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三十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三十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三十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三瑜伽处之一
辛三、安立瑜伽2 壬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补特伽罗品类、建立及所缘等,乃至趣修有果、无果。如应安立,我今当说。
壬二、标释一切2 癸一、嗢柁南标
总嗢柁南曰:
往庆问寻求 方安立护养 远[1]离一境性 障净修作意
癸二、长行释5 子一、往问2 丑一、往诣师所3 寅一、标
若有自爱补特伽罗初修业者,始修业时,为随证得自义利故,先应四处安住正念,然后往诣善达瑜伽或轨范师、或亲教师、或余尊重、似尊重所。
寅二、征
云何四处?
寅三、列
一、专求领悟,无难诘心处;二、深生恭敬,无憍慢心处;三、唯求胜善,非显己[2]能处;四、纯为安立自他善根,非求利养恭敬名闻处。
纯为安立自他善根等者:善达瑜伽诸瑜伽师,于彼一切初修业者,如理如法善巧宣说,能令得初正信、受持净戒、摄受多闻、增长惠舍、调柔诸见,是名最初安立善根。初修业者,唯为彼瑜伽师堪能安立自他善根,往请教授,非为依护邪瑜伽师,贪求利养恭敬名闻。
丑二、请问瑜伽
如是正念到师处已,先求开许请问时分,然后安详躬申请问。将请问时,偏覆左肩,右膝着地,或居下坐曲躬而坐,合掌恭敬,深生愧畏,低颜软语请问瑜伽:我于如是瑜伽行中欲求受学,唯愿慈悲为我宣说。
子二、庆慰2 丑一、标所应
如是请已,善达瑜伽诸瑜伽师,为欲安立初修业者瑜伽作意,应以慈愍柔软言词赞励庆慰,又应称扬修断功德。
丑二、举叹词2 寅一、赞励庆慰2 卯一、总赞
叹言:善哉!善哉!
卯二、别庆9 辰一、于不放逸
贤首!汝今乃能于堕放逸、乐着放逸、沈没境界、乐着境界众生类中,独不放逸,乐修出行。
于堕放逸乐着放逸等者:生豪贵家,财宝具足,于诸妙欲耽着受用,不见过患,不知出离,名放逸过。如前种性地说。(陵本二十一卷二页1817)此说境界,谓诸妙欲。不见过患,是名沈没。不知出离,是名乐着。如是应知。
辰二、于求解脱
汝今乃能于久堕在种种忧苦险恶牢狱众生类中,独求解脱如是牢狱。
堕在种种忧苦等者:此说堕诸恶趣,种种忧苦不令得出,如处牢狱应知。
辰三、于断固缚
汝今乃能于彼[3]种种贪瞋痴等杻械枷锁常所固缚众生类中,独求断坏如是固缚。
于彼种种贪瞋等者:此说一切世间贪瞋痴缚最极坚牢,令不逃避,恒时随逐,终不解脱。如是显示因处烦恼系缚种种差别,喻如杻械枷锁。
辰四、于超生死
汝今乃能于入生死旷野崄道众生类中,独求超度旷野崄道。
于入生死旷野崄道等者:此中显示,不了缘起、不修正行,犹如有人迷失道路,堕入旷野、或崄道中,由是故有生死诸苦。缘起圣道经说:譬如有人游行旷野、崄秽稠林,欻然值遇旧道、旧径、旧所行迹,古昔诸仙尝所游履,彼即寻行,乃至广说。此中旧道、旧径、旧所行迹,当知即是八圣道支。与此相违,非道为道,是故喻如旷野崄道。
辰五、于获善根
汝今乃能于遭穷俭种种善根众生类中,独求获得丰饶善根。
于遭穷俭种种善根等者:谓或信根、或精进根、或复念根、或复定根、或复慧根,是名种种善根。遭诸世间秽浊增时,有情世间多分见浊,虚妄推求邪法、邪义,匮乏善根,是名穷俭。
辰六、于证安隐
汝今乃能于堕种种烦恼怨贼、广大怖畏众生类中,独求证得究竟安隐常乐涅槃。
于堕种种烦恼怨贼等者:谓三界中一切烦恼,说名种种烦恼怨贼。由烦恼故,感当来生,生已便有夭丧殒殁,是故烦恼名为怨贼。当来生苦常所随逐,及为众苦之所依止,由是说言广大怖畏。
辰七、于证无病
汝今乃能于为烦恼重病吞食众生类中,独求证得第一无病常乐涅槃。
于为烦恼重病吞食等者:诸烦恼苦说名心病,望余身病,难可对治,故名为重。诸众生类随彼而转,不得自在,名为吞食。
辰八、于度瀑流
汝今乃能于为四种瀑[4]流漂溺众生类中,独求越度如是瀑流。
辰九、于获智明
汝今乃能于入广大无明黑暗众生类中,独求获得大智光明。
于入广大无明黑暗等者:摄异门分说:无明者,于所知事不能善巧。黑闇者,于其实事不正了知。(陵本八十四卷二十页6413)又智光明有五胜利,及德差别有十五种,如决择分释应知。(陵本七十卷一页5449)
寅二、称扬功德2 卯一、于修行
长老当知,汝若定能如是精勤修瑜伽行,乃得名为不虚受用国人信施,真实奉行如来圣教,不舍静虑,成就胜观,增长乐居空闲法侣,精勤修学自义瑜伽,不辱有智同梵行者。
卯二、于乐欲
汝今为欲勤修自利利他正行,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愍世间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为令获得义利安乐,故来问尔。
不舍静虑成就胜观者:谓时时间修习止相、举相、舍相,随得触证所缘清净、智遍清净故。如前已说。(陵本二十六卷十八页2224)
子三、审问2 丑一、标所应
以如是等柔软言词赞励庆慰,称扬修断诸功德已,复于四种审问处法,应审问之。
丑二、举告言4 寅一、于三宝所
告言:长老!汝已一向归佛法僧,非外道师及彼邪法弟子众不?
