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入法海浩瀚中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入法海浩瀚中

 

  佛法真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自古以来,人人开始要诵经时,经头序都有这段文,「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确实我们能够遇到这么好的法,我们能不珍惜吗?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在六道轮转中,到底是累积了多少福?才能够在今生此世,遇到善法、正法,而且甚深无上的微妙法,所以我们应该要很珍惜,而且要拳拳服膺,我们必定要用心,细思,好好地去想,到底我们听来的法,是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对人、对事,我们有什么能够发挥的良能吗?

  这每一句的法,入我们的心,就是用在我们自己与他人,这才是真实法,几十年来也跟大家说,我们信佛要信入心,念佛也是要念入心,念到佛的心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是佛心,这才是真正入佛心的境界。

  我们法入心,自然我们时时刻刻,与佛心在一起,所以我们若能入佛心的境界,那就是大慈悲心,在人群中就悲智双运;因为佛的境界,就已经是入法海中,所以我们就自然入法海中,「慈怀教化菩萨道」,我们若智慧已经开启了,与佛的心同等,好像我们入法海中。

  记得若是在皈依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佛,我们就是要体解大道,那能够皈依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们就是如入智慧的大海里,所以我们若能够体解大道,又能够入智慧大海,这个境界那就是佛心了,佛心是大慈悲心,「慈怀教化菩萨道」。

  佛陀的心心念念,无不都是要来教化菩萨道,佛陀所体会到的,是天地万物的道理,是有这么浩瀚,一直想和众生人人分享,只是众生智浅,我们的智慧很淡薄,很浅,无法体会。

  佛陀这么久的时间,四十二年间,这样「牵藤挽豆」很辛苦,弯曲随顺众生的根机,慢慢地引导,还是能够在佛法里面,只是那精粹大法没有了解,就像在法海中,还无法能够深入到,海藏里有多少宝物,海藏的里面有多么美的境界,佛陀知道,但是我们凡夫都不知道,我们只能够知道,现在海,看得到的很大、很广,我们还不能进去。

  但是佛陀慈怀,所以佛陀他现在要畅本怀,将他内心的法完全要呈现出来,所以「慈怀教化菩萨道」,要教化菩萨行菩萨道,所以在法华会的这个时刻,那就是演说大法,就是大法华经,这就是佛陀他来人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无上甚深微妙法

  必须用心细思惟

  入佛心境法海中

  慈怀教化菩萨道

  演说大法妙法华

  自利利他一乘法

  所以说佛陀为一大事因缘,无非就是要「开示悟入」,众生佛的知见,他要开示众生,众生能够悟入,所以「开示」在佛,「悟入」在众生,所以我们众生是不是能够体会,能够觉悟这个道理,现在就要看众生的根机,是不是很用心来体会,这是佛陀很辛苦,四十多年来,只为了一件事情,要让大家知道这个道理。

  现在接下来的经文,上面是弥勒菩萨,和文殊师利菩萨在对答,弥勒菩萨为所有的众生,在当时道场的人,最重要的也是为了未来的众生,要让大家能够更加了解,所以他就找一个对机者,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菩萨中的大智慧者,文殊菩萨他过去在修行,都是「智慧第一」,甚至他也教过七尊佛成佛了,以这种智慧这么深的菩萨,来解释《法华经》,佛陀还没有出定,他开始要对大家说,这本经的奥妙。

  那时候佛陀《无量义经》,是说完了,还在那里入定,弥勒菩萨开始请教文殊菩萨,这个当中,后面的人又一直不断地来,弥勒菩萨开始在长文的地方,解说之后,看到人陆续还在来,所以他又再重复一次,用偈文。

  偈文就是四字一句,或者是七字,偈文都是前面说过的,很重要,怕人很快就忘记,所以用短句,让人比较容易了解,容易记住,所以再重复偈文,前面的偈文已经是说完了,现在开始就是文殊菩萨,要回答,弥勒菩萨的经文,下面说:

  尔时

  文殊师利

  语弥勒菩萨摩诃萨

  及诸大士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段经文就是说,那时候弥勒菩萨在请问的时候,我现在要回答你,所以他就特别叫起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大菩萨,所以称「弥勒大菩萨」,还有在座这么多人,我要跟你们说,我要来回应,回应弥勒菩萨所问的,所以这里又说:

