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法鼓法音 心六伦 家庭伦理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4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法鼓法音 心六伦 家庭伦理

 

  家庭伦理

  观念

  家庭伦理的主体是夫妇、亲子、兄弟姊妹三者的人际关系,还可延伸至与公婆、岳父母间的互动。在家庭中,一个父亲可能也是女婿、儿子,同时还扮演兄弟手足的角色。不论扮演哪一个角色,在何种立场,就会有相对的身分;而有什么样的身分,就要担负起这个身分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共同来照顾家庭,使家人幸福和乐。

  现代人大多是小家庭,家中成员少,最多是祖孙三代同堂。小家庭最常见的问题是: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关心不足,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关心也日渐淡薄。举例来讲,媒体经常报导某些家世显赫的公众人物后代,在父母往生之后,为了遗产争执不休,甚至闹上法庭,他们只计较个人利益的争取,而不去思考家庭的和谐关系。

  此外,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给予的家庭教育相当有限。在这种情况之下,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到了外面很可能就成为麻烦的制造者,他们不受管教、无可理喻,而学校的老师也不敢管,因为一管教,家长就上门理论了。过去我们讲一个孩子没有家教,那是对父母相当严厉的指责,可是现在,缺乏家教的孩子为数不少,甚至有的父母不肯让老师管教小孩,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

  家庭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拥有健康和乐的家庭,才是一个幸福祥和社会最稳固的基石。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辈分,都应该思考如何为自己的家人奉献,而不是斤斤计较如何从对方身上获取什么。每一个成员,都要克尽本分,不论其他成员如何,我们自己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对长辈要感恩孝敬,对平辈及晚辈要关心照顾,如此则不论贫富贵贱,家庭必然和乐幸福。

  家庭之中的每位成员,大家各尽其分,各自负起责任与义务,对家人付出、奉献、服务,尽心、尽力、尽责,这是敦伦尽分,也就是家庭伦理。

  实践

  ·多付出,不计较

  家庭伦理,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因人而异的。

  家庭的成员,每个人都各有各的身分,各有各的本分。可是,人有体能的不同,有知能的不同,有技能的不同,和各种先天、后天资源的差异,要千篇一律使得每一种人都尽相同的责任、义务并不恰当,但是各尽本分,却是人人应有的态度。

  所谓尽本分,就是凡事尽心尽力,不管能力差别,都要全力以赴。有句话说:「巧者拙之奴。」聪明且能力强者,往往要比能力平庸者多付出、多担待一些。家庭也是如此,有的人付出多一些,有的人被服务多一些;如果说要每个人的付出与被服务二者完全相等,那是不多见的。

  我曾经看过一对夫妇,家中的大大小小事全由先生负责,太太只管生了孩子当个清闲的少奶奶,其余什么都不管;赚钱养家的是先生,接送小孩上下学也是先生。这位先生问我怎么办?我说:「你就发慈悲心,替她服务吧,也是为全家人付出。」

  ·举行家庭会议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资源不同,要求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义务一律平等不太可能,有时甚至连平衡都有困难。至于与家人之间的责任有所重叠或者模糊的时候,可经由协商来解决,例如举行家庭会议来讨论。以上述的例子来说,先生最好能够跟太太好好商量、恳谈一下,看看她能够分担哪些家事,否则一旦走上离婚之途,孩子没了母亲,太太也没有家,而她即使再婚,可能情况还是一样。

  又比如夫妻间对于孩子的管教方法,可能想法不同,方式也不同,该听谁的呢?这就需要两人沟通,从中找出一个双方都认同的适当管教方法,如果是由父母其中一方,全权负责孩子的管教工作,这也是一种方式。最糟的情况是夫妻双方意见僵持不下、争执不休,甚至为了孩子将来成为艺术家还是成为科学家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其实这种争执是无意义的,孩子将来会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不过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给予鼓励和支持,则是必须的。

  ·提升家庭教育

  孩子的人生路,父母不需操之过急,但是孩子的品行、操守,从小不可忽视!这一点是不容许父母喜不喜欢,或者孩子有没有兴趣的。孩子的品性从小就要管教,如果是父母已不在了,或者孩子从小由祖父母照顾,那就是祖父母要辛苦一些,不仅仅要将孙子抚养长大,还要把他们教育成人。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教导孩子从小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否则长大以后,与人相处、工作任事都会有问题。

  《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应该是说:「子女教养失当,父母难辞其咎。」在现代社会中,教养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太太已不是先生的附属品,与先生享有同等的管教权,除非有一方主动放弃教育子女的权利,否则教养孩子的责任,还是要夫妻一起承担。

  ·善用「四它」

  如果家庭之中经常为了争执、斗争,不管是争钱、争名、争利、争位,这个家一定不和谐,人人都在风暴中,不快乐。如何改善呢?其实不难,家庭之中,只要有一、两个人愿意主动付出、关怀,担任沟通协调的桥梁,以「四它」,即「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态度来面对,就可以影响改变,而渐渐转为和谐。

  大家都希望「家和万事兴」,家不和,个人何有平安、幸福、快乐可言?尤其我们看到,现在社会上逆伦和乱伦事件频传,除了是家庭伦理的破灭,也代表我们的社会生病了。所谓逆伦,是晚辈对长辈的大逆不道,施于口头及肢体的暴力,如孩子责难父母、祖父母,甚至殴打或弒杀父母、祖父母,这是伦常绝不允许的;另一种则是违反正常人伦的性关系,比如父亲强暴亲生女儿,违反了正常的性伦理,其行同禽兽,也是罪大恶极。

  虽然我们的社会常有违反家庭伦理的案件发生,但也不乏令人感动的例子。譬如有些家庭,父母或者长辈已经往生,留下子女独自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兄弟姊妹之间益发懂得相互扶持与照顾,而且不一定是哥哥、姊姊来照顾弟弟、妹妹,有时反而是弟弟、妹妹乖巧懂事,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这是让人非常感动的。

  ·制定家庭规约

  早期的社会,家有家规,现在有家规的家庭是很少的。家规实际上是从伦理衍生出来,就是家中的成员触犯、违反伦理的规定时,有一套处理的制度可供依循;另一层用意则在于防范家人的行为出轨。我建议现代家庭,夫妇之间也要有相处的规范,等孩子懂事了,父母也应该和孩子约法三章,包括孩子在外与同学、朋友、亲戚互动的相处之道,都可以先有一个家庭规约。而照顾家人是每个人共同的责任,不管家人是否都健在或者已经离散、亡故,此刻家人相聚一起,就需要相互关心、照顾,这是非常重要的。

  ·延伸家庭伦理到社区关怀

  一个善尽本分且相互照顾的家庭,家人之间一定是温馨和乐的,对外也常常是社区的模范,因为他们也会把对家人的爱扩大到社区的关怀。

  比如我们在台北市有一个精舍,楼上住了一位非常热心的邻居,她在每一层楼梯口放置一盆花,也经常清扫大厦门前的行道树四周,让行道树和人行道总是整洁清净。有时候,她听到某某家庭的孩子缴不起营养午餐费,她也会设法为孩子张罗午餐。她为大众做的这些事,除了自己做得很欢喜,大厦的邻居和受恩惠的小孩也都很感谢她,可说是家庭伦理的另一种延伸。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