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十二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6日
来源:   作者:韩清净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十二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释分之下

  癸三、听3 子一、标

  听者,谓如是说法者说正法时,应安处他,令住恭敬无倒听闻。

  子二、征

  云何安处?

  子三、释2 丑一、标十种

  谓或由一因,或乃至十。

  丑二、别列相10 寅一、一因2 卯一、总标

  一因者,谓恭敬听法,现前能证利益安乐故。

  卯二、料简

  此中或有利益非安乐等四句,如菩萨地法受中已说。

  或有利益非安乐等四句者:菩萨地说:或有法受,现在受乐,于当来世受苦异熟;或有法受,现在受苦,于当来世受乐异熟;或有法受,现在受乐,于当来世受乐异熟;或有法受,现在受苦,于当来世受苦异熟。(陵本三十五卷十九页2890)今指彼义,故作是说。

  寅二、二因2 卯一、善建立

  二因者,谓善建立一切法故。善建立者,离诸过故,具大义故。

  卯二、有胜果

  又为说者、听者所设劬劳有胜果故。若不尔者,能说、能听徒废己[1]业,虚设功劳,应无有果。

  寅三、三因2 卯一、举三事

  三因者,恭敬听法,能令众生舍恶趣故,得善趣故,速能引摄涅槃因故。

  卯二、结证得

  如是三事,要由恭敬听闻方得。

  寅四、四因

  四因者,一、恭敬听法,能善了达契经等法。二、如是正法,能令众生舍诸不善,摄受诸善;若善听者,则能精勤若舍、若受。三、由舍受故,舍离恶因所招后苦。四、由此受舍善恶因故,速证涅槃。

  寅五、五因2 卯一、第一义2 辰一、列

  五因者,谓佛世尊所说正法,有因缘、有出离、有依趣、有勇猛、有神变。

  辰二、指

  如是诸句,如摄异门分当广分别。

  有因缘有出离等者:摄异门分说:佛世尊法,有因缘者,谓有缘起,制立一切所学处故。有出离者,谓有犯已,制立如法还出离故。言有依者,谓由四依,制立超越一切恶戒诸毁犯故。有超越者,制立远离受用欲乐、自苦行边,随顺士用令成就故。有神变者,谓由三种所现[2]神变,为令获得速疾神通,无间制立正教授故。(陵本八十三卷七页6295)文别义同,准彼应释。

  卯二、第二义2 辰一、列

  复有五因。谓我当闻所未闻,我当闻已研究,我当除断疑网,我当弃背诸见,我当以慧通达一切甚深句义。

  辰二、释

  诸佛世尊说此五种,显闻思修三所成慧清净方便。谓初二种显闻所成慧,次二种显思所成慧,后一种显修所成慧。

  寅六、六因

  六因者,一、为欲敬报大师恩德,谓佛世尊为我等故,行于无量难行苦行,求得此法,云何今者而不听闻。二、观自义利,谓佛正法有现义利。三、究竟能离一切热恼。四、善顺正仪。五、易可了见。六、诸聪慧者内证所知。

  善顺正仪等者:谓婆罗门所有戒法,随何、随分、随其差别,开许害等,故是下劣。沙门戒法与此相违,故是胜妙。又婆罗门所摄受法,摄受障道田事、宅事、财货事等,又复摄受妻子、奴婢、僮仆等类,故是下劣。沙门所有摄受之法,除离苦法,更无所有,故是胜妙。又婆罗门所受用法,受用障道涂饰、香鬘、庄严具等,又现受用歌舞、作倡、戏笑等事,又现受用淫欲等法,故是下劣。沙门所有受用之法,受用无罪正闻思修所成智慧,故是胜妙。由是此说善顺正仪。又婆罗门所有闻法,义虚劣故,不示他故,文句隐故,是其下劣。沙门闻法与此相违,故是胜妙。由是此说易可了见。义如闻所成慧地决择中说。(陵本六十四卷三页5081)

  寅七、七因

  七因者,谓我当修集七种正法,我当知法知义,乃至[3]善知补特伽罗尊卑差别。

  我当修集七种正法等者:闻所成地说:有七种第一义法涅槃品法,能令正法无退久住。一、闻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四、不为恶缘侵损依止;五、正求财法;六、无增上慢;七、于可供养、不可供养补特伽罗,能善拣择此可供养,此不可供养。(陵本十四卷二十二页1265)此说七法,如彼应释。

  寅八、八因

  八因者,一、佛法易得,乃至为旃荼罗等而开示故。二、易可修学,行住坐卧皆得修故。三、引发义利,谓能引发增上生果、决定胜果故。四、初善故。五、中善故。六、后善故。七、感现乐果故。八、引后乐果故。

  四初善故等者:摄异门分说:初善者,谓听闻时生欢喜故。中善者,谓修行时无有艰苦,远离二边,依中道行故。后善者,谓极究竟离诸垢故,及一切究竟离欲为后边故。(陵本八十三卷十二页6312)此应准释。

  寅九、九因

  九因者,谓能解脱九种世间逼迫事故。一、能出生死大牢狱故。二、永断贪等坚牢缚故。三、弃舍七财贫,建立七财富故。四、超度善行闻正法俭,建立善行闻正法丰故。五、灭无明暗,起智慧明故。六、度四暴流,升涅槃岸故。七、究竟能疗烦恼病故。八、解脱一切贪爱羂故。九、能度无始生死旷野稠林行故。诸牢狱中,生死牢狱最为第一,是故先说。

