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47讲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47讲
第47讲:第三品(第6页第2行-8行)
(1995年7月22日)
上次讲三自性,三能相,尤其在遍计所执性跟依他起性,以至圆成实性,尤其是遍计所执性,它的构成,这个问题恐怕是佛教里头最重要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它跟生死、涅磐,杂染跟清净、圣凡,交界,是个错位的问题,是个误点,是最关键的问题。
三自性,也叫三能相,三能相呢,可以把佛所说的一切,以至所有的经论它都能界定,哪个地方说的意趣?是有是无?是假有还是真有?都由三自性、三能相来界定。尤其是遍计所执性是怎么构成的?它这个错位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学佛学的最中心的问题,也就是三自性,跟世间所有的学问,都不相同的地方。因为世间的学问,根本说起来都是遍计所执性,它讲不到依他起性跟圆成实性。
所以这个三自性跟三能相来说,也是搞《摄大乘论》时我感觉到的,是讲的最详细、最彻底的,而关键就在遍计所执性怎么样构成?是它怎么错位的?这我们一个中心问题,看起来《摄大乘论》的文字好象比较深吧,问题好象跟世间所有的论点都有很多的不同,但是,我们要深入地理解的话,《摄大乘论》实际上是把大乘佛教真正的要点跟特点都给突出了,所以我们能下功夫把这部论能好好地钻研彻底,那真是受用无穷。
所以现在就是什么是依他起性,上次我们谈了,现在要集中力量搞清楚,就是什么是遍计所执性?别看遍计所执性是执著的,它并没有,本身是个能相,它并没有所相,这个自性特点是很突出的,这段文字要特别仔细地分析一下,将来大家利用藏文《摄大乘论》跟汉文的《摄大乘论》对照起来读,更可以把文字方面弄得清楚些。
本来遍计所执性它所缘的也就是依他起性,可是呢,虽然它缘的依他起性,错位也就在所缘的方面,本来是依靠依他起,但是它又背离了依他起。它这缘就是在所遍计的这方面,它离不开依他起,那么依他起不是依自起,是因缘所生法,是假有,可是虽然它是假有,可是还是比起来遍计所执性的根本没有那是相去很大。本来它是依靠依他起的相分,也作它的所缘,作它的所遍计,可是呢,由它的能遍计方面,就是指的使依他起性变了,把它所遍计变了,本来是依他起,怎么成了遍计所执?
“何因缘故,名遍计所执?”这两个问,前头我们也谈到了,第一问是,自己对于自性的理解提出的问题,何因缘故呢?就是对他人了解而提出的问题。这个大家要特别注意,事物总是由两方面,特别有两方面是自性跟差别。底下也谈的很多,自性跟差别这个分别,也是个基本的分别。我们普通说,今天天气好,今天天气坏。今天的天气就是自性,好坏,是差别。声是无常?是常呢?也就是,声是自性,常、无常就是差别。所以自性跟差别问题,也是我们所有分别里头一种根本的问题,尤其在逻辑方面,在因明方面。底下也要谈自性跟分别的问题。
在能遍计方面,大伙也要注意,
“无量行相意识能遍计”生起的原由。在玄奘法师翻的“遍计颠倒生相”,生相这个“相”,在藏文里就是原因的意思,就是由能遍计,能遍计这方面意识具有无量无边的行相,能够分别一切东西,可是它分别呢,就在这个地方它就由它的能遍计就造成颠倒生起的原由,只是由它的能遍计就起了这样的变化,是一切颠倒生起的原由。
玄奘法师把“相”翻的范围很大,在藏文里头,象这个地方就是“原由”的意思。象五识:名、分别、相,那个相也是原由的意思,相分的相,也是原由的意思。所以这地方翻原由比较更确切。所有的颠倒生起的原由,就在什么地方?就在能遍计上。能遍计也就变成了遍计能执著的心。这样子,由它这能遍计,就造成了我们的颠倒,所有的颠倒错乱,都由这个能遍计,就是遍计能执搞出来的,这是一个根本的分野,分界线。
