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研究:永明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代价值(释澈性)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4日
来源:   作者:释澈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永明延寿大师思想研究:永明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代价值(释澈性)

   永明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代价值

  陕西扶风大明寺-释澈性

  历史的天空灿烂着多少智慧之星!

  佛法东传中华,随缘勃兴,悲天悯人,度化众生,契理应机、止恶扬善。对于端正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巩固社会安定团结,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因此,自佛法东传中华,发扬广大,日渐兴隆,纥今2000余年来,显密兼弘,各宗并隆,高僧辈出,群星灿烂,法喜充满,而活跃于唐末五代十国时的永明延寿大师,在经历了1000余年苍桑之后的今天,其“万善同归”的博大思想,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影响着当前乃至今后的发展轨途。堪称天空中星罗棋布一大智慧星也。

  一、          永明延寿大师的神彩传奇。

  永明延寿大师,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早在幼年“总角之岁,诵法华经,五行俱下……”,夙智超常,及长,“从儒生到库吏、镇将,而出家为僧,由禅宗的法眼宗三祖而为净土宗六祖。”永明大师青年时即信仰佛教,戒杀放生,在他28岁担任华亭镇将、督纳军需之时,见集市上有鱼虾飞禽出售,即生慈悯之心,遂“购而放之”,因此善举而动用了库钱,事发之后被判死罪,押赴市曹处斩,文穆王使人视之授曰:“若悲惧则斩之,否则舍之。”面对死刑,当时的永明大师镇静自若,毫无惧色,自言:“吾于库钱毫无私用,尽买放生命,莫知其数,今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亦乐乎!”文穆已知其毫无悲惧,更知其“于库钱毫无私用,皆用于放生”。于是也赞许他的慈心善举,便将其特赦释放,并听其所愿,于龙册寺翠岩会参禅师处剃度为僧,法名延寿,由此而诞生了中国佛教史上名扬四方的高僧――永明延寿大师。当其时,大师年方而立。

  这之后,永明延寿大师游历名山访求知识,参学研习,勤奋精进,足迹遍布于金华天柱峰、天台山等地,天台山德韶禅师,禅学功夫甚深,吴越王曾礼其为国师,永明大师在禅学上的成就,就来自于德韶禅师的座下,《宋高僧传》记云:“永明在德韶会中,普请次,闻坠薪有声而豁然开悟,作诗云:“扑落非它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如此证悟,如此大境界,遂即奠定了大师的定慧功夫被人认可的地位。也因此而得德韶禅师亲授法嗣,成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大师在天台山国清寺行法华忏时,中夜绕像,见普贤前莲华在手,遂上智者嚴,作二阉,一曰一心禅定,一曰万行庄严净土,乃冥心精祷,七拈皆得净土阉,于是一意修净业。振锡金华天柱峰,诵经三载一日,于禅观中,见观世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因是获大辨才。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宋太宗赵光义)吴越忠懿王下诏邀请大师前往杭州,“请住永明寺,赐号智觉禅师。”这期间,永明大师以超乎常人的精进勤奋,“日课一百八事,未尝暂废”。七众弟子学者参问,大师“指心为宗,以悟为则”。大师“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旁人时闻螺贝天乐之音。诵法华经,积一万三千部”。大师居永明15年,参学弟子多达一千七百人,大师常与众弟子讲授菩萨戒,施鬼神食,买赊放生,皆以回向净土。永明大师除了修行,弘法之外,又对佛学潜心研习,因他极力倡导“诸宗融通”,为此而苦心研究,著《宗镜录》一百卷,会天台贤首慈恩异同之旨,对当时各宗派间的宗旨分歧,持调和态度,在此基础上又著成《万善同归集》三卷,大师的《万善同归集》一经行世,立即在佛教界乃至吴越以及整个社会各界引起关注,人们一旦提及万善同归,就说起永明延寿大师,一说起永明延寿大师,就提起他的万善同归集,这万善同归是永明大师的代表著作,也是永明大师的思想主旨,万善同归思想在当时的影响之大,就是在大师“趺坐而化”之后,连“阎王也在像前礼拜”。

