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投子义青(心印)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9日
来源:   作者:心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投子义青(心印)

   投子义青

  心印

  义青(1032-1083)俗姓李,青社(今河南偃师)人,七岁时,在妙相寺出家。起初,他还在寺院里听讲经,一天,忽然注意到许多前辈禅师在他们所做的偈中,都提到了此心即佛等一些禅宗的思想。他猛然省悟,想道:“佛法是与文字无关的,讲经有什么用?”于是不再去听讲经,而是四处行脚参访。

  浮山法远当时住在会圣岩,他受大阳警玄之托,为其物色嗣法弟子。一天夜晚,法远梦见自己养了一只青色大鹰,觉得是个吉兆。第二天一早,义青正巧来到会圣岩,法远十分热情地招待了他。

  法远要义青认真参究一下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这段因缘。三年后,法远忽然问义青:“你还记得三年前我要你参的那段话头吗?谈谈你的心得吧。”义青正要开口,法远急忙用手堵住他的嘴。义青一下子觉悟了,于是向法远施礼答谢。法远问:“你妙悟玄机了吗?”

  义青答:“要有的话也早已吐出来了。”

  法远的侍者在一旁说:“义青今天好像在病中出了一场大汗。”

  义青瞪了他一眼,说:“闭上你的狗嘴。你再啰嗦,我真的要吐了。”

  此后义青又在法远门下学了三年,法远时常用曹洞宗的禅法开示他,义青都能契合无间。

  一天,法远将大阳警玄的半身肖像、皮履、直裰交给义青,嘱托道:“你代我继承大阳警玄的禅法,光大其宗风,不要在此地久留。你到圆通法秀禅师那里去吧。”

  义青投奔圆通法秀后,并不参禅问道,每天只是蒙头大睡。

  职事僧告诉法秀:“有个僧人总是白天睡觉,应该按院规处理。”

  法秀问:“是谁?”

  职事僧答:“义青。”

  法秀说:“且慢处理,等我去问问。”

  法秀带着柱杖走进僧堂,看见义青正在睡觉,于是用柱杖敲着禅床,呵斥道:“我这里可没有闲饭给你吃了以后睡大觉。”

  义青揉着眼睛爬起来,问:“师父叫我干什么?”

  法秀说:“为什么不去参禅?”

  义青不动声色地说;“吃饱了的人对任何美味佳肴都不感兴趣。”这是一句双关语,一是表明我并不是来吃闲饭的,二是暗示正等待应接禅机。

  法秀立即回应:“无奈有些人就是不同意你的看法。”

  义青说:“等到别人都同意,还有什么意思?”意谓自性自知自用,依照本性行事。如果按照他人的意愿行事,就丧失了自性。

  法秀见义青机锋凌厉,不禁问道:“上座从什么地方来?”

  义青答:“浮山法远禅师那里。”

  法秀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么死皮赖脸。”于是两人握手,相视而笑。表明他俩应对默契,心投意合。

  义青从此名震禅林。

  义青后住舒州(今安徽潜山)投子山胜因院,世称“投子义青”。

  一天,投子义青上堂说:“遇上孤村陋店,别在那里停留;祖佛玄妙关隘,当即飞身而过。尽管如此,已经是如同苏秦游说碰壁,难以返回家园;好像项羽兵败来到乌江,如何逃得了困顿无望之命?”

  说着,投子义青话锋一转:“各位禅僧来到这里,如果前进就落入天魔之手,如果后退就陷入饿鬼之道,如果不进不退,恰恰又沉溺在死水之中。各位想想看,怎样才能平安无事呢?”

  在场的僧众无言对答。投子义青见此情景,只好自问自答:“任凭它三尺大雪,压不住一寸灵松。”

  参禅悟道之路是一条艰难险阻之路。即使是平时勤奋、努力、小心翼翼,在歧路不停留,不迷路;在险要处快闪身,不堕落,仍难免碰壁,无法前进。而且在很多时候,都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如何才能平稳前进呢?投子义青指明了一条出路:“任凭它三尺大雪,压不住一寸灵松。”只要一切放下,走自己的路,哪怕再险恶的环境,也能平稳前进。

  投子义青的禅风朴实,常常是一开口就见其胸襟。

  有僧人问:“什么是佛?”

  投子义青答:“佛。”

  僧人问:“什么道?”

  投子义青答:“道。”

  僧人问:“什么是禅?”

  投子义青答:“禅。”

  僧人又问;“月未圆时如何?”

  投子义青答:“吞却三个四个。”

  僧人接着问:“圆后如何?”

  投子义青答:“吐却七个八个。”

  又有僧人问:“金锁未开时如何?”

  投子义青答:“开。”

  僧人又问;“金鸡未鸣时如何?”

  投子义青答:“没这个音响。”

  僧人接着问:“鸣后如何?”

  投子义青答:“各自知时。”

  投子义青的句句答话都是实话,他是朴实人,所以说老实话,而且这老实话又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人们还以为他有很深的玄虚,很大的机变。其实佛就是佛,道就是道,禅就是禅,月未圆将圆,月圆后必缺,金锁未开须开,金鸡未鸣则无声,以及鸣后天亮,各自知时,那都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别无花样,别无奇巧。可见天下最深的玄虚,就是朴实;最大的机度,就是老实。有些朴实的禅风,尽可随问随答,毫不费心,毫不费力。

  禅刊 2000年度第五期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