底下就更进一步解释,藏文里是
“自能相实无所有,唯有遍计能执”,就是唯有能遍计“可得”,藏文里就是“唯有能遍计可得”,而没有自性的意思,没有自能相,也就是没有自性的意思。能相都是界定,它根本没有自己的体性,这个就是指的二我,常、我,这些都是属于根本没有自性,根本没有自能相的,一点影像都没有,丝毫不存在。我们能指出什么是独立存在的东西?我们能指出什么是常一不变的东西?世界上没有这个东西,只是人类给增益上、增加上的。
并且人类还在努力在有为法上找独立存在的东西,象科学也在追寻、哲学也在追寻这个,科学也在追寻最后的那个东西,在有为法上找出最后的根据来,这个根据是一切的根据,是自己独立存在的,要不就是常一不变的。所以世间的学问里头,它都离不开我见跟常见。可是因为我见常见,就造成了颠倒,造成了错乱,造成了生死轮回。
可实际上,我们要研究人类颠倒的情况、因果的情况,那就必须讲互相依存的因果关系,象阿赖耶识,它离不开杂染品法,离不开前七识。互相依存,所以佛教看事情都是互相依存的。拿现在这个说是个人主义,能单独存在,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人类自己加上的,武断的东西。所以这种个人主义绝对行不通,天下大乱的根源。
所以这地方,自能相一点没有,只是它能遍计、能执著的这个心,只有能这方面。你说上帝有吗?最后那大爆炸有吗?所以这东西,在佛教里头,对于什么是假有?什么没有?真有?就是由三性来判定,来界定。所以三性学,在佛教,尤其在大乘,慈氏学里头,是最重要的,要讲般若学、唯识学,都离不开三性。
说点题外话,章太炎他曾经好象能衡量世界一切学问,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三性学呢?在历史上,因为慈氏学是最后提出来的,比龙树学更进了一步,并且传到中国来以后,变化很大。大家以后研究三性学,真正能理解三性的人并不多,讲三性的人还是有,但是讲的对不对,那还是问题。象华严的法藏,曾经在玄奘的译场里工作过,后来离开了,并且给武则天讲三性。真正象把这个吃透了,象《摄大乘论》这么讲法,恐怕没有。而这是最基本基本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在这地方。
所以只有能遍计、能执著的这个心,并没有那个莫须有的境界,那种我、二我,根本没有,根本不存在。所以遍计所执性也很奇怪,它就是一个能遍计、能执著的心,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并没有一个我,但是呢,这个使得我们人生波澜壮阔,五花八门的,就是由这个来的。杂染,所有的杂染,所有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由这我见生起。本来没有的东西它就认为有嘛。你看现在这造假,种种的想法,种种的不同心理、认识,千差万别。现在不是讲多元吗?多元,还不能尽其数量,太多了!都说是唯识学最复杂,都不愿意学,可是世间的有我见的东西,更复杂,复杂的要命!你没法说清到底怎么回事。所以这一个错位,造成了光怪陆离,一切一切的生死轮回的现象。
所以大家最主要要抓住这东西,我们每时每刻都有这个歧途,到底走正的方面?还是走邪的方面?到底是有我、是无我?可是人生是颠倒错乱的,我以前说过,只有象释迦牟尼出来,他说,“我”跟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完全不同,把我单提出来。这我单提出来,就是遍计所执。
