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十三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6日
来源:   作者:韩清净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十三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十三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异门分之上

  甲四、摄异门分3 乙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摄释。云何摄异门?

  乙二、总别显示2 丙一、总

  总嗢柁南曰:

  白品与黑品 异门等宣说 为开悟义觉 略总颂应知

  丙二、别2 丁一、白品4 戊一、初颂摄2 己一、嗢柁南标

  别嗢柁南曰:

  师第一二慧 四种善说等 亦有因缘等 施戒道广说

  己二、长行释8 庚一、师差别2 辛一、所归依摄2 壬一、补特伽罗差别6 癸一、大师绍师袭师

  此中大师,所谓如来。绍师即是第一弟子,如彼尊者舍利子等。

  即是第一弟子者:成办自义,说名第一。如下说言:即此大师亦称第一,自义行故。

  言袭师者,谓轨范师、若亲教师、若同法者、能开悟者、令忆念者。

  癸二、能说传说及随说者

  大师即是立圣教者,绍师即是传圣教者,袭师即是随圣教者。开许制止一切应作、不应作故,时时教授教诫转故。当知即是能说、传说及随说者。

  开许制止一切应作不应作者:此中初句,配释立圣教者;后句,配释传圣教者、随圣教者。

  癸三、能奖胜奖及至奖者

  驱摈造作不应作故,名能奖者。庆慰造作应作事故,名胜奖者。于前二事能开示故,名至奖者。

  癸四、能导胜导及至导者2 子一、标得名

  随所生起一切疑惑皆能遣故,名能导者。恶作忧悔皆能遣故,名胜导者。一切烦恼及随烦恼皆能遣故,名至导者。

  恶作忧悔者:心所有法,说名恶作。彼所有相,说名忧悔。

  子二、随难释

  于诸疑惑能断除者,谓未显义能显发故,已显发义令明净故,甚深义句以慧通达广开示故。

  癸五、伴及善友知识

  誓许为作轨范尊重所依止故,名第二伴。随转伴故,名为善友。宿昔同处居家乐故,名为知识。

  名第二伴者:修远离者独处空闲,与彼为助伴故。

  癸六、怜愍及有恩者

  父母宗亲互相系属,名怜愍者。若非眷属而施恩惠,名有恩者。

  壬二、功德差别3 癸一、名义利等

  言义利者,名所求事能引义利。乐为此故,名乐义利。

  癸二、名利益等

  言利益者,名为善行。乐为此故,名乐利益。

  癸三、名安乐等2 子一、标得名

  言安乐者,名安隐住益身心义。乐为此故,名乐安乐。

  子二、释安隐

  依现法乐,名乐安隐。依后法乐,说名为乐相应安隐。

  名所求事等者:谓若涅槃可爱乐故、无有罪故,名所求事。以此为先,能引义利。

  辛二、能归依摄3 壬一、信渐次4 癸一、信顺

  于一切事现正随从,故名信顺。

  癸二、信

  若即于彼补特伽罗处所而起,故名为信。

  癸三、净信

  闻[1]彼功德及与威力、殊胜慧已,即于彼法处所而起,随顺理门,故名净信。即由如是增上力故,身毛为竖、悲泣堕泪,如是等事是净信相。

  癸四、信述

  闻彼功德、威力等已,于行住等诸威仪中,恒常信彼实有功德,故名信述。

  于一切事现正随从者:谓于善友,如实显发作奉教心,随时往诣恭敬承事故。

  壬二、精进渐次13 癸一、欲

  所言欲者,若于是处乐作、乐得。

  癸二、精进

  言精进者,发起加行,其心勇悍。

  癸三、策励

  言策励者,既勇悍已,于彼加行正勤修习。

  癸四、刚决

  言刚决者,发精进已,终无懈废,不坏不退。

  癸五、超越

  言超越者,殷重精进。

  癸六、威势

  言威势者,谓过夜分,或前一更,被服铠甲,当发精进。

  癸七、奋发

  言奋发者,如所被服发勤精进,或更升进,威猛勇悍发勤精进。

  癸八、勇锐

  深见彼果所有胜利,故名勇锐。

  癸九、勇悍

  于勤修时,堪能忍受寒等淋沥,故名勇悍。

  癸十、难制伏

  由善了知前后差别,于其胜上差别证中,深生信顺所有精进,名难制伏。

  癸十一、无喜足

  于少下劣差别所证进修善中,无怯劣故,名无喜足。

  癸十二、励心

  言励心者,谓于精进所有障处,一切烦恼及随烦恼诸魔事中,频频觉察,令心静息。

  癸十三、常恒

  言常恒者,谓即于此正加行中,能常修作,能不舍轭。

  壬三、正行渐次12 癸一、正信

  言正信者,谓于大师说正法时,于此正法既听闻已,获得净信。

  癸二、不放逸

  不放逸者,谓得信已,于乐出离障碍法中,防护其心,恒常发起善法修习。

  癸三、瑜伽

  言瑜伽者,受持、读诵、问论、决择、正修加行。

  癸四、思惟

  言思惟者,随所受持究竟法义,审谛观察。

  癸五、忆念

  言忆念者,于所观察一切法义,能不忘失;于久所作、久所说中,能正随念。

  癸六、寻思

  言寻思者,即依如是无倒法义,起出离等所有寻思。

  起出离等所有寻思者:此中等言,等取证得。出离,谓于一切染法。证得,谓于一切净法。

  癸七、智

  所言智者,谓出世间加行妙慧。

  癸八、解

  所言解者,谓出世间正体妙慧。

  癸九、慧

  所言慧者,谓已证得出世间慧,后时所得世间妙慧。

  癸十、观察

  言观察者,谓由无倒观察作意,审谛观察已断、未断、有余、无余。

  癸十一、梵行

  言梵行者,谓八圣支道,及与远离非正梵行习淫欲法。

  癸十二、安住余梵行3 子一、标

  又言安住余梵行者,谓三十七菩提分法,彼由三处之所摄受。

  子二、列

  谓由奢摩他故,由毗钵舍那故,由修身念故。

  由修身念故者:住循身观,名修身念。于三十七菩提分法中,此为最初,为菩提分修之所依处,是故举说。

  如其所应,彼自性故、彼品类故。

  子三、释

  此中住[2]念,俱通二品。

  如其所应等者:谓三十七菩提分法,如其所应,或为奢摩他自性,或为毗钵舍那自性,或为彼二品类,名彼自性及彼品类。修身念住,俱通二品。信字疑是误文。

  庚二、第一差别2 辛一、约训释言词辨3 壬一、第一义5 癸一、第一

  复次,即此大师亦称第一,自义行故。

  癸二、尊

  亦称为尊,他义行故。

  癸三、胜

  亦称为胜,俱义行故。

  癸四、上

  亦称为上,映蔽一切诸外道故。

  癸五、无上

  亦称无上,映蔽一切声闻、独觉下中乘故。