一向归佛法僧等者:决择分说:谓由五处观察所归,乃可归依,乃至广说。(陵本六十四卷一页5071)此应准知。
寅二、于梵行等
汝已最初净修梵行、善净尸罗、正直见不?
最初净修梵行等者:谓能受学远离一切行非梵行习淫欲法,是名最初净修梵行。戒善清净,是名善净尸罗。谓若有见,净信相应故、胜解相应故、远离诳谄故、善思法义无惑无疑加行出离故,名正直见。如前已说。(陵本二十九卷十六页2454)
寅三、于圣谛法
汝已于其总标、别辩诸圣谛法,若少、若多,闻受持不?
寅四、于真出家
汝于涅槃深心信解,为证寂灭而出家不?
子四、寻求3 丑一、略标
如是问已,彼若云:尔!次后复于四种处所,以四因缘应正寻求。
丑二、征列2 寅一、四种处所
何等名为四种处所?一、应寻求其愿,二、应寻求种性,三、应寻求其根,四、应寻求其行。
寅二、四种因缘
云何名为四种因缘?一、应以审问而正寻求,二、应以言论而正寻求,三、应以所作而正寻求,四、应以知他心差别智而正寻求。
丑三、配释4 寅一、以审问2 卯一、寻求其愿3 辰一、征
云何名为应以审问寻求其愿?
辰二、释2 巳一、举问词
谓如是问:长老!于何已[5]发正愿?声闻乘耶?独觉乘耶?无上正等菩提乘耶?
巳二、随自答
彼得此问,随自所愿,当如是答。
辰三、结
如是名为应以审问寻求其愿。
卯二、寻求种性根行2 辰一、征
云何名为应以审问寻求种性及以根、行?
辰二、释3 巳一、举问词2 午一、总
谓如是问:长老!于自种性、根、行能审察不?
午二、别3 未一、种性
谓我本来有何种性?声闻乘耶?独觉乘耶?大乘等耶?
未二、根
有何等根?为钝?为中?为利根耶?
未三、行
有何等行?为贪行耶?为瞋行耶?广说乃至寻思行耶?
巳二、如问答
彼若黠慧,能自了知前后差别种性、根、行,善取其相,如问而答。
巳三、不能答
若性愚钝,不能自知前后差别,乃至不能善取其相,由是不能如问而答。
能自了知前后差别种性根行等者:如先所问种性、根、行,前后相望种种差别,能自了知,及善取相,随自所有而正答故。
寅二、以言论3 卯一、标
从此已后,应以言论寻求彼三。
卯二、释3 辰一、寻求种性3 巳一、依声闻乘2 午一、对彼说
谓对其前,应以显了正理相应众杂美妙易解言词,说声闻乘相应言论。
午二、观彼相2 未一、信解
彼闻宣说此言论时,若身中有声闻种性,于此言论便发最极踊跃欢喜,深生信解。
未二、不信解
若身中有独觉种性、大乘种性,于此言论不发最极踊跃欢喜,不生信解。
应以显了正理相应等者:善释文句,是名显了。与观待等道理相应,是名正理相应。助伴随顺,次第宣说,是名众杂。其声清美,是名美妙。显然有趣,是名易解。如是等类说法语摄应知。
巳二、依独觉乘2 午一、对彼说
次复为其说独觉乘相应言论。
午二、观彼相2 未一、信解
彼闻宣说此言论时,若身中有独觉种性,于此言论便发最极踊跃欢喜,深生信解。
未二、不信解
若身中有声闻种性、大乘种性,则不如是。
巳三、依菩萨乘2 午一、对彼说
后复为其宣说大乘相应言论。
午二、观彼相2 未一、信解
彼闻宣说此言论时,若身中有大乘种性,于此言论便发最极踊跃欢喜,深生信解。
未二、不信解
若身中有声闻种性、独觉种性,则不如是。
辰二、寻求其根3 巳一、钝根
若有钝根,虽闻宣说粗浅言论,而于法义励力审思,方能领受解了通达。
巳二、利根
若有利根,虽闻宣说深细言论,而于法义速能领受解了通达。
巳三、中根
若有中根,则不如是。
虽闻宣说深细言论者:此中言论,谓如缘起等教应知。
辰三、寻求其行5 巳一、贪行
若有贪行,彼闻为说净妙言论,便发最极净信爱乐,悟入其趣;身毛皆竖,悲涕堕泪;其身外现润滑相状,其心内怀柔软怡悦。
彼闻为说净妙言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是名净妙言论,感可爱生净妙果故。
巳二、瞋行
若有瞋行,当知一切与上相违。
巳三、痴行2 午一、生怖畏
若有痴行,彼闻为说决定通达涅槃离染相应言论,便生最极惊恐怖畏。
午二、例钝根
如说钝根,如是痴行,当知亦尔。
彼闻为说决定通达等者:此中言论,谓即显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法尔道理应知。依无常义,此说决定。依无我义,此说通达。依涅槃寂静义,此说涅槃离染。
巳四、慢行
若有慢行,彼闻为说正法言论,不甚恭敬属耳乐闻,不极安住求欲领解奉教行心。虽作方便引发其心,令受正化,而不分明发言称善。
巳五、寻思行
若寻思行,彼闻为说正法言论,虽摄耳听,而心散乱,恶受所受。凡所领受不坚不住,随受随失,数重请问。
卯三、结
如是名为应以言论寻求种性及以根、行。
寅三、以所作2 卯一、征
云何名为应以所作寻求彼三?
卯二、释
谓如前说声闻种性,及贪等行补特伽罗所有相状,是名所作。由此所作,如其所应,当正寻求种性、根、行。
谓如前说声闻种性等者:种性地中,说有住种性相。又诸补特伽罗中,说有贪行等相。今指彼故,名如前说。
寅四、以知他心差别智2 卯一、征
云何名为应以知他心差别智寻求种性及以根、行?