世间人把我搁在里头了,什么都有我,他分不开,“我思故我在”,我思应该思在啊,他偏我在。这个事情,我喝水、我讲话,都加一个我,离不开我。其实常的东西哪能生起变化?它要能生起变化就不是常了,是不是?人奇怪,人的想法奇怪,所以只有说它是无明,这无明掩盖了一切。所以,正确的分别,这无明呢,它都有不正确的分别,你看无明很简单,里头包含很丰富。都说是佛教的唯识是唯心论,胡说八道。佛教的唯识学就是由唯识来表示因缘所生法、依他起法,表示它自己也是不存在,才能够证真如。真正讲起来唯心的是什么?世间的根本没有的东西,他非执有不可,这才是真正的唯心,真正的主观!你说这我有没有?他楞说有,那是不是唯心哪?是不是主观主义呀?我说佛教是最真实的,是最实在的。只有能遍计,只有执著心,这才是真正唯心。
所以这遍计所执性是一个真正唯心的,只有能没有所。当然依他起性它也是能,我们这个所有讲的阿赖耶识,讲《瑜伽师地论》一百卷,或者上千卷的书,它都讲的能、能分别,讲能的方面。所的方面为什么没有?实际上遍计所执性,要执著起来是没有所。我们执著得厉害的话,当然是注重所的方面,现在一般都不注重能,能的方面才是真正的原因,所以这就是遍计所执,这遍计所执,大家要弄清楚。
底下就是圆成实性。
“若圆成实自性,是遍计所执永无有相。”这个相是能相,永远没有能相,就是刚才那个自能相没有。
“云何成圆成实?何因缘故名圆成实?”这又提出两个问题来,底下答:
“由无变异性故,名圆成实”。它这个无变异,跟普通的所谓常见不一样,这无变异是没有什么变异,就是永没有那种根本自性,没有的东西,根本没有。根本没有你增益上去的那些东西,就是二我。根本没有这样一些东西,必定没有这东西,这是没有变异。你说这能变异吗?根本没有那错误颠倒的东西,永没有颠倒、必定没有颠倒,这就是真如,所以叫二无我所显。
这无我无常,佛教里头三法印,无我无常你没法打破,这才是真实,永久不能变化,这叫常,并不是普通说的常一不变的常,我见的常。正是针对世间那个二种我来说常,必定没有二种我,那就是常。
现在的人不甘心,总把这真如拉成世间的神我,世间的本体我,本来是无为法,非要拉成有为法。所以这个人类很奇怪,对真的东西,他有点不相信,习惯了那种污七八糟,那种不正确的,习惯于我见。
根本没有变异,这个你说它必定没有我,这没法变,这个真实是没法变。
“又由清净所缘性故”,前头提到佛教是最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虽然我们也利用名言,许多经论法宝都是这样,但是说它是从清净法界等流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它清净所缘,这个圆成实性是清净所缘。为什么流露出这么多这个,又利用语言,又表示出离言的法性?跟世间利用的语言的那种作用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就是原因呢,是佛,亲证真如,以真如为所缘缘等流出的。佛教整个可以说,从真如而来。可真如并不是真如本身,生起世界,是证真如以后建立、安立语言,安立圣教,使我们能够明白,什么是杂染?什么是清净?这个圆成实性,就是清净所在,也就是正智所在。说前后要密切联系起来看,还有
“一切善法最胜性故”,一切善法没有比圆成实性再高的了。一切善法实际上都离不开真如,都是以真如为根本,其它一切善法都是有点无我的性质,所以我们一切的善法跟无我有关系。恐怕价值论里头,真、美、善,都离不开真如,离不开无我。中国的绘画、诗、词、文章,恐怕都跟无我有一点关系,所以它是在一切善法里是最胜的。
“由最胜义名圆成实。”这把三性差不多主要的地方讲了。
底下还是继续深入。前头很长的段落里头都是围绕莫须有的境界有没有?也就是一种是语言所诠的义,一种是我们识所缘的义。在《成唯识论》里,它把语言给分作两种,一种是诠表的语言,一种是了别的语言,了别境,一个是诠表所诠的,一种是语言,一种了别识。我们的错位就在这两个范围,一是在识,一是在语言。一在了别识,一在言诠方面,也就是信息、记号上。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