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树立慈悲法幢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树立慈悲法幢

   佛教以慈悲为根本,慈悲是悲天悯人,济人苦难的一种博大深厚、至善至美的情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降生到这个充满痛苦的王浊恶世,度化迷途中的众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玄奘大师过雪山、渡流沙,历经十九年的艰阻险难取回圣典;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太虚大师力排众议,顶着种种压力革新佛教,虽然大师也曾“掷笔三兴叹,仰天一扶膺”,但大师始终未曾放弃,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佛教不是一个狭隘的宗教概念,不是一门特殊的哲学理论,更不是某些人所批判的度亡宗教和民间迷信,佛教的令度是博大的,佛教的精神是最为积极入世的。这种积极入世的精神表现在形质上就是慈悲二字。地狱是最苦最可怕的地方,但地藏菩萨却到那里度化众生,而且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证严法师看到人间的苦难,而发出让天下所有的苦难就由我一介贫尼来承担的悲呼,继而创办了从最初的艰难发展到今天颇具规模的慈善机构。这,就是对慈悲二字的有力阐释!

  作为僧人,我们必须继承实行与发扬这种慈悲的精神,那么如何去实行呢?以下大略谈几点,以供大家参考与评定:

  (-)教理的研习与内在道德的修养

  众生的本质是苦,这种苦不分老幼贵贱,不分国籍种族,除非有一天撒手人寰,这种苦在表相上似乎停止了,但实际上并未停止,而是以另外一种存在方式继续延伸,而这种苦的根源则在于人们对解脱道的蒙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内道德修养。中国有句古话,所谓以德服人唯有具备德行,才更有感化力,信服力,唯有为他人做出表率,才更利于佛法的传播与弘扬。这是从根本上对众生行慈悲的方法。

  (二)形象的树立与僧团制度的完善

  这个形象的树立除僧人的容止应该安祥如法外,凡是有损于僧人形象、坏人信心的事都不可做,除了树立良好的僧众各人形象,还应注重僧团的整体形象,这就需要僧团制度的扶持,所以应加强僧团制度和完善,这样人们通过对僧人各体形象与僧团整体形象的赞同,一定会随之引发对佛法的好要之心。这是从间接上对众生行慈悲的方法。

  (三)广行方便事业

  比如建立慈善基金会,扶贫助学,设立孤儿院与养老机构、举办义学等。凡是能帮助人们远离或减少痛苦的事业都可以积极的去做。使人们更直接快捷的感受到佛教的精神所在。这是种种方便的慈悲。

  以上三种方法,无论是从根本着手,还是从间接方便着手,都是为了同一目标,即践行与落实佛教的慈悲精神。如果能确实做到,那么僧团的道风建设一定会随之完成。大家都知道,孔子终其一生都在异常艰辛的传播仁道思想,范仲淹曾在岳阳楼上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这都是慈悲的一种表现。所以一个人心中怀着慈悲之念,他行为也一定是善的。例如孔子就是被千秋万代子孙所景仰的圣人,范仲淹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君子仁人!因而,内有慈悲情怀的僧人,其情操德行也一定是高尚的,而由情操德行高尚的僧人所组成的僧团,其道风也一定是完善的。这是水道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

  同样的道理,在僧团道风建设的逐完成中,佛教良好的公众形象敢会随之树立,僧人的形象,一定不再会被人们误解成金庸小说中,那个武功盖世,权欲毒辣的金轮法王;施耐庵笔下的酒肉僧人鲁智深;《红楼梦》中国遭遇挫折而悲观逃世的柳湘莲。佛教所体现的整体形象一定是健康震撼人心的。唯有这样,佛教才能立的起,站的稳!在当今这个是非混淆,邪说炽盛的社会,佛教要想生存与发展,要想千秋万代永传不息,佛教就从慈悲,就从自立自强开始吧,自己立的稳,别人才打不倒。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