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万法心王人人本具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万法心王人人本具

 

  ⊙众生不解佛心,不悟佛之知见,轮回六道无有休息。佛陀以三乘法,随凡至圣悟佛知见。

  每天每天我们都在说佛心,到底众生能够了解到佛的心吗?我们若是不了解佛心,就无法觉悟佛之知见,所以我们就要轮回六道没有休息。所以佛陀的慈悲,不断向所有的众生、不同的根机,用各种的方法要来逗众生机,使众生的见解能开,所以还是不断以[三乘法]。前面说过,就是用[四圣谛法],或者是[十二因缘法],但是佛陀的本怀就是[菩萨法]。

  不只是觉悟,我们的生死来去,还要觉悟如何投入,入群众生的世界去广度众生。佛陀他现相人间也四十多年了,到底目前那些众生,在灵山会上,大家那么地踊跃来听法,到底有多少人能体会呢?利用这个场合,所以文殊、弥勒对唱,文殊菩萨就来叙述,过去日月灯明佛他出现人间,同样对当时的众生,还是有初善、中善、后善,有种种的方法,就是要使令众生,未种善根者令种,已种善根者令成熟者,已成熟者希望人人能够解脱。

  所说的解脱,那就是开启心门,没有自私己利的烦恼,这叫做开启心门。过去的日月灯明佛是这样,而且不只一尊而已,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

  ⊙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法华经序品第一)

  大家会认为,一尊佛就已经那么长、那么久的时间,还有第二尊、第三尊,不只,还有二万佛都是同名、同姓,这时间到底是拉多长?告诉大家,听经,我们要去体会里面的含意。若是我的体会,[日、月]表示[智慧、慈悲],[灯]表示[光明],引导众生的方向。一而再,再而三,那就是锲而不舍。因为芸芸众生还是智慧未开,心地昏暗,所以要不断用灯来指路。到底一而再,再而三,所用的是什么方法呢?那就是圆满的智慧、慈悲,所以[万]就是表示[圆具],充足圆满。所以前后二万佛的意义,我们应该要了解。

  其实,[圣人无名,因德以彰],真正的圣人不执着在名。这么多这么多佛同一个名,这是一个比喻,表示这么多这么多佛同一个德。众生若能够了解佛陀的心,我们才能体会佛的知见,我们若能觉悟佛的知见,我们身体力行,才不必再于六道轮回不得休息。佛陀的慈悲,尽管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但是目的只有一种,希望人人能够彻悟,人人本具的佛性。

  所以说到这里,文殊菩萨再次叫弥勒菩萨,这是表示合心,佛菩萨就是这么亲密合心。你既然问我,我跟你说,说了之后,对机者是弥勒,所以我就要再叫:[弥勒,你要知道,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

  ⊙[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法华经序品第一)

  叫弥勒是一个对机,那就是要提醒大家,再注意听。这是一种智慧,怕大家听久了是不是松懈了,那个好奇一直想着为什么佛陀在放光,有疑问要再求法的心,怕又冷却下去。所以他才重新叫弥勒菩萨,也就是叫大家要提高精神,好好听。

  [听好,那尊日月灯明佛之后,还有二、三佛,还有万佛、二万佛,都是同一个名。] 为什么呢?十号具足——这么多这么多佛,同样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

  ⊙[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就是告诉大家,二万多尊佛,每一尊佛在人间,一定要十号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这大家都会背。这就是佛陀的德,他已经有这个德,所以就有这个号,这个号是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要成就十号,这十德圆满。所以,过去日月灯明佛,虽然是经过了二万多尊,号还是同样,且同名、同姓,这是显德。过去、现在、未来,一定这个德行是固定的,一定要有这样的具足,这样才堪得称名为佛,才堪得称名为大觉者,所以他必定要十号具足。他同样,所说的法就是初善、中善、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这二万日月灯明佛,最后那尊佛还未出家之前,也是有八位王子。这是约法——用这个法来比喻;这个大家要听得很清楚。

