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心灵成长 如何超越人生困境 尊重生命.迎向未来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心灵成长 如何超越人生困境 尊重生命.迎向未来

 

  尊重生命.迎向未来

  最近在军中、在社会上,有一股自杀的风气,这个现象满严重的,而且非常负面;甚至有人在网路上号召网友一起自杀,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为了好玩,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观念。

  甚至有人还会开玩笑地说:「不如死了算了!」其实这种话是不能轻易说出口的,生死是何等重大的事,怎么能开玩笑呢?

  此外,有些父母在盛怒之中,会骂自己的小孩:「你去死啊,怎么不去死呢!」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听过这种话,这是一种由风气、习惯转成的口头禅。如果孩子真的死了,做父母的会不会痛哭?当然会!但是对孩子来说,从小听到父母这么讲,长大后遇到挫折,会不会真的这么想:「不如死了算了!」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社会非常混乱,伦理失序、政治不清明,媒体报导流于膻腥渲染,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混淆,特别是年轻人,在仿徨、挫折的时候,开始对生命感到非常地茫然,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

  因此我要提出三项呼吁:

  不正确的观念,造成不健康的人生;

  不正常的风俗习惯,带来混乱的生命品质;

  不理性的生活态度,是不负责任的生命现象。

  (一)生命的责任

  生命的责任是什么?一般人以为,自己的生命可以由自己支配,因此有一些人主张,基本的人权,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个人自由。但是,在自由的范畴之中,我们有活下去的自由,是不是也有自杀的自由?「自杀是不是个人的自由?」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另外,也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什么也没有,但是有一条命、有一个身体,所以可以用生命来做任何事情。但是,这样的观念其实是有问题的!

  感觉上,生命是个人的私事和私产,可以自作主张、自行支配、自我安排。其实,任何个人的生命,都是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公有财物。因为我们从入胎、出生、被抚养、受教育、成长、结婚、生子、就业,乃至老病死亡,所接受的衣、食、住、行,管、教、养、卫⋯⋯等,都受到来自于或私、或公、或古、或今、或有形、或无形的种种恩惠,因此我们有责任对家庭、社会,乃至全人类,做出相对的回馈,有义务要尽力奉献。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自杀之前,都会以内疚自责的口吻写下遗书,表示愧对家人、亲人、友人。然而,既知愧对,就不应该自杀,自杀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极端自私的行为,更是一种懦弱幼稚的行为。

  (二)生命的目的

  生命,其实就是生活的连续,每一个人出生之后,努力生存下去的过程就是目的。不论生命的长短,只要能继续活下去,只要不糟蹋自己的生命,不论过程多么艰难,都应该努力活下去。

  生命的方向则应该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做自害害人、损人利己的事,多做奉献个人且利益他人的事,这便是做人的基本方向。

  今天台湾的社会,大多数的人是以名望、权力、财富、地位、声势做为人生努力的方向,也以爱情、享乐、安逸、不劳而获、向人炫耀,以及量化的事业、响亮的头衔、高贵的身分做为人生的目标。但是在欧美国家,社会上普遍不认为工作有轻重贵贱之分,端看个人的兴趣、喜好、能力和机遇,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最好的生活目标。

  人的一生,从小到老的过程中,能够自己掌控要做什么、不做什么,那是非常不容易的。譬如我在军中的时候,有的人并不一定比我更好、更杰出,升官的时候却升得很快,但就是轮不到我。还有,我小时候上学,书读得最好,可是每次考试,却从来没有得过第一名。

  现在很多人看我好象是满成功的,可是在六十岁之前,并没有多少人认识我、看得起我。六十岁以后,渐渐有些人认识我了。我经常这么想,如果我活不到六十岁,台湾知道圣严法师的人可能不多,就是因为活得比较老,晚年的时候才能有机会对国家、社会有一些贡献。对一般在家人来说,六十岁已经是退休的年纪,准备要享清福了,可是因为我出了家、做了和尚,所以六十岁以后还有一些事情可以做,这是不同的生命过程,但这就是我的生命目标吗?

