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道上资粮(释宏梵)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道上资粮(释宏梵)
道上资粮
释宏梵
日常生活中,若自我反省及觉照力不够,易不懈怠,放逸中度日而不知危;于散心杂活中徘徊,不知己远离佛法,将踏出法门之外…… --作者题记
“爱不重不生娑婆”,只因障深慧浅,故至今仍带着重重的无明,于五浊恶世中起伏翻腾。虽已现大丈夫相,但烦恼之炽焰仍不断焚烧,不得不想起《楞严经》中所云:“身虽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之悲。
于日常之待人接物中,人难免会有心情上的起伏,此波澜可能来自于他人之影响,但主要还是来自于本身的问题。
记得课堂上,印度佛教史老师曾说:“烦恼不怕多,只怕不会整理,反省,若能找出烦恼之原因,即能转烦恼为菩提。”但一般的通病却是--烦恼来时往往想找个人诉苦抱怨,发牢骚,若能化解还好,若不能,则如以扇煽火,只会令烦恼火愈来愈猛烈罢了。
《法句经》中有段话:不要去管别人的邪恶,只要经常提醒自己,该做的,与不该做的。这句话所开示的道理很明白,为的就是怕增加众生内心的烦恼而障碍修行。但我们却常好秉持著路见不平之心,去考量别人的一切,则烦恼丛生自不在话下了。
身在佛门中的人是幸福的,不论老少,学佛之快慢皆能于佛之法语中受其润泽,故深得法益者常要说:“我佛有言如皎月,照我烦恼作清凉。”但是,不知好好把握此幸福之门,善加运用者,依然是烦恼随行,不得清凉自在。自己静定反省,深觉有三项法益,是平时针对自己缺点的加功用行资粮。
一、如理思维,法随法行
日常生活中,若自我反省及觉照力不够,易于懈怠,放逸中度日,而不知其危;于散心杂语中徘徊,不知已远离佛法,将踏出法门之外。佛陀所说一切法,皆为众生无明烦恼,除却众生之苦而说,能时时如理思维,做到法随法行,则烦恼来时,内蕴功力自然现前。
二、尽心严持戒律
佛陀慈悲,为了令众生能远离烦恼,故制订戒律,让佛子能以此为依,依此为警觉,而使心渐入清明,而能勤修正道。凡夫虽一时不能严持戒律,还常网开一面,自我开缘,在惭愧,忏悔之余,谨持一颗向道增上的心,严守戒律精神,必能多分相应,以致全分持守。
三、长养慈悲心
《劝发菩提心论》中有段话说:“我与一切众生无始以来互眷属,父母,六亲乃至师友。而彼众生常为我身作大饶益,或顺我志,令我欢喜;或逆我志,令发道意,又能示现一切极苦相貌,令我警觉不生贪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众生恩德,亦复无量,不可言说。”修行,出家或在家,常发广大菩提心,则众生恩德必不会忘怀,而能以慈悲心含容,如此烦恼之心,亦会有清净的一日。
上列三点,明了烦恼来源之眉目,愿自己日后常谨记于心,努力精进,与同修共勉共行。
亿平摘于《圆光毕业特刊》
禅刊 1995年度第二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