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法师:表里如一就是道
万行法师:表里如一就是道
学佛如果没有正确的见地,听谁说都有道理,听魔说更有道理。因为魔更巧言令色,别有用心的语言听起来更悦耳动听。相反,真正有用的话不一定是好话,不一定动听。所以古人说“忠言逆耳”。可是好多人就喜欢听好话。什么时候你能超越耳根眼根,也就有主张主见了。
东华寺就培养两种人:一种是会说的,像法象那样,会讲经说法,普度众生。一种是埋头苦干的,像昌恩、内明和吉象,这种类型的人不会讲话,但很实干。成功的人都不是靠讲,而是靠实干。因为语言是虚的,讲的话不落地,是起不了用的。只有付诸行动,落到实处,才能起用,才有真实的意义。
做事一定要有方案,制定的方案一定要能落实,如果你的方案具有60%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这个方案就算是成功的。一个实干的人策划的方案,可以实施到80%到90%。不是实干的人策划的方案,可能连60%都达不到。一个成功的人和一个不成功的人所出的方案,成功率有很大的差别。就像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去听成功学,而给这些企业家上课的讲师并不是成功的企业家一样。为什么有那么多不是企业家的人给企业家开培训班呢?为什么成功的企业家又愿意出高昂的培训费去听他们的课呢?为什么会有这种似乎不符合逻辑的现象存在呢?
居士:他们一个是善于表达,一个是善于做事。
上师:成功的企业家会按培训讲师所说的去做吗?
居士:会。(少数人说)
上师:成功的企业家去听不是企业家的人讲课,但绝不会按他们所讲的去做。往往讲课的人说东,成功的人便往西悟出了一番道理,找到了一道门。他们是听课受到启发才悟出一套管理方法,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如果没有这些课程,他们也悟不到那些方法。他们会听讲师所讲的方案是否具有操作性,能否落地。而那些讲师从未在商场上实战过,为什么能给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呢?佛门里说:“依文解义,三世诸佛喊冤。”他们所讲的正确吗?具有操作性吗?现在在中国的市场上,都是不成功的人给成功的人上课,为什么他们的课会有那么大的市场?
C N:市场的需要。
居士:被金钱诱惑。
居士:他们讲的课蛊惑人心。
上师:蛊惑人心?你能蛊惑我,我也会去听。
HM:那些企业家很善于汲取外来的营养,补充自己的不足,他们会把听到的结合自己的实际,很好地运用起来。
上师:你沾了点边。为什么他会成功?因为他整天在“战场”上操练。为什么你没有成功?因为你一直坐在教室里“操练”。所以你在理论上圆融无碍,就像企业家在商场上实战圆融无碍一样。一个企业家一旦成功,他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市场,更需要理论,因为他要为企业培养中层领导,把经验传授给他们,这时候没有理论不行。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如果你没有理论,就不能把经验很好地传递给你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下一代。在商场上,你的直觉会告诉你这样做是对的。但是,要把你的经营方法、理念传递你的第二代、第三代,培养后继人才,没有理论是不行的。所以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愿意花几万,甚至几十万去北大、清华等大学进修,或者上社会上一些成功学或高级管理课程,弥补他们理论上的不足。
出家人也是如此,尽管你掌握了用功方法,有了禅定功夫。但是,如果你没有一套理论,或者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你就不能很准确地把你的方法表达出来,传授给他人。理论和实践任何时候都是有距离的。当然,能表达出来的都是有为法,真正的心法是表达不出来的。
作为出家人,我经常强调,一个是吃嘴巴这碗饭,一个是吃腿子这碗饭。只有吃这两碗饭才受人尊重。为什么古人那么崇敬出家人?因为出家人知识广博,多才多艺,充满智慧,能指导世间人。世间人接触到出家人,听出家人讲法往往很震撼,很受益。可是现在的出家人,尤其是汉地的出家人,物质条件太好了,心都放在物质上了,所以不会放下身心去研究佛学,开发精神领域。而藏传佛教的出家人很清贫,物质匮乏,他们的心只有转向精神领域。一个人只有进入了精神世界,才可能不被物质所转。
在我们做事时,体现了一个“用”字,这个“用”把我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关键时刻不是看我们怎么说,而是看我们怎么做。所以,佛教千强调万强调,就是强调一个“用”字,落在一个“慧”字上,慧就是用,用就是慧。有时候我们的方案听起来很圆满,但是,如果按这个方案去实施,结果往往一塌糊涂四不像。学佛和做人一样,要去做,去尝试,光想是不会有结果的。不要怕做错事,做任何事都是要付出代价和成本的。一个人贪生怕死,主宰不了自己的身心,想在精神领域有所开发,思想上有所提升,那是不可能的。你连自己的身体都支配不了,天气一热就不想做事,天气一冷就躺在被窝里不想动,你如何支配你的心灵?