  弃舍七财贫等者:此中七财,谓七圣财。一、信,二、戒,三、惭,四、愧,五、闻,六、舍,七、慧。彼所治法多诸过患,望此名贫。此能治法多诸功德,望彼名富。

  寅十、十因

  十因者,一、恭敬听法得思择力,由此能受闻法胜利;如法求财,不以非法,深见过患而受用之。二、善知出离。谓丧失财宝,无忧无戚,亦不嗟怨,乃至广说;眷属离坏,若遭病苦,不甚悲叹,亦不愁恼,乃至广说。三、于诸欲中深见过患,及见出离最胜功德,清净出家,舍离上妙卧具贪着,乃至能证诸妙静虑。四、恭敬听法,速顺证解广大甚深、相似甚深诸缘起法,又能引发广大善根出离欢喜。如世尊说:我圣弟子专心属耳听闻正法,能断五法,能修七法,速疾圆满。

  能断五法能修七法者:五所治法,是名五法。一、于无常计常颠倒,二者、于苦计乐颠倒,三、于无我计我颠倒,四、规求利养,五、希望寿命。如闻所成地说。(陵本十四卷十六页1238)又有七法,能于诸谛如实觉了,圆满解脱。谓毗钵舍那品有三,一、择法,二、精进,三、喜。奢摩他品亦有三,一、安,二、三摩地,三、舍。念通二品。亦如闻所成地说。(陵本十四卷二十一页1258)

  五、诸圣弟子恭敬听法,所有集法皆成灭法。

  所有集法皆成灭法者:烦恼及业,是名集法,集谛摄故。烦恼苦灭,是名灭法,灭谛摄故。

  六、解正法已,远尘离垢,于诸法中生正法眼。

  远尘离垢等者:摄异门分说:远尘离垢者,尘谓已生未究竟智,能障现观有间、无间我慢现转;垢谓彼品及见断品所有粗重。今永无故,名远尘离垢。又复尘者,所谓我慢,及见所断一切烦恼;垢谓二品所有粗重。于诸法中者,谓于自相、共相所住法中。言法眼者,谓如实现证唯有法慧。(陵本八十三卷十四页6316)此应准知。

  七、能引摄证预流果最胜资粮,乃至证得阿罗汉果,及能引摄阿罗汉果最胜资粮。八、能引摄独觉资粮。九、能善引摄无上正等菩提资粮。十、能引一切世出世间静虑、解脱、等持、等至。

  癸四、赞佛略广2 子一、标二种

  赞佛略广者,谓说法师将欲开阐,先当赞佛。赞有二种,一、略,二、广。

  子二、别显相2 丑一、略赞佛2 寅一、由五种相2 卯一、标列

  略赞佛者,由五种相应当了知。一者、妙色,二者、寂静[4],三者、胜智,四者、正行,五者、威德。

  卯二、随释5 辰一、妙色

  妙色者,谓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

  辰二、寂静

  寂静[5]者,谓善能密护诸根门等,及能永拔烦恼习气。

  辰三、胜智

  胜智者,谓于过去、未来、现在世法及非世法无碍无着。

  辰四、正行

  正行者,谓自他利正行圆满。

  辰五、威德

  威德者,谓诸如来神通游戏。

  寅二、由六种相

  复有六种略赞如来。谓功德圆满故、离垢染故、无浊秽故、无与等故、唯利有情以为业故、于此业用有堪能故。此广分别,如摄决择分。

  此广分别如摄决择分者:摄决择分:大菩提自性,有四种相。一、生转所依相,即此功德圆满。二、不生转所依相,即离垢染。三、善观察所知果相。四、法界清净相,即无浊秽。又说大菩提功能,谓寿自在等,即无与等。又说大菩提方便,即此唯利有情为业,及有堪能。如彼广分别应知。(陵本七十四卷九页5699)

  丑二、广赞佛14 寅一、无边名称等

  广赞佛者,谓佛世尊无边名称,德无量故;能施光明,发智明故;能除黑闇,永灭一切无智暗故;成就明眼,具三眼故;

  具三眼故者:闻所成地说:又由三分照了一切所知境界增上力故,建立三眼。一者、肉眼,能照显露无有障碍有见诸色;二者、天眼,能照显露、不显露、有障、无障有见诸色;三者、慧眼,照一切种若色非色所有诸法。(陵本十四卷五页1193)此应准知。

  见胜义谛,了知无等诸圣谛故;成就禁戒,戒圆满故、戒耆宿故。

  寅二、两足中尊等

  如是两足中尊、诸调御中最胜最上、沙门众中最为殊美、是诸世间难得珍宝。

  寅三、为哀愍者等

  如是为哀愍者、为大悲者、乐为义者、求利益者、常悲愍者。

  寅四、为眼为智等

  如是为眼、为智、为义、为法,于明了义能善决定,凡有所作皆依于义。

  为眼为智等者:此中诸相,如摄异门分释应知。(陵本八十四卷六页6368)

  寅五、是知中道者等

  如是能证一切所未证义,由先证圣八支道故,自然证故;善能制立所未曾立,胜梵行故;是知中道者、是证道者、是示道者、是说道者、是引道[6]者。

  寅六、是人中师子等

  如是是人中师子,离怖畏故;是人中牛王,御大众故;是人中持御,众上首故;是人中龙王,无误失故;是人中良马,心善调故;是人中最胜,家族姓等映众人故;