  壬二、第二义

  复有差别。言第一者,共诸世间善圆满故。所言尊者,共诸声闻善圆满故。所言胜者,共诸独觉善圆满故。所言上者,于烦恼障得清净故。言无上者,于所知障得清净故。

  壬三、第三义

  复有差别。言第一者,于欲行善得圆满故。所言尊者,于色行善得圆满故。所言胜者,无色行善得圆满故。所言上者,超过一切三界世间善圆满故。言无上者,出世间善得圆满故。

  辛二、约品类差别辨2 壬一、别出品类3 癸一、由蠢动

  无足有情者,如蛇等。二足有情者,谓人等。四足有情者,如牛等。多足有情者,如百足等。

  癸二、由依止

  有色有情者,谓从欲界乃至第四静虑。无色有情者,谓从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

  癸三、由心

  有想有情者,谓从欲界乃至无所有处,除无想天。无想有情者,谓无想天。非有想非无想有情者,谓非想非非想处所有生天。

  壬二、结显第一

  如是略说品类差别,显示如来三种第一,谓由蠢动故、由依止故、由心故。

  由蠢动故等者:前说无足有情乃至多足有情,名由蠢动。有色、无色有情,名由依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有情,说名由心。

  庚三、二慧22 辛一、能得广大及清净慧

  复次,能得慧者,谓总摄一切能引义利所有善慧生长增益。广大慧者,谓软中上品增进差别。清净慧者,谓宿世串习,经历多时其慧成熟。

  辛二、成办圆满及无退慧

  成办慧者,谓于诸烦恼遍知永断。圆满慧者,谓即此善慧已到究竟。无退慧者,谓即此善慧成无退法,究竟出离。

  辛三、捷速利慧

  言捷慧者,速疾了知故。言速慧者,慧无滞碍故。言利慧者,尽其所有、如其所有皆善了知故。

  辛四、出慧决择及甚深慧3 壬一、出慧

  言出慧者,于出离法世间离欲能善了知故。

  壬二、决择慧

  决择慧者,于出世间诸离欲法能了知故。

  壬三、甚深慧2 癸一、标义

  甚深慧者,于甚深空相应、缘起随顺诸法能了知故,又于一切甚深义句皆能如实善通达故。

  癸二、料简

  此中如来慧能制立,声闻等慧于所制立能随觉了。

  于甚深空相应等者:甚深有二,一、空性甚深,二、缘起甚深。如其次第,名空相应、缘起随顺诸法。

  辛五、大慧广慧

  又大慧者,谓即此慧长时串习故。其广慧者,谓即此慧无量无边所行境故。

  辛六、无等慧及慧宝

  无等慧者,其余诸慧无与等故。言慧宝者,于诸根中,慧最胜故。如末尼珠,显发轮王毗琉璃宝,令光净故。与彼相应,故名慧宝皆得成就。

  辛七、慧眼慧明

  又慧眼者,谓俱生慧。言慧明者,谓他所引,则他所引善加行慧。

  辛八、慧光慧曜

  言慧光者,谓即加行闻思成慧。言慧曜者,谓即由此修所成慧。

  辛九、慧灯慧炬

  言慧灯者,谓于如来所说经典,甚深建立等开示故。言慧炬者,谓于法教,随量随时能随转故。

  随量随时能随转者:谓于如来法教,或缘各别、或缘一切、或缘无量,于一切时能随转故。

  辛十、慧照慧无暗

  言慧照者,谓于彼彼所有诸法,以其妙慧能善了知;虽善了知,犹随他转,而未身证。

  犹随他转而未身证者:从他听闻,名随他转。自未通达,名未身证。

  慧无暗者,谓身作证。

  辛十一、慧根慧力

  其慧根者,谓于他所证,能遍了知增上力故,诸所有慧。言慧力者,谓于自先后差别所证,能遍了知增上力故,由法道理无退屈慧。

  由法道理等者:谓于诸法道理,由证净已,深生欢喜,故无退屈。

  辛十二、慧财慧宝

  言慧财者,谓能招引一切自在最胜富贵,随获自心自在转故。

  随获自心自在转故者:谓如依定自在,随其所欲,能得众具自在转故。

  又此慧宝,于一切财最为殊胜,能为一切世间珍财根本因故。

  辛十三、慧剑慧刀

  如说慧剑及慧刀者,谓能永断一切结故。

  辛十四、慧杖慧辔及慧无堕

  言慧杖者,谓能远防一切烦恼、天恶魔故。言慧辔者,纵意根马于善行地而驰骤故。慧无堕者,令诸身分不散坏故。

  辛十五、慧垣墙慧阶陛及慧堂殿2 壬一、第一义

  慧垣墙者,遍于一切一门转故。

  遍于一切一门转故者:谓诸声闻,唯以涅槃而为上首;或诸菩萨,一切皆为回向速证大菩提故。

  慧阶陛者,加行道故。慧堂殿者,到究竟故。

  壬二、第二义

  为欲显示垣墙等三,复说三种。所谓界智、种种界智、非一界智。

  辛十六、正见及有学无学慧3 壬一、正见

  又正见者,能善通达真实法故。

  壬二、有学慧2 癸一、通异生

  有学慧者,如理作意,复能引发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癸二、唯三圣

  又于后时诸有学慧,谓预流果及一来果、不还果摄。

  壬三、无学慧

  诸无学慧,谓阿罗汉菩提所摄,若诸独觉菩提所摄,若诸如来最胜无上菩提所摄。

  又于后时诸有学慧者:前说诸有学慧,谓异生位。此有学慧,谓诸圣者。依位次第,故言后时。

  辛十七、界非一界种种界智

  云何界智?谓能了知种种界故。若能了知十八界者,名非一界智。了知彼界种种品类,名种种界智,通达了知彼界、趣、地、补特伽罗品类差别故。

  辛十八、微细审悉

  又微细者,能入真实甚深义故。言审悉者,具能证入一切义故。

  辛十九、聪明睿哲2 壬一、第一义

  言聪明者,谓与引发慧相应故。言叡哲者,谓与俱生慧相应故。

  壬二、第二义

  或复翻此。

  辛二十、眼智

  眼者,能取现见事故。智者,能取不现见[3]事故。

  辛二十一、明觉

  明者,悟入尽所有事。觉者,悟入如所有事。

  辛二十二、义行法行善行调柔行

  言义行者,谓思所成善法摄故。言法行者,谓闻所成善法摄故。言善行者,施、戒所成善法摄故。调柔行者,谓修所成善法摄故。

  庚四、四种善说2 辛一、别列句4 壬一、文义圆满摄2 癸一、善说

  复次,言善说者,谓诸文句善圆满故。

  癸二、善觉

  言善觉者,谓能善现等觉义故。

  谓能善现等觉义故者:谓于等正觉法,能善觉了其义故。

  壬二、果圆满摄2 癸一、出离

  言出离者,谓世间道,断除众苦得出离故。

  癸二、趣等觉

  趣等觉者,谓出世道,为超众苦而能真实现等觉故。

  壬三、行圆满摄3 癸一、无差别

  无差别者,师与弟子所说文义相滋润故,不相违故。

  癸二、有窣堵波

  有窣堵波者,一切外道、天魔及余世间不能倾动故。

  癸三、有依

  言有依者,具足四依,无失坏故。

  具足四依无失坏故者:世尊说依略有四种。一、法是依,非数取趣;二、义是依,非文;三、了义经是依,非不了义经;四、智是依,非识。由是能超恚等诸过失故,名无失坏。义如三摩呬多地。(陵本十一卷十四页906)