卯二、释
谓如有一善达瑜伽修瑜伽师,已[6]得知他心差别智。彼由如是他心智故,如实了知种性、根、行。
子五、安立4 丑一、标
于四种处,以四因缘正寻求已,复于五处如应安立。
丑二、征
云何五处?
丑三、列
一、护养定资粮处,二、远离处,三、心一境性处,四、障清净处,五、修作意处。
丑四、释4 寅一、护养定资粮处3 卯一、征
云何护养定资粮?
卯二、释2 辰一、举戒律仪2 巳一、明护养
谓若成就戒律仪者,即于是处为令不退,住不放逸;如佛所诫、如佛所许,圆满戒蕴学处差别,精进修行,常无懈废。
巳二、显堪能
如是能于已[7]所证得尸罗相应学道无退,亦能证得先所未证尸罗相应殊胜学道。
辰二、例余善法2 巳一、能防护
如说成就戒律仪,如是成就根律仪、于食知量、初夜后夜悎寤瑜伽、正知而住,如是乃至成就所有沙门庄严,随所获得资粮所摄善法差别,皆能防护令不退失。
巳二、能长养
于后胜进善法差别,为速圆满,为如所说无增无减平等现行,发生乐欲,增上欣慕,恒常安住勇猛精进。
卯三、结
是名护养定资粮。
为如所说无增无减等者:前说于诸学处既得善巧及晓悟已,随所教诲无增无减,复能受学,乃至广说。(陵本二十二卷六页1905)此应准知。
寅二、远离处5 卯一、乘标
如是远离顺退分法,修习能顺胜分法时,乐住远离。
卯二、总征
云何远离?
卯三、略释
谓处所圆满、威仪圆满、远离圆满,是名远离。
如是远离顺退分法等者:若任放逸,是名顺退分法。不生喜足,是名顺胜分法。
卯四、广显3 辰一、处所圆满2 巳一、征
云何处所圆满?
巳二、释2 午一、出处所2 未一、别显2 申一、列
谓或阿练若、或林树下、或空闲室。
申二、释3 酉一、空闲室
山谷、岩穴、稻秆积等,名空闲室。
酉二、林树下
大树林中,名林树下。
酉三、阿练若
空迥、冢间、边际卧坐,名阿练若。
未二、总摄
当知如是山谷、岩穴、稻秆积等,大树林中,空迥、冢间、边际卧坐,或阿练若、或林树下、或空闲室,总名处所。
午二、释圆满2 未一、标
处所圆满复有五种。
未二、释5 申一、第一处所圆满
谓若处所,从本已来形相端严,众所喜见,清净无秽;园林池沼悉皆具足,清虚可乐;地无高下,处无毒刺,亦无众多砖石瓦砾;能令见者心生清净,乐住其中修断加行;心悦、心喜,任[8]持于断。是名第一处所圆满。
心悦心喜任持于断者:谓于是处清虚可乐,心生欢悦,是名心悦。即以是处为依,随顺加行,谓我定当成办所作,心生喜悦,是名心喜。由是因缘,住不放逸,断灭一切世间贪忧,是名任持于断。
申二、第二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昼无愦闹,夜少音声,亦少蚊蝱、风日、蛇蝎诸恶毒触。是名第二处所圆满。
申三、第三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无恶师子、虎、豹、豺、狼、怨敌、盗贼、人非人等诸恐怖事;于是处所,身意泰然,都无疑虑,安乐而住。是名第三处所圆满。
申四、第四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随顺身命众具易得,求衣服等不甚艰难,饮食支持无所匮乏。是名第四处所圆满。
申五、第五处所圆满
又若处所,有善知识之所摄受,及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居止;未开晓处能正开晓,已开晓处更令明净;甚深句义以慧通达,善巧方便殷勤开示,能令智见速得清净。是名第五处所圆满。
辰二、威仪圆满3 巳一、征
云何威仪圆满?
巳二、释2 午一、标相
谓于昼分经行、宴坐;于初夜分亦复如是;于中夜分右胁而卧;于后夜分疾疾还起,经行、宴坐。即于如是圆满卧具,诸[9]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加趺坐,乃至广说。
午二、释义3 未一、结加趺坐4 申一、征因
何因缘故结加趺坐?
申二、总标
谓正观见五因缘故。
申三、列释5 酉一、速发轻安
一、由身摄敛速发轻安。如是威仪顺生轻安最为胜故。
酉二、能经久时
二、由此宴坐能经久时。如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
酉三、是不共法
三、由此宴坐是不共法。如是威仪外道他论皆无有故。
酉四、形相端严
四、由此宴坐形相端严。如是威仪令他见已极信敬故。
酉五、佛等共许
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开许。如是威仪一切贤圣同称赞故。
申四、结成
正观如是五种因缘,是故应当结加趺坐。
未二、端身正愿2 申一、别辨相2 酉一、端身
端身正愿者,云何端身?谓策举身令其端直。
酉二、正愿
云何正愿?谓令其心离谄离诈,调柔正直。
申二、离盖障
由策举身令端直故,其心不为惛沈睡眠之所缠扰。离谄诈故,其心不为外境散动之所缠扰。
未三、安住背念2 申一、征
安住背念者,云何名为安住背念?
申二、释2 酉一、第一义
谓如理作意相应念,名为背念,弃背违逆一切黑品故。
酉二、第二义
又缘定相为境念,名为背念,弃背除遣一切不定地所缘境故。
巳三、结
如是名为威仪圆满。
辰三、远离圆满4 巳一、征
云何远[10]离圆满?
