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深深海底行——来果老和尚时高旻寺道风建设初探(禅慧法师)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8日
来源:   作者:禅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深深海底行——来果老和尚时高旻寺道风建设初探(禅慧法师)

 

  题记:名闻遐迩的高旻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合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始建于隋朝,康乾时达到鼎盛,后渐趋衰落。到了近、现代,来果老和尚住持此寺,他大刀阔斧地整顿高旻寺的道风,并制订《高旻寺四寮规约》,严格地按照规矩办事,使僧人进退有序、行止有依。此外,更倡导“高旻寺一支香”,确定参禅才是高旻寺的第一要务、第一大法门。由于良好的道风建设,故四方禅者莫不向风归投,一时盛况空前。高旻寺由此宗风重振,名播寰宇。探究高旻寺兴盛的原因,对于今日丛林的道风建设,无疑是有很大裨益的。

  关键词:高旻寺   四寮规约   规矩   因果   福慧

  前言

  名闻遐迩的高旻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合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从来果老和尚始,宗风大振,名播海内外。四方禅者莫不向风归投,一时盛况空前。“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高旻寺的香”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若欲探究高旻寺兴盛的原因,研读一下《高旻寺四寮规约》,即可略知一二。

  《高旻寺四寮规约》是来果老和尚住持高旻寺三十余年,“眉毛拖地,深虑法门晚秋,惟恐后之来哲行止无依持”而写的。《高旻寺四寮规约》包括:客堂规约、库房规约、禅堂规约、丈室规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周详备至,体现了一代高僧的殷殷悲心。而从《高旻寺四寮规约》中我们大致可以窥探出——高旻寺之所以兴盛,正是在于他们的僧人严持戒律,恪守规矩,以道自娱,淡泊处世,并且深信因果,福慧勤修……他们愉悦地畅游在佛法的汪洋大海中,而甘之如饴。高旻寺的道业兴隆,佛法昌盛,是体现在高旻寺的方方面面的,兹略举三方面来阐述。

  一、严持戒律,恪守规矩

  佛陀临终遗训:“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如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华严经》说:“戒是无上菩提本。”由此可知,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的尊严,“戒住则法住”。它是维系佛教于不坠的的纲常,是得禅定、开智慧的根本,是度佛法大海的舟筏,是从人迈向佛的准则,无戒则诸事不办,故出家众必须严持戒律。

  高旻寺的僧人自然是严持戒律的,这可从《禅堂规约》对班首的要求中看出:“高旻班首一执,非等闲可比,道行卓绝,行持孤峻,戒如冰雪,心若神珠,为禅者之父母,纳子之芳规,律己律人……”

  在戒的前提下,更根据具体情况,具体事宜,辅佐以相应的清规和规约。因为佛教东传中国,自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始,中国禅僧的行为准则主要依清规而行,守清规便是持戒律。而《高旻寺四寮规约》则是在清规的基础上更周详备至地规定了高旻寺四寮僧众的日常行事准则,故高旻寺的僧众日常行事是以清规、规矩为准绳的。《高旻寺四寮规约•客堂规约》中写道:“僧人之资格,以不犯规矩,严守清规,亦令人谨守清规,为僧人资格。住丛林不守清规,自犯规矩,责之不服者,人格扫地也”。呵斥不守清规,违反规矩的僧人是人格扫地,更不用提什么僧格了。

  高旻寺的规矩是非常严的,严得犹如铜墙铁壁一般。如《客堂规约》中“客堂到七月期头外来讨单进堂规则”中知客对讨单人讲:“一进禅堂,性命交与龙天,色身交与常住,连眉毛一动,都要依规矩,若眉毛一妄动,皆犯大规矩。执事招呼草鞋倒过头来穿,赶快就要倒过头来,若心稍疑,即香板如雷吼声,如爆竹声,打死了送化身窑烧……”故来果老和尚在《丈室规约》中说:“这边常住规矩不但诸方比不上,任是世界各国的丛林,也恐怕比不上,此地乃是专门守规矩,学参禅的地方”。

  《高旻寺四寮规约》数十万言,从穿衣吃饭、洒扫巡夜、行住坐卧,事无巨细,莫不规定得清清楚楚。如《客堂规约》中:“寺内僧人不准往杨子桥三叉河各村镇”条:“寺内任有重要事件,派定一人每日上街,库房副司、客堂知堂僧值各首领,及僧人小价小工,万不能私往各镇,查处即将去镇之人衣单,随时统出山门,虽已私出,不能私进”。又如“常住内外首众犯迁溜单扩假规则”:“犯过迁单者,不问首领清众,迁单后出外满三年,方许来寺,能自愿改过前非,誓不再犯,可准依法销假;又溜单出外后,满半年欲回寺销假者,亦准依法销假。有告假扩假,出外满一年回寺,可准依法销假;如迁过二次单,不能销假。溜单者,若私带常住衣物出门不还者,回不销假。若溜过三此单者,不销假。扩假者,若私自化缘,及私带寺僧出外者,回不销假。扩假三次者,回不销假。当知规矩,首众犯事迁单后,至死不能销假”。高旻寺规矩之严由此可见一斑。至严之中却不失方便,也有变通之处。何以故?来果老和尚讲:“观今后办道人之根性,大非昔比,不能不曲垂方便一点,一则拥护正法久住门庭,一则不断末世行人佛种,两得之功”。

  二、以道自娱,淡泊处世

  “心静茅屋稳,性定菜根香”。高旻寺是朴素的,高旻寺又是庄严的。它体现在高旻寺的人、物、事上。高旻寺的僧人们尽可能地淡化了一切五欲,绝世染,离俗缘,他们遵从佛陀的教诲:“常念知足,安贫乐道,唯慧是业”,恬淡自在地生活。以道自娱,融在浓浓的法喜之中。正是这种以道自娱的精神,使他们真正地成为禅者、丈夫、天人师!

