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十三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七十三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二
辛二、第二颂摄2 壬一、列
复次,嗢柁南曰:
思择自性取 萨迦有世间 真寻思实智 密意与次第
壬二、释9 癸一、思择2 子一、谛摄
问:如是五事,几谛所摄?答:相,四安立谛摄。名,一苦谛摄。分别,三谛摄,除灭谛。真如,四非安立谛摄。正智,缘安立、非安立谛境道谛摄。
名一苦谛摄者:由彼假名起四颠倒,是故说名苦谛所摄。
子二、句摄4 丑一、相与名等2 寅一、举相名
问:诸相是名耶?设名是相耶?答:诸名皆是相,有相而非名,谓除名相余四相。
寅二、例随应
余随所应,当知亦尔。
余随所应当知亦尔者:相通分别、真如、正智,更互相望,当知如名顺后句答,故总说言随应亦尔。
丑二、相与相相
问:诸相皆相相耶?设相相皆相耶?答:诸相相皆是相,有相非相相,谓名等四相。
丑三、相相与名相2 寅一、问
问:若分别相相,一切名相相合、相依而分别耶?设分别名相,一切相相相合、相依而分别耶?
寅二、答2 卯一、标四句
答:应作四句。
卯二、随列释
有分别相相,非名相相合、相依而起分别,谓分别不了其名所有相相,又于诸相已拔名随眠。有分别名相,非相相相合、相依而起分别,谓分别不了其事所有名相。与上相违,是俱句。除上尔所相,是俱非句。
与上相违是俱句者:如下说言,依二遍计二自性。谓遍计此事是色自性,名之为色;此事是受、想、行、识自性,名受、想、行、识。其义应知。
丑四、真如与相2 寅一、思惟真如与观真如2 卯一、问
问:若思惟真如,即观真如耶?设观真如,即思惟真如耶?
卯二、答2 辰一、标四句
答:应作四句。
辰二、随列释
有思惟真如,非观真如,谓以分别所摄如理作意思惟真如,但见真如相,不见实真如,乃至未至正通达位,及通达后作意思惟安立真如。有观真如,非思惟真如,谓通达真如时,由胜义故,思惟其相[1]。有思惟真如,亦观真如,谓通达后相续思惟非安立真如。有不思惟真如,亦不[2]观真如,谓离如理所引作意思惟诸相。
若思惟真如即观真如等者:此中思惟真如,谓于彼有相位。若观真如,即于彼无相位。由是差别,作四句答,如文可知。
寅二、思惟相与观相2 卯一、问
问:若思惟相,即观其相耶?设观其相,即思惟相耶?
卯二、答2 辰一、标四句
答:应作四句。
辰二、随列释
有思惟相,不观其相,谓前第二句。
有思惟相不观其相等者:谓如前第二句:有观真如,非思惟真如。观真如胜义相故,名思惟相。不观真如相,说名不观其相。
有观其相,不思惟相,谓前初句。
有观其相不思惟相等者:谓如前初句:有思惟真如,非观真如。思惟真如相故,名观其相。非观真如思惟胜义相故,名不思惟相。
有思惟相,亦观其相,谓前第四句。
有思惟相亦观其相等者:谓如前第四句:有不思惟真如,亦不观真如。不思惟真如故,名思惟相。不观真如故,名观其相。此中相言,谓非理摄诸有相境应知。
有非思惟相,亦非观其相,谓前第三句。
有非思惟相亦非观其相等者:谓如前第三句:有观真如,非思惟真如。通达真如故,名非思惟相。非由分别思惟真如故,名非观其相。
癸二、自性3 子一、明所摄
问:如是五事,为摄一切法,为不如是耶?答:如是。
子二、明自性
问:彼一切法,当言以何而为自性?答:诸法自性不可言说。
子三、明观相2 丑一、问
问:云何应观彼诸法相?
