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静法师:《佛说阿弥陀经》慧静法师讲经弘法系列一
慧静法师:《佛说阿弥陀经》慧静法师讲经弘法系列一
各位大德法师,居士菩萨慈悲:
从今天起,我们在报慈寺举行一个讲经法会,能够有这样的殊胜机缘,确实非常难得。在此,本人深深感恩参加法会的各位大德法师和护法居士。古人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在当今这个末法时期,能够听闻正信的佛法,说明我们都是有福德因缘的人,而且这个因缘不可思议!
本人惭愧,虽然学佛多年,但对经典律仪研究很少,在日常修持方面,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一直以来,我专修念佛法门,2005年,我担任报慈寺住持后,也是坚持弘扬净土法门,我深深感受到,在当今的时节因缘下,净土法门是我们佛弟子修学的最为殊胜的法门。今天我们追寻先祖的足迹,聚会一处,通过宣讲《阿弥陀经》弘扬净宗法门,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实际上,我对《阿弥陀经》的研究很肤浅,但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各位分享,目的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敬请各位大德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主要经典之一,历代都有大德讲述。这部经典的大意用一条轴线贯穿,这就是三个字:信、愿、行。但如果依照这条轴线讲解,对经文的介绍可能会显得不是很精细。考虑再三,我想用逐句解说的方式解说这部经典。
下面,我们看经文,第一句,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含义非常之深,里面含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断疑故”,第二个意思是“息诤故”。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如我亲闻,闻佛所说,真实不虚,而且不增不减,正能够顺应一切众生的心。
“我闻”这两个字,“我”就是指阿难尊者,他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记叙佛讲经的内容,为什么不称弟子,而要称“我”呢?这其实是“随俗称我”,我们知道,佛法包括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学佛先要破“我执”,佛法是智慧之法,是觉悟之法。如果我们破了“我执”,就会破迷开悟,我们要把觉悟的障碍破除掉。而觉悟的障碍,就是执著,就是我执与法执,这两种执著是一切障碍的根本。
古来的一些大德,无论在家出家,学佛三,五年,就有相当的成就;我们现在学,学几十年,学一辈子,很难有成就,原因在哪里呢?因为这两种智慧我们很欠缺,我们也没有认真去修学这两种智慧,所以走错了方向,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如果方向正确,怎么不入门呢?怎么可能说不成就呢?这是我们应当要反思的,那就是学佛必须要认真地在戒、定、慧上下功夫;如果你是真正持戒,等到你“定”成就了,“慧”自然就现前了。这个时候,那就是像善财童子一样,参访知识,博学多闻,成就圆满的智慧。这个道理甚深,境界尤其不可思议,希望大家能够细心去体会。这是“我闻”两个字的大意。
紧接着介绍的是时间,经里面都是讲的“一时”。时,这个时间不是确定的,这两个字活活泼泼,而且人人皆有份。说法的时间,说法的主人是佛,这个说法的主人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佛”本身的意思有“自觉、觉他、觉满”,满就是自觉圆满了,觉他也圆满了,是“人天大师”。“大师”是对佛的尊称,一般人是不应该称的。唯有佛称大师,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那就特别显示出这一个法门是特别法门,所以这个法门的祖师称大师,这是一点基本的佛学常识,我们要懂得。
下面这个“在”字,是“应机示现,所以有在”的意思,就是佛在什么地方。我们知道,整个娑婆世界都是佛的教化区,他这个教化区的范围比一个国家大得太多太多了,你怎么能说佛住在某个地方?不能。如果说他方世界说佛住在哪里?他住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太大了,我们在娑婆世界里面,这个佛在哪里?因此这有应机说法的意思在。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个就是把说经的处所,很清楚、很明白地说出来了。我们看这个舍卫大城,这个地方是很有名气,物产丰富。所以对比来看,人非常有智慧,有聪明,闻名于世,物资丰富。这个也可以拿今天的话来讲,文化水准很高,人很聪明,都有智慧,那么可见得这个地区是非常好的一个所在。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那么什么叫做比丘?“比丘”是印度话,佛门出家受具足戒者称为比丘,具足就是圆满。出家的男子,一共是二百五十条戒;二百五十条戒,每一条都受了,这个叫具足戒,称为比丘。女子出家要受三百条戒,称为比丘尼,“尼”就是女子的意思,这是出家人的称呼。僧是“僧伽耶”的略称,僧伽耶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是“和合众”。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僧的意思,它是有理有事,一共是六种和合。其目的就是要“同证无为解脱”。我们出家或者在家学佛,为佛弟子,我们干的什么事情?就是要证无为解脱,要证一心不乱,这个是学佛目标之所在啊!
我们大众在一起生活,不是个人,是个团体。既然是个团体,在佛法这个僧,叫僧团,团体,四个人以上叫僧团。那么团体当然要有团体生活的公约,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和合的团体。众就是现在讲团体。那么必须要守住六条共同的生活规范。这个六条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订的,所以这个也可以算是基本的戒律。
第一,“见和同解”,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见解、思想要相同。如果大家的见解不相同,怎么能够同住呢?怎么能够共同生活呢?所以说一定要见解相同,志趣是一样的。那么这个见同解,与理相应,我们大家都是这么一个见解,都是这一个目标,都是这个想法,都是向这个方向去走,这见解相同,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思想是统一的。
第二,“戒和同修”,戒是佛给我们制定的戒,是生活规范,我们必须要遵守的。小乘戒律是自律,是你私生活的规范。大乘戒律是菩萨戒,是团体大众共同的生活规范。所以戒律是这两大类,一个就是你个人的生活,一个是团体的生活,这是大小乘两种戒律;生活规范,我们要遵守。
第三,“身和同住”我们住在一个寺院,一个精舍。比方说,我们报慈寺,二圣寺,还有我们深圳佛缘佛堂住的这些出家的法师,能够安定地住在一起,就是身和同住。
第四,“口和无诤”,互相在一块的时候没有争执。
第五,“意和同悦”就是思想和意见统一了,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感到身心愉悦,法喜充满。
第六,“利和同均”,“利”是利养,十方的供养,大家是均等,人人都有份;没有厚薄,不是说哪个住持当家的,他要得的多一点,没有,这个是大家平均的,利同均。这样就叫“六和敬”,符合这六条标准的,就叫“和合僧”。
那么,这个大比丘僧团,人数有多少呢?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实际上还有五个人,因为这里是算一个整数,那五个人就包括在里面了。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是佛的常随弟子,是一生跟随佛的,佛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因此在一切经里面,佛讲这个听众,都是把他们列在前面,他们等于说是固定的听众,一个人也不会少,一次也不会缺席,这是佛的基本听众,所以把他们这个人数标出来。这些上首弟子中,各有各的特长,标哪一个人,这个经里头就有什么意思在。譬如舍利佛,智慧第一,这个经上有他,那这一部经代表智慧的意思。目犍连,神通第一,这个经上有他,那这个经里头有神通的这个意思在。所以诸位读金刚经,金刚经里头有须菩提,须菩提是解空第一,那你晓得金刚经所讲的道理,空的道理,是用解空第一来说的。所以一看到经上列的这个名字,就晓得这个经的性质,他是代表这个经的性质。在《阿弥陀经》里面,声闻众有十六位,它所代表的意思,可以说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