  二、“万善同归”归于何处

  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归”思想,一经绽放,立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得到佛界乃至社会各界广泛认同,那么,“万善同归”,所归何处?千百年来,佛界乃至外界一致公认,大师的“万善同归”起缘于他的“诸宗融通”之主张,继而圆融于“万善同归”之精要,万善即指“各个修行宗派法门,同归即指归于净土,有些说法更为明确,如有“融通各宗,会归净土”之论者,持此论者认为,永明大师一生集禅门法眼宗与净土宗为一身,继承慈愍三藏融通各宗,会归净土,主张祖佛同诠。禅教一体,折衷法相,三论、华严、天台,以禅融合贯通之,持律精严,欣求往生。以华严一乘为究竞圆妙,以吾人灵明妙心为万法之本源,以西方净土为最终归宿,并盛赞“此等倡举,开历史之先河,遂成一时之风气,启迪了后来佛门诸宗并合修学的端倪”。

  然笔者今之认为,永明延寿大师“万善同归”思想之发端,乃萌生早也,“万善同归”之归处,除了“融通各宗,会归净土”,之外,当有更深、更高层次之大境界,而这“融通各宗,会归净土”只是其一宗之象,“万善同归”之更深更高意境,其实就是永明大师“素有二愿”的“毕生广利众生”愿。这“广利众生”,便是“万善同归”的归处所在!何以这样认为?笔者持理者依据有三:

  1.大师毕生之愿。遥想永明延寿大师,当“见普贤菩萨像前所供养的莲华忽然在手”之时,大师遂心腾二愿,一愿终身常诵《法华经》,二愿毕生广利众生。这二愿自选其一时,大师“进退迟疑,莫能自决”,乃“作二阄”信手拈之,“七拈皆得净土阉。”由是,大师一意专修净业。这说明,永明大师在菩萨像前“选愿”之时,心底里是以“广利众生”为心愿的。拈得净土阄,这其实是选择了净土这个行门来实践“广利众生”之素愿而所为之,由此再联想大师早在作“库吏”之时,以官钱而买命放生,不惜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可见大师于当时早就坚定了“广利众生”之心愿矣,所以在面临生死关头之时,大师方能镇静自若,毫无惧色。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精神!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大师倡导的“万善同归”当归于广利众生之所处,这是大师的心愿之所住。

  2.大师自身所经历过的传奇道路之影响,“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赦得遂出家愿“……”,这是印光大师对永明大师的赞美;也是对永明大师的高度概括,更写出了永明大师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精神境界。而我们从这首偈言里,不也可以品味出永明大师“广利众生”的思想境界么!我们还可以看看永明大师未出家之时走过的复杂道路与坎坷历程,为广利众生,他发奋学习而为儒生,为广利众生,他由儒生而为库吏,为广利众生,他“只顾救生”而“忘国宪”,引灾招祸而致杀身之罪:而广利众生之信念,仍毫不动摇,更无惧悔之心,为广利众生,他剃度出家,从此走上了悲天悯人,佛门大德之光明道路。另外,我们还须特别指出的是,永明大师出家为僧后,他也不固守门派之见,而是勤于修行,精于研究,广纳各宗之精要,终于修成“由禅宗的法眼宗三祖而为净土宗六祖”,笔者以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大师为“广利众生”而不懈研讨的重要一环,我们还记得大师在“德韶会中,闻坠薪有声,豁然契悟”而作的偈语:“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我们从这首偈语中,不难品味出这样的潜意,大师从听到“坠薪”而发出的那轻微之声中,认知到“纵横不是尘”,而联想到了“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这样的气魄和博大的境界来,由坠薪之声而感悟联想到“山河并大地”,这其中有多么博大的情怀!这也与“一粒砂里看世界”,与“刹那间便是永恒”等禅意精要而成为相互印映的同一哲理,更反映出大师广利众生的微妙的精神世界。

  3.大师所处的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地域特征之外界影响,我们除了从大师自身的内在条件研究之外,我们还要看看大师当时所处的地域特征与时代背影。我们知道,大师行世之时,正处在中华民族最为混乱的历史之关头,这个时代被后世称之为“五代十国”,单从这“五代十国”字面上看看,便知当时是多么的混乱不堪了,大师不幸生于此时,而大师也有幸生于此时,正是由于大师不幸生于此时,才成就了大师“万善同归”,“广利众生”的大愿事业。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最堪战乱的历史时期之一,狼烟四起,群雄争霸,军阀混战,劳苦大众被陷入灾难深重的水深火热之中,身处这样一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中,作为每一个人,谁不渴盼着“万善同归”呢?所以,当永明大师的“万善同归”一言倡出,立即如春雷之声,引起世间万物之共鸣,百草萌长,百鸟鸣春,给饱经战乱之苦的大众带来了精神上的希望,更为佛门增添了无限的辉煌!再说,当时大师所处的吴越之地,更是战乱的“重灾区”之一,置身这样一个重灾区,大师的“万善同归”更能极大的为人们所认同,为人们所尊崇。也更为人们所传颂,所发扬广大。