丑二、答3 寅一、立自2 卯一、举喻
答:如幻事相,非全无有。譬如幻事,有幻事性,无象马、车步、末尼、真珠、金银等性。
卯二、合法3 辰一、总标
如是诸法,体性唯有名相可得,无有自性、差别施设显现可得。
辰二、别显3 巳一、相
相由相名,相之自性实不可得。
巳二、名等
如相,如是名、名自性,分别、分别自性,真如、真如自性,当知亦尔。
巳三、正智
正智由正智名,正智自性实不可得。
辰三、释因
何以故?于一切种随言自性不成就故。
相由相名等者:前已举喻,今此合法。谓相由相及名有可得义,乃至正智由正智及名有可得义,诸法体性非全无故。然相自性乃至正智自性实不可得,随言自性不成就故。
寅二、破他2 卯一、如名说有2 辰一、破斥3 巳一、名依相立失2 午一、显过2 未一、称体相违
若谓诸相自性安立,即称其量假立名言,此假名言依相而立。是则于相假立名前,应有彼觉,如已立名。
未二、多体相违
又于一相所立名言有众多故、有差别故,应有众多差别体性。
午二、结非
是故名言依相而立,不应道理。
若谓诸相自性安立等者:此中义显称体相违过失。谓于名前无彼觉故,应不可说即称其量假立名言,是故成失。
巳二、相如名立失4 午一、显过3 未一、相名俱无过
若谓诸相如名安立,由名势力,相自性起。是则彼相假立名前,应无自性;彼既无有,假立名言亦应无有,是故二种俱成无过。
未二、体应众多过
又假名言有众多故、有差别故,应有众多差别体性。
未三、相依他假过
又依他过,由彼诸相但依于他假建立故。
午二、结非
是故一切假立名言如其自性,不应道理。
午三、举喻
犹如所起种种幻类,譬如幻者造作种种幻士夫类,谓男、女、象、马、熊、罴等类,非彼诸类如其相貌实有体性。
午四、合法
如是诸相,非称名言有实体性,当知亦尔。
巳三、自性无得失2 午一、显过
若谓离彼相及名言二种和合,有自性生。彼于诸相、或于名言、或二中间应现可得,然不可得。
午二、结非
是故此计不应道理。
若谓离彼相及名言等者:此中义显自性无得过失。谓若离彼相、名二种和合,有自性生,为遣前难名,依相立相,如名立二种过失,是则应于诸相、或于名言、或二中间别有自性现前可得,然不可得,故不应理。如下说有依名计义、依义计名、依名计名、依义计义、依二计二五种差别,随应配释。此说于相、于名、于二中间,其义应知。
辰二、结成
由此因缘,随言自性于一切种皆无所有。
卯二、由名能显2 辰一、标非
若谓名言能显自性,亦不应理。
辰二、显过3 巳一、取不取相过
若取不取假立名言,俱有过故。若取相已假立名言,便不成显。若不取相假立名言,无事名言不应道理。
巳二、众多差别过
又如前说,所立名言有众多故、有差别故,则有众多差别体性,成大过失。
巳三、喻不相似过
又照了喻不相似故,不应道理。不相似者,照了因缘于一切事无有差别,种种亦尔。能取因缘,名言不尔。
照了因缘等者:谓如灯照了物,遍于一切或种种事无有差别,能为照了因缘。名言不尔,非于一切种种自性皆能显了,是故不为一切种种能取因缘。由是道理,喻不相似。
寅三、释难3 卯一、性不可说难2 辰一、问2 巳一、难相违
问:不可言中,不可言言既现可得,是故法性不可言说,不应道理。
巳二、难幻喻
又造幻者所造种种幻化形类,虽彼形类非如其性,然有种种能造幻事如其自性,是故譬喻亦不相似。
辰二、答2 巳一、释初难
答:正立宗时,不可言言亦已遮遣。
不可言言亦已遮遣者:谓如前说:于一切种随言自性不成就故。不可言中,不可言言,当知亦尔。不应于此说现可得,由是说言亦已遮遣。
巳二、释次难
为令觉知如是义故,方便施设譬喻等故,非不相似。虽假名言非如彼性,不可言义非不是有。
方便施设譬喻等故等者:谓幻事喻但喻少分,非如其性成所立宗。不可言义不取一切,由是说言非不相似。
卯二、喻不相似难2 辰一、问
问:若诸相事假立名言则便得有,若不假立则不得有。若如是者,喻可相似,不可言计亦应道理。若不尔者,不可言计则为唐捐。
若如是者喻可相似等者:谓幻事喻,由依所造种种幻化形类,能造幻事则便得有;形类若无,幻事亦无。所喻道理,若亦如是,是则彼喻可说相似。由是因缘,为遣彼相,施设安立不可言义,亦应道理。
辰二、答2 巳一、显喻相似
答:如是由先所起八分别故,于现在世三种事生,如本地分已说其相。
如本地分已说其相者:本地分说:又诸愚夫,由于如是所显真如不了知故,从是因缘,八分别转,能生三事,能起一切有情世间及器世间。乃至广说。(陵本三十六卷二十页2991)其相应知。
即此所生三种事故,复起分别。由此道理,诸杂染法展转相续,无有断绝。由此因缘其喻相似。
巳二、明计不捐
分别假立若断灭时,诸杂染法皆可随灭,证得圣智。此是量故,不可言计亦不唐捐。
卯三、相事随遣难2 辰一、问
问:若于尔时,分别假立皆悉断灭,即于尔时相事随遣。若尔,随一获得圣智,一切相、名、分别所摄情无情数,内外事物皆应永灭,譬如幻者所作幻事?