  例如,我现在有一个佛教团体—法鼓山,这个团体就是我最终的目标吗?不是,我的目的是把和尚做好,今天做和尚,明天、后天我还是做和尚,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这句话就是说,你现在是什么身分,就应该把现在这个身分的分内之事做好,做好了以后再往前走,自然会有未来。如果现在不做好、不踏实,老是好高骛远,一心想着赶快达到目的地,这是不切实际的。举一个例子,大家在开车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眼前的路况,头脑里老是胡思乱想、想着目的地,请问你的车子会开到哪里去?这是很危险的,很可能会走错路,或发生意外。

  既然生命的过程,就是生命的目的,我们便应该把握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事事学习、时时充实自己,把当下的角色扮演好,步步不落空,便能步步往前走。

  (三)生命的意义

  人的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第一、人的生命,不等于一般动物的生命,人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有伦理道德的观念、有学习创造的心智、有社会历史的责任、有改过迁善及反省更生的可塑性。

  曾经有一位医生来看我,他是位很好的医生,常常反省,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尤其他发现自己常常会有嫉妒心、贪心、怨恨心、怀疑心,但这些都只是心里的念头,尚不至于对人表现出来。我告诉他,对凡夫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但可贵的是,他懂得自我反省。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懂得检讨、反省和纠正自己,因为懂得反省,所以彰显了生命的意义。

  第二、人的生命不可以物价来衡量,生命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中国古人就曾说过:生命可轻于鸿毛,可重于泰山,就看你如何看待你的生命,但绝不是由身分的贵贱来决定生命的意义。

  一个人如果生活得很踏实、很自在、很满足、很快乐,不论贫富贵贱,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果生活得心思重重、愁眉苦脸、没有安全感、永远不满足、身心不安定、精神很空虚,纵然前呼后拥、一呼百诺、穿金戴玉、贵为一国之君、富列天下第一,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第三、以佛教的观点来说,人的生命有两大任务,一是偿还宿世所欠的债务,二是了却宿世所许的心愿。佛法相信,我们的生命是永续的,不是片段的,有无数的前世,有无限的未来,现世今生,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丝涟漪。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偿债、还愿愈多,生命的意义就愈丰富,生命的价值也愈高贵。如果既不情愿偿债也不希望还愿,生命的前景也就会愈来愈黯淡、愈走愈艰难了。

  (四)如何面对起落不定的人生过程

  在面对人生的起落挫折时,我提供七种方法给诸位参考:

  第一、以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第二、凡事要做正面的解读,并做逆向的思考。

  第三、时时踏实、步步为营,认清方向、全力以赴。

  第四、感谢顺缘的帮助,感恩逆境的训练。

  第五、不跟自己比,不跟他人比,只知努力于现在,随时准备着未来。

  第六、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第七、未雨绸缪、再接再厉。尊重生命、善用生命。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凡事要做正面解读、逆向思考。」这两句话很有用,是我一生的体会,也是大乘佛法的精神。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顺着你一贯的想法,或附和人云亦云的观念,而要做逆向的思考。我经常这么说:「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如果人也不能转,只要你的心转、观念转变,就能柳暗花明。」

  遇到顺心的事情,不要沾沾自喜,不要得意忘形;遇到挫折与不如意事,不气馁、也不要垂头丧气,只要观念一转变,就是柳暗花明了。

  ◎现场问答

  问:人生自有阶段性的过程,譬如现在当兵或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如果我们对每件事情都尽心尽力,是不是就会有好的结果?

  圣严法师(以下称师):在我当兵的时候,也曾有一段苦闷的时期,那是在西元一九四○、五○年代,我无意于做一名职业军人,没有未来感,所以很苦闷。那个时候,我的态度就是「既来之,则安之」,抓住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这个学习,有的是从生活之中去体验,有的是从观察之中去体验,从书本上得到的反而不多。在不断地体验中,培养我对人的观察和对人性的理解,这对我而言是很有用的。

  后来,不论到任何地方,只要有进修的机会,我绝对不会放弃。我参加了函授学校、随营补习,也参加各种的训练。这些训练对一个和尚的养成或许没有什么用处,但如果没有那些经历,可能我对于人的了解,就没有那么深刻;对于社会现象的体验,也不会那么清楚,所以对我来讲是很有用的。