  ⊙约法:八子表八识,佛表心王。在俗八子,万喻心王在缠,转变八识。八子皆名意者,意乃心之用也。

  [八子]就是表示[八识],[佛]是表示[心王],这是一个比喻,用很多的方法来比,

  [万喻心王在缠,转变八识]。[八子皆名意者],他的名字都有一个[意]。这八子有八个名字,八个人名字都有一个[意]字。所以应该这就是一种[隐明显暗],我们将这个法隐起来,将这个事提出来。这里所说的[八子],表示[八识]。我们过去有解释过了,五根缘外面的五尘境,产生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会合回来就是意识(第六识),去纳受外面的五尘、分别外面的境界。除了六识(思),还有七识(想)、八识(念),我们凡夫就是停滞在八识里面,最后第八识就是[业识]。既然佛,佛就是比喻[心王],从[心王]产生出了[八子]。什么是[心王]?大家曾经听过,我常常在说,八识的后面还有一个第九识(阿摩罗识、如来藏),所以我们要去体会,人人与佛同等,我们有与佛同等的清净本性。

  ⊙事论:灯明在俗为轮王,实有八子。虽明有子事同,其实下文提要,第八子成佛,号曰然

  事论,前面是用法来隐含,这个法里面它的事相,它的事相就是父亲生子有八个,这叫做事相,所以叫做用事来论。

  ﹁灯明在俗为轮王﹂。那位日月灯明佛,他在世俗的时候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在俗,就是还未出家之前,他就是一位转轮圣王,是国家的领导者。[实有八子],还未出家之前就有八个儿子。[虽明有八子事同],其实事是同样,在世俗的时候就是这样。

  其实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要显露,后面所说的[八子],再下去还有一段很长的经文,所以我们现在先用故事(来引述)。文殊菩萨他将理放在下面,将事相浮上来。

  这位日月灯明佛,就是最后那一位,他在世俗的时候,就有八个孩子,这是在事。

  其实,万法都是从心中生出来的,心就是万法之王,故称[心王]。刚才在说,佛比喻心王,心王就是佛。因为人人本具佛性,万法都是从心中所生出来的。佛陀觉悟宇宙万物真理,他已经觉悟这个万物宇宙无不都是从心所生,所以万法是从心中所生的,心就是万法的王,其实一切法都是由心造,这个心王它能够了解万法,万法从心生,所以称为法之王;万法之王,就是我们的心,这叫做[心王]。

  ⊙万法都是从心中所生,心就是万法之王,故称心王。元是一心之体,分成八识之用,用虽有别,其体是一故。

  [元是一心之体,分成八识之用,用虽有别,其体是一。]其实那个[体]到底是什么?一性。但是这个一性,我们人人本来具有,这个具有的觉性变成了无明,生了三细,将这清明的一念,就只是一个无明一起,所以他就散掉了,散成了八识。

  所以前面说过,苦集灭道,这苦集灭道是因为人。人人聚居在这个人间,人人集中于这个烦恼,个人的烦恼、执着,贪、瞋、痴、慢、疑这么多,所以会制造人世间很多的苦难。人生是苦,要如何才能消除呢?人是怎么来的,佛陀又再向我们解释,说[十二因缘法],开头那一念的无明,不就是从这个心王开始![其体是一],虽然它的[用]有分别,分成了八识,其实它的体是一。这是我们要很用心去体会。

  我们若是能够好好地来体会佛陀所说法,用心,不要辜负了释迦牟尼佛来人间,不断地慈航倒驾,一大事因缘不断来开示,一直就是在等待着芸芸众生能够体悟,体悟佛所说法。所以开、示、悟、入,众生到底有悟了吗?到底法有入心还是没有?先自己问自己。希望我们人人要自己来问心。因为我们的心王,就是等待我们来反问自己,问我们自己到底了解多少了?假如我们没有好好自己反观自性、自问自己,我们可能还在八识,悠游在外面,懵懵懂懂,还是不断地在造业。

  所以我们要了解,万法都是从心中所生,一切的法,心就是万法之王。希望大家这一段(经文)要好好地刻入心中去,去体会,去找,找我们的心王在哪里。所以人人都可成佛,佛住在我们人人的心里,人人都有这念觉的本性。所以请大家要时时多用心啊!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