  要离尘,就要绝尘想,出家人当如莲花不著水,日月不著空。高旻寺在这一点上,斩钉截铁,真正做到了“宁为道而死,不违道而活”。他坚决而果断地谢绝了一切经忏佛事,《库房规约》之“常住永不应酬经忏佛事规则”中说:“最大法门,非高旻寺为之大法门,乃禅宗一法,尽人有之,以入其门,而不能得其门而入者,必学悟入之法,以入其门,故名大法门也,此法最空寂静,绝喧闹泯尘嚣,忘人我灭对待,方与此法相应,否则,以最大法门,作热闹事,大锣鼓,小铛铪(hā),张小姐,李太太,见之如财神,喜之如至戚,招待之周,敷衍之善,令人没齿”,则“大法东来灭矣”。因此“高旻寺为永久参禅学道之丛林,任何大经忏,小佛事,慨不接受,永不应酬,宁可开水过堂,饿腹坐香,自愿守道而死,不愿违道而生”。

  杜绝了一切外缘的诱惑,还更应从内心上用功,要用功办道,道在哪里?道在平常日用中。来果老和尚不愧为法门龙象,他深得个中三昧,故《高旻寺四寮规约》不厌其烦,事无巨细地把日常行事规则都规定得清清楚楚。

  例如饮食,我人之身乃四大假和而成,须赖饭食以给养,故有“法轮未转,食轮先转”之说。正因此,修行人很难在饮食上看得破、放得下。为了避免僧众在饮食上竞争,“这家饭硬,那家菜淡,为这一点小小口味,违反一点小小规矩,在生为天人吐涕唾而弃之,死后也要安身于火轮之上,五无间苦而受之,一时无复再来人矣”,使寺院成为游食之场、僧人堕落之地,故来果老和尚本着利和同均的思想,在《库房规约》中详细地规定了“常住内外每日食盐油数量事则”:“斋堂寺居大众菜,每人平均约半两,不多不少,除云水堂及工匠,小价等禅堂常住众,食油每人平均约一两,除外寮各人等……如欲腌菜,各人自备。常住查出私给,库房照一罚十。常住大众若无米,任是一粒米,大众同飨;任是茎菜,大众同味”。冀望僧众能在饮食上看得破、放得下,不起贪念,不犯规矩。冀望由此可以“兴丛林,感龙天,服大众,速出世,得解脱”。

  三、深信因果,福慧双修

  佛陀是福慧两足尊的觉者、圣人,我人之修行,自然也是要福慧双修的。福慧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有福没有慧,大象挂璎珞;有慧没有福,罗汉托空钵。只有福慧圆满,才能很好地自利利他,圆成佛道。高旻寺非常注重福慧双修,事事讲究明因识果。不但珍惜现有的福报,更要修未来的福报。不管是清众还是职事、老和尚,都要发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时刻为大众着想,踏踏实实地修行做事。来果老和尚在《丈室规约》中说:“培福的人,拈一根草这点少福都不肯让人抢去”。并举佛世时,佛陀亲为一盲比丘穿针线的故事晓谕大众,引佛语“我于三大阿僧祇劫中,万事在后,唯有培福在先。我若不勤求福业,何佛有待我成?极至于穿针之微少福德尚不肯舍,何况其他”,阐明培福的重要性。

  培福,说起来是很容易的,做起来却是难之又难,非发大菩提心之人不能行。它要在平常细微处着手,这就要克服惯有的惰性,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如在酷热的夏天,不要说做事情,即使是让人闲着,什么事不做,也是耐不了的。然而,来果老和尚讲这正事培福的大好时机:“福在热中求,德在苦中培,大福难得;若不受苦,至德难成”,因此,“当行堂的,能在这个大炎热天,不动声色,不发脾气,不打支扎,不怕淌汗,不怕闷热者,此人已修清净信心,不久当得无上法味。若各人事一见天热,遇事即生烦恼心,此人定不能在佛法中担当大事”。

  后记

  我们从《高旻寺四寮规约》中可以看出高旻寺兴盛的原因,《高旻寺四寮规约》不啻为出家众的一部宝书,它可为行人的典范。高旻寺的僧众们正是立定了冲天大志,所以他们放下了一切。

  修行,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去修行,来不得半点虚假,“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而倘若没有“深深海底行”,又焉得“高高山顶立”呢?高旻寺的僧人们正是放下了一切,把自己深深地沉下去了,所以他们才甘于寂寞,淡泊自在,以道自娱,咬着菜根,馨香无比,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高旻寺是朴素的,朴素得让你觉得有点清贫;高旻寺又是庄严的,庄严得让你肃然起敬。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