  壬四、师圆满摄

  大师如来应正等觉者,谓所说教善清净故。

  辛二、显四种

  此中诸句,略显四种善说法律最极圆满。谓初二句显文义圆满,次二句显果圆满,次三句显行圆满,后一句显师圆满。

  庚五、有因缘等5 辛一、有因缘

  复次,佛世尊法,有因缘者,谓有缘起,制立一切所学处故。

  辛二、有出离

  有出离者,谓有犯已,制立如法还出离故。

  辛三、有依

  言有依者,谓由四依,制立超越一切恶戒诸毁犯故。

  谓由四依者:此中四依,所谓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由依此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出家受具,成苾刍分。如菩萨地说应知。(陵本四十二卷九页3440)

  辛四、有超越

  有超越者,制立远离受用欲乐、自苦行边,随顺士用令成就故。

  辛五、有神变

  有神变者,谓由三种所现神变,为令获得速疾神通,无间制立正教授故。

  庚六、广说施2 辛一、别列句6 壬一、解脱舍

  复次,解脱舍者,回向涅槃故,于施果中无系着故。

  壬二、常舒手

  常舒手者,殷重广施故。

  壬三、乐弃舍

  乐弃舍者,施前、正施及与施后意悦清净,无追悔故。

  壬四、祠祀施

  祠祀施者,一向如法,不以凶暴积集财物,时时数数周遍舍施所施物故。

  壬五、舍圆满

  舍圆满者,谓于福田而奉献故。

  壬六、乐分布

  于惠施中乐分布者,谓于父母、妻子等所,时时平等而分布故。

  辛二、总显义

  如是一切总有六施。一、无所依施,二、广大施,三、欢喜施,四、数数施,五、田器施,六、摄受眷属施。此中依止品类、时、处布施而说。

  依止品类时处布施而说者:前六施中,初之三种,依品类说;第四一种,依时而说;后之二种,依处而说,有情处故。

  庚七、广说戒2 辛一、嗢柁南标

  复次,广说戒者,中嗢柁南曰:

  尸罗法杀生 具戒等广说

  辛二、长行释4 壬一、尸罗差别7 癸一、尸罗律仪

  言尸罗者,谓能寂静毁犯净戒罪热恼故,又与清凉义相应故。言律仪者,谓是远离自体相故。

  谓是远离自体相故者:谓于一切恶不善业受远离故。

  癸二、具足清净

  言具足者,谓正摄受无悔等故。言清净者,摄受现行三摩地故。

  言具足者等者:声闻地说:先于尸罗善清净故,便无忧悔;无忧悔故,欢喜安乐;由有乐故,心得正定;心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陵本二十八卷二页2327)此中具足清净二义,如应渐次配释应知。

  癸三、善及无罪

  又言善者,谓能摄受可爱果故。言无罪者,谓能摄受自他利故。

  癸四、无害随顺

  言无害者,谓能违拒执持刀杖斗诤等事。言随顺者,随顺证得诸沙门果,及余所有胜功德故。

  癸五、隐覆显发

  言隐覆者,谓常隐覆自善法故。言显发者,谓常发露自恶法故。

  癸六、端严福田

  言端严者,谓具摄受诸少欲等所有沙门庄严具故。言福田者,摄受正见、轨范、净命圆满德故。

  癸七、无热无恼无悔

  言无热者,谓正远离自苦边故。言无恼者,远离受用欲乐边故。言无悔者,谓正远离染污、不乐、忧戚事故。

  壬二、法差别3 癸一、法毗奈耶

  复次,善说法者,道理所摄故,任持胜德故。毗奈耶者,随顺一切烦恼灭故。

  癸二、圣善

  所言圣者,远离一切杂染污法,令不生故。又言善者,能与无罪可爱果故。

  癸三、应习及善哉

  言应习者,应习近故。言善哉者,是诸圣贤称赞事故。

  壬三、杀生差别

  复次,言杀生者,谓如有一,乃至广说黑品、白品。当知广如有寻有伺地中已说。

  乃至广说黑品白品等者:谓若杀生诸所有相,是名黑品。若离杀生诸所有相,是名白品。有寻有伺地说:云何杀生?谓于他众生起杀欲乐,起染污心,若即于彼起杀方便,及于彼杀究竟中所有身业。(陵本八卷十六页624)又说:云何离杀生?谓于杀生起过患欲解,起胜善心,若于彼起静息方便,及于彼静息究竟中所有身业。(陵本八卷十七页628)其义应知。

  壬四、具戒等差别2 癸一、别列事4 子一、戒律仪摄

  复次,言具戒等皆广说者,谓安住具戒,亦能守护别解律仪,乃至广说。

  安住具戒等者:谓若轨则圆满、所行圆满、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是名此中广说。声闻地中别释其相应知。(陵本二十二卷三页1895)

  子二、根律仪摄

  密护根门,若守护念,若常委念,乃至广说。

  密护根门等者:谓若念防护意,行平等位,是名此中广说。声闻地中别释其相应知。(陵本二十三卷一页1943)

  子三、于食知量摄

  于食知量,于诸饮食思择而食,不为充悦,不为憍逸,乃至广说。

  于食知量等者:谓若不为饰好、不为端严,唯为令身安住及暂支持,食于所食,是名此中广说。声闻地中别释其相应知。(陵本二十三卷七页1963)

  子四、正知而住摄

  进止往来正知而住,乃至广说。

  进止往来等者:进止往来,谓于应往还处来往经行,是名于行正知而住。又若于住、于坐、于卧、于其悎寤、于语、于默、于解劳睡正知而住,是名此中广说。声闻地中别释其相应知。(陵本二十四卷九页2031)

  癸二、指广说

  如是一切,广说应知如声闻地。

  庚八、广说道2 辛一、嗢柁南标

  复次,广说道者,中嗢柁南曰:

  念住正断 神足根力 觉支道支 无量为后

  辛二、长行随释5 壬一、念住摄4 癸一、猛利欲及精进策勤

  为欲勤修四念住故,发起上品猛利欲者,谓为断除不正作意诸过失故。言精进者,谓为断除慢缓策勤诸过失故。言策勤者,谓为断除惛沈、掉举二随烦恼诸过失故。

  癸二、勇悍勇锐不可制伏

  言勇悍者,不自轻懱故。言勇锐者,能抗外敌故。不可制伏者,于少下劣不生喜足故。

  癸三、正念正知及不放逸

  言正念者,不忘教授故。言正知者,能不毁犯所毁犯故。不放逸者,不舍善轭故。

  癸四、住热光等2 子一、别列句4 丑一、住热光

  住热光者,能修懈怠对治法故。

  丑二、正解

  言正解者,能修毁犯对治法故。

  丑三、念成办

  念成办者,能修忘念对治法故。

  丑四、调伏世间

  调伏世间者,能修贪、忧一切世法正对治故。

  子二、总显义

  此中显示,勤修念住诸苾刍等,应当修习四种对治。

  壬二、正断神足摄

  复次,于诸正断、诸神足中所有异[4]名,广说应知如声闻地。

  于诸正断诸神足中所有异名等者:四种正断,亦名正胜。四种神足,依四三摩地,修八断行而得成就,由是建立彼彼差别,是谓异名。声闻地中广说应知。(陵本二十九卷四页2417)

