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记事:比丘记事(之十七)
比丘记事:比丘记事(之十七)
比丘记事(之十七)
17、
受戒结束,很快就适应了比丘的学修生活,日常起居,用功。
每一次,师父给我们布置的功课都让我很意外,这一点,挺让我服气的,就好比看电影,因为不知道下面的情节,所以就有兴趣,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往下看,要是,看了前面就能猜出后面,一般就没有兴致看下去了。
师父让我们校对藏经,几十个刚受戒回来的新比丘,由前面的比丘带着,每天一大早就被关进一间大屋子,集体校勘律藏,除了吃饭和睡觉,大多数时间都在里面做这个事情。
似乎就算是阅藏吧,以前在各种祖师传记里读到过阅藏的事情,现在似乎就有点象是,师父让我们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校勘完律藏,还要校勘更多的经论。
我们学习和使用的律藏是由弘一大师当年校勘过的,这么多年过来,现代人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同了,阅读习惯和行文方式不同了,就需要有更应机的版本出来。
我们干的就是这个事情。
我们的校勘依据是《大藏经》,藏经中有不同的版本,弘一大师的校勘也有疏漏和失误的地方,不同版本藏经中也有不同的地方,不过,因为有国家图书馆出版的从海外影印的敦煌古本电子版,即当年斯坦因等考古学者带走的手写经文,就有了更可靠的依据。
相互对照着校勘,很有意思。我们用的都是电子工具,有电子词典,汉语和佛教典籍,非常感谢我们的很多前辈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让我们不用费劲地在纸堆里翻,只需要用关键词一搜就可以,有的汉语生字、词,也有相应的电子字典,查阅就可以。
当年的道宣律祖可真的是了不起,他老人家竟然自己就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做完了这样庞大而系统的的工作,很多经论都装在他的脑子里,可能有的需要翻书查一查,有的就不用查。
因为我们还都是刚受完戒的初学比丘,并不是怎么理解师父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事情,而且他还前所未有的让厨房给我们这些做校勘工作的比丘送水果吃。可能戒律对佛教非常重要吧,第一步就需要把律典的基础工作打扎实,然后再逐步推广,进行更深入的建设。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大多数的感受还是源于对自我的执着,比如,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每天坐在电脑前逐字逐句地阅读和校勘这些文字,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一开始,那些生僻的字、词、句确实很费解,但是,校勘多了,掌握了一些规律,就变得有意思了。越来越有意思。
和以往想象中的佛教不同,在律藏里,佛陀不再是很多经论里常常放光的佛祖,而是一个极其生活化的导师,早期,他的弟子根器都非常厉害,常常是几句话就开悟了,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戒律,大家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后来,僧团开始壮大,动辄几千人,《故道白云》这本书有过非常精彩的描写,那时候,佛陀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王公贵族以及各阶层最优秀的青年都纷纷追随着出家了。
之后的岁月里,佛教普度众生的特质逐渐显露,但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各种各样的人都要解脱,佛陀照单全收,戒律就应运而生。
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佛陀一边指导弟子们的修行,还一边做着非常繁琐的制戒工作,比如,有一天,有一个大臣气冲冲地找到佛陀,告状,说一个比丘尼竟然往他的头上扔了一坨屎。原由是,古代社会没有那么好的卫生条件,可能粪便一般就是乱倒,那一天,恰好、恰好、也不知道怎么就恰好,这个大臣从一个比丘尼的窗外路过,就这样恰好,中彩了,愤怒的大臣顶着一头屎跑到佛陀那里告状,于是佛就为这个事情制了一条戒。
又有一天,一个长老告诉佛,他打坐的时候,一个年幼的顽皮沙弥悄悄放了个屁,捂在手里,在长老的鼻子下打开,熏了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令长老无语,佛陀就又为这个事情制了一条戒。
又有一天,一个猎人追杀一个鹿,鹿跑进了寺院,猎人向比丘要他的猎物,比丘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去问佛。
又有一天,因为古代印度社会纺织业非常不发达,大家一般都不穿内衣。有一天,强盗们抢了身上不蓄一分钱的比丘,竟然夺走了比丘衣服,导致比丘只好光着身子,回寺,可以想象,一路上,以往非常威仪并且深受信众爱戴的比丘是如何令不知内情的信教群众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事后,佛陀就为此制戒,告诉比丘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等等等等。
就这样,佛为我们这些凡夫制定了非常多的戒律,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卫生、饮食、交通、伦理、社会秩序、僧俗关系、建筑、服装鞋帽等等,事无巨细,都罗列出来。包括考虑到后世佛弟子如何修行的问题。
这些戒律背后的用意都是帮助众生解决生死这样的终极问题,以及佛教能够尽可能长远地传承下去。我这么写,肯定是没办法准确全面地把佛教以及佛教中的戒律的高深之处讲清楚,从自己的感受上来表达,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有条件的话,不出家修行,实在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不了解戒律也实在是太可惜。
总的来说,我目前所学习到戒律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比丘,坏事一丁点都不可以做,起心都不可以,好事一件也不能放过,要让自己的身体、语言、思想都是善的,一点恶的都没有,然后又不去执着自己所做的好事,超越这些善恶和好坏。然后超越生死轮回。
我觉得戒律很高级的地方在于,不只是告诉我们一个远大的目标让我们仰望,而是着重告诉了我们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方法,让我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可以操作得起来。
我的一个师兄曾这样告诉我,他每如法如律地做一件事情,都会觉得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