  家族姓等者:此中等言,等取妙色,谓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如前略赞应知。

  是人中最上,戒、正行、胜智[7]、威德等映众人故;是人中莲华,世间八法所不染故。

  戒正行胜智等者:前略赞中,说有寂静,此名为戒。余如前说。等言,等取功德圆满等,皆如前释应知。

  寅七、是无等者等

  如是是无等者,无与等故;无等等者,等去来今无等者故;是最第一,于诸有情为最上故;是大仙王,戒耆宿故,长时积集胜梵行故,证古大仙所证道故;是最胜者,于诸外道烦恼等魔能得胜故;是大牟尼,无有一切掉慢等故,

  无有一切掉慢等故者:此中等言,等取无明应知。

  与三寂静具相应故;

  三寂静者:谓身语意三寂静业。

  不可引夺,一切生等及诸异论不引夺故;善沐浴者,永离一切诸恶法故;到彼岸者,超度一切萨迦耶故。

  寅八、如来应正等觉等

  如是如来应正等觉,乃至广说是薄伽梵。

  如来应正等觉等者:如菩萨地菩提品一一别释应知。(陵本三十八卷三页3105)

  寅九、是善调者等

  如是白法圆满,一切智者、一切法主无忘失法,于诸有情坚固最胜一切苦乐不扰其心。是善调者,密护根门善圆满故;是寂静者,受持尸罗善圆满故;是安隐者,已入决定地故;

  已入决定地故者:菩萨地说: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名决定地。(陵本四十九卷一页3910)于此地中,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不为现行烦恼所动,齐此说言是安隐者。

  般涅槃者,已证菩提故;拔毒箭者,拔爱箭故;调未调者、静未静者,已如前说;安慰一切不安隐者,善能安立诸异生等,令证预流、一来果故;寂灭一切未寂灭者,善能建立住初二果,令证不还及阿罗汉果故;无杻械者、出火坑者、度深堑者、制诸求者、无倾动者、摧慢幢者、大常住者。

  寅十、是阿罗汉诸漏永尽等

  如是是阿罗汉,诸漏永尽,如前广说乃至尽诸有结。

  如前广说等者:如前声闻地说:成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无复所作,证得自义,尽诸有结。(陵本三十四卷二十四页2808)是名广说应知。

  寅十一、永断五支等

  如是永断五支,成就六支,广说乃至纯善积集最上丈夫。

  永断五支成就六支等者:声闻地说:已断五支,成就六支。一向守护四所依止。最极远离,独一谛实,弃舍希求,无浊思惟,身行[8]猗息。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独一无侣,正行已立,名已亲近无上丈夫。(陵本三十四卷二十五页2810)此中广说,如彼应知,前文已释,不复重述。

  寅十二、善知法者等

  如是善知法者,乃至善知补特伽罗有尊卑者。

  寅十三、是大沙门等2 卯一、列差别

  如是是大沙门、大婆罗门、离垢、无垢、良医、商主、是胜观者、是世间依、是众生尊。

  卯二、随难释3 辰一、离垢

  此中离垢者,烦恼障断故。

  辰二、无垢

  无垢者,所知障断故。又永拔习气,故名无垢。

  辰三、胜观

  日夜六反观察世间,故名胜观。

  寅十四、是一切种善清净者等2 卯一、列差别

  如是是一切种善清净者,大丈夫相及随形好庄严身者,具足十力为大力者,具四无畏无所畏者,是大悲者,于三念住善住念者,成就三种不护法者,无忘失法、永害一切烦恼习气、具一切种微妙智者。

  卯二、释大悲2 辰一、长时积集

  此中大悲者,长时积集故,谓经三大劫阿僧企耶,方乃证得。

  辰二、遍一切转

  又复依缘一切有情故,缘一切种苦为境界故,

  缘一切种苦为境界者:菩萨地说:菩萨于有情界观见一百一十种苦。(陵本四十四卷十页3575)名一切种苦应知。

  于诸众生一切损恼、变异、利养得无转故,

  于诸众生一切损恼等者:谓诸如来常住大悲,不因众生一切损恼、变异、利养有退转故。

  于诸有情平等转故。

  壬二、总结略义2 癸一、明渐次

  复次,此中诸说法师,应于如是安立释经法相。先当寻求若文若义,次复为他转五种释,如先所说解释道理宣说正法。又应如是安立自身,于先所说说法者相,谓善法义等十种圆满。如是自安立已,应起如是品类言说,谓处五大众,以如前所说可喜乐等八种言词为众说法。又安处他,令住恭敬无倒听闻。又应先赞大师功德。若有具足如是五分说正法者,当知犹如五分音乐,能令自他生大喜乐,又能引发自他利益。

  癸二、显胜利

  若能如是善修学已,当知具足五种胜利。一、于佛言义解了不难;二、能善圆满说诸法相;三、能善起发自他相续广大欢喜;四、能引善出离,乃至天上、人中称誉遍满;五、能生起无量功德。