辰二、答2 巳一、举二因
答:相等诸物,或由不共分别为因,或复由共分别为因。
巳二、释差别2 午一、不共因起
若由不共分别所起,无分别者,彼亦随灭。
午二、共因所起2 未一、由他任持
若共分别之所起者,分别虽无,由他分别所任持故,而不永灭。若不尔者,他之分别应无其果。
未二、自得清净2 申一、标举
彼虽不灭,得清净者于彼事中正见清净。
申二、喻合
譬如众多修观行者,于一事中,由定心智种种胜解异见可得,彼亦如是。
癸三、取2 子一、配能所取
问:如是五事,几是所取?几是能取?答:三是所取。分别、正智亦是能取,亦是所取。
三是所取者:谓相、名、真如唯是所取故。
子二、辨取所行2 丑一、正辨三种2 寅一、问
问:如是五事,当知几种取所行义?
寅二、答2 卯一、标列
答:略有三种。一、有言有相取所行义,二、无言有相取所行义,三、无言无相取所行义。
卯二、判释2 辰一、第一释
此中最初,是言说随觉者取所行境;第二,是言说随眠者取所行境;第三,是于言说离随眠者取所行境。
辰二、第二释3 巳一、唯世俗取
又初二是世俗谛取。
巳二、唯胜义取
最后是胜义谛取。
巳三、通二谛取2 午一、标
复有远离言说随眠后所得取,通取一切二谛所摄取所行境。
午二、释2 未一、行安立谛
谓世出世智以安立谛为所行故,建立彼智通用二谛为所行境。
未二、出二因缘
此二种取,由二因缘,应知得成世出世性。谓曾得、未曾得故,依言说、不依言说故。
丑二、广无相取5 寅一、明取因缘2 卯一、问
问:有相之取世间共成,无相之取非所共成。何因何缘名无相取?无因无缘不应道理。
卯二、答2 辰一、举因缘
答:世俗名言熏习取果,是有相取,世所共成,能令杂染;胜义智见熏习取果,是无相取,非所共成,能令清净;是故此二有因有缘。
辰二、以喻显
如眼若有翳[3]等过患,便有发毛轮等翳[4]相现前可得;若无彼患,便不可得,但有自性无颠倒取。
寅二、明取名义2 卯一、名2 辰一、释无相取
问:于无相界若取其相,非无相取;若无所取,亦不得成无相之取。若尔,云何名无相取?答:言说随眠已远离故,此取虽复取无相界,不取相故,成无相取。
辰二、释成取名
问:若无构获,云何成取?答:虽不构获诸相差别有所增益,然取无相,故得成取。
卯二、义4 辰一、释取相状
问:若无构获,无所增益,此取相状云何可知?答:取胜义故、取无相故,五种事相皆不显现以为其相。
五种事相皆不显现以为其相者:此中五种事相,谓即五种所知境界。云何五种?谓心、心所有、色、不相应、无为。如下说言:令三摩地五种境界影像现前,即缘此事以为境界;除遣此故,彼得转灭。由是当知,彼影像相,由取胜义皆得除遣,即由此义说不显现。
辰二、释非灭无
问:若不分明可立为取,何故不许诸取灭无?答:灭无无有修作义故,非修观者依于灭无有所修作。
辰三、释能证知
问:若尔,云何证知其相?答:自内证智之所证知。
辰四、释不记别
问:若尔,何不如其所证如是记别?答:此内所证非诸名言安足处故。
寅三、明取因果2 卯一、因2 辰一、释生因2 巳一、问
问:若先无有知无相智;由无有故,亦无数习无相智义;无数习故,知无相智既无其因,应不得生。
巳二、答2 午一、标随顺
答:有相亦得为无相因,随顺彼故。
午二、举例成
如世间智为缘生出世智,有漏智为缘生无漏智,有心定为缘生无心定,此亦如是。
有相亦得为无相因等者:此中因言,谓引发因。依随顺因依处,施设引发因,由是释言随顺彼故。
辰二、通经难
问:苦等诸智,世尊说为得清净因。若苦等智,于苦等谛分别苦等,应成有相。若不分别,苦等诸智便非是有;彼无有故,云何能得毕竟清净?答:由无相智增上力故,于诸谛中,极善清净通世出世分别智生,即名已断所断烦恼。其无相智是苦等智因,正能断灭所断烦恼,于此因中假立果名,即假说此为苦等智,是故无过。
于此因中假立果名等者:谓依前问:苦等诸智,世尊说为得清净因。当知彼苦等智,非即通世出世分别正智,然无相智是彼苦等智因,从果为名,即假说此为苦等智。世尊依彼说为得清净因,故无有过。
卯二、果
问:先说所取是能取果,即此能取当言何果?答:此二展转更互为果。
此二展转更互为果者:由诸根、境,能取、所取互相系属,是故说二展转更互为果。
寅四、明遣有相转得无相4 卯一、除遣有相
问:若所知境无常、积集、相续、无量、多不现见,云何修观行者缘彼为境,及令转灭?答:于彼闻思增上力故,得三摩地。由彼因缘,令三摩地五种境界影像现前,即缘此事以为境界;除遣此故,彼得转灭。
卯二、转得无相2 辰一、总标问答
问:除遣五种所知境界,当言何相?答:无上转依无为涅槃以为其相。
辰二、随释疑难3 巳一、释名涅槃
云何为涅槃?谓法界清净烦恼众苦永寂静义,非灭无义。
巳二、释非灭无2 午一、问
问:若唯烦恼众苦永寂名为涅槃,何因缘故非灭无义?