  壬三、根力摄

  复次,于如来所安立正信等,广说应知如摄决择分[5]。安住有势力有精进有勇悍等,广说应知如菩萨地。

  有勇悍等者:此中等言,等取坚猛,及于善法不舍其轭。菩萨地中配释六种精进,如彼释义应知。(陵本四十二卷十八页3469)

  壬四、觉支摄2 癸一、指广说

  复次,简择诸法、最极简择、周遍寻思、周遍观察,广说应知如声闻地。

  广说应知如声闻地者:声闻地说四种毗钵舍那,如彼释相应知。(陵本三十卷十一页2518)

  癸二、别释义2 子一、标择法

  已得无漏真作意故,缘圣谛境,一切无漏作意相应,名为择法。

  子二、释彼相2 丑一、第一义3 寅一、简择

  言简择者,总取一切苦法种类为苦圣谛故。

  寅二、最极简择

  最极简择者,各别分别取诸苦故,谓生苦、老苦等。

  寅三、极简择法

  极简择法者,依此处所简择契经等法故。所以者何?依止此故,先修所作。

  丑二、第二义3 寅一、辨三种

  又简择者,谓审定解了。最极简择者,谓审定等解了。极简择法者,谓审定近解了。

  寅二、随料简

  前是寻求道,今是决定道。

  寅三、释差别3 卯一、解了

  复有差别。言解了者,于所知事作意发悟。

  卯二、等解了

  等解了者,既发悟已,方便寻求。

  卯三、近解了

  近解了者,求已决定。

  壬五、道支摄4 癸一、正见差别4 子一、黠了通达2 丑一、第一义

  复次,黠了者,了知分别体故。

  了知分别体者:心所起相,名分别体,分别作意之所起故。

  通达者,通达所知事故。

  丑二、第二义

  复有差别。黠了者,了知自相故。通达者,了知共相故。

  子二、审察聪睿

  审察者,谓能定取尽其所有、如其所有,先后渐次倍增广故。聪睿者,先后渐次于彼义中无忘失故。

  子三、觉明

  觉者,谓堪能简择俱生之慧。明者,谓习所得慧。

  子四、慧行毗钵舍那

  慧行者,谓能受持、读诵、问论、胜决择等增上了别,即于彼义转增明了勤修习慧。

  胜决择等者:真实决择,名胜决择。等言,等取真实解脱应知。

  毗钵舍那者,谓即于前所了别义审观察故。

  癸二、正思惟差别3 子一、涉入纳受

  涉入者,谓先寻思,于所缘境作意思惟心涉入故。纳受者,谓即于彼能摄受故。

  子二、推寻极推寻最极推寻2 丑一、推寻极推寻2 寅一、第一义

  推寻者,谓取彼诸相故。极推寻者,谓取彼随好故。

  寅二、第二义

  复有差别。推寻者,谓寻求心。极推寻者,谓伺察心。

  丑二、最极推寻

  最极推寻者,谓于得失推构[6]寻思极校计故。

  子三、寻思思惟分别

  圣教为依而起寻求,说名寻思;现量为依,说名思惟;比量为依,说名分别。

  癸三、正语正业正命差别5 子一、厌离远离随离还离

  厌离者,增上意乐,于远离中起决定故。远离者,谓从他边受远离故。随离者,谓受已后,能随守护彼尸罗故。还离者,谓误犯已,即能如法而悔除故。

  子二、寂止律仪密护根门2 丑一、出渐次

  从此已后,寂止律仪随护尸罗。

  丑二、别释义

  寂止者,由具忍辱柔和事故。律仪者,由具少欲、慈心等故。密护根门者,自然不作故。

  子三、不作不行不犯

  不作者,由他不作故。

  由他不作者:由从他受远离戒故。

  不行者,由正了知不现行故。不犯者,不由失念而现行故。

  子四、桥梁船筏

  桥梁者,由此为依,渡恶法故。船筏者,谓依对治,誓能运彼痴狂失道,令渡相违障碍法故。

  子五、不喜乐不违越不异违越

  不喜乐者,谓于远离增上意乐极满足故。不违越者,谓于一切所学众中无毁犯故,不弃舍故。不异违越者,谓于一分无穿穴故,不弃舍故。

  谓于一分无穿穴者:谓于所受尸罗圆满,无有少分亏损故。

  癸四、正念差别2 子一、举念等念

  所言念者,谓住其心故。言等念者,谓等住其心故。

  子二、指余差别

  如是广说,应随九种心住差别,如声闻地当知其相。

  如是广说等者:念有九种,谓念、等念、随念、别念、不忘念、心明记、无失、无忘、无失法。如次配属九种心住差别,谓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声闻地中别释其相应知。(陵本三十卷九页2511)

  戊二、第二颂摄2 己一、嗢柁南标

  复次,嗢柁南曰:

  智宣说善欲 炽然独远尘 如病等解释 我断生尽[7]等

  并天世众生 依等我所[8]等

  己二、长行别释15 庚一、智差别4 辛一、智见觉知

  智者,谓闻言说为先慧。见者,谓见言说为先慧。觉者,谓觉言说为先慧。知者,谓知言说为先慧。

  辛二、智见

  智者,谓知不现见境。见者,谓见现见现在前境。

  辛三、明觉智

  明者,谓无明相违解。觉者,谓实有义。觉智[9]者,谓不增益非实有智。

  辛四、慧明现观

  慧者,谓俱生生得慧。明者,谓由加行习所成慧。现观者,谓于内现观法已,于诸法中非不现见、非缘他智。

  庚二、宣说差别3 辛一、宣说施设安立分别

  复次,宣说者,谓因他请问而为记别。施设者,谓由语及欲,次第编列名句文身。安立者,谓次第编列已,略为他说。分别者,谓略说已,分别开示,解其义趣。

  辛二、开示显发

  开示者,谓他展转所生疑惑皆能除遣。显发者,谓自通达甚深义句,为他显示。

  辛三、教遍开示

  教者,谓不因他发起请问,由哀愍故说法开示。遍开示者,谓无间演说,不作师拳,无所隐覆。

  庚三、善差别2 辛一、善说摄4 壬一、初中后善

  复次,初善者,谓听闻时生欢喜故。中善者,谓修行时无有艰苦,远离二边,依中道行故。后善者,谓极究竟离诸垢故,及一切究竟离欲为后边故。

  壬二、义妙文巧

  义妙者,谓能引发利益安乐故。文巧者,谓善缉缀名身等故,及语具圆满故。

  壬三、纯一圆满清净鲜白

  纯一者,谓不与一切外道共故。圆满者,谓无限量故,最尊胜故。

  无限量故等者:广大善巧无边无尽,名无限量。能为他义及为俱义,名最尊胜。

  清净者,谓自性解脱故。鲜白者,谓相续解脱故。

  自性解脱等者:摄大乘说:一者、自性清净,谓真如、空、实际、无相、胜义、法界;二者、离垢清净,谓即此离一切障垢。(摄论二卷九页31,140b)如次配释自性解脱、相续解脱应知。