有的人,尤其是学佛圈子里的人,你说一句,他会回你十句,他整个心都用在怎么反驳你上。为什么会这样呢?内心脆弱。一个人的承受力不是体现在他对的时候,而是体现在他错的时候。实际上对与错都需要承受,人在成功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昏了头。但是,凡夫俗子都是被自我左右,有几个能突破自我,跳出自我看问题呢?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否肮脏,是否混沌,欲望是否强烈,承受力是否强,你们说如何鉴别?
居士:从他的气色来看。
居士:从眼神上看。
上师:我看到一种现象,就是讲课的人向听众提问,听众都不回答。这是对讲师最大的不尊重。听众应该与讲师互动,配合讲师。为什么听众不回答呢?因为好面子,怕自己讲错了丢面子。一个一事无成的人,一个普通的凡夫,他没什么好安自己的心,所以就特别好面子。而成功的人都不好面子,因为他们的面子被伤过很多次,丢了很多次,他们学会了务实不务虚,已经超越了面子,可以不顾面子。他们需要的是实惠,不会去维护这个虚而不实的面子,不会为了面子而活着。只有我们没有成功的人,面子从没被伤过的人,才那么爱面子,那么放不下面子。因为我们内在没什么东西可以维护,唯一能维护的只有面子。就像有钱人从不怕人说他穷,穷人最怕人说他穷一样。
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想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必须有过人之处,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就是我刚才讲的,要么你会说,要么你会做,而且你说的做的还要得到行家的认可。一个人的力量用在说上,做的力量就会减弱;同样,一个人的力量用在做上,说的力量也会减弱。就像我们的力量用在左手,右手的力量就会减弱;用在右手,左手的力量也会减弱一样。如果你把力量平均分配给左右手,它们就各占一半。我们必须学会随时把两只手的力量用在一只手上,也必须学会随时把一只手的力量分给两只手,而且做到瞬间分开,瞬间合一。
在这个世间,做任何事都与时间相关,一件事过了它特定的时间,再做就没有意义了。成功都是在瞬间,而时间不会为你停留。有的人活一世相当于常人活一百世,因为他一辈子所做的事,相当于常人一百辈子所做的事。多数人活着都如同行尸走肉。所以禅宗有一句话,“拖僵尸的是谁?”,为什么要拖着一具僵尸呢?你这具躯壳能起用,就不是僵尸了;不能起用,就是僵尸。工具就是这样,发挥了它的功用就有价值,否则就是一堆废物。
你想得再多,说得再多,交给你的事没做成,或者没做到位,你怎么解释都没有意义。你把事情做出来,什么都不用说,一切尽在不言中。有一种人一出手就直指要害,一步到位,不需要第二步、第三步。而有一种人生来就务虚不务实,一出手就与目标偏离。一个心力强大的人不会做一件事,他会全力以赴地去学习、研究、实践,从不会到会到精通,结果做得非常好,非常成功。而一个心力薄弱的人不会做一件事,就自动放弃了。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哪有学不会的呢?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不会”变成一种动力。
宗教场所是社会各界人士、各个阶层都会来的地方,是人流量最大,交流最频繁,信息最丰富的地方。但是很多人以为宗教场所是信息最闭塞的地方,出家人什么都不懂。
一个人管不住自己的口,就容易说是非,收集别人的业障。学佛的人应该把心用在学习和充实自己上。如果用心学习,用心修行,怎么可能收集别人的业障呢?你的注意力都放在别人身上,不注意自己,怎么会进步?