巳二、标
谓有二种。
巳三、列
一、身远离,二、心远离。
巳四、释2 午一、身远离
身远离者,谓不与在家及出家众共相杂住,独一无侣,是名身远离。
午二、心远离
心远离者,谓远离一切染污、无记所有作意,修习一切其性是善能引义利定地作意,及定资粮加行作意,是名心远离。
远离一切染污无记所有作意等者:不如理作意,是名染污作意。非如理非不如理作意,是名无记作意。此二作意说应远离。如理作意其性是善,说应修习。此复有二,一、谓能引义利及与定地作意,二、谓定资粮及定加行作意。
卯五、结摄
如是此中,若处所圆满、若威仪圆满、若身远离、若心远离,总摄为一,说名远离。
寅三、心一境性处及障清净处2 卯一、别辨2 辰一、心一境性处3 巳一、出体性4 午一、征
云何心一境性?
午二、标
谓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亦名为善心一境性。
午三、释4 未一、数数随念2 申一、征
何等名为数数随念?
申二、释
谓于正法听闻受持,从师获得教诫教授增上力故,令其定地诸相现前。缘此为境,流注[11]、无罪适悦相应,所有正念随转安住。
未二、同分所缘2 申一、征
云何名为同分所缘?
申二、释2 酉一、辨相
谓诸定地所缘境界,非一众多种种品类,缘此为境,令心正行,说名为定,此即名为同分所缘。
缘此为境令心正行等者:谓于所知事同分所缘一切影像,平等平等任持心故。义如决择分说。(陵本六十三卷八页5044)
酉二、释名2 戌一、问
问:此所缘境是谁同分,说为同分?
戌二、答
答:是所知事相似品类,故名同分。
未三、流注适悦相应
复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散乱行,无阙无间,无间[12]、殷重加行适悦相应而转,故名流注适悦相应。
于所缘境无散乱行等者:此即九种心住中专注一趣应知。由无色等十相令心散乱,说名无散乱行。
未四、无罪适悦相应
又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有染污,极安隐住,熟道适悦相应而转,故名无罪适悦相应。
于所缘境无有染污等者:此即九种心住中等持应知。由无种种欲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令心扰动,名无染污。由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说名极安隐住,熟道而转。
午四、结
是故说言: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亦名为善心一境性。
巳二、辨品别3 午一、标
复次,如是心一境性,或是奢摩他品,或是毗钵舍那品。
午二、辨
若于九种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若于四种慧行中心一境性,是名毗钵舍那品。
午三、释2 未一、九种心住2 申一、征
云何名为九种心住?
申二、释3 酉一、明体相2 戌一、略标
谓有苾刍,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为九种心住。
戌二、别显9 亥一、内住
云何内住?谓从外一切所缘境界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
从外一切所缘境界等者:色声香味触处,名外一切所缘境界。念增上力防护其心,不令趣入、流散、驰骋彼彼境中,是名摄录其心。
亥二、等住
云何等住?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粗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
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者:若心不能安住平等舍位,名未等住。若于所缘不能遍摄令住,名未遍住。
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等住。
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者:谓由无间、殷重加行,令心相续住一所缘,是名相续方便。止息诸恶寻思及随烦恼,由是因缘令心清净,是名澄净方便。
亥三、安住
云何安住?谓若此心虽复如是内住、等住,然由失念于外散乱,复还摄录安置内境,故名安住。
亥四、近住
云何近住?谓彼先应如是如是亲近念住,由此念故,数数作意内住其心,不令此心远住于外,故名近住。
谓彼先应如是如是亲近念住者:如前已说,为守护念、为于境无染、为安住所缘,名为念住,乃至广说由此三相,善住其念,故名念住。(陵本二十八卷十七页2383)今说如是如是亲近念住,义应准知。言亲近者,谓于此中,由正修习闻所成慧,故名亲近。又由修习了相作意,故名亲近。如摄事分说。(陵本八十六卷[13]十七页6536)
亥五、调顺2 天一、征
云何调顺?
天二、释2 地一、举十相
谓种种相令心散乱,所谓色、声、香、味、触相,及贪、瞋、痴、男、女等相,故彼先应取彼诸相为过患想。
地二、显调顺
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彼诸相折挫其心,不令流散,故名调顺。
谓种种相令心散乱等者:此中色、声、香、味、触、贪、瞋、痴、男、女,说名色等十相。于如是事心起思惟,作用遽务,由是说言令心散乱。
亥六、寂静2 天一、征
云何寂静?
天二、释2 地一、举寻盖
谓有种种欲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令心扰动,故彼先应取彼诸法为过患想。
地二、显止息
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诸寻思及随烦恼,止息其心,不令流散,故名寂静。
亥七、最极寂静
云何名为最极寂静?谓失念故,即彼二种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诸恶寻思及随烦恼,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是故名为最极寂静。
即彼二种暂现行时者:谓诸寻思及随烦恼,名彼二种应知。
亥八、专注一趣
云何名为专注一趣?谓有加行、有功用,无阙无间三摩地相续而住,是故名为专注一趣。
亥九、等持
云何等持?谓数修、数习、数多修习为因缘故,得无加行、无功用任[14]运转道。由是因缘,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15]运相续,无散乱转,故名等持。
酉二、配六力3 戌一、标
当知此中,由六种力,方能成办九种心住。
戌二、列
一、听闻力,二、思惟力,三、忆念力,四、正知力,五、精进力,六、串习力。
戌三、配5 亥一、由闻思力
初由听闻、思惟二力,数闻数思增上力故,最初令心于内境住,及即于此相续方便、澄净方便,等遍安住。
亥二、由忆念力
如是于内系缚心已,由忆念力,数数作意摄录其心,令不散乱,安住、近住。
亥三、由正知力
从此已后,由正知力调息其心,于其诸相、诸恶寻思、诸随烦恼,不令流散,调顺、寂静。
亥四、由精进力
由精进力,设彼二种暂现行时,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最极寂静、专注一趣。
亥五、由串习力
由串习力,等持成满。
酉三、辨作意2 戌一、配九心住3 亥一、标
即于如是九种心住,当知复有四种作意。
亥二、列
一、力励运转作意,二、有间阙运转作意,三、无间阙运转作意,四、无功用运转作意。
当知复有四种作意等者:三摩呬多地说:力励运转作意皆所不摄。有间、有功用运转作意,乃至摄乐作意所摄。自然运转作意,加行究竟及此果二作意摄。(陵本十一卷十九页932)由是当知,九种心住通说未得作意及已得作意诸相差别。
亥三、配
于内住、等住中,有力励运转作意;于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中,有[16]有间阙运转作意;于专注一趣中,有无间阙运转作意;于等持中,有无功用运转作意。
戌二、显通二品2 亥一、奢摩他品
当知如是四种作意,于九种心住中,是奢摩他品。
亥二、毗钵舍那品
又即如是获得内心奢摩他者,于毗钵舍那勤修习时,复即由是四种作意,方能修习毗钵舍那,故此亦是毗钵舍那品。
未二、四种慧行2 申一、征
云何四种毗钵舍那?