  壬四、梵行

  梵行者,谓八圣支道。当知此道,由纯一等四种妙相之所显说。

  辛二、善听摄2 壬一、谛听

  谛听者,谓于如是相法劝令审听。

  壬二、应善恳到

  应善恳到者,谓劝令无倒、无间、殷重如理思惟。

  庚四、欲差别4 辛一、猛利欲

  复次,猛利欲者,谓我何当于彼处所,乃至广说。

  谓我何当于彼处所等者:修所成地说:为趣究竟,于现法中心极思慕。彼由如是心生思慕,出离乐欲数数现行。谓我何当能具足住如是圣处,如阿罗汉所具足住。(陵本二十卷二十三页1797)其义应知。

  辛二、猛利爱

  猛利爱者,谓于所修正加行中。

  辛三、猛利乐

  猛利乐者,谓于说者及与大师尊重处等。

  辛四、猛利信

  猛利信者,谓于教法教授教诫。

  庚五、炽然差别4 辛一、能炽然

  复次,能炽然者,谓为证得速疾通慧,终不自暇,推延后期,发勤精进。

  辛二、顺瑜伽

  顺瑜伽者,谓随尊教若等、若胜而修加行,终不减劣。

  辛三、能永断

  能永断者,谓能修习烦恼对治。

  辛四、能闲居

  能闲居者,谓依所有边际卧具远离而居,修三摩地令现在前,依三摩地修习对治。

  庚六、独差别5 辛一、独

  复次,独者,谓处远离边际卧具,无有第二而安住故。

  辛二、远离

  言远离者,谓诸染污、无记作意不现行故。

  辛三、无纵逸

  无纵逸者,谓于欲等寻思恶法防护心故,又于善中自安处故。

  辛四、炽然

  言炽然者,谓如前说。

  辛五、发遣

  言发遣者,谓除五盖内持心故。又由此故,发遣其心令趣无上安隐处故。

  庚七、远离差别7 辛一、远尘离垢2 壬一、第一义

  复次,远尘离垢者,尘谓已生未究竟智,能障现观有间、无间我慢现转;垢谓彼品及见断品所有粗重。今[10]永无故,名远尘离垢。

  壬二、第二义

  又复尘者,所谓我慢,及见所断一切烦恼;垢谓二品所有粗重。

  远尘离垢等者:加行位中诸无漏智,是名已生未究竟智。于暖、顶位,能障现观粗品我慢随入作意间无间转,是名为尘。忍智生已,能断如是粗品我慢现行,然所依中,见道所断诸烦恼品一切粗重犹未永断,是名为垢。入现观时,此永无故,名远尘离垢。

  辛二、于法及法眼

  于诸法中者,谓于自相、共相所住法中。言法眼者,谓如实现证唯有法慧。

  辛三、见法得法知法至诚法

  言见法者,谓于苦等如实见故[11]。言得法者,谓随证得沙门果故。言知法者,谓证得已,于其所得,能自了知我是预流,我已证得无退堕法故。至诚法者,谓谛现观增上力故,获得证净,于佛法僧及自所得圣所爱戒,以正信行如实至诚故。

  辛四、越渡惑疑

  越渡惑者,谓于自所证。越渡疑者,谓于他所证。

  辛五、非缘于他等

  非缘于他者,谓于此法内自所证,非但随他听闻等故。非余所引者,谓于大师所有圣教,不为一切外道异论所引夺故。于诸法中得无所畏者,谓于自所证,若他诘问无悚惧故。

  辛六、逆流

  言逆流者,谓已登圣道故。

  辛七、趣向2 壬一、标无退

  言趣向者,谓记神通究竟往趣,无退还故。

  壬二、释差别

  复有差别。当知建立世俗、胜义二种法故。

  言趣向者等者:此中神通,谓即漏尽智通。由是能正记别所有能得漏尽方便,以此为依,趣证圆满解脱,不复退还。此说趣向,唯约胜义。又复建立世俗、胜义二法,亦名趣向,谓于方便真实正觉了故。

  庚八、如病等差别2 辛一、问

  复次,如说如病,乃至广说。云何显示彼如病等?

  辛二、答2 壬一、总显义

  非但说彼犹如重病,乃至广说。

  如说如病等者:摄事分说:又依自义,有三胜进想。谓于诸行中厌背想、过患想、实义想。厌背想者,复有四行。谓于诸行思惟如病、如痈、如箭、恼害。(陵本八十六卷[12]四页6497)如彼释相应知。

  然修行者,先以如实无常等行,于彼事中如实诃毁,作是思惟:此如病等甚可厌逆。为欲与彼不和合故,是故次说无常行等,如实显示观察彼果。

  先以如实无常等行至观察彼果者:此中义显,修习、宣说次第有异。若修习时,无常等为先,如病等为后,先修其因,后得果故。若宣说时,如病等为先,无常等为后,先显观果,后说因故。摄事分说三胜进想,谓于过患想及实义想正修习已,然后方能住厌背想。当知此中,先说其果,后说其因。(陵本八十六卷五页6498)此中道理,应准彼释。

  壬二、释差别4 癸一、无常摄2 子一、标二种

  言无常者,显现生身及与剎那皆展转故。

  子二、随难释

  剎那展转者,由彼彼触起尽故,彼彼受起尽。此相续见,由非不现见、非缘他智故。

  癸二、苦摄3 子一、标列二种

  所言苦者,有二种苦,谓生等诸苦,及诸所有受皆说为苦。

  子二、明得悟入

  此二种苦如其所应,由见生身展转有故,而得悟入。谓死无间有生身生,生已复有老等诸苦,是故说言无常故苦。由见生身展转有故,悟入苦性。

  子三、随释受苦2 丑一、征

  云何诸所有受皆说为苦?