午二、答2 未一、举喻3 申一、水界喻
答:如外水界,唯离浑浊得澄清性,非离浊时无澄清性。
申二、真金喻
又如真金,唯离刚强得调柔性,非离彼时无调柔性。
申三、虚空喻
又如虚空,唯云雾等翳障寂静得清净性,非彼无时其清净性亦无所有。
未二、合法
此中道理,当知亦尔。
巳三、释名法界清净2 午一、征
云何名为法界清净?
午二、释3 未一、标
谓修正智故,永除诸相,证得真如。
未二、喻
譬如有人,于眠梦中,自见其身为大暴流之所漂溺。为欲越渡如是暴流,发大精进;即由发起大精进故,欻然便觉;既得觉已,于彼暴流都无所见。
未三、合
除相道理,当知亦尔。
卯三、释断遣时2 辰一、问
问:为即于此言说随眠正断灭时诸相除遣,为断灭已后方除遣?
辰二、答3 巳一、如称低昂喻
答:断时、遣时平等平等,如称两头低昂道理。
巳二、画像坏灭喻
又如画像,采色坏时形相随灭。
巳三、翳等愈遣喻
亦如翳[5]等过患愈时,发毛轮等相亦随遣,愈时、遣时平等平等。此中道理,当知亦尔。
卯四、释舍得位2 辰一、问
问:修观行者,云何除遣所缘境相?
辰二、答2 巳一、明起方便
答:由正定心,于诸所知境界影像先审观察;后由胜义作意力故,转舍有相,转得无相。
巳二、标列五位
此无相转复有五位。一、少分位,二、遍满位,三、有动位,四、有加行位,五、成满位。
此无相转复有五位等者:修所成慧地决择中说:少分修、遍行修、动转修、有加行修、成办修。(陵本六十七卷三页5320)此中五位,如彼释义应知。
寅五、无相成满3 卯一、标成满相
问:如是成满其相云何?答:不为一切烦恼、一切灾横所陵杂故,究竟无恼清净所依,说名成满。即此又是善清净真实义所行,一切现量所行,一切自在所行。
卯二、显证差别2 辰一、问
问:于此成满建立几乘?齐何时证?
辰二、答2 巳一、总标
答:随三种根差别证故,建立三乘。
巳二、别释2 午一、二乘
然彼二乘,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乘以为根本。
然彼二乘等者:谓彼二乘补特伽罗,要依诸佛出世说正法教,方能成满自所转依,由是说用大乘以为根本。
又彼二乘随缘差别、随所成熟无决定故,证得时量亦不决定。
午二、大乘3 未一、标
其最后乘,要经三种无数大劫方可证得,依断三种粗重别故。
未二、征
何等名为三种粗重?
未三、释3 申一、在皮麤重
一、恶趣不乐品在皮粗重。由断彼故,不往恶趣,修加行时不为不乐之所间杂。
申二、在肉麤重
二、烦恼障品在肉麤重。由断彼故,一切种极微细烦恼亦不现行,然未永害一切随眠。
申三、在心粗重
三、所知障品在心麤重。由断彼故,永害一切所有随眠,遍于一切所知境界无障碍智自在而转。
卯三、广立乘等2 辰一、明建立3 巳一、声闻乘4 午一、征
复次,云何立声闻乘?
午二、标
谓三因缘故。
午三、列
一、变化故;二、誓愿故;三、法性故。
午四、释3 未一、由变化
变化故者,谓随彼彼所化势力,如来化作变化声闻。
未二、由誓愿
誓愿故者,谓有补特伽罗,于声闻乘已发誓愿,即建立彼以为声闻。
未三、由法性2 申一、安住
法性故者,谓有补特伽罗,本性已来慈悲薄弱,于诸苦事深生怖畏。由此二因,于利他事不深爱乐,非为是事乐处生死。彼由安住此法性故,立为声闻。
申二、证觉
又觉法性故,谓于一切安立谛中,多分修习怖畏行转,由此因缘证得圆满。
巳二、独觉乘
如声闻乘,独觉亦尔。出无佛世而证正觉,与此差别。
巳三、菩萨乘
即上相违三因缘故,应知菩萨。
辰二、明失坏2 巳一、声闻4 午一、征
复次,云何声闻失坏正法及毗奈耶?
