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八节 无分别智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1日
来源:   作者:郭耀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八节 无分别智

  第八节 无分别智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无分别智

  (一)无分别智

  “应知一切觉性之法,要远离我执分别之心,以如是故,应将一切法使其还原成为无障,使其无障还原为任何皆是显现,使其任何皆能显现还原为无生,使其无生还原成为无有来去,使其无有来去还原成为无二,无二还原成为边际大解脱。如是使一切法还原成为无分别无思维,一切法还原成为明显而不散乱之体也。”[1]

  (二)无分别智

  具有善业利根瑜伽士,无有见,誓,事业道方便,亦无发心,因,果,治,功力,见了胜义世俗不二见,彼即见了心之真如性,如是方能成办要中要。[2]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无分别智培养是成佛重要关键之一,笔者举例如下:

  (一)金刚藏!乃能入是菩萨大智慧光明三昧,如是十方世界微尘数等诸佛皆同一号,加汝威神。所谓:卢舍那佛本愿力故;本威神力故;汝有大智慧故;欲宣一切菩萨不可思议诸佛法明故。所谓:入智慧地故;摄一切善根故;善分别一切佛法故;广法智故;决定说诸法故;无分别智善分别故;一切世间法不能染故;出世间善根清净故;得不可思议智力故;得一切智人智境界故。所谓:如实说菩萨十地差别故;大智慧光明善分别以自庄严故;[3]

  (二)以无相智知一切相,以无分别智知一切分别,以无众生智知一切众生,以无执着智知一切执着,以无住处智知一切住处,以究竟法界智于一切世界示现身,以一自性智入于无自性,知一切法不可说,而现大自在言说,以无差别智知一切差别,以无世间智知一切世间。[4]菩萨一剎那中以无分别智普见三世法三昧、菩萨念念中普现法界藏身三昧。[5]

  (三)妙智无分别,以有空行故。分别有思量,无分别无思,了别即是相,不了得涅槃。若能如是知,名为大智者,是故尽智者,得智无分别。[6]

  (四)一切法藏无变异故名为如如,无颠倒故名为实际,过一切相名为寂灭,圣人行处无分别智之境界故名第一义,阿难,是如来界,非有非无不染不净,自性无垢清净相应。[7]

  (五)谓诸菩萨诸佛世尊入法无我,入已善净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假说自性。平等平等无分别智所行境界,如是境界为最第一。[8]

  依大乘经勤修行者皆能引得无分别智,能正对治一切烦恼。[9]

  (六)世尊,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所缠,名如来藏,如是等胜鬘经中广说灭谛应知,又以何因得此灭谛如来法身,谓于见道及修道中无分别智三种日,[10]诸佛如来有二种法身,何等为二,一者寂静法界身,以无分别智境界故,如是诸佛如来法身,唯自内身法界能证应知,偈言清净真法界故,二者为得彼因,谓彼寂静法界说法,依可化众生说,彼说法应知,以依真如法身有彼说法,名为习气,偈言及依彼习气故,彼说法者,复有二种,一细二麁,细者,所谓为诸菩萨摩诃萨演说甚深秘密法藏,以依第一义谛说故,麁者,所谓种种修多罗祇夜和伽罗那伽陀忧陀那尼陀那等。名字章句种种差别,以依世谛说故。[11]

  (七)论曰,此无分别智自性离五种相。

  释曰,五种相中,若不作意是无分别者,复次若心及心法不行故,是无分别智者,住灭受想定等应是无分别智,此智不成,何以故,以住灭定等时无有心故……复次若智体性如色者,如色顽钝无知,智亦如是顽钝无知,复次若于真实义中,取种种相是无分别者,此取即是分别,以分别言此是真实故。[12]

  --------------------------------------------------------------------------------

  [1]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58~59页.

  [2] 同上,第93页.

  [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一,《大正藏》第九册,第542页.

  [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五,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88页.

  [5]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正藏》第十册,第672页.

  [6] 《佛说文殊尸利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4页.

  [7] 《佛说无上依经》卷上,如来界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第470页.

  [8]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说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册,第486页.

  [9] 《成唯识论》卷三,护法等菩萨造,《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14页.

  [10]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法宝品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23页.

  [11]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838页中.

  [12] 《摄大乘论释》卷八,增上慧学胜相胜语第八之一,《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第307页中.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