  丑二、释2 寅一、辨苦相2 卯一、标

  谓诸乐受,变坏故苦;一切苦受,生住故苦;非苦乐受,体是无常灭坏法故,说之为苦。

  卯二、释2 辰一、初二受

  此中乐受,由无常故必有变坏;一切苦受,由无常故生住相续;皆起于苦。

  辰二、后一受2 巳一、已灭坏

  非苦乐受,已灭坏者,由无常故说之为苦。

  巳二、已生起2 午一、灭坏法

  已生起者,灭坏法故亦说为苦。

  午二、二所依

  此灭坏法彼二所随逐故,与二相应故,亦名为苦。

  彼二所随逐故等者:苦、乐二受若未解脱,名所随逐。若正现行,名二相应。

  寅二、明观察3 卯一、观乐受

  云何当观乐受为苦?谓由此受贪所随眠,由随眠故取当来苦,于现法中能生坏苦,如是当观乐受为苦。

  卯二、观苦受

  云何当观苦受如箭?谓如毒箭,乃至现前常恼坏故。

  卯三、观非苦乐受2 辰一、出二种

  非苦乐受,体是无常灭坏法者,谓已灭者即是无常,其未灭者是灭坏法。

  辰二、观随应

  若无常者,从此复生若乐、若苦。灭坏法者,终不解脱苦乐二种。

  癸三、空摄

  所言空者,无常、无恒、无不变易真实法故。

  癸四、无我摄

  言无我者,远离我故,众缘生故,不自在故。

  庚九、解释差别5 辛一、解释开示显了

  复次,解释者,谓能显示彼自性故。开示者,谓即显示此应遍知、此应永断等差别故。显了者,谓能显示若不永断、不遍知等成过患故。

  辛二、了解知

  了者,谓了相作意。解者,谓胜解作意。知者,谓远离等作意。

  辛三、等解了近解了

  等解了者,谓了自相故。近解了者,谓了共相故。

  辛四、黠了通达

  黠了者,谓了尽其所有故。通达者,谓了如其所有故。

  辛五、触及作证

  触者,谓于八圣支道梵行所摄。

  谓于八圣支道梵行所摄者:亲现领受,是名为触。八圣支道为其因缘,故说彼摄。

  作证者,谓于彼果涅槃。

  庚十、我差别8 辛一、我

  复次,我者,谓于五取蕴,我、我所见现前行故。

  辛二、有情

  言有情者,谓诸贤圣如实了知唯有此法,更无余故;又复于彼有爱着故。

  辛三、意生

  言意生者,谓此是意种类性故。

  辛四、摩纳缚迦

  摩纳缚迦者,谓依止于意,或高、或下故。

  辛五、养育者

  言养育者者[13],谓能增长后有业故,能作一切士夫用故。

  辛六、补特伽罗

  补特伽罗者,谓能数数往取诸趣,无厌足故。

  辛七、命者

  言命者者,谓寿和合现存活故。

  辛八、生者

  言生者者,谓具生等所有法故。

  谓具生等所有法故者:此中等言,等取老病死等苦法应知。

  庚十一、断差别2 辛一、出断位

  复次,当断诸爱止息诸结者,谓适于圣谛得现观时,便能永断三结,于一切处后有之爱不复现行。彼于后时,数数勤[14]修生灭随观,复能无余永断慢等。

  辛二、明断果2 壬一、诸爱断

  是故说言:能正修习永断诸慢。

  复能无余永断慢等者:此中等言,等取掉及无明,五上分结之所摄故。

  真现观故,彼爱随眠一切永断。

  壬二、诸结息

  由此因缘,当来诸苦诸后有法无复可得,又能究竟作苦边际。

  庚十二、生尽差别2 辛一、略辨相4 壬一、我生已尽

  复次,我生已尽者,谓第八有等。

  谓第八有等者:此中总显四沙门果生身差别。谓预流果,极余七有;若一来果,生无重续;若不还果,唯于天有当可受生;若阿罗汉果,不更受当有。由是此说第八有等。

  壬二、梵行已立

  梵行已立者,谓于圣道究竟修故,无复退失。

  壬三、所作已办

  所作已办者,谓一切结永无余故,一切道果已证得故。

  壬四、不受后有

  不受后有者,谓于七有亦永尽故。

  辛二、显记别2 壬一、配四果3 癸一、初二果

  又我生已尽者,有二种生。一、生身生,此如前说。二、烦恼生,此微薄故,亦说为尽。此则记别初之二果。

  癸二、不还果

  梵行已立者,谓不还果,非梵行贪此永断故。

  癸三、阿罗汉果

  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者,谓阿罗汉。

  壬二、结当知

  当知此中,记别四种解了行相。

  记别四种解了行相者:四沙门果,各别解了自所证断,依彼行相,故有如是四种记别。

  庚十三、并天世众生差别2 辛一、别辨句3 壬一、辨所为2 癸一、出三类3 子一、并天世间

  复次,并天世间者,是总句。此有二种,一、并魔,二、并梵。

  并魔并梵者:魔谓天魔,即生欲界最上天子。梵谓梵天,即于色界中初静虑地受生诸天。如是二种天世间摄,故并显说。

  子二、并沙门婆罗门众生

  并沙门、婆罗门众生者,谓诸沙门、若婆罗门,生在人中,希求魔梵而修行者。

  子三、并诸天人众生

  并诸天人众生者,谓于天中,除魔及梵;于其人中,除沙门、婆罗门。

  癸二、结出离

  如是总结解脱三缚,出离欲贪。

  如是总结等者:如前一切天人差别,经文总结作如是说:为欲令彼一切解脱贪瞋痴缚,出离欲界贪故。

  壬二、辨解脱2 癸一、毗奈耶断超越

  又毗奈耶、断、超越者,毗奈耶,由了相、胜解作意;断,由远离等作意;超越,由方便究竟果作意。

  癸二、离系解脱

  言离系者,离九结故。言解脱者,解脱一切生老等故。

  壬三、辨方便2 癸一、举差别2 子一、明自为3 丑一、离颠倒及多

  离颠倒者,由见道故。所言多者,由修道故;由彼修道多修习故,说名为多。

  丑二、利益安乐

  言利益者,谓诸善行。言安乐者,无损恼行。

  丑三、哀愍及义

  言哀愍者,谓如有一,由诸善行、无损恼行,哀愍于他。是所求事故、能引义利故,名之为义,可爱乐故、无有罪故。

  是所求事者:菩萨地说:于有为中,有无愿故,可厌逆故,当知依此建立无愿三摩地。于无为中,愿涅槃故,正乐摄故,当知依止建立无相三摩地。(陵本四十五卷十八页3664)由是当知,此说涅槃名所求事。

  子二、明为他2 丑一、为利益安乐

  为利益安乐者,谓于彼起所有善行、无损恼行。

  丑二、为剎帝利等

  所言人者,谓剎帝利等。

  癸二、明总说

  若有因佛出现世间、善说正法、僧善修行,能多利益、能多安乐。或但自为利益安乐悲愍世间,或但为他利益安乐,或为二种,是故说言为其义利利益安乐。

  辛二、结说义

  此中唯说天及人者,彼有势力能了其义修正行故。

  庚十四、依等差别2 辛一、释五句2 壬一、释5 癸一、依

  复次,依者,谓五取蕴及与七种所摄受事,即是父母及妻子等。

  七种所摄受事等者:如意地说应知。(陵本二卷十七页165)

