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日月灯明佛之子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日月灯明佛之子

 

  ⊙[是诸大菩萨,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 ( 无量义经 德行品 )

  我们大家修行要先了解,只要我们发大心、立大愿,[ 五分法身 ]人人具有。人人要戒、定、慧,这是我们的本分事。修行若不守戒,什么叫做修行?既然发心立愿,就是要向正觉道。正觉道,这条道路有它的规则,你不按照这个规则,那就是不守于戒法了。你要走入这条路,一定要先守它的戒法,才能走上这条路。所以戒就是护,保护我们的慧命成长,所以 戒、定、慧,定力很重要,智慧才能解脱。

  我们说过了,日月灯明佛不只一位,还有,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继续又说有二万佛,佛佛道同,心灵世界都是同样。同样起点上这个道,必定要有戒、定、慧,这都是佛佛道同。前面说过了,二万日月灯明佛,最后那一尊佛,同样也是一国之王,之后出家修行了。他有八个孩子,八位王子看到他们的父亲出家了,修行了也成正等正觉,他们感动了,欢喜了,所以也随顺着父亲出家了。

  其实,这 [八子] 是要来描述,从[心王]清净的本性,只是一念无明,只是动一个念而已,生三细,就有八识在外面造作。希望大家再更用心来了解。

  八个孩子的名字,都有一个 [意] 字。所以我们现在来了解,这八位王子他的名称。第一个儿子叫做[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

  ⊙一名有意者,眼识见色,能别:有生死苦、有涅槃乐故。

  第一个儿子的名,[有意],这就是代表眼识。凡夫的眼识,缘着外面的境界、看外面的色相,就起心动念。但是[心王],这个识开始在缘这个境,那就不是用凡夫的眼识了。因为这八王子是见佛出家、成等正觉,才发心去修行,这就是表示已经眼识与一般凡夫所见解不同。

  常常说,[大时代需明大是非],是非,第一项就是从见解开始。我们若是有觉悟的人,他的眼识,他所见的见解,[能别有生死苦],他能去分别。已经觉悟的人,看到人世间众生真的是愚昧,真是可怜的众生,不知道人间的无常在瞬息之间,在我们的周围,整天只是纷纷扰扰,为了欲、名利、地位,不断地在贪着,实在可怜!应该要知道人生,生、老、病、死的苦啊!已经觉悟的人,一看到这个世间形象,无不都是见苦,了解如何修道,这就是有觉悟的人。

  人间的苦相都是因为种种的[集]来,要如何[灭]除这个苦,除开它的[集]?那就是要用方法去[灭]。所以,要用方法灭除,就是要知觉——要知道、要觉悟;这样我们才能够身心在道上,不会偏差,能够提起道心精进,所以就有[涅槃乐]的境界。离开了纷纷扰扰的烦恼,心入道,自然就轻安自在,轻安自在就是涅槃。涅槃就是静寂,静寂叫做涅槃, 我们的心都整个静下来了,真的是这么清明、明朗的环境。

  所以眼识叫做[有意],他所看到的世间所有的相,所看到的人、事、物、理,所以叫做[有]。这些人事物都归纳在道理里,这叫做[有]。[有意],这是第一位王子之名。

  第二位,名[善意]。[善意] 就比喻 [耳识闻声,善恶分明,善超诸有,善入六尘故]。

  声闻,闻法要了解法的内容,所听的声音能够让我们无明的心,能够心开意解。我们要了解法,也得用耳根来闻声,所以修行,耳朵到底是听什么话呢?凡夫所听到的,人家赞叹我们,我们很欢喜;听到人家批评我们,我们会很生气。但是已解脱的人,所听的是非分明,绝对不会受是非影响。人家赞叹我们时,飘飘欲仙,这个人说好听的话,我们就跟着他一直走,一念无明起,总是跟着声音,叫做声色,使我们的是非不分,是道或是陷阱分不清楚了。

  所以,这条路若是觉悟的人,所听到的我们会很清楚,该做的,我们要身体力行;不该做的,我们要防止,用戒来防止。我们的心不可随着声音起心动念,法是要安住人心,正法绝对没有耸动人心,所以闻声应该我们要能了解,善恶分明。觉悟的人都已经分明了,所以[善超诸有,善入六尘],能够超越。