申二、释4 酉一、出体性2 戌一、略标
谓有苾刍,依止内心奢摩他故,于诸法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是名四种毗钵舍那。
戌二、别显4 亥一、能正思择
云何名为能正思择?谓于净行所缘境界、或于善巧所缘境界、或于净惑[17]所缘境界,能正思择尽所有性。
能正思择尽所有性者:思择诸事及彼自相,是名思择[18]尽所有性。
亥二、最极思择
云何名为最极思择?谓即于彼所缘境界,最极思择如所有性。
最极思择如所有性者:思择诸法一切共相及品、时、理,是名思择如所有性。
亥三、周遍寻思
云何名为周遍寻思?谓即于彼所缘境界,由慧俱行有分别作意,取彼相状,周遍寻思。
亥四、周遍伺察
云何名为周遍伺察?谓即于彼所缘境界,审谛推求,周遍伺察。
酉二、显差别3 戌一、标
又即如是毗钵舍那,由三门、六事差别所缘,当知复有多种差别。
戌二、释2 亥一、由三门4 天一、征
云何三门毗钵舍那?
天二、列
一、唯随相行毗钵舍那,二、随寻思行毗钵舍那,三、随伺察行毗钵舍那。
天三、释3 地一、唯随相行
云何名为唯随相行毗钵舍那?谓于所闻所受持法,或于教授教诫诸法,由等引地如理作意,暂尔思惟,未思、未量、未推、未察,如是名为唯随相行毗钵舍那。
云何名为唯随相行毗钵舍那等者:此显闻所成慧依止于文,但如其说,未善意趣,是故名为唯随相行。
地二、随寻思行
若复于彼思量推察,尔时名为随寻思行毗钵舍那。
地三、随伺察行
若复于彼既推察已,如所安立复审观察,如是名为随伺察行毗钵舍那。
天四、结
是名三门毗钵舍那。
亥二、由六事2 天一、征
云何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
天二、释2 地一、标列2 玄一、寻思
谓寻思时,寻思六事。一、义,二、事,三、相,四、品,五、时,六、理。
玄二、伺察
既寻思已,复审伺察。
地二、随释6 玄一、寻思于义
云何名为寻思于义?谓正寻思如是如是语,有如是如是义。如是名为寻思于义。
玄二、寻思于事
云何名为寻思于事?谓正寻思内外二事。如是名为寻思于事。
玄三、寻思于相
云何名为寻思于相?谓正寻思诸法二相。一者、自相,二者、共相。如是名为寻思于相。
玄四、寻思于品
云何名为寻思于品?谓正寻思诸法二品。一者、黑品,二者、白品。寻思黑品过失过患,寻思白品功德胜利。如是名为寻思于品。
玄五、寻思于时
云何名为寻思于时?谓正寻思过去、未来、现在三时。寻思如是事,曾在过去世;寻思如是事,当在未来世;寻思如是事,今在现在世。如是名为寻思于时。
玄六、寻思于理5 黄一、征
云何名为寻思于理?
黄二、标
谓正寻思四种道理。
黄三、列
一、观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证成道理,四、法尔道理。
黄四、释4 宇一、由观待道理
当知此中,由观待道理,寻思世俗以为世俗,寻思胜义以为胜义,寻思因缘以为因缘。
寻思世俗以为世俗等者:此中略有二种观待,一、施设观待,二、生起观待。谓若诸法,言说所行施设世俗,非言所行施设胜义,是名施设观待。若由诸因、诸缘势力诸法得生,是名生起观待。
宇二、由作用道理
由作用道理,寻思诸法所有作用。谓如是如是法,有如是如是作用。
宇三、由证成道理3 宙一、标
由证成道理,寻思三量。
宙二、列
一、至教量,二、比度量,三、现证量。
宙三、释
谓正寻思如是如是义,为有至教不?为现证可得不?为应比度不?
宇四、由法尔道理
由法尔道理,于如实诸法成立法性、难思法性、安住法性,应生信解,不应思议、不应分别。
黄五、结
如是名为寻思于理。
于如实诸法成立法性等者:无始时来理成就性,是名成立法性。诸法自性绝诸戏论,过言说道,是名难思法性。诸法安立以彼法性为因,是名安住法性。如前已说,由彼诸法本性应尔、自性应尔、法性应尔。(陵本二十五卷十页2110)今应配释。
戌三、结
如是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及前三门毗钵舍那,略摄一切毗钵舍那。
酉三、明建立2 戌一、问
问:何因缘故,建立如是六事差别毗钵舍那?
戌二、答4 亥一、标
答:依三觉故,如是建立。
亥二、征
何等三觉?