  综上所述三点,笔者以为,永明大师的“万善同归”之博大思想精要,所归之处当是归会“广利众生”这一主旨的,这既有他自己的素愿为凭,也有自身的经历所证,更有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所处的地域特色,内因外因皆可佐证,大师所言的“万善同归”,决不仅仅是“归于净土”这样一个法门之见,而是应当归于“广利众生”这样一个博大的思想境界的,笔者在此提出这一论点,恳望能得各位同参、各位知识大德们的共识或探讨。

  三、“万善同归”思想的历史影响。

  永明延寿大师主张祖佛同诠,禅教一体,折衷法相、三论、华严、天台各宗,以禅而融合贯通之,持律精严,以华严一乘而为究竟圆妙,以吾人灵明妙心为万法之本源,从而开启了佛门诸宗并合修学的开端,同时也首先打破了佛门各宗派的门户之见,他所倡导的融通各宗的思想,对佛门带来了大福音,由于他自己身体力行,自己带头“集禅门法眼宗第三代宗师与净土宗六祖为一身”。取各自所长,弥自身之短,广学博闻,取长补短,吸纳各宗之精义,所以,他自己“包罗了当时佛家各宗所倡行的修行方式。”大师自身已“各宗各派皆具,样样法门皆备。”这就形成了大师在修学上的万善同归,从而直接带动,感染,影响了当时佛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学习方面的广泛吸收营养和各取所长之社会风气。

  另外,永明大师的“万善同归”思想反映在当时的理论方面,也是颇有影响力的,净宗十三祖印公对“四料拣”极为推崇,赞曰:“夫永明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可见永明大师的理论之精辟,力度之强健,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永明大师的思想理论对后世的影响,用清代世宗雍正皇帝在其《万善同归集》序文中所言:“永明智觉禅师……《宗镜录》诸书,其于宗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至高至明,至广至大,超历代诸大德之上,因加封为‘妙圆正修智觉禅师’其倡导之地,在杭之净慈,敕地方有司,访其有无支派,释人承接,修葺塔院,庄严法相,令僧徒朝夕礼拜供养,诚以六祖以后,永明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也!”雍正的这翻言词,正是对永明大师博深理论的最高礼赞,而大师的《宗镜录》以及在《宗镜录》之基础上而成的《万善同归》集诸卷巨著的宗旨,无不放射着“广利众生”的思想光芒,正因为如此,雍正皇帝才怀着无比崇敬之情,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来赞美大师的博大胸怀,如果我们将“万善同归”的思想仅仅理解为“归于净土”,能引起佛界乃至教界以外及社会各界如此赞美么?所以,我们不能不说,将大师的“万善同归”理解为“归于净土”,只能说是教界的门户之见的反映和对永明大师的误解,以致使永明大师遭贬而蒙屈。

  永明大师“万善同归”的思想理论。具有在当时来说顺于天意,养于民心,弘于佛门的广泛社会影响,在当时的战乱年间,身处水深火热之深处的社会民众,心灵深处多么渴望“万善”能代替“万恶”,而“万善同归”归于“广利众生”这样一个结局,是为社会上多少人所渴盼的?所以,永明大师的“万善同归”口号一经响起,在教界,乃至在社会各界,产生的影响决非一般,这里,我们可以从《万善同归集》序中择出一段来佐证:“稽夫享四溟之广,非聚流而弗充,跻十地之尊,非聚善而弗具,然则深不可测者,在乎于积纳而久,圣不可知者,在乎积修而勤,矧妙觉垂言,玄通立教,苟一豪而响善,可三界以超尘,必也寤寐真诠,揄杨觉路。”这段文字中的“四溟之广”、“十地之尊”等语中,不但对永明大师的勤奋和博学给予高度赞扬外,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万善同归”并不至限于佛界,而是指整个社会而言的,那么,万善同归的思想影响,亦是指在社会各界中所造成的巨大的、进步的、积极向善的思想影响的。

  我们甚至于还可以从大师所倡导的“万善同归”的博大思想对当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中,感知到“万善同归”思想对当时从战乱逐渐走向安定统一所产生的作用力,“万善同归”在止息兵刀,改恶为善,匡正人心所产生的积极因素和巨大力量,因为,太阳的光芒,并不因为寒冷而不施放热力,光芒所至,广利众生;在“万善同归的巨大感召力之下,邪念止而善念生,刀入库而五谷丰。大师的“万善同归”思想,从人的精神上瓦解着战争,促生着和平,从而遏止着战乱的流程。