  癸二、取

  所言取者,谓诸欲贪亦名为取。由不安立及安立故,说有四取。

  由不安立及安立故说有四取者: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是名四取。摄事分说:如是四取依于二品,谓受用欲诸在家品,及恶说法毗奈耶中诸出家品。由佛世尊每自称言:我为诸取遍知、永断正论大师。故于此法誓修行者,虽带烦恼身坏命终,而不于彼建立诸取。所以者何?彼于诸欲无所顾恋而出家故,于见、戒禁及以我语无执受故。(陵本八十九卷十一页[15]6752)由是当知,此说由不安立及安立义。

  癸三、心依处

  心依处者,谓四识住。

  癸四、执着

  言执著者,谓诸烦恼能趣于依,即名为缠。

  谓诸烦恼能趣于依者:谓诸烦恼贪爱为缘,能趣所执五取蕴事,及与七种所摄受事。

  癸五、随眠

  彼品麤重,说名随眠。

  壬二、结

  如是名依、取、心依处、执着、随眠。

  辛二、释余句

  于此有识身及外一切相中者,谓于我、我所、我慢、执着、随眠因缘境界相中。

  庚十五、我所等差别2 辛一、别辨4 壬一、我我所行

  复次,我、我所行者,谓萨迦耶见。

  壬二、我慢

  言我慢者,谓即此慢。

  壬三、执着

  即彼诸缠,名为执着。

  壬四、随眠

  即彼麤重,名为随眠。

  辛二、料简

  执着多分是诸外道,随眠通二。

  戊三、第三颂摄2 己一、嗢柁南标

  复次,嗢柁南曰:

  如来无常想 底沙怖无为 不有不相续 空无常无余

  己二、长行别释10 庚一、如来差别3 辛一、举经说

  如来应正等觉等者,如经分别。

  辛二、释名号8 壬一、应

  所言应者,应供养故。

  壬二、明行圆满2 癸一、标二圆满

  明行圆满者[16],所谓三明、遮行、行行皆悉圆满。

  所谓三明等者:闻所成地说:当知为显于前后中际,断常二边邪执现法涅槃愚痴沙门婆罗门无明性故,建立三明。(陵本十四卷七页1198)此应准知。遮行、行行,如下自释。

  又复四种增上心法现法乐住皆悉圆满。

  癸二、释二种行3 子一、总料简

  前是行行,后是住行。

  子二、别配释

  此中清净身语意业现行正命,是行圆满;密护根门,是遮圆满。

  子三、结显义

  由此二种显示如来三种不护、无忘失法。

  由此二种者:谓行圆满及遮圆满,名此二种应知。

  由不造过世间静虑,遮自苦行。

  由不造过世间静虑者:此显现法乐住圆满。谓若静虑,能引现法乐住,及与无量作意世间功德,名不造过世间静虑。

  壬三、善逝

  言善逝者,谓于长夜,具一切种自利、利他二功德故。

  壬四、世间解2 癸一、约世间辨2 子一、标

  世间解者,谓于一切种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皆善通达故。

  子二、释2 丑一、于有情世间

  由善悟入有情世间,依前后际宿住、死生,依一切时八万四千行差别故。

  依前后际宿住死生等者:谓依前际宿住智通,及依后际死生智通,善能悟入有情八万四千心行差别故。云何八万四千心行?佛地经论有释应知。(六卷十三页26,320a)