亥三、列
一、语义觉,二、事边际觉,三、如实觉。
亥四、释2 天一、配六事
寻思义故,起语义觉;寻思其事及自相故,起事边际觉;寻思共相、品、时、理故,起如实觉。
天二、摄所知
修瑜伽师唯有尔所所知境界。所谓语义,及所知事尽所有性、如所有性。
酉四、释所缘2 戌一、举净行所缘2 亥一、别显5 天一、不净所缘3 地一、征
云何勤修不净观者,寻思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
地二、释6 玄一、寻思义2 黄一、释
谓依不净增上正法听闻受持增上力故,由等引地如理作意,解了其义。知此不净实为不净,深可厌逆,其性朽秽,恶臭生臭。
黄二、结
由如是等种种行相,于先所闻依诸不净所说正法,解了其义。如是名为于诸不净寻思其义。
知此不净实为不净等者:摄异门分说:又不净者,是其总句。言臭秽者,受用饮食变坏成故。屎尿不净变坏所成,故名臭处。诸肉血等变坏所成,故名生臭。可厌逆者,受用淫欲变坏所成,可恶逆故。(陵本八十四卷一页6354)此中诸义,随应当释。
玄二、寻思事
云何名为寻思彼事?谓彼如是解了义已,观不净物,建立二分,谓内及外。如是名为寻思彼事。
玄三、寻思相2 黄一、自相2 宇一、征
云何名为寻思自相?
宇二、释2 宙一、依内不净2 洪一、释2 荒一、举一切
谓且于内身中所有朽秽[19]不净,发起胜解。了知身中有发、毛等,广说乃至脑膜、小便。
荒二、摄二界
复于如是身中所有多不净物,摄为二界,发起胜解。所谓地界及以水界。始于发、毛,乃至大便,起地胜解;始于泪、汗[20],乃至小便,起水胜解。
洪二、结
如是名为依内不净寻思自相。
宙二、依外不净3 洪一、标
复于其外诸不净物,由青瘀等种种行相,发起胜解。
洪二、释2 荒一、别显行相8 日一、青瘀胜解2 月一、取相2 盈一、由见等
谓先发起青瘀胜解,或亲自见、或从他闻、或由分别所有死尸。
盈二、举种类
如是死尸,或男、或女、或非男女,或亲、或怨、或是中庸,或劣、或中、或复是胜,
或劣或中或复是胜者:薄福德者,是名为劣。胜福德者,是名为胜。非劣非胜,是名为中。
或是少年、或是中年、或是老年。
月二、辨位
取彼相已,若此死尸死经一日,血流已尽,未至脓烂,于是发起青瘀胜解。
日二、脓烂胜解
若此死尸死经二[21]日,已至脓烂,未生虫蛆,于是发起脓烂胜解。
日三、烂坏膨胀胜解
若此死尸死经七日,已生虫蛆,身体已坏,于是发起烂坏胜解、膨胀胜解。
日四、食啖胜解
若此死尸为诸狐狼、鵄枭、雕鹫、乌鹊、饿狗之所食啖,于是发起食啖[22]胜解。
日五、异赤胜解
即此死尸既被食已,皮肉血尽,唯筋缠骨,于是发起异赤胜解。
日六、分散胜解
若此死尸或被食啖,支节分离,散在处处,或有其肉,或无其肉,或余少肉,于是发起分散胜解。
日七、骨胜解
若此死尸骨节分散,手骨异处、足骨异处、膝骨异处、髀骨异处、髋[23]骨异处、髆骨异处、臂骨异处、脊骨异处、颔轮异处、齿发[24]异处、髑髅异处,见是事已,起骨胜解。
日八、锁及骨锁胜解3 月一、别释2 盈一、锁胜解
若复思惟如是骸骨共相连[25]接而不分散,唯取粗相,不委细取支节屈曲,如是尔时起锁胜解。
盈二、骨锁胜解
若委细取支节屈曲,尔时发起骨锁胜解[26]。
月二、异名4 盈一、标
又有二锁。
盈二、列
一、形骸锁,二、支节锁。
盈三、释
形骸锁者,谓从血锁[27]脊骨,乃至髑髅所住。支节锁者,谓臂、髆等骨连锁,及髀、髆[28]等骨连锁。
盈四、配
此中形骸锁,说名为锁;若支节锁,说名骨锁。
月三、假实3 盈一、标
复有二种取骨锁相。
盈二、列
一、取假名彩画木石泥等所作骨锁相,二、取真实骨锁相。
盈三、释
若思惟假名骨锁相时,尔时唯名起锁胜解,不名骨锁。若思惟真实骨锁相时,尔时名起骨锁胜解。
荒二、配属变坏3 日一、标
又即此外造色色相,三种变坏。
日二、列
一、自然变坏,二、他所变坏,三、俱品变坏。
日三、配3 月一、自然变坏
始从青瘀乃至膨胀,是自然变坏。
月二、他所变坏
始从食啖乃至分散,是他所变坏。
月三、俱品变坏
若骨、若锁及以骨锁,是俱品变坏。
洪三、结
若能如是如实了知外不净相,是名寻思外诸所有不净自相。
黄二、共相3 宇一、征
云何寻思不净共相?
宇二、释
谓若内身,外净色相未有变坏;若在外身,不净色相已有变坏。由在内身不净色相平等法性、相似法性,发起胜解。能自了知我净色相亦有如是同彼法性;若诸有情成就如是净色相者,彼净色相亦有如是同彼法性;譬如在外不净色相。
宇三、结
是名寻思不净共相。
谓若内身外净色相未有变坏等者:谓若内身相续住时,成就皮分相似清净,是名外净色相未有变坏。然是无常,于命终已,定当变坏,如彼外身青瘀等相不净现前。由自他身平等法性、相似法性理应尔故。
玄四、寻思品3 黄一、征
云何名为寻思彼品?