午二、释
谓有声闻,计唯无有烦恼烧然名为寂灭,生大怖畏,谓我当断、我当永坏、我当无有。
午三、喻
譬如有人身婴热病,于无病中都无识别,谓病愈时举体随灭,便生怖畏,我宁不脱如是热病,是名失坏。
午四、合
由此譬喻,失坏声闻,当知亦尔。
巳二、菩萨4 午一、征
复次,云何菩萨失坏大乘?
午二、释
谓有菩萨,闻一切法甚深无性,即执一切烦恼烧然自性本无,谓己[6]无有生死重病。
午三、喻
譬如有人,于己身中所生热病,谓为无病,于此热病不能解脱,名为失坏。
午四、合
由此譬喻,失坏菩萨,当知亦尔。
癸四、萨迦耶等2 子一、举萨迦耶
问:如是五事,几是萨迦耶?几非萨迦耶?答:相通二种,二是萨迦耶,一非萨迦耶,真如俱不可说。
子二、例有世间
如萨迦耶,有及世间,当知亦尔。
相通二种等者:五事相中,相相、名相及分别相,萨迦耶欲摄,故是萨迦耶;正智相、真如相,非萨迦耶欲摄,故非萨迦耶;由是总说相通二种。如是名及分别,是萨迦耶。正智一种,非萨迦耶。真如离言,是故俱不可说。
癸五、四种真实
问:如是五事、四种真实,此中何事摄几真实?答:世间所成真实、道理所成真实,三事所摄。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二事所摄。
癸六、四种寻思
问:如是五事、四种寻思,此中何事摄几寻思?答:如理作意相应分别总摄四种。
如理作意相应分别等者:谓五事中一分别事,如理作意相应摄者,总摄四种寻思。余皆不摄。
癸七、四如实智
问:如是五事、四种如实遍智,此中何事摄几如实遍智?答:一切皆是正智所摄。
一切皆是正智所摄者:谓四种如实遍智皆是正智所摄故。
癸八、密意14 子一、说无有二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皆无有二?答:即依如是所说五事,由俗自性说无自性,由别别相说有自性。
由俗自性说无自性者:谓由世俗名言自性,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简非都无,故作是说。
子二、说无自性2 丑一、问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
丑二、答2 寅一、总释密意3 卯一、标
答:由依彼彼所化势力,故说三种无自性性。
卯二、列
一、相无自性性,二、生无自性性,三、胜义无自性性。
卯三、释3 辰一、相无自性性
云何相无自性性?谓一切法世俗言说自性。
辰二、生无自性性
云何生无自性性?谓一切行众缘所生,缘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
辰三、胜义无自性性2 巳一、征
云何胜义无自性性?
巳二、释3 午一、标说意
谓真实义相所远离法,此由胜义说无自性性。
午二、释义想
如观行苾刍,于大骨聚生假胜解,不能除遣,于此骨聚胜义无自性想[7]恒无间转。
午三、结应知
如是应知胜义无自性性。
于大骨聚生假胜解等者:谓如苾刍观身不净,此不净想名假胜解,由于事相增益作意故。
寅二、别配五事2 卯一、总标简
此中五事,非由相无自性性故,说无自性;然由生无自性性故、胜义无自性性故,随其所应,说无自性。
卯二、释随应2 辰一、配相等
谓相、名、分别、正智,皆由二种无自性性。
辰二、简真如2 巳一、标非
真如不由无自性性说无自性。
巳二、引证
是故世尊依此密意,于伽陀中说如是言:我说一谛,更无第二。
真如不由无自性性等者:由实真如唯自内证,不可言说,是故不由三种无自性性,说无自性。
子三、说无生灭等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答:依相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子四、说等虚空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等于虚空?答:亦依相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子五、说如幻等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一切法皆如幻等?答:依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子六、说有无常2 丑一、问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等随观色乃至识有无常耶?
丑二、答3 寅一、标
答:依相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寅二、征
何以故?