  辛三、例释契经2 壬一、体摄3 癸一、标举经说

  复次,如经中说住学胜利,当知此经文义为体。

  癸二、随释文义2 子一、文2 丑一、举初句2 寅一、引经言

  文者,谓此经言:汝等苾刍应当安住修学胜利。

  寅二、明所摄2 卯一、别列4 辰一、摄名等

  此中有十二字、四名、一句,如是则摄名句字身。

  有十二字四名一句者:谓如经言,苾刍、若住、若学及与胜利,是谓四名。如下释义应知。余文易了。

  辰二、摄行相

  此中言说是学处相,则摄行相。

  辰三、摄机请

  如来言说本为苾刍请问,则摄机请。

  辰四、摄于语

  如来所说言音,则摄于语。

  卯二、总结

  是故此经一句,具摄六文。

  丑二、例余句

  如是慧为上首等诸句中,皆随相应知。

  子二、义7 丑一、地义摄3 寅一、标说

  义者,谓地义中,但说声闻地,或具五地。

  寅二、别配

  经言学胜利者,是资粮地。慧为上首者,是加行地。解脱坚固、念为增上者,是见地、修地、究竟地。

  寅三、总结

  是名地义。

  丑二、相义摄2 寅一、配

  于相义中,学胜利者,是戒自相。慧为上首者,具二种相;谓于慧自相、所依、助伴等中,唯慧自体是慧自相,慧之所依、助伴、所缘名为共相。解脱坚固者,谓永离一切烦恼粗重,是解脱自相。念为增上者,是念自相。

  寅二、结

  是名相义。

  丑三、作意等义摄2 寅一、举作意2 卯一、简不摄

  作意义中,学胜利者,非诸作意,唯显作意建立处所。

  卯二、别配摄

  慧为上首者,应知了相、胜解作意。解脱坚固者,显示远离、摄乐、方便究竟、方便究竟果作意。念为增上者,当知此显观察作意。是名作意义。

  寅二、例智等

  由此道理,于智等中应随建立。

  于智等中应随建立者:谓于十智、六识、九种遍知、三解脱门种种差别中,当广分别,随应建立故。

  丑四、依处义摄2 寅一、辨3 卯一、事依处摄2 辰一、标清净行

  依处义中,依于涅槃学处所摄清净行,随其所应起教导等,所谓教导乃至庆喜。

  辰二、通善等行

  当知此中,亦通有善等行,随其最胜,但说清净行。

  亦通有善等行者:此中等言,等取非苦行、顺进分行应知。

  卯二、补特伽罗依处摄2 辰一、出家补特伽罗

  出家补特伽罗,是补特伽罗依处。

  辰二、软根等一切补特伽罗

  又依软根等一切补特伽罗,应当庆喜。

  卯三、时依处摄2 辰一、应庆喜

  又于过去、现在时应当庆喜,已证得故、正证得故。

  辰二、应示现等

  于现在时,起于示现;于未来时,起于教导及赞励。

  寅二、结

  是名依处义。

  丑五、胜利过患义摄2 寅一、胜利

  胜利义中,谓修三学速得圆满,是胜利义。

  寅二、过患

  过患义中,谓出家者不应行于异行,不应储余[9]财物。

  丑六、所治能治义摄2 寅一、第一义

  所治义中,谓犯尸罗、无智、烦恼及忘失念。当知护尸罗等,即是能治义。

  寅二、第二义

  又一切杂染行皆是所治,三学等行皆是能治。

  丑七、略广义摄

  于略义中,谓住学胜利,乃至念为增上;此略举宗,名为略义。当知即分别此,名为广义。是名略广义。

  癸三、结无过增

  除此更无若过若增。

  壬二、释摄5 癸一、法

  复次,于解释中,法者,谓于十二分教,当知此是契经所摄。又是记别,由了义故。

  癸二、等起2 子一、释2 丑一、标当说

  等起者,谓应当说依止处所。

  丑二、释所为2 寅一、总明悲愍2 卯一、显自智力

  为欲自显遍行智力故,发起此经。

  为欲自显遍行智力者:谓十力中遍趣行力应知。

  卯二、显利益他

  又为显示精勤修习清净行者,及为显示重财利者,令信解彼所化有情,依住学胜利等精进修习,速得圆满三学胜利。

  寅二、别辨其事2 卯一、令离欲等3 辰一、标苾刍体

  又为显示四种苾刍体故。

  辰二、别辨四种3 巳一、配学胜利

  此中经言学胜利者,为令远离种姓形相苾刍体故,及令远离诈现轨则密护威仪苾刍体故。

  远离种姓形相苾刍体故者:若生婆罗门家,是名种姓苾刍。剃除须发,舍俗形好,着坏色衣,是名形相苾刍。

  巳二、配慧为上首

  慧为上首者,为令远离计着虚妄声誉称赞苾刍体故。

  巳三、配解脱坚固等

  解脱坚固、念为增上者,劝令修习真实正行苾刍体故。

  辰三、随释后二

  所以者何?若有爱乐声誉等者,虽自勉励听受正法,慧不增长。若有远离前所说过,便于真实正行摄受正解脱中,堪任劝导。

  卯二、赞励所摄2 辰一、总标

  又为于下劣生喜足者,劝令渐渐修学增进。

  辰二、别辨

  为乐追求随顺世间文章呪术,于戒慢缓者,说学胜利;为守尸罗舍多闻者,说慧为上首;为唯于闻思生喜足者,说解脱坚固;为于戒慧解脱起增上慢者,说念为增上。

  子二、结

  如是等类,皆名等起。

  癸三、义2 子一、总义摄3 丑一、标经说

  义者,谓总义中,当知此经宣说正行及正行果。

  丑二、显彼义2 寅一、正行摄

  如是戒等三学,当知是名学之边际。又言如是住者,此显正方便,四种瑜伽所摄。

  寅二、正行果摄

  又言如是住三学者,此显正行果。

  丑三、随难释

  此中信欲为先,摄受尸罗、听受、精进、慧等方便。

  此中信欲为先等者:四瑜伽中,初由信故,于应得义深生信解,信应得已,于诸善法生起乐欲,是名信欲为先。由乐欲故,摄受精进及与方便。精进有二,谓于安住尸罗,及于听受如来正法。方便有二,谓慧及定,此是三摩地及烦恼断之引因故。

