  显功德品第十一:卷572

  佛答曼殊室利:过去多闻佛时,精进力菩萨,即今最胜天王。又答云何护持正法,云何能调伏心等问。

  现化品第十二:卷572

  最胜答善思问:佛所化身,更能化作无量化佛,往昔愿力清净故。及答护正法问。又有贤德天子,相与问答。

  陀罗尼品第十三:卷572

  曼殊室切及寂静慧菩萨,共说眾法不入陀罗尼功德。大千震动,天雨妙华。佛说过去宝月佛时,宝功德菩萨,有大辨才,即今寂静慧是。

  劝诫品第十四:卷572至五573

  佛答曼殊室利,具明信受福聚,毁谤罪过。

  二行品第十五:卷573

  佛為曼殊室利说化他自行二种般若。及说五事不可思议,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讚叹品第十六:卷573

  曼殊室利,妙色天子,善名天子,大梵天王,各以颂讚。佛印成之。

  付嘱品第十七:卷573

  佛以十法付嘱阿难: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諦听,五、披读,六、受持、七、广说,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及為持髻梵天,说佛讚三事最為无上:一、发菩提心,二、护持正法,三、如教修行。

  第七会:曼殊利分,卷574至575,共二卷。

  说於给孤独园,相当於梵文七百颂般若(Saptasstika-prajnaramita),不另立品名。《开元释教录》说其梵本共有四百颂。

  叙述曼殊室利及佛有关如来、有情界之一相不可得、福田相不可思议、一相庄严三摩地等之说法。此会与梁代曼陀罗仙译之《文殊师利所说摩訶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收载於《大宝积经》第四十六会)、僧伽婆罗译之《文殊师利所说摩訶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為同本。

  第八会:那伽室利分,卷576,一卷。

  亦说於给孤独园,《开元释教录》说其梵本共有四百颂。

  叙述妙吉祥菩萨有关一切法非实如幻梦及无上法食等之说法,与宋代翔公译之《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為同本。

  第九会:能断金刚分,卷577,一卷。

  亦说於给孤独园,相当於梵文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多(Vajracchedika-pr=ajnaparamita) ,《开元释教录》说其梵本有三百颂。

  乃佛陀对善现尊者说菩萨乘之发趣、般若之修行及心之摄伏等。此会与后秦鳩摩罗什、元魏菩提流支、陈真諦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各一卷,及隋代笈多译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唐代义净译之《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唐代玄奘《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等皆属同本。

  第十会:般若理趣,卷578,一卷。

  说於他化自在天宫,相当於梵文般若理趣百五十颂(Prajnaparamita-naya-s=atapancasatika)。《开元释教录》载其梵本凡三百颂,《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一则说此会与现存梵本相同,皆為一百五十颂。

  乃佛陀為诸菩萨说一切法甚深微妙般若理趣清净法门等。唐代菩提流志译之《实相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智译之《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不空译之《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宋代施护译之《遍照般若波罗蜜经》各一卷、北宋法贤《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皆与此会為同本。密部之理趣经与此同本,而咒不同。

  第十一会:布施波罗蜜多分,卷579至583,共五卷。

  说於给孤独园,《开元释教录》说其梵本有二千颂。由此以下至第十五会,相当於藏译ha-rol-tu-phyin-palna-bstan-pa。

  舍利子為诸菩萨述说以大悲心行布施,则得摄受一切智智,证无上菩提等。佛陀对满慈子阐明一切法非实有,无捨得损益之义,并以神力令大眾见十方世界无量菩萨之布施行,并宣说发心乃至菩提之差别、发心求一切智智之功德、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之发起等。

  第十二会:净戒波罗蜜多分,卷584至588,共五卷。

  亦说於给孤独园,《开元释教录》说其梵本有二千颂。

  舍利子承佛神力而广说净戒之真义,阐明持守净戒与非持净戒之一一戒条,如发二乘心為犯戒,趣向无上正等菩提為持戒,味著师相、分别诸法、远离一切智為犯戒。

  第十三会:安忍波罗蜜多分,卷589,一卷。

  亦说於给孤独园,《开元释教录》说其梵本有四百颂。

  满慈子与舍利弗之间,阐明安忍无上菩提之法,即以惭愧心作空观,则止息斗心而得安稳。

  第十四会:精进波罗蜜多分,卷590,一卷。

  亦说於给孤独园,《开元释教录》说其梵本有四百颂,《法苑珠林》则谓十四会梵本為八百颂。

  佛陀对满慈子视住於般若,止息六情,精勤三学,完成菩萨之道。

  第十五会:静虑波罗蜜多分,卷591至592,二卷。

  说於鷲峰山,《开元释教录》说其梵本有八百颂。

  佛陀在灵山会中对舍利子、满慈子解说四禪、八解脱、九次第定等一切定,并说空般若三昧。

  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卷593至600,八卷。

  说於竹林精舍白鷺池之侧。《开元释教录》载其梵本為二千五百颂,相当於现存梵文Suvikrantavikrami-pariprccha,西藏译分為七章。

  佛陀於王舍城竹林会中对善勇猛菩萨遍说般若无所得解脱。

  (香光尼眾佛学院图书馆整理)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