黄二、释2 宇一、品类摄2 宙一、黑品
谓作是思:若我于彼诸净色相不净法性不如实知,于内、于外诸净色相发起贪欲,
于内于外诸净色相发起贪欲者:谓缘于内自有情数身净色相起自体贪,及缘于外他有情数身净色相起有情贪故。
便为颠倒,黑品所摄,是有诤法,有苦、有害、有诸灾[29]患、有遍烧恼。由是因缘,发起当来生老病死愁叹忧苦种种扰恼。
宙二、白品
若我于彼诸净色相不净法性如实随观,便无颠倒,白品所摄,是无诤法,无苦、无害,广说乃至由此因缘,能灭当来生老病死,乃至扰恼。
宇二、正断别2 宙一、于黑品
若诸黑品,我今于彼不应忍受,应断、应遣。
宙二、于白品
若诸白品,我今于彼未生应生;生已令住,增长广大。
黄三、结
如是名为寻思彼品。
玄五、寻思时3 黄一、征
云何名为寻思彼时?
黄二、释2 宇一、思择二相
谓作是思:若内所有诸净色相,在现在世;若外所有不净色相,亦现在世。诸过去世曾净色相,彼于过去虽有净相,而今现在如是次第种种不净。诸现在世我之所有似净色相,此净色相于现在世虽有净相,于未来世不当不净如今现在外不净色,无有是处。
宇二、成就法性
我此色身,去来今世,曾如是相、当如是相、现如是相,不过如是不净法性。
黄三、结
如是名为寻思彼时。
去来今世曾如是相等者:谓净色相,名如是相应知。去来今世,虽有如是似净色相,终当变坏,皆不超过不净实性。
玄六、寻思理2 黄一、征
云何名为寻思彼理?
黄二、释4 宇一、观待道理2 宙一、释2 洪一、约真俗辨2 荒一、辨相
谓作是思:若内若外都无有我、有情可得,或说为净、或说不净;唯有色相、唯有身形,于中假想施设言论,谓之为净、或为不净。
荒二、引证
又如说言:寿暖及与识,若弃舍身时,离执持而卧,无所思如木。既死没已,渐次变坏分位可知。谓青瘀等,乃至骨锁。
离执持而卧者:谓不为阿赖耶识之所执受任持不坏故。
洪二、约因缘辨
今我此身,先业烦恼之所引发,父母不净和合所生,糜饭等食之所增长。此因、此缘、此由藉[30]故,虽暂时有诸净色相似可了知,而内身中若内若外,于常常时,种种不净皆悉充满。
宙二、结
如是名依世俗、胜义及以因缘观待道理寻思彼理。
如是名依世俗胜义等者:如说:若内若外都无有我、有情可得,或说为净、或说不净。此依胜义观待道理寻思彼理。又说:唯有色相、唯有身形,于中假想施设言论,谓之为净、或为不净。此依世俗观待道理寻思彼理。又说:今我此身,先业烦恼之所引发,父母不净和合所生,糜饭等食之所增长。此依因缘观待道理寻思彼理。
宇二、作用道理2 宙一、释
复作是思:于此不净,若能如是善修、善习、善多修习,能断欲贪。如是欲贪,定应当断。
宙二、结
如是名依作用道理寻思彼理。
宇三、证成道理2 宙一、释3 洪一、至教量
复作是思:如世尊说:若于不净善修、善习、善多修习,能断欲贪。是至教量。
洪二、现证量
我亦于内自能现见于诸不净;如如作意思惟修习,如是如是令[31]欲贪缠未生不生,生已除遣。是现证量。
洪三、比度量
比度量法亦有可得。谓作是思:云何今者作意思惟能对治法,可于能治所缘境界烦恼当生?
宙二、结
如是名依证成道理寻思彼理。
作意思惟能对治法等者:作意思惟不净法性,是名思惟能对治法。令彼贪缠未生不生,是名能治所缘境界烦恼当生。
宇四、法尔道理3 宙一、标
复作是思:如是之法成立法性、难思法性、安住法性。
宙二、释
谓修不净,能与欲贪作断对治,不应思议、不应分别,唯应信解。
宙三、结
如是名依法尔道理寻思彼理。
地三、结
是名勤修不净观者,寻思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
天二、慈愍所缘3 地一、征
云何勤修慈愍观者,寻思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
地二、释6 玄一、寻思义2 黄一、显相
谓依慈愍增上正法听闻受持增上力故,由欲利益安乐意乐,于诸有情作意与乐,发起胜解,是慈愍相。
黄二、结名
若能如是解了其义,如是名为于诸慈愍寻思其义。
玄二、寻思事2 黄一、举品2 宇一、唯外摄
彼既如是解了义已,复能思择:此为亲品、此为怨品、此中庸品。是一切品,皆他相续之所摄故,于中发起外事胜解。
宇二、通内外
又若亲品,名为内事;怨、中庸品,名为外事。
黄二、结名
如是名为于诸慈愍寻思其事。
玄三、寻思相2 黄一、自相2 宇一、显义2 宙一、标
复能思择:如是三品,若无苦乐欲求乐者,愿彼得乐。
宙二、释3 洪一、三品差别
今于此中,有饶益相,名为亲品;不饶益相,名为怨品;俱相违相,名中庸品。
有饶益相名为亲品等者:从彼获得利益安乐,是名有饶益相。从彼遭受逼迫损恼,是名不饶益相。此中义显实无有情三品可得,唯于其中假想施设,谓为亲品,怨、中庸品,故作是释。
洪二、求乐差别2 荒一、标
如是三品,若无苦乐欲求乐者,略有三种欲求乐心差别可得。
荒二、列
一者、欲求欲界诸乐;二者、欲求色界有喜勇悦诸乐;三者、欲求离喜诸乐。
洪三、与乐差别
如是若于欲乐匮乏,愿彼皆得无罪欲乐。若于有喜、离喜诸乐有所匮乏,当知亦尔。
宇二、结名
是名寻思慈愍自相。
黄二、共相2 宇一、显义4 宙一、标
复审思择:若诸亲品、若诸怨品、若中庸品,我于其中皆当发起相似性心、平等性心。
宙二、征
何以故?