  丑二、于器世间

  于器世间,谓东方等十方世界,无边成坏善了知故。

  癸二、约诸法辨

  又于世间诸法自性、因缘、爱味、过患、出离、能趣行等,皆善知故。

  能趣行等者:谓若诸趣入门随顺正行,名能趣行。如贪行者修不净观,乃至寻思行者修习阿那波那念,如是一切应知。

  壬五、无上丈夫调御士2 癸一、释无上

  无上丈夫调御士者,智无等故,无过上故。

  癸二、释丈夫及调御士

  于现法中,是大丈夫,多分调御无量丈夫,最第一故,极尊胜故。

  壬六、天人师

  天人师者,由彼天人,解甚深义、勤修正行有力能故。

  壬七、佛陀

  言佛陀者,谓毕竟断一切烦恼并诸习气,现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壬八、薄伽梵

  薄伽梵者,坦然安坐妙菩提座,任运摧灭一切魔军大势力故。

  辛三、结略义2 壬一、总句

  此中如来,是初总序。

  壬二、别句2 癸一、释名应正等觉

  应正等觉,谓永解脱一切烦恼障及所知障故。

  癸二、显共不共德2 子一、标列

  于其别中略有二种,所谓共德及不共德。

  子二、配释

  于共德中,且说解脱诸烦恼障及所知障。自余明行圆满等句,是不共德。

  所谓共德及不共德者:谓诸如来同住法界,是名共德。各自转依,名不共德。

  庚二、无常想差别2 辛一、举经说4 壬一、修

  复次,于无常想素怛缆中,修,谓若修、若习,乃至广说。

  壬二、修果

  修果,谓一切欲贪,乃至广说。

  壬三、修差别

  修差别,谓譬喻差别故。

  壬四、修方便

  修方便,谓或住阿练若,乃至广说。

  辛二、释彼义4 壬一、修所摄4 癸一、修习多修习2 子一、第一义

  此中若修者,谓由了相作意故。若习者,谓由胜解作意故。多修习者,谓由余作意故。

  子二、第二义

  又若修者,谓于所知事而发趣故。若习者,谓无间、殷重修加行故。多修习者,谓于长时熟修习故。

  癸二、为处为事

  为处者,作所依故。为事者,作所缘故。

  癸三、随顺串习

  随顺者,由作意思惟故。串习者,得随所欲无艰难故。

  癸四、善摄受善发起3 子一、第一义

  善摄受者,听闻正法故。善发起者,于内如理作意思惟故。

  子二、第二义

  又善摄受者,殷重作意故。善发起者,无间作意故。

  子三、第三义

  又善摄受者,到究竟故。善发起者,正加行故。

  壬二、修果摄2 癸一、掉慢无明

  随顺欲贪,故说于掉。随顺色贪,故说于慢。顺无色贪,故说无明。

  癸二、拔除根本等

  拔除根本者,害随眠故。摧折枝条者,下地善法由彼断灭不增长故。

  下地善法等者:谓由永害随眠,彼诸下地有漏善法亦不增长,是故说言摧折枝条,意显不受下地生义。

  壬三、修差别摄2 癸一、标无常想

  以无常想所缘,显示无常想,自心作意观无常故。

  癸二、举种种喻7 子一、台阁

  台阁者,谓解脱俱行无常想。

  子二、梁栋

  梁栋者,谓彼依因。

  子三、象迹

  象迹者,谓于不净等想,为第一故,所缘广大故。

  谓于不净等想者:此显净行所缘,名不净等想。谓不净、慈愍、缘性缘起、界差别、阿那波那念等所缘差别应知。

  子四、流注

  流注者,谓解脱因俱行无常想,能趣涅槃故。

  子五、日出

  日出者,谓能对治无明暗故。

  子六、如轮王

  如轮王者,谓无学无常想。

  子七、如城王

  如城王者,谓所余想。

  谓所余想者:谓有学无常想应知。

  壬四、修方便摄2 癸一、居阿练若等

  又或居阿练若、或居树下、或居空室、或居迥露,由取树下覆障等故,即摄一切卧具远离。

  癸二、唯有色无常性

  唯有色无常性者,谓唯有色,都无有我,如是正修加行。

  庚三、底沙差别2 辛一、总标

  复次,略有四种往趣道障、二种道等。

  略有四种往趣道障等者:如下说言,由疑、由邪寻思、由邪分寻思见、由利养恭敬,是名四种往趣道障。失道、恶道,名二种道。等言,等取有怖、有畏、有刺诸道过失应知。

  辛二、别辨4 壬一、由疑

  谓由疑故,不能发趣。

  壬二、由邪寻思

  虽复发趣,由邪寻思,而往余处。

  壬三、由邪见行2 癸一、标不堪任

  由邪分寻思见行故,虽无是事,然不堪任教授教诫。

  癸二、释其障法2 子一、忿

  所言忿者,谓他谏诤时。

  子二、苦恼不乐2 丑一、辨相

  言苦恼者,谓出家者不得自在、禁约艰难、麤弊行等。

  不得自在等者:随心杂染而转,是名不得自在。尸罗艰难,是名禁约艰难。弊趣、恶趣所有过失,是名粗弊行等。

  言不乐者,杂瞋事故。

  丑二、喻障

  此之二种犹如坑涧,又此二种能障行路。

  壬四、由利养恭敬2 癸一、标障

  虽无是事,而由利养及恭敬故,于入山林能为障碍。

  癸二、喻相

  言猛利者,处深稠林故。所以者何?虽舍所摄受事,而不能舍此故。

  不能舍此者:谓不能舍利养及恭敬故。

  庚四、怖差别3 辛一、道过失2 壬一、辨5 癸一、有怖

  复次,言有怖者,谓有盗贼及矫诈故。

  癸二、有畏

  言有畏者,谓涉稠林故,有诸恶兽及与非人诸恐畏故。

  癸三、有刺

  言有刺者,谓一切处多毒刺故。

  癸四、失道

  言失道者,往余处故。

  癸五、恶道

  言恶道者,不平正故。

  壬二、结

  如是五种,显道过失。

  辛二、趣过失

  弊趣、恶趣者,显示趣过失。

  辛三、能行补特伽罗过失

  失道、恶道而行,及亲近不善士者,显示能行补特伽罗所有过失。诸盗贼等名不善士。

  庚五、无为差别6 辛一、无动无转难见

  复次,无动者,谓一切相皆远离故。无转者,谓贪爱尽故,于诸境界无转变故。难见者,谓甚深故。

  辛二、甘露安隐清凉

  甘露者,谓生老病死皆永尽故。安隐者,谓超过一切人与非人灾横怖畏故。清凉者,谓一切苦皆寂灭故,极清凉故。

  辛三、善事趣吉祥

  善事者,谓现法乐住所缘境故。趣吉祥者,谓断一切烦恼所缘境故。

  辛四、无愁忧不死殁

  无愁忧者,谓超过一切爱非爱故,又证得已无失坏故。不死殁者,谓常住故,不退还故。

  辛五、无炽然无热恼

  无炽然者,谓清净故。无热恼者,谓所欲匮乏永止息故。

  辛六、无病无动乱涅槃

  无病者,谓一切病诸痈疮等永寂静故。

  谓一切病诸痈疮等者:此说诸行可厌背相。略有四种,谓即如病、如痈、如箭、恼害应知。

  无动乱者,谓一切动乱皆灭尽故。涅槃者,谓一切依皆寂灭故。

  庚六、不有差别2 辛一、辨相2 壬一、我何当不有等2 癸一、第一义

  复次,我何当不有、我所何当不有者,谓约未来世,于我、我所性所摄,内处、外处所摄自内体性及摄受事,希求不生故。

  癸二、第二义

  又复显示希求依止不生故,及希求依彼受不生故。

  壬二、我当不有等

  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者,谓约现在世说。

  辛二、料简

  此观无常灭,前观于择灭。又前但有希望故,后于现在因观无常性故。

  庚七、不相续差别4 辛一、不相续

  复次,不相续者,谓死殁已后,余识不生故。

  辛二、无取

  言无取者,谓无所住识、无有趣入名色事故,自体永不生故。

  辛三、无生长

  无生长者,谓无有名色更增广故。

  辛四、一切行寂止

  言一切行皆寂止者,谓诸五蕴皆止息故。

  庚八、空差别3 辛一、空无所得

  复次,所言空者,谓离一切烦恼等故。

  离一切烦恼等者:摄事分说:由我、我所、我慢、执着及与随眠皆远离故,说名为空。(陵本八十五卷十页6447)此应准释。

  无所得者,谓离一切所有相故。

  辛二、爱尽离欲

  言爱尽者,谓不希求未来事故。言离欲者,谓无现在受用喜乐故。

  辛三、灭及涅槃

  所言灭者,谓余烦恼断故。

  余烦恼断者:谓有余依涅槃界中,先所未断修道烦恼今永断故。

  言涅槃者,谓无余依故。

  庚九、无常差别4 辛一、无常

  复次,言无常者,谓性破坏朽败法故。

  辛二、有为造作缘生

  言有为者,谓依前际所寻思故。言造作者,谓依后际所希望故。言缘生者,谓依现世众因缘力所生起故。

  辛三、有尽法有没法2 壬一、第一义

  有尽法者,谓一分尽故。有没法者,谓全分灭故。

  壬二、第二义

  又有尽法者,谓全分灭故。有没法者,谓相续变坏故。

  辛四、有离欲法有灭法

  有离欲法者,谓过患相应故。有灭法者,谓一切有为法皆有出离故。

  庚十、无余差别2 辛一、别释句4 壬一、无余断

  复次,无余断者,谓是总句。

  壬二、永弃舍永变吐

  永弃舍者,诸缠断故。永变吐者,随眠断故。

  壬三、永尽永离欲永灭

  言永尽者,过去解脱故。永离欲者,现在解脱故。言永灭者,未来解脱故。

  壬四、永寂静永灭没

  永寂静者,由见道故。永灭没者,由修道故。

  辛二、结显义

  当知此中,由二种道断烦恼事,显无余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十三

  --------------------------------------------------------------------------------

  [1] 「聞」,陵本、披尋記原作「開」。

  [2] 「住」,大正、陵本作「信」。

  [3] 大正、陵本無「見」字。

  [4] 「異」,大正作「畏」。

  [5] 「攝決擇分」,大正作「攝決擇分中」。

  [6] 「構」,陵本作「搆」。

  [7] 「生盡」,大正、陵本作「盡生」。

  [8] 「所」,大正、陵本作「作」。

  [9] 「覺智」,大正、陵本作「智覺」。

  [10] 「今」,大正作「令」。

  [11] 「故」,大正作「者」。

  [12] 「八十六卷」,披尋記原作「八十九卷」。

  [13] 大正、陵本無「者」字。

  [14] 「勤」,大正作「勳」。

  [15] 「十一頁」,披尋記原作「十頁」。

  [16] 大正、陵本無「者」字。

返回目录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