寅三、释
欲说等随观常无有,故说等随观有无常。
子七、说皆有苦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等随观色乃至识皆有苦耶?答:依生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子八、说空无我2 丑一、举空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等随观即彼皆空?答:即依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诸法由远离相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丑二、例无我
如依远离性说彼为空,依异相性说为无我,当知亦尔。
依异相性说为无我者:此说无我,有二差别。若依补特伽罗自性无我,当知说彼诸行相性名异相性。若依诸法自性无我,当知说彼不可说义名异相性。
子九、说无显现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色乃至识如理观故,审思虑故,乃至观彼非有显现?答:依相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子十、说虚伪等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彼虚伪不实显现?答:依生无自性性及胜义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子十一、说寂灭想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如是言:是故今者应知是处,谓于是中眼永寂灭,远离色想;乃至意永寂灭,远离法想?答:都不依于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都不依于无自性性说如是言者:义显真如所摄,不由无自性性说无自性,故作是说。
子十二、说遣定想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由彼故,于一切处遣一切想,帝释天等亦不能知彼依何处而起静虑?答:都不依于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子十三、说无谛等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能随顺喜忧舍处眼所识色,乃至意所识法中,无谛、无实、无无颠倒、无不颠倒,复说有圣出世间谛?答:依于一切无自性性,或不依于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子十四、说不思议
问:世尊依何密意,说静虑者静虑境界、诸佛诸佛境界皆不可思议?答:依于一切无自性性,或不依于无自性性,说如是言。
癸九、次第2 子一、问
问:如是五事,何缘最初建立其相,乃至最后建立正智?
子二、答2 丑一、释2 寅一、显杂染品次第圆满
答:若无其事,施设于名不应道理,故此次第施设于名。由此名故,施设自性、施设差别,故此次第施设分别。由分别故,或分别相、或分别名、或俱分别,由此三法显杂染品次第圆满。
寅二、显清净品次第圆满
从此乃容修清净品,谓即观彼所有杂染诸法真如,由正智故能正观察,能得清净,由此二种显清净品次第圆满。
丑二、结
是故显示如是次第。
己二、三自性2 庚一、结前生后
如是于真实义分中,已说事决择。若欲了知真实义者,于三自性复应修观。
庚二、诸门观察3 辛一、初颂摄2 壬一、颂列
嗢柁南曰:
总举别分别 缘差别依止 亦微细执着 如名等执性
壬二、长行释7 癸一、总举
云何名为三种自性?一、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性。
癸二、别分别3 子一、遍计所执性
云何遍计所执自性?谓随言说、依假名言建立自性。
谓随言说等者:如下说言:由遍计所执自性相故,彼诸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中,随起言说。如如随起言说,如是如是由言说熏习心故,或由言说随觉故,或由言说随眠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中,执着遍计所执自性相。如如执着,如是如是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执着遍计所执自性。(陵本七十六卷九页5832)此应准释。
子二、依他起性
云何依他起自性?谓从众缘所生自性。
子三、圆成实性
云何圆成实自性?谓诸法真如,圣智所行、圣智境界、圣智所缘,乃至能令证得清净,能令解脱一切相缚及粗重缚,亦令引发一切功德。
癸三、缘3 子一、遍计所执性
问:遍计所执自性缘何应知?答:缘于相、名相属应知。
缘于相名相属应知者:如下说有五种遍计所执自性。一、依名遍计义自性,二、依义遍计名自性,三、依名遍计名自性,四、依义遍计义自性,五、依二遍计二自性。应知相、名相属诸所有相,或复取所行境,如前说有言说随觉、言说随眠二种差别,皆此相、名相属所摄。以此为缘,能令执着遍计所执自性。
子二、依他起性
问:依他起自性缘何应知?答:缘遍计所执自性执应知。
缘遍计所执自性执应知者:显扬论说:于依他起自性,执着初自性故,起于熏习,则成杂染。(显扬论十六卷十三页31,559c)此应准知。
子三、圆成实性2 丑一、问
问:圆成实自性缘何应知?
丑二、答2 寅一、标说义
答:缘遍计所执自性于依他起自性中毕竟不实应知。
寅二、会余经
世尊于余经中,说缘不执着遍计所执自性,应知此性者,依得清净说,不依相说。今此义中,当知依相说。
依得清净说者:谓已见谛,离诸相缚,名得清净故。
癸四、差别2 子一、初五种2 丑一、问
问:遍计所执自性有几种?
丑二、答3 寅一、标
答:略有五种。
寅二、列
一、遍计义自性,二、遍计名自性,三、遍计杂染自性,四、遍计清净自性,五、遍计非杂染清净自性。
寅三、释5 卯一、遍计义自性4 辰一、征
云何遍计义自性?