宙三、释2 洪一、相似性心3 荒一、标
我若作意与亲品乐,此未为难;于中庸品作意与乐,亦未甚难;若于怨品作意与乐,乃甚为难。我于怨品尚应作意愿与其乐,何况亲品及中庸品而不与乐。
荒二、征
何以故?
荒三、释
此中都无能骂、所骂、能瞋、所瞋、能弄、所弄、能打、所打,唯有音声、唯有名字。
唯有音声唯有名字者:自他差别,唯假安立,实无能骂、所骂,乃至能打、所打可得,是故能所亦假安立,唯有音声、唯有名字。菩萨地说: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习随顺唯法之想,乃至广说。(陵本四十二卷七页3434)与此义同。
洪二、平等性心3 荒一、无常见2 日一、举事
又我此身,随所生起,有色粗重四大所造,随所住处,便为如是触所逼恼。略有二触,谓音声触,及手足块刀杖等触。
日二、显义
是身及触皆是无常,能为如是不饶益者亦是无常。
又我此身随所生起等者:此显自身业果异熟。由于先世自造种种不净业故,今受如是种种逼恼苦果。自业所作,非因于他,是故此说有色粗重四大所造。
荒二、苦见
又复一切有情之类,皆有生老病死等法,本性是苦;故我不应于本性苦诸有情上,更加其苦,而不与乐。
本性是苦者:诸行粗重,名本性苦。由能随顺生起一切烦恼及与众苦故。
荒三、无怨品见3 日一、由应摄受
又亦不应不与怨家作善知识、不摄一切有情之类以为自体。
日二、由互系属2 月一、引教
又世尊言:我不观见如是种类有情可得。无始世来经历生死,长时流转,不互相为或父、或母、兄弟、姊妹,若轨范师,若亲教师,若余尊重、似尊重者。
月二、证成
由是因缘,一切怨品无不皆是我之亲品。
日三、由不决定3 月一、标
又怨、亲品,无有决定真实可得。
月二、征
何以故?
月三、释
亲品余时转成怨品,怨品余时转成亲品,是故一切无有决定。
宙四、结
故我今者,应于一切有情之类,皆当发起平等性心、平等性见;及起相似利益意乐、安乐意乐与乐胜解。
宇二、结名
是名寻思慈愍共相。
玄四、寻思品2 黄一、显义2 宇一、黑品摄
复审思择:我若于彼不饶益者发生瞋恚,便为颠倒,黑品所摄,是有诤法,广说如前。
宇二、白品摄
我若于彼不起瞋恚,便无颠倒,白品所摄,是无诤法,广说如前。
黄二、结名
如是名为寻思慈愍黑品、白品。
玄五、寻思时2 黄一、显义
复审思择:诸过[32]去世求欲得乐有情之类,彼皆过去,我当云何能与其乐?诸现在世有情之类,我今愿彼尽未来世,于一切时常受快乐。
黄二、结名
是名寻思诸慈愍时。
玄六、寻思理4 黄一、观待道理2 宇一、释2 宙一、约真俗辨
复审思择:此中都无我及有情,或求乐者、或与乐者;唯有诸蕴、唯有诸行,于中假想施设言论,此求乐者、此与乐者。
宙二、约因缘辨
又彼诸行,业烦恼等以为因缘。
宇二、结
如是名依观待道理寻思慈愍。
业烦恼等以为因缘者:此中等言,等取自种子,准下界差别观说义应知。
黄二、作用道理
若于慈愍善修、善习、善多修习,能断瞋恚。如是名依作用道理寻思慈愍。
黄三、证成道理
如是之义,有至教量;我内智见现转可得;比度量法,亦有可得。如是名依证成道理寻思慈愍。
黄四、法尔道理
又即此法成立法性、难思法性、安住法性。谓修慈愍能断瞋恚,不应思议、不应分别,应生胜解。如是名依法尔道理寻思慈愍。
地三、结
是名勤修慈愍观者,寻思六事差别所缘毗钵舍那。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三十
--------------------------------------------------------------------------------
[1] 「遠」,磧砂、大正、陵本作「出」。
[2] 「己」,陵本作「已」。
[3] 「彼」,大正、陵本作「被」。
[4] 「瀑」,磧砂作「暴」。下同。
[5] 「已」,大正、陵本作「以」。
[6] 「已」,磧砂、大正、陵本作「以」。
[7] 「已」,大正作「己」。
[8] 「任」,磧砂、陵本作「住」。
[9] 「諸」,磧砂作「謂」。
[10] 「遠」,大正作「違」。
[11] 「注」,磧砂作「住」。
[12] 磧砂無「間」字。
[13] 「八十六卷」,披尋記原作「八十七卷」。
[14] 「任」,磧砂作「住」。
[15] 「任」,磧砂作「住」。
[16] 磧砂無「有」字。
[17] 「惑」,磧砂作「戒」。
[18] 「思擇」,披尋記原作「思攝」。
[19] 「朽穢」,大正作「穢朽」。
[20] 「汗」,大正作「汙」。
[21] 「二」,磧砂作「一」。
[22] 「噉」,磧砂作「敢」。
[23] 「髖」,磧砂作「腨」。
[24] 「髮」,大正作「鬘」。
[25] 「連」,磧砂作「運」。
[26] 「解」,大正作「勝」。
[27] 「鎖」,大正作「鑊」。「血鑊」,《瑜伽論記》卷十四:「謂『從血護』等者,景云:肚為血鑊,以盛多熱血故。」
[28] 「髆」,大正作「膊」。
[29] 「災」,磧砂作「害」。
[30] 「藉」,磧砂、陵本作「籍」。
[31] 「令」,磧砂作「今」。
[32] 「過」,磧砂作「道」。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