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03阿姜查法语选集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4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03阿姜查法语选集

   阿姜查法语选集—一        海涛  辑

  1.良好的修行是要非常诚恳地问自己:「我是为什么而生的?」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好好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2.我们的生和死是同一件事,不能有此而无彼。然而,面对死亡,人们是如何的伤心悲痛,对于出生却是何等欢欣快乐,这是愚痴的。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是在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哭,为根源而哭,因为如果没有生,就不会有死!

  3.当一个人不了解「死」时,生活会非常烦恼。

  4.佛陀告诉他的弟子阿难要彻见无常,要在每一次的呼吸中看见「死」。我们必须认识「死」,为了「生」,我们必须「死」。这是什么意思呢?死,是紧紧地挨着呼吸的。

  5.如果你修行得正确的话,你在生病时是不会恐惧的。当一个人死时,你也不会感到悲恼。

  6.当你到医院里去医疗时,在心中下定决心:如果康复的话,那很好;但,如果你死了的话,那也无妨。医生是无法治疗死亡或阻挡死亡的。佛陀才是唯一的医师,因此,为何不去使用佛陀的药方呢?

  7.假如身体真的属于我们的话,它就会听从我们的命令。如果我们说:「不能老」或「我禁止你生病」,它会听从我们吗?不会的,它不听从任何警告。

  8.我们只是租了身体这栋「房子」,不是拥有它。如果我们认为它属于我们的,当我们必须舍离它时就会痛苦。但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恒常自我的东西存在,没有任何我们可以把持而不会变迁的东西。

  9.有些人从出生到死亡,从来没有一次察觉到自己的呼吸在他们的身体里进出,他们活得跟自己如此的遥远。

  10.时间就是我们当下的呼吸。你说你太忙没时间禅坐,那你有时间呼吸吗?禅坐就是你的呼吸,为什么你有时间呼吸而没时间禅坐呢?

  阿姜查法语选集—二        海涛  辑

  1.呼吸对人们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也视法的修习对你的生命而言非常重要的话,那么你就会觉得呼吸和修习法是同等重要的。

  2.任何忽略无常的言论,绝非圣者的言语。

  3.我们可以执着什么为稳定(常)的吗?没有!除了感觉外,什么也没有。苦生起、暂留,然后消逝,接着快乐取代苦——如此而已。

  4.当那些不了解「法」的人做不良的行为时,他们会四处张望,确定没有人在看。可是,我们的业,却不时地在看着我们,我们从不曾真正地逃脱过任何事物。

  5.透过正确的修行,会使你的旧「业」殆尽。了知事物是如何生起和消逝的,你便能够保持觉醒,让它们随自己的过程运行。

  6.当你做恶事时,是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藏的,就算别人没看见,你势必看得到你自己。

  7.别以为光是闭着眼睛坐着就是修行,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赶快改变你的观念。所谓稳定的修行,是在每一个姿态中——不论行、住、坐、卧,都保持正念。起坐的时候,别认为你已结束禅坐,相反地,你只是改变姿势而已。

  8.佛教是心的宗教,为了增长心而修行的人,就是修习佛法的人。

  9.用你的「心」来听闻佛法,而不是用你的耳朵。

  10.你必须亲身去体验「法」。所谓的亲身体验是去身体力行。在于道上,你只能依赖老师百分之五十。你们必须去听闻教导、明了其利益、亲自去身体力行、由你的内心亲自去体会,这才大有用处。

  11.修行基础的要点:

  第一:要诚实、正直;

  第二:要留意恶行;

  第三:内心要谦虚,要出离并少欲知足。

  阿姜查法语选集—三        海涛  辑

  1.我们修行是为了要学习放下,而不是要增长我们的执着。觉悟是在你停止希求事物时出现的。

  2.这样的教导就好象佛陀将我们捡起来,放到「道」的起点一样,到了道上之后,是否要前进都是我们自己的事。

  3.如果我们喜于寡言、满足一切,我们就会看见自己,也不会受到干扰。心将会具备戒、定和慧的基础。

  4.感官的沉溺和自我的苦行是佛陀所不鼓励的两种道,因为这只是快乐和痛苦罢了。我们以为自己已从痛苦中自我解脱了,但却不然;我们只是在执取乐。假使我们执取乐,我们就会再次受苦。

  5.人在一个地方受了苦,就会跑到其它地方去,当苦在那儿生起时,他们又再逃避。他们认为他们是在逃避苦,但却不然;苦追随着他们。他们带着苦到处跑,却一点也不知道。

  6.如果我们不知苦,就无法知道苦的起因;如果我们不知苦的起因,那么我们就不知苦的息灭。如此一来,我们便无处可逃。

  7.今日的学生,拥有的知识远多于以前的学生,他们供需不虞,一切都更方便了。可是,却比以前拥有更多的痛苦和烦恼,这是为什么呢?

  8.因为欲望,所以爱与恨都是苦;欲求是苦,不想要也是苦,纵使你得到你所想要的,仍然是苦,因为,一旦你拥有它,你便活在怕失去它的恐惧中。在恐惧中,你又如何能快乐地生活呢?

  9.如果我们将快乐和痛苦一起思惟(觉观)的话,我们会了解,它们是平等的,就如同冷和热一样。火的热度能够烧死我们,然而,冰的冷度也一样可以冻死我们,两者都不好。

  10.快乐和痛苦的道理也一样。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欲求快乐,而没有人追求痛苦。涅槃是没有欲望的,在涅槃里,没有想要快乐或想要痛苦,也没有想要解脱快乐和痛苦,有的只是平静。

  11.认识你自己的身体和心,少欲知足,不要去执着教法,也不要去握持情绪。

  阿姜查法语选集—四        海涛  辑

  1.一个聪明的人看他人,是以智慧来看,而非愚痴。如果我们以智慧来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可是,如果我们以愚痴来看的话,我们只会找到他人的过失。

  2.今日人们的真正问题在于,他们知道,却不去实践。如果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而不去实践,那是另一回事儿,可是如果他们已经知道了,而仍不去实践,那问题在哪里?

  3.苦有两种:导致更痛苦的苦和导致苦止息的苦。前者是执着片刻的快乐和厌恶不快乐的苦——人类日复一日不断地挣扎。后者是来自让自己全然地去经验不断变迁的经验——快乐、痛苦、愉悦和瞋怒的苦——没有恐惧或退失。我们所经验的苦,会导致内心的无畏和平静。

  4.我们想走易行道,可是,如果没有苦,就不会有智慧啊!要等到智慧成熟,你在修行中至少要痛哭三次。

  5.实际上,快乐是痛苦的伪装,可是在这种细微的形态里,你看不见它。如果你执着快乐,就如同执着痛苦一样,但是,你并没有察觉到。当你执取快乐时,要丢弃它本有的苦性是不可能的;它们是如此的不可分离。

  6.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认识苦,将苦视为快乐里所具有的伤害;视它们(苦与乐)为平等的。因此,小心!当快乐生起时,不要得意忘形;当痛苦生起时,不要沮丧,别让自己迷失在其中,视它们同具有同等的价值。

  7.受苦的人相继的会得到智慧。如果我们不受苦,我们就不会去思惟;如果我们不去思惟,智慧就不会生起;没有了智慧,我们便懵懂无知;无知的话,我们就无法解脱痛苦。

  8.因此,在我们的修行中,我们必须训练及忍耐。当我们反观世间时,就不会如以往般地恐惧了。佛陀并不是在世间之外觉悟的,而是在这世间内。

  9.佛陀教导我们要舍弃一切恶行而长养戒德,这才是「正道」。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