  子二、别义摄2 丑一、住学胜利4 寅一、学4 卯一、分别差别名

  于别义中,所言学者,是勤精进如圣教行,若习、若修名之差别。

  卯二、分别自体相

  清净身语正命现行,是学自性。

  卯三、训释言词2 辰一、释得名

  由此正行,尸罗、忍辱等修显发,故名为学。

  由此正行等者:此说正行,谓即清净身语正命现行。当知此由尸罗及与忍辱等遍修习之所显发,是故说彼正行名之为学。

  又为寂静[10]及为清凉进习除灭,故名为学。

  进习除灭者:进习,谓于未生、已生一切善法。除灭,谓于未生、已生恶不善法。

  辰二、指方便

  如是等类训释名言,又应如前说相故、自性故、业故、法故,及因果故。

  又应如前说相故等者:前说:训释言词,复由五种方便。一、由相故;二、由自性故;三、由业故;四、由法故;五、由因果故。(陵本八十一卷十三页6206)今指彼义,故说如前。

  卯四、义门差别2 辰一、举学胜利5 巳一、自性差别

  义门差别中,自性差别者,谓学胜利是所显示七品尸罗,或过二[11]百五十学处。

  七品尸罗者:谓即七众别解脱律仪应知。

  巳二、界差别

  界差别者,谓欲行中有别解脱律仪,色无色行中有静虑律仪,无漏律仪非界所系。

  巳三、时差别

  时差别者,谓学胜利过去已学,未来当学,现在正学。此学胜利,当知于去来今平等无异。

  巳四、位差别2 午一、辨5 未一、约三类辨

  位差别者,谓已入正法补特伽罗诸学胜利,未成熟者是下位,正成熟者是中位,已成熟者是上位。

  未二、约三受辨

  若心不喜乐勉励修行诸梵行者,此学胜利是苦位;若心喜乐不自勉励修梵行者,此学胜利是乐位;若于梵行非喜乐非不喜乐者,此学胜利是不苦不乐位。

  未三、约三性辨

  又学胜利皆是善位,非不善位、非无记位。

  未四、约三慧辨

  若听受者是名闻位,若思惟者是名思位,若修习者是名修位。

  未五、约三学辨

  若未证得增上心、慧,唯是增上戒位;若证得者,亦是增上心、慧二位。

  午二、结

  如是等类,是位差别。

  巳五、补特伽罗差别2 午一、辨5 未一、标出家

  补特伽罗差别者,此中意说出家补特伽罗。

  未二、辨根行

  或是钝根、或是利根、或贪等行、或等分行、或薄尘行。

  未三、简余乘2 申一、标

  唯是声闻,非诸独觉、非诸菩萨。

  申二、释

  由彼独觉别觉悟故,菩萨解脱为坚固故,不说共住修学胜利。

  未四、简无姓等

  又复此中,唯说般涅槃为法者、已入正法者、无有障碍者、亦具缚者、不具缚者,非无缚者。

  未五、简天趣

  唯人,非天。

  午二、结

  如是等类,名补特伽罗差别。

  辰二、例余三句

  如于学胜利,如是于慧为上首性、于解脱坚固性、于念为增上性,随其所应,当知皆有五种差别。

  当知皆有五种差别者:义门差别中,自性差别、界差别、时差别、位差别、补特伽罗差别,是名五种差别。如于学胜利已广分别,于余一切随应当知。

  寅二、胜利4 卯一、分别差别名

  此中胜利者,是功德、增进、圆满名之差别。

  卯二、分别自体相

  如说当观十种胜利,是其自性。

  卯三、训释言词

  此法能有饶益,应可称赞,故名胜利。又复此法随生有情定应随逐,故名胜利。又复此法称赞所随,故名胜利。

  卯四、义门差别

  门差别者,当知十种差别,谓能摄受于僧,令僧精恳,乃至广说。

  谓能摄受于僧等者:如来观见十种胜利,说能摄受于僧。十句差别,如下释义应知。

  寅三、苾刍4 卯一、分别差别名

  此中苾刍者,是沙门、舍离家法趣非家等名之差别。

  卯二、分别自体相

  具足别解脱律仪众同分,是其自性。

  卯三、训释言词

  于其形色勤精进故,怖畏恶趣自防守故,摄无损故,名为苾刍。

  摄无损故者:谓能远离烦恼及业过患,不为自、他、俱害,及生现法、后法、俱法罪故。

  卯四、义门差别

  门差别者,谓剎帝利等差别故,上族下族差别故,少中老年差别故,当知是门差别。

  寅四、住4 卯一、分别差别名

  此中住者,是俯就于时精勤修习名之差别。

  卯二、分别自体相

  此住自性,离所说学,无有别法。

  卯三、训释言词

  种种威仪摄受时分,故名为住,此是训词。

  卯四、义门差别

  门差别者,谓威仪差别故,朝中后分差别故,日夜差别故,当知是名住门差别。

  丑二、慧解脱等3 寅一、慧4 卯一、分别差别名