  善男子等 如我惟忖

  今佛世尊 欲说大法

  雨大法雨 吹大法螺

  击大法鼓 演大法义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段经文就说,「如我惟忖」,惟忖就是说,你正在问我时,我就很用心思惟、惟忖,惟就是思惟,我好好地想,想过去,我好好来忖度,就是来测量,来想一想,想过去,我要说在哪一段时间,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方法来教化?除了释迦牟尼佛,我应该要选择,我过去所看到的佛,他在人间是怎么样在度众生?因为太多了,所以我应该好好想想看。

  这不就和我们人都一样吗?虽然智慧这么的超越,文殊菩萨他要来回答弥勒菩萨,他要很慎重,他必定要反思过去,也要忖度未来,现在要将过去的释迦佛,怎样在教化,这四十几年间用什么方法教化,他也要忖度,未来这些众生如何来接,所以若要说到佛陀今生的教化,必定要再引述更长更远的古佛,在人间教育的形态,所以这就是智慧的菩萨。

  他要回答这段文,也是很重要,所以说,「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

  现在释迦牟尼佛,他是要说大法,和过去四十几年间,所说的法不同,来一个大转弯,他要说的是大法。

  而且「雨大法雨」因为众生的心地,失去了法很久了,是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所有在大地的众生,已经心地缺了法水,应该人人的心地都是很酷旱,已经是很干燥了,所以现在佛陀开始要雨大法雨,开始用法雨滋润,滋润所有众生的心地。

  所以这段经文要听清楚,这也就是文殊菩萨要回应佛陀,不只是回应弥勒菩萨,是要回应佛陀,他讲经完,打坐,眉间放毫光,而且其境界照万八千佛土,这种现神变相在这个法会中。

  所以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就是,要让当场的人起信心,要起信心之前,他要先有疑问,所以常有句话说,大疑大悟,有疑心的人就会想要赶快来听,尤其是弥勒菩萨,现在要为现场的这些人,要来鼓励,你们若是内心有疑,你们若不会问,我来代替你们问,因为我代替你们问,你们若是结上这个缘,未来也能够来人间再补助。

  所以一佛出世,千贤,很多的贤人都能够同世来,这是准备要教育普天下众生,不是一尊佛而已,所以现在就要有很多的好缘,大家共同一起,都来了解释迦佛,现在所要宣说的大法。

  所以他就代替在当场的人来问,你看,弥勒菩萨的慈悲,他还为了陆陆续续来的人,前面没有听到的,他又以偈文让大家都有听到,这也是慈悲,文殊菩萨他的智慧;所以不只是,这个道场上的人听到,是要知道佛的本怀,不是只为了现在,还要再为了未来的众生,佛陀要畅演本怀,他也要顾及未来,还没有接触到佛法的人。

  所以佛陀三根普被,也要让小教的人,他开始渐渐进来,一进来就能够慢慢来体会,所以这是「雨大法雨」,三根普被,三草二木,我们前面说过三草二木,不管是小株的草,或是一粒种子在地下,或者是大树,三草二木。

  二木就是菩萨,发菩萨心,志成佛道这二种,不只是要行菩萨道,而且一直追随到佛的境界,这就是二木。

  所以这个当中,文殊菩萨他就说,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开始要降法雨了,要来滋润众生的心地,开始要来吹大法螺,还要有声音,法从声入,所以声音号召,赶快来叫人来。

  就像佛陀入灭之后,迦叶尊者开始思惟,法若没有传下去不行,所以他就到须弥山最高的地方,去击犍椎,那就是击法鼓,让分居在每一个地方的人,能够听到这个鼓声,知道有事情召集的时刻来了,所以那个时候大家才会集合,开始结集经典,这在前面也说过了,这就是要演大法义的时刻。

  各位,我们学佛,必定要很用心,虽然这样说了这么多,也是怕大家听不清楚,反复再一直说,还是希望人人能了解,佛法是甚深微妙法,所以我们必定要很用心,用心去体会,才有办法,将佛法这样入我们的心,我们才有办法,深入佛法的大海里。

  我们必定不要有一点点的疏忽,不要想今天没有听到明天还有,不要这样,我们必须要用心细思惟,所以我们要细细思惟,我们要入佛心境界的法海中,了解佛陀这慈怀,他是要演大法,微妙法,所以我们还是要好好用心,深思,慎思佛陀的教法,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请大家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