一个修行人不需要刻意维护自己的形象,你把事情做成了,你所做的事有价值有意义,你的形象自然就高大了。
我经常告诉一些信徒,你要是想出家,你在社会上玩转了,赚钱了,升官了,再来出家,那才有意义。你在社会上折腾了很多年,是个商人没赚到钱,是个从政的没当上官,最后你说你“看破、放下”了,我是不会相信的。你从来都没有拥有过,怎么可能看破放下?
人与人之间的智商是没多大差别的。你们别以为我多闭了几年关,多读了几年书,我的智商就比你们高。实际上没有差别,唯一的差别是,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停地做事,待人接物,我接触的人与事比你们多一点,阅历比你们深一点,所以我的知识比你们丰富一点,做事比你们老练一点。就像唱歌一样,你经常唱,自然就唱得老练一些。你的嗓音再好,从来不唱,一开口就跑调了。你们说我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实际上我一开口唱歌就跑调。
古人有机会做事,都是带着感恩的心态。可是现在学佛的人,事情一来就抱怨。就是为了自己的一日三餐,你也应该做事啊,何况我们还有信仰!可是出家人个个都自由散漫,都是想着自己的事。所以我说我们只是一个团伙,还不是一个团队。知客师听了还笑,难道我说错了吗?你给我解释一下,团队是什么概念?团伙是什么概念?各有各的想法和理论,各打各的小算盘,各怀鬼胎,这就是团伙。团队是万众一心,无论多少人,都是一颗心,一个理念。
信教就是要先爱国,学佛就是要先做人,修道就是要先发心,就是要奉献。东华寺就是靠这个家风,这个理念让大家万众一心。你来到东华寺,能接受东华家风,并按这三句话去做,我就把你顶在头;你接受不了东华家风,就不要待在东华寺破坏我们的和合。每个公司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文化,比如说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就是他们的灵魂,他们把“德”放在第一位。
一个人怎么过都是一生,胆小怕事,贪生怕死,做事前怕狼后怕虎,死要面子,这样活着是一辈子;老子天下第一,什么来了都不怕,都大胆去迎接,放开手脚去干,也是活一辈子,而且还活得很爽快。尤其我们是社会的最底层,没有妻儿、财产、地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们本身就没什么可束缚的,还有什么尊严、面子好顾虑的?为什么还不是一个解脱的人呢?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怕老虎,你们说一说?
居士:老虎吃肉、吃人。
居士:它眼里没有害怕的东西。
上师:为什么大家都不怕小绵羊呢?
居士:因为它没有气魄。
上师:为什么我们也怕狗呢?
居士:它咬人。
上师:为什么我们怕小毒蛇?
CN:它有一种玩命的境界。
上师:为什么我们不怕鸡,不怕小白兔,不怕苍蝇、蚊子呢?
CN:它们的力量不够,对人够不成威胁,不会像小蜜蜂一样,死也要扎一下。
上师:你们看过《封神演义》没有?为什么那些神仙、真人把怪兽当坐骑?因为这些怪兽成了他们的手脚,能保护他们。你们的内心真的放下了,真的没有争斗,没有贪欲,没有反抗吗?我们一进养生堂,工作人员就毕恭毕敬,你对大家是真的恭敬吗?我会相信你的外表吗?
你拜万行为师,就必须接受万行的风格,就必须有他的风格;你接受不了万行的风格,没有他的风格,就不要拜他为师,尤其是你们刚出家的人。东华寺就应该有我的风格、我的风采!你像熊包一样懦弱无能,就不要在这里待。我就奉行老虎、狮子的精神,修行做事都要果敢,有气势有魄力。我经常说宝剑出鞘就是要见血的。宝剑虽然杀人,但杀的都是坏人,是维护正道的。我们是传教士,是佛的代言人,是维护因果的。如果你不维护因果,就失了天职。
我说一个实例,有人问我:“师父,我被一个人害得很惨,我应不应该报复他?”我说:“应该报复他。”他说:“你是出家人,怎么会这么说呢?”我说:“我是主持因果的,你不报复他,这个社会就没有因,没有果了。为了证明因果的真实不虚,你就必须报复他,让他付出代价,让他认识到有因就有果——今天我受到报应,是因为我曾经害过别人。”
你这样做就没有失去天道,没有失去天职。同样,别人对你有恩,你也必须报答,不报答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仇要报,有恩也必须报。否则,你就不是一个维护道的人。人家对你有恩,就要加倍地报答。他害你,你也要让他得到应有的制裁。如果你连道都不维护,因果都不维护,你能还做什么?他偷了你的东西,你抓住他,把他痛打一顿,他就不敢再偷别人的东西了。否则,你所谓的“慈悲为怀”,放过他,他轻易得了手,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从此就以此为业,从小偷变成大偷,结果你的慈悲害了他。人家帮助过你,你就应该涌泉相报;他无缘无故地害你,你也应该让他付出应有的代价。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天下就没有因果了,我们的存在就是要让因果平衡。就像法官不主持正义,天下就没有公理,法官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一样。你接受不了我这番理论,就不要认我为师;你认我为师,你就要认同我这番理论。人活着,任何时候都必须讲道理。
知客:我们主张维护因果,那么我们如何超越因果呢?