  此中慧者,是智、见、明、现观等名之差别。

  智见明现观等者:若智、若见、若明,及与现观,皆是慧差别名。慧亦名忍,故置等言。

  卯二、分别自体相

  简择法相心所有法,为其自性。

  卯三、训释言词

  训词者,简择性故,治无智故,名之为慧。又各品别能了知故,名之为慧。又能显了诸聪慧者是聪慧性,故名为慧。

  卯四、义门差别

  门差别者,随其所应,如前安立。

  寅二、解脱4 卯一、分别差别名

  此中解脱者,是永断、离系、清净、灭尽、离欲等名之差别。

  灭尽离欲等者:于灭界中,有余依灭,是名为灭。于断界中,一切随顺有漏法上所有贪爱皆远离故,是名为尽;于无欲界所有欲贪皆远离故,是名离欲。又有余依、无余依涅槃,亦是解脱异名,故置等言。

  卯二、分别自体相

  自性者,谓粗重永害,烦恼永断。

  卯三、训释言词

  训词者,谓能脱种种贪等系缚,故名解脱。又复世尊,为种种牟尼说此以为牟尼体性,故名解脱。

  种种牟尼者:三默然业,谓身默然、语默然、意默然,是名种种牟尼应知。

  卯四、义门差别2 辰一、列七种

  门差别者,谓待时解脱、不动解脱、见所断解脱、修所断解脱、欲行解脱、色行解脱、无色行解脱。

  辰二、指五相

  如是等类义门差别,如前应知。

  寅三、念4 卯一、分别差别名

  此中念者,是不忘失、心明记忆名之差别。

  卯二、分别自体相

  自性者,是心所有法。

  卯三、训释言词

  训词者,追忆诸法,故名为念。又随所经事,随其作意,由此能令明了记忆,故名为念。

  卯四、义门差别2 辰一、举种种

  门差别者,谓佛随念、法随念等,乃至广说六种随念。如是如念住差别,当知广说差别。

  如是如念住差别等者:谓如四种念住差别,如是广说于身住念、于受住念、于心住念、于法住念,种种差别当知。

  辰二、指五相

  又复如前,随其所应,当知差别。

  又复如前等者:谓如前说,义门差别复有五相,如是一一随应当知。

  癸四、释难4 子一、释未了义难4 丑一、住学胜利

  复次,于释难中,问:住学胜利者,义何谓耶?答:此增语显示,于增上戒学见胜功德住。

  丑二、慧为上首

  问:慧为上首者,义何谓耶?答:此增语显示,于诸根中慧根第一。

  丑三、解脱坚固

  问:解脱坚固者,义何谓耶?答:此增语显示,见、修所断烦恼永断。

  丑四、念为增上

  问:念为增上者,义何谓耶?答:此增语显示,于少下劣不生喜足。

  子二、释异说相违难2 丑一、次第相违2 寅一、问

  问:于余经中,三学次第世尊异说。何故此中,增上戒后说增上慧,非增上心?

  寅二、答2 卯一、略显义

  答:此中显示住学胜利。由此言说,显闻等所成慧,摄受无悔等;由此渐次得三摩地,即是显示增上心学。

  卯二、举说成

  如世尊说:于是五根,最能摄受所摄受者,所谓慧根。由诸苾刍成就慧根,乃至能修定根;如是乃至成就定根,当知皆是慧根之力。今此经中,世尊显示慧根是三摩地引因,及烦恼断引因,增上心学与增上慧学俱时而说。

  丑二、具阙相违

  问:余经中说三学修习,进趣圆满。何故不说增上心学修习圆满耶?答:如前所说,当知此中道理亦尔。

  余经中说三学修习等者:此中问意,谓余经中,说由三学修习,进趣圆满。今此经中,何故不说增上心学?答:如前说,世尊显示慧根是三摩地及烦恼断引因,增上心学与增上慧学俱时而说。此中道理,当知亦尔。

  子三、释道理相违难2 丑一、说住胜利2 寅一、问

  问:何故此中但说住学胜利,不说住慧胜利、住解脱胜利等?

  寅二、答2 卯一、显因果相应

  答:于下劣中劝取胜利,当知亦令所化有情,于胜妙中摄受胜利。

  卯二、显易可悟入

  又摄受于僧、令僧精恳等十种胜利,分明易了,易可悟入,是故但说住学胜利。

  丑二、说住上首2 寅一、问

  问:夫解脱者,于诸法中最为殊胜。何因缘故,但说住慧上首,不说住解脱上首?

  寅二、答2 卯一、显因果相应

  答:于下劣中劝取上首性,当知亦令所化有情,于胜妙中摄受上首性。

  卯二、显不共功德

  又于解脱,显示不共差别功德故。何等名为不共差别功德?谓于无常无上慧边,解脱常故,最为坚固。

  子四、释不定显示难2 丑一、明总摄2 寅一、问答初句2 卯一、总问答

  问:何等名为住学胜利?答:如所施设诸学处中,观十胜利,常守尸罗,坚守尸罗,常作常转,如是名为住学胜利。

  卯二、别问答2 辰一、问

  问:摄受于僧等诸句有何义耶?