辰二、标
谓有四种。
辰三、列
一、遍计自相,二、遍计差别相,三、遍计所取相,四、遍计能取相。
辰四、释4 巳一、遍计自相
遍计自相者,谓遍计此事是色自性,乃至此事是识自性,此事是眼自性,乃至此事是法自性。
巳二、遍计差别相2 午一、举色蕴
遍计差别相者,谓遍计此色是可意,此色是不可意,此色是非可意非不可意,此色是有见,此色是无见,此色是有对,此色是无对,此色是有漏,此色是无漏,此色是有为,此色是无为。如是等类差别道理,遍计此色所有差别。
午二、例余蕴等
如色,如是余蕴、一切处等,当知亦尔。
巳三、遍计所取相
遍计所取相者,谓遍计此色是眼所取,此是耳、鼻、舌、身、意所取。又复遍计此受、想、行、识是欲界意所取,此是色界意所取,此是无色界意所取,此是不系意所取。
巳四、遍计能取相
遍计能取相者,谓遍计此色是色能取,此色是声、香、味、触、法[8]能取。
遍计此色是色能取等者:谓色蕴中,若法能取有见有对诸色,名色能取,谓即眼根。若法能取有见无对、无见无对诸色,名声、香、味、触、法能取,谓即耳根乃至意根。
又复遍计此受、想、行、识是色能取,此是声、香、味、触、法能取。
遍计此受想行识是色能取等者:谓若受、想、行、识依眼所生,能取有见有对色故,是色能取。依耳乃至依意所生,能取声、香、味、触、法故,是声、香、味、触、法能取。
卯二、遍计名自性4 辰一、征
云何遍计名自性?
辰二、标
谓有二种。
辰三、列
一、无差别,二、有差别。
辰四、释2 巳一、无差别
无差别者,谓遍计一切[9]法所有名。
遍计[10]一切法所有名者:谓蕴、界、处。如是等类,通一切法无差别名应知。
巳二、有差别
有差别者,谓遍计此名为色、此名为受、此名为想、此名为行、此名为识。如是等类,无量无数差别法中,各各别名。
卯三、遍计杂染自性2 辰一、征
云何遍计杂染自性?
辰二、释2 巳一、色
谓遍计此色有贪、有瞋、有痴,不能远离贪瞋痴系,又与信等一切善法而不相应。
巳二、受等
又复遍计此受、此想、此行、此识,有贪、有瞋、有痴,不能远离贪瞋痴系,又与信等一切善法而不相应。
卯四、遍计清净自性
云何遍计清净自性?谓与上相违,当知其相。
卯五、遍计非杂染清净自性2 辰一、征
云何遍计非杂染清净自性?
辰二、释2 巳一、计所能取
谓遍计此色是所取,此是能取;此受、想、行、识是所取,此是能取。
巳二、计无记法
又于一切无记法中,遍计所有无记诸法。
子二、后五种3 丑一、标
复次,遍计所执自性,当知复有五种。
丑二、列
一、依名遍计义自性,二、依义遍计名自性,三、依名遍计名自性,四、依义遍计义自性,五、依二遍计二自性。
丑三、释5 寅一、依名遍计义自性
云何依名遍计义自性?谓遍计此色事名,有色实性;此受、想、行、识事名,有受、想、行、识实性。
寅二、依义遍计名自性
云何依义遍计名自性?谓遍计此事名色,或不名色;此事名受、想、行、识,或不名受、想、行、识。
寅三、依名遍计名自性
云何依名遍计名自性?谓不了色事,分别色名而起遍计;不了受、想、行、识事,分别受、想、行、识名而起遍计。
寅四、依义遍计义自性
云何依义遍计义自性?谓不了色名,由不了名分别色事而起遍计;不了受、想、行、识名,由不了名分别受、想、行、识事而起遍计。
寅五、依二遍计二自性
云何依二遍计二自性?谓遍计此事是色自性,名之为色;此事是受、想、行、识自性,名受、想、行、识。
癸五、依止3 子一、标
复次,遍计所执自性执,当知略有二种。
子二、列
一、加行执,二、名施设执。
子三、释2 丑一、加行执
加行执,当知复有五种。一、贪爱加行故;二、瞋恚加行故;三、合会加行故;四、别离加行故;五、舍随与加行故。
加行执当知复有五种等者:此加行执,当知是思行相,令心造作,而得此名。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中说:由五种类令心造作。一、为境随与,二、为彼合会,三、为彼别离,四、能发杂染业,五、令心自在转。(陵本五十三卷十六页4261)此五种中,初二加行,当知即彼第四能发杂染业摄;余三加行,当知即彼前三所摄;阙无第五,以非加行执故。
丑二、名施设执3 寅一、标
名施设执,当知复有二种。
寅二、列
一、非文字所作,二、文字所作。
寅三、释2 卯一、非文字所作
非文字所作者,谓执此为何物?云何此物?此物是何?此物云何?
卯二、文字所作
文字所作者,谓执此为此物,此物如是或色,乃至或识、或有为、或无为、或常、或无常、或善、或不善、或无记,如是等。
癸六、微细执着
复次,微细执着,当知五种。一、于无常常执,二、于苦乐执,三、于不净净执,四、于无我我执,五、于诸相中遍计所执自性执。
癸七、如名等执性2 子一、说五因缘4 丑一、标
复次,由五因缘,当知愚夫如名、如言,于所诠事执有自性。
丑二、征
所以者何?