  四、永明大师“万善同归”思想的现代价值。

  我们所处的当今之世,其主流是和平和发展,安稳与团结,但是,从不断发生的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不断传来的流血事件以及日以频繁发生的“自杀式人体炸弹”的恶性事件中,我们可以不难掂量得出,当今之世,仍然不很太平,潜伏着种种恶行和暴力威胁,发生着种种不义和不仁的邪念恶行。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太需要“万善同归”之大思想、大境界了,国际如此,而我们所处的国内环境总体说来令人兴奋,我们国土庄严,民众安居乐业,生活美满幸福,经济稳定,市场繁荣,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忘乎所以,必须清楚地看到,存在和潜伏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危险和危难,其根未绝,其势见长,正因为如此,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归”之博大思想,在其1000余年之后的当今,仍具有深刻而明显的现实意义和现代价值。

  其一,悲天悯人,勤修慈悲。佛菩萨悲天悯人,以四摄六度来利益众生,也就是以勤奋精进的实际行动来勤修福慧,而广修慈善正是为了积累成佛的福德资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修身之道,慈善之举利他之业,应从最小做起,许多利益众生的功德,本来很容易作到,可是有些人却不肯去作,甚至还干着损人利己的勾当。妙湛法师说:“勿忘世间苦人多,当今,特别需要提倡悲天悯人,勤修慈善的菩萨行,如修桥补路,施医舍药,捂恤孤贫,救助残疾,赊放生命,保护环境,捐助希望工程等,都是我们当今社会所急需的,也是我们佛教徒应当身体力行去做的,我们要发扬永明大师“日课一百八事”的勤奋精神,以具体的作为来体现佛陀的慈悲情怀,让佛菩萨的慈悲形象建树在众生心目之中,从而推动人间佛教普世化的发展。

  其二,匡正当今世态风气。永明大师的万善同归之博大思想,对于当今之世态风气,有着极强的感召力和鲜活的社会效应。当下,我国各项建设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发展,祖国面貌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也带来了人们思想上以及对生活上的需求欲望的变化,同时也使一些人的贪欲以及邪念膨胀扩大,以致发生种种丑闻与恶迹,贪、嗔、痴、慢等劣行正在侵蚀着人们的灵魂,而永明大师的“万善同归”之博大思想,正是抵制、防御、扭转诸种劣行的无价法宝,永明大师为了广利众生,而“日课一百八事”,时时不忘为众生回向,事事祈愿着国家富强,这是何等的悲悯情怀,这是何等的勤奋精进,大师的言传身教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早为我们树立了学佛和做人的光辉榜样。

  其三,促进文化交流发展,佛教文化,是世界上最高古、最美妙的文化艺术,三藏十二分教八万四千法门,至理圆融,博大精深,历代大德的各出手眼,各尽所长,使佛法之弘扬遍布全球。永明延寿大师毕生勤学佛法,奋勇精进,造诣高深,而大师并不满足。更是博览强记,兼容并蓄,攻读佛门各宗派之学说,吸纳佛门乃至佛界以外的各科学识,正是在这样博学造诣之基础上,大师才归结出“万善同归”这样一个哲理深刻而文字简炼的永恒号召来,大师在广泛吸纳,兼容并蓄方面的治学态度,已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文化的光辉榜样,当今之势,国际间的文化交往,正日以成为交友结识的信使,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乃至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交往勾通,互学促进,互动双赢,吸收学习自身以外的文化知识,建设多元文化社会已成为当今人们的生存需要,而永明大师早在1000多年之前,就以自己的勤苦治学精神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今天我们学习永明延寿大师,就要象他那样,勤奋精进,身体力行,切实做好从事利众生的实践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之思想主旨,推进“广利众生”的发扬光大,让广利众生思想深植于每个佛教徒的心田,为佛界广利众生增添新的推力和动力。

  纵观永明大师的“万善同归”之思想大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所重视,所修学,今天我们学习延寿大师,就要象他那样,勤奋精进,身体力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导,切实做好从事广利众生的实践工作,推进广利众生精神的发扬光大,让广利众生思想深植每个人的心田。

  万善同归,归于广利众生,而广利众生这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正是永明延寿大师的人格力量所在,是永明延寿大师的佛心所在!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