  辰二、答2 巳一、十种胜利2 午一、别辨10 未一、摄受于僧

  答:摄受于僧者,是总句。

  未二、令僧精恳

  令僧精恳者,令离受用欲乐边故。

  未三、令僧安乐

  令僧安乐者,令离受用自苦边故。

  未四、未信令信

  未净信者令生[12]净信者[13],未入正法者令入正法故。

  未五、已信令增

  已净信者令增长者[14],已入正法者令成熟故。

  未六、难调令调

  难调伏者令调伏者[15],犯尸罗者善驱摈故。

  未七、令惭愧者得安乐住

  令惭愧者安乐住者,净持戒者令无悔故。

  未八、防现法漏

  防现法漏者,随顺摧伏烦恼缠故。

  未九、害后法漏

  害后法漏者,止息邪愿修梵行故,随顺永断惑随眠故。

  未十、为令多人梵行久住等

  为令多人梵行久住,转得增广,乃至为诸天人正善开示者,为令圣教长时相续无断绝故。

  午二、略摄3 未一、标开合

  如是十种胜利略摄为三,即此三种广开为十。

  未二、征三种

  何等为三?

  未三、别列释2 申一、列

  一者、令僧无染污住,二者、令僧得安乐住,三者、令佛圣教长时随转。

  申二、释2 酉一、初九句2 戌一、标七随护

  此中由七种随护,显示无染污住及安乐住。

  戌二、别列七种

  七种随护者,一、敬养随护,二、自苦行随护,三、资财乏少随护,四、展转相触随护,五、心追变随护,六、烦恼缠随护,七、邪愿随护。

  酉二、后一句

  最后一句,显示圣教长时随转。

  七种随护等者:于七种中,敬养随护,配属初二句胜利。自苦行随护,配属第三句胜利。资财乏少随护,配属第四、第五句胜利。展转相触随护,配属第六句胜利。心追变随护,配属第七句胜利。烦恼缠随护,配属第八句胜利。邪愿随护,配属第九句胜利。

  巳二、常守尸罗等5 午一、常守尸罗

  云何常守尸罗?谓不弃舍学处故。

  午二、坚守尸罗

  云何坚守尸罗?谓不毁犯学处故。

  午三、常作

  云何常作?谓于学处无穿穴故。

  午四、常转

  云何常转?谓穿穴已,复还净故。

  午五、受学学处

  云何受学学处?谓具随学诸学处故。

  寅二、兼释余句3 卯一、慧为上首句

  如是行者常守尸罗、坚守尸罗、闻正法已,独居静处,系念思惟、筹量、观察,为欲趣求增上心慧。

  卯二、解脱坚固句

  依闻思修所生妙慧,能证解脱,此解脱性无退法故,说名坚固,是出世间圣智果故。

  卯三、念为增上句3 辰一、明正念

  又此行者,由正念力审自观察:我尸罗蕴为圆满不?我于诸法为有正慧善通达不?我于解脱为善证不?

  辰二、显增上

  如是依止正念力持,具学胜利,发上首慧,证坚解脱。

  辰三、辨种类

  又此正念略有三种,谓或因说法故,或依教授故,或由观察应作、不应作故。

  丑二、明说依4 寅一、戒摄

  问:世尊说戒有无量种,谓事善戒、苾刍戒、近住戒、静虑戒、等持戒、圣所爱戒。如是等戒,今依何说住学胜利?答:依苾刍戒,由最胜故。

  寅二、慧摄

  问:世尊说慧亦有多种,谓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依何慧说住慧上首?答:具依三慧。

  寅三、解脱摄

  问:世尊说解脱亦有多种,谓世间解脱、出世间解脱、有学解脱、无学解脱、可动解脱、不可动解脱。如是等类,今依何说住解脱坚固?答:依出世间不动解脱。

  寅四、念摄

  问:世尊说念亦无量种,谓于身住念,于受住念,于心住念,于法住念,于久所作、所说随念,于所受诵诸法随念,教授随念,应作、不应作随念,佛随念等所有诸念。今于此中,依何念说念为增上?答:就胜为言,依应作、不应作观察随念。

  癸五、次第3 子一、圆满次第3 丑一、标所应

  复次,于次第中,先应安住苾刍尸罗,次应听受如来正法,次应如理作意思惟。

  丑二、释所由

  如是行者,由净持戒,无有忧悔;由无悔等,渐次生定。由正方便所摄智慧,如理作意正思惟故,增上心学速得成满。

  丑三、结得名

  如是名为圆满次第,前前后后渐圆满故。

  子二、能成次第2 丑一、第一义

  能成次第者,谓由住学胜利,能成慧为上首;由慧为上首,能成解脱坚固。云何能得住学胜利,乃至能成解脱坚固?谓由念为增上。如是名为能成次第。

  丑二、第二义

  又如是住修习三学,速得圆满,此亦名为能成次第。

  子三、解释次第3 丑一、略释3 寅一、能说相3 卯一、能教诫

  解释次第者,谓能善教诫声闻弟子,一切应作、不应作事,故名大师。

  卯二、能化导

  又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

  卯三、能摧灭

  又为摧灭邪秽外道,出现世间,故名大师。

  寅二、所为相2 卯一、标义

  从他听闻正法音声,又能令他闻正法声,故曰声闻。

  卯二、释难

  问:何因缘故,唯为声闻说住学胜利等?答:由声闻众是佛世尊随顺修学真实子故。

  寅三、所说相2 卯一、法

  此中法者,当知宣说名句文身。

  卯二、学处

  学处者,谓所宣说五毁犯聚。

  五毁犯聚者:摄事分说:应知略有五种罪聚摄一切罪。何等为五?一者、他胜罪聚,二者、众余罪聚,三者、陨坠罪聚,四者、别悔[16]罪聚,五者、恶作罪聚。(陵本九十九卷二页7409)此应准知。