丑三、释5 寅一、第一因缘
谓因问言:此事用何以为自性?答言:此事是色自性,非是色名。或答言:此事是受、想、行、识自性,非受、想、行、识名。
寅二、第二因缘
复次,独处空闲,精勤观察诸法自相、共相,寻思此事是色相,非色名;或寻思此事是受、想、行、识相,非受、想、行、识名。
寅三、第三因缘
复次,于此色事寻求色相,不能得时便生不乐,非求色名不能得时。或于此受、想、行、识事,寻求受、想、行、识相,不能得时便生不乐,非求受、想、行、识名不能得时。
寅四、第四因缘3 卯一、标
复次,语于名转,名于义转。
语于名转等者:寻伺语行,是名为语。寻伺行相,缘名境生,是谓语于名转。于相增语,是谓为名。诸所有名,各别行解,随义而转,是谓名于义转。如下释相应知。
卯二、释
此中若名能显自相义,非此能显差别相义,非此能显所取相义,非此能显能取相义。或名乃至能显能取相义,非此能显乃至自相义。
卯三、成
若即彼名于自相义转,亦于乃至能取相义转者,此余诸名各别行解随义而转应不可得。此不应理。
寅五、第五因缘2 卯一、征
如是复于各别义转所有名中,若名于自相义转,乃至若名于能取相义转,此名为于有义转耶?为于无义转耶?
卯二、辨2 辰一、非有义转
于有义转且不应理。此不应理,如前观五事中已辩。
如前观五事中已辩者:谓如前说,名言依相而立有二过失,不应道理。显扬亦云:若义自体如名有者,未得名前,此觉于义应先已有。又名多故,一义应有多种自体。又名不定故,义之自体亦应不定。何以故?即此一名于所余义亦施设故。(显扬论十六卷五页31,557c)由是当知,计义自体如名而有,不应道理。
若于无义转者,是则此名于无相义转,其理便至。
辰二、成执着性
若于无相义转,此非有义但能显示自所增益,若取增益即是执着。
丑四、结
是故如名、如言,于所诠事执着自性,道理成就。
此非有义等者:如名计义,此实非有,但由名言势力为缘,增益相生,显现似有,名能显示自所增益。
子二、说由名缚2 丑一、标妄执
复次,一切愚夫于诸相中名言所缚故,当知如名、如言,于所诠事妄执自性。
丑二、问答辨2 寅一、问
问:何缘故知于诸相中名言所缚?
寅二、答2 卯一、由理教证2 辰一、标
答:由理教故。
辰二、释2 巳一、由理3 午一、征
云何由理?
午二、释3 未一、第一道理
谓若离名言,于诸事中喜乐不可得故;若名言俱,于诸事中喜乐可得故;是一道理。
未二、第二道理2 申一、标
又复展转相依而生。何以故?事为依止,名言得生;名言为依,事可得生故。
申二、释2 酉一、名依事生
谓诸世间要依有事,方得生起名言分别,非于无事起此分别。如是当知,事为依止,名言得生。
酉二、事依名生
如静虑者内静虑时,如如意名言作意思惟,如是如是有所知事同分影像生起,方便运转现在前故。如是当知,名言为依,事可得生。
未三、第三道理
又于名言修对治时,若安置心于无相界,一切诸相皆不现前。若不安心于无相界,不随所欲,便为诸相漂转其心。
午三、结
由此道理,当知于相,名言是缚。
巳二、由教
云何由教?如世尊说:愚昧思凡夫,于相为言缚;牟尼脱言缚,于相得自在。
愚昧思凡夫者:住异生位见未清净,诸所有思名愚昧思,未能如实觉知所知诸法故。
清净见行者,安住于真智,于自性无得,不见彼所依。
于自性无得等者:谓于诸法如言自性都无所得,亦不见彼所依杂染相故。
由真智清净,说彼为真明,二执不相应,故号为无二。
二执不相应者:此中二执,谓增减执应知。
卯二、举事例成
又如异生,于诸蕴中善知无我,虽观蕴中所建立我但是假有,非不于彼我执随转,由彼随眠未永断故。此中道理,当知亦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七十三
--------------------------------------------------------------------------------
[1] 「思惟其相」,大正作「非思惟其相」。
[2] 「不」,大正作「非」。
[3] 「翳」,大正作「瞖」。
[4] 「翳」,大正作「瞖」。
[5] 「翳」,大正作「瞖」。
[6] 「己」,大正、陵本作「已」。韓清淨加註:改之。
[7] 「想」,大正作「相」。
[8] 大正無「法」字。
[9] 「一切」,大正作「一切一切」。
[10] 鉛版等披尋記原無「計」字,韓清淨手稿無誤。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