  这是我的经验,提供给诸位参考。诸位在军中所学,看起来似乎与退伍之后的人生无关,好象对将来没有助益,实则不然。只要你现在踏踏实实地学习,用心于当下,必定可以走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问:经过调查,自杀已经成为当前台湾社会十大死因排名的第二位。法师曾经开示,当我们遇到重大困难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请问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师:光是口头上念这四句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确实去应用它才会有用。

  我们要有勇气面对人生挫折,如果没有勇气面对挫折,就像那些选择自杀的人,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觉得活下去很麻烦,以为死了就能一了百了。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态度。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人就怕自己先把路给切断了,那当然没有路走。只要不放弃自己,坚持到最后,人生还是有希望的。即便是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自己不想死,但是有人不让你活,在这种状况下,很可能有些人会想:「与其别人来结束我的生命,不如自我了断。」但是,也有人即使到了枪口对着自己的时候,仍然还有转机,像这种例子也满多的。所以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就有无限的可能。在死亡没有临到你之前,不需要想死,如果真的非死不可了,那就面对并接受事实吧!

  曾经有人问我:「圣严法师,如果把你关起来,你会怎么样?」我说:「无妨!我可以藉此闭关修行。」他又问:「在里面什么也不准你做,你怎么办?」我说:「什么也不准我做,我可以念佛。如果不准我念出声,我还可以在心里念佛,也可以为人祈祷。」

  永远不放弃生命的希望,这就是面对它、接受它,然后处理它。如何处理?就是运用你所拥有的资源来处理,如果没有资源,那就只好接受当时的状况;既然接受了现况,心中就不要再有牵挂,那就是放下了。

  问:每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我们要如何发掘自己的长处,发挥自我的长处?

  师: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长处不只一项,有时想做音乐家、有时想做雕刻家,或者想当军人、教师、商人,乍看之下,选择很多,可塑性也高,那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先认清人生的方向,这个方向必须对自己无害,对他人有益,这是最基本的。选定一个方向努力,之后如果觉得不适合,不妨再给自己一段调整的时间,在调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发现。

  问:现代人对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总是漠然、冷漠,待人接物的出发点,往往只想着自己的好处,即大家所诟病的「现实」。但是军队是个作战的团体,讲求每一个成员都要能够互相关心、无私地付出,养成亲爱精诚的团队精神。请教法师,如何鼓励我们的官兵,改变这种对生活、对生命漠然的态度?

  师:从心灵环保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漠然,主要是因为大家没有安全感,都在保护自己,各有各的心事,把自己封锁起来。没有安全感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自信心不足,经常怀疑会有人来伤害自己。自信是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既不隐藏缺点,也能尽量发挥优点,以此来对人群服务奉献。

  在军中,大家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与家庭背景,但称呼彼此为弟兄、同志,既然是弟兄、同志,便是有志一同在做相同的工作,完成相同的任务。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内心的防护网撤离,伸出温暖的手给对方,才能打破人群的冷漠,结交真正的好朋友。

  问:在我三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对于处理官兵自裁的事件,已有相当多的经验,每一次面对总是非常地感慨。而在阅读法师您与单国玺枢机主教《生命的价值》一书中的对话,提到了生命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并且提到「生命教育」的话题,是不是请法师就佛教的观点,为我们开示?

  师:佛教鼓励人们把身体当成修行、行善的工具。如果不爱惜生命,则是有罪过的,自杀与杀人都是同样的罪过。

  通常的人都知道犯了杀人罪,要受很重的刑罚,但是对于自杀的人,却不觉得是犯法,而且人已经死了,法律也拿他没办法。从佛教的观点来讲,生命是无限延续的,这一期的生命跟下一期的生命是互相衔接的。从这一生来看,自杀的人好象没有受到制裁,可是到了下一生,便要受因果律的制裁。

  佛经中说:「人身难得。」生命有许多不同的型态,不一定每一世都能出生为人,如果这一生没有好好珍惜,没有好好运用,没有尽到责任,那么下一世便很难再得人身。人的生命非常可贵,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

  (二○○五年八月十六日,讲于陆军总司令部关渡营区)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