  虽然外在的[六尘]中,色、声、香、味、触、法,无不都是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 去缘这些境界,而产生了[六识]。外面的境界,眼睛看了之后,耳朵所听到的,我们应该都要很分明,都已经超越了,不会受到外面所有的把我们捆绑住,这就是超越。[善超诸有],[有]就是烦恼,已经所有的烦恼都超越了,超越了烦恼,还是再入六尘;再入六尘,那就是自觉、觉他,要入群众中去度众生。

  我们修行就是要将这些困扰的事情拨开,分明的道路向前走;不只是自己走,还要引导人人走入安全的菩提觉道。这就是叫做 [善意],也就是耳识,比喻为耳识。

  ⊙三名无量意者,鼻识嗅香,无形无量,无坏无杂故。

  三名[无量意],那就是鼻识。鼻嗅香——外面这是什么味?赶快找看看,从哪里来?是香,是臭。看到一朵花了,就是从这一朵花散发出来的。各种花的香味不同,这朵花是这种香,到底它的形状是长什么样呢?那种香到底是哪一种?分析出不同的香味。

  怎么这么臭!臭从哪里来?找啊!咦!原来,死老鼠在那里。为何老鼠死了会臭呢?不只老鼠死了会臭,人往生之后,这个身体是臭不可闻,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观身不净]。所以嗅觉,味道是无量无形,就是从鼻去闻出来的。觉悟的人不会受到味的诱引,觉悟的人,他鼻识嗅香,无形无量。

  其实味是无形的东西,它是无量、无坏、无杂。若要说那个味是什么东西,把它拿来分析看看,要去哪里拿呢?老鼠啊!老鼠为什么会臭,把臭拿起来、臭拿掉,有办法拿掉吗?没有办法拿。因为[臭]虽然有味,但是无形也无量,因为这是很普遍,不管在任何一个地方,在多远,这个东西还是会飘来,我们还是会闻到。在任何一个东西里都含有味,各种东西都有各种的味道,所以叫做[无量意],无量,我们人人本具。

  那既然无形无量,当然就无坏。这个东西无法让我们拿来分析,无法让我们解体等等,所以它无坏。也无杂,既然这些都没有,那我们就很超越,超越就不会受口味、味着来诱引我们。

  ⊙四名宝意者,舌识了味资身命,又辩才无碍宣出世法宝故。

  第四叫做[宝意]。[宝意]就是舌,舌识,舌尝味。因为我们要身体能够健康,那就是要吃,要从口入,从舌根去尝。所以[舌识了味],去了解什么东西在嘴里,经过我们的口之后,嚼烂、嚼细才吞进去;吞进我们的身体,滋养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的生命若没有口舌,真的我们的生命不知道要怎么活下去。

  再来又是[辩才无碍]。口不只是吃而已,口、舌它还要说话。凡夫是谈是非,若是圣者那就是[ 辩才无碍宣出世法宝 ]。要如何能出世,要如何能解脱,要如何去除烦恼,这也要经过我们的用心,去了解佛法,体悟道理。事与理能够分清楚,就事解理,就理做事,这样一定要经过解释,所以就是要有这种辩才无碍。

  有的人,道理我知道,知道,但是我就是说不出来。有口难言,像哑巴吃黄连。明明我有道理,明明我要做的这样是对的,你却说要那样做,你那样做不对,我想要这样做,但是我说不出来。这实在是很辛苦!懂理,无法解事;将事相解释清楚,这个道理就无法现前。所以我们必定要有无碍辩才,有无碍辩才,就要藉重我们的口舌说出来。

  各位菩萨,大家修行,人人要道心坚固。路是自己选的,知道这条路好,所以我们发心要出家,就像那八王子也是一样,知道这条路很好,所以也要求出家。既然出家,这条路是我们选择的,所以我们要转识成智,内在的根、识与外面的境界、尘境,我们要如何转回来变成智慧。所以希望大家要时时多用心啊!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