  丑二、广辨2 寅一、约大师辨4 卯一、大悲普覆2 辰一、别释

  具怜愍者,谓于长夜诸有情所,恒住慈等诸无量故。具大悲者,谓能拔济无量众生多苦法故。乐义利者,能与众生多乐法故。求利益者,能与众生无量品类妙善法故。恒悲愍者,能拔众生无量诸恶不善法故。为令多人梵行久住者,依剎帝利等族姓说。转增广者,即依如是有情种类后后增广说。乃至为诸天人者,谓即依彼有势力说。

  谓即依彼有势力说者:摄异门分说:此中唯说天及人者,彼有势力能了其义修正行故。(陵本八十三卷十八页6330)此应准释。

  辰二、结显

  此中显示世尊大悲普覆一切,非唯一分。

  卯二、正善说法5 辰一、正善开示

  正善开示者,谓如其所有性故,及尽其所有性故。

  辰二、宣说正法

  宣说正法者,谓十二分教,听受、研寻、任持、读诵、处静思惟如是正法。

  辰三、令利益

  如是能令汝利益者,依增上戒说。

  辰四、令安乐

  如是能令汝安乐者,谓不依止弊苦、艰难、不自在行。

  辰五、令利益安乐3 巳一、由心学慧学

  如是能令汝利益安乐者,谓离欲者增上心行、增上慧行。此行善故,名为利益;能饶益故,名为安乐。

  巳二、由戒学

  复次,若于是处,世尊赞美杜多功德,是名利益;若于是处,世尊听受百味饮食、百千衣服,是名安乐。

  巳三、由三学

  若处世尊制立三学,如是名为利益安乐。

  卯三、慧善观察2 辰一、标所观察

  又说如来于诸法中以彼彼慧善观察者,若为利益、若为安乐、若为利益安乐,依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说。

  辰二、释善因缘

  当知此中,有二因缘,名善观察。一者、长夜串习遍了知故;二者、无倒正觉悟故。

  卯四、善证解脱2 辰一、标证得

  于彼彼解脱善证得者,依增上心、增上慧说。

  辰二、释因缘

  由二因缘,名善证得。一者、到究竟故;二者、不还法故,无退法故。

  寅二、约声闻辨3 卯一、不具尸罗蕴

  我尸罗蕴不圆满者,谓或于尸罗修习一分,或不依止如是尸罗圆满修习诸定地戒。

  卯二、不善观诸法

  我于诸法不善观察者,由二种相,如前应知。

  由二种相如前应知者:谓如前说:有[17]二因缘,名善观察。翻彼应知。

  卯三、不善证解脱

  我于解脱不善证得者,由二种证,如前应知。

  由二种证如前应知者:谓如前说:由二因缘,名善证得。翻彼应知。

  丑三、结说

  我所应说如是已说者,谓总结前略所标举及广分别。

  庚二、由六相2 辛一、出种类3 壬一、标

  复次,由六种相,应当解释一切契经。

  壬二、列

  一者、遍知事故;二者、舍离恶行,及诸烦恼、随烦恼故;三者、受学善行故;四者、由如病等行智遍知通达故;五者、由彼果故;六者、由自及他领受彼果故。

  壬三、结

  由此六相,及由如前所建立相,应善解释一切经典。

  辛二、随难释3 壬一、事

  此中事者,谓蕴、界、处、缘起、念住及正断等。

  壬二、彼果

  彼果者,谓厌患、离欲、解脱及遍解脱。

  厌患离欲等者:当知此说智果渐次。谓由智增上力,于诸行中起厌;由习厌故,得离欲;由习离欲故,得解脱及遍解脱。如摄事分别释应知。(陵本八十五卷十一页6451)

  壬三、自他领受彼果

  自他领受彼果者,谓我生已尽。

  丁三、总结摄

  如是等类,名摄释分。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十二

  --------------------------------------------------------------------------------

  [1] 「己」,陵本作「已」。

  [2] 「現」,鉛版等披尋記作「見」,韓清淨手稿原作「現」。卷八十三原文作「現」。

  [3] 「至」,大正、陵本作「欲」。

  [4] 「寂靜」,大正、陵本作「靜寂」。

  [5] 「寂靜」,大正、陵本作「靜寂」。

  [6] 「道」,大正作「導」。

  [7] 「勝智」,大正、陵本作「智勝」。

  [8] 「行」,披尋記原作「心」。卷三十四原文作「行」。

  [9] 「餘」,鉛版等披尋記作「於」。韓清淨手稿無誤。

  [10] 「寂靜」,大正、陵本作「靜寂」。

  [11] 「二」,大正作「一」。

  [12] 大正、陵本無「生」字。

  [13] 「者」,陵本作「者故」。

  [14] 「者」,陵本作「故」。

  [15] 「者」,陵本作「故」。

  [16]「悔」,鉛版等披尋記作「毀」,韓清淨手稿無誤。卷九十九原文作「悔」。

  [17] 「有」,披尋記原作「由」。本卷原文作「有」。
 

返回目录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