上师: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超越因果的。我刚才所说的也是超越因果的。超越因果,又不昧因果。
居士:如果你把别人的腿打断了,来世是不是要还呢?
上师:你说的非常有道理,那就等到来世你再把我的腿打断。既然相信因果,就要相信到底,这一世你打了我,下一世我打你就好了,这就是因果。
知客:如果一个人报复你的时候,嗔恨心依然存在,那不叫冤冤相报吗?怎么叫超越因果呢?
上师:这就是境界。做任何事就是两种境界:一个是游戏的境界,一个是恐惧的境界。在玩游戏的时候,你是无我的,因为你知道是游戏,不会当真。而恐惧是带着我执做事,这件事的因果就会延续下去。如果不带着我执做事,因果是不会延续的。为什么你能以游戏的心态做事呢?这就是境界,就是内在的心力,就是定力。不能以游戏的心态做事,说明你没有这样的心力。不敢做老虎,你就做绵羊。所以绵羊就是绵羊,老虎就是老虎,宝马就是宝马,桑塔纳就是桑塔纳,它们的本质是不一样的。绵羊的活法是对的,老虎的活法也是对的;桑塔纳的价格是合理的,宝马的价格也是合理的。所以,我是绵羊,就亮出我的风格,我是老虎,也要亮出我的风格,让你们看清楚,我从不掩饰。我经常告诉大家我就是这个东西,不需要什么包装,你喜欢这个东西就捡回家,不喜欢就不要动它,不要去欣赏它。
一个人要么提得起,要么放得下,最可悲的是既提不起又放不下,犹豫来犹豫去,在中间摇摆不定。但是,往往犹豫的人能找到足够的理由证明他的行为是对的。要么你狗熊到底,孬种到底,你很真实,表里如一,你也能受人尊重。因为大家都喜欢弱者,在弱者身边能显出你的强大和优势,你会干得更有劲。而在强者身边只会显出你的弱小,你会感到自卑,就像你们在万行身边感到自卑一样。但是,如果你转变心念,像万行一样努力十年二十年,你也会成为强者。我希望你们都有这样的勇气。
一个人无论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要讲道理,都要信因果。该你做的时候,你就毫不犹豫地去做;不该你做的时候,就坚决不做。是你的工作,跟你有关系,做错了,你就坦然地去面对,去承担,不要绞尽脑汁去解释、辩护。你与其绞尽脑汁去辩护解释,不如绞尽脑汁去解决问题,纠正错误,把事情做好。就像我经常说的一句话,你小里小气,用心省钱,不如用心去赚钱,终究是个用心。你勤劳一点,服务好一点,态度好一点,不就把钱赚回来了?
但是,人的理念是不一样的。我的理念是与其用心省钱,不如用心赚钱。你在别人身上打主意,不如在自己身上打主意。小时候我老爹就告诉我:恨人必穷,恨己必富。你总是羡慕别人,总是怨恨别人,你肯定活得很阴暗,很痛苦。恨自己不中用,牙一咬,努力十年二十年,你就站起来了。
维护你的人、追随你的人,你一定要用生命去保护他。跟你作对的人,一定要把他灭掉,你留着他早晚是会坏事的。今天你放了他一马,明天他的翅膀硬了,必然会坏了你的事。因为他就是这样的种。黄连就是苦的,甘蔗就是甜的,这是改变不了的。所以你把黄连和黄连放在一起,就发挥了它的作用;你把黄连放进甘蔗汁里,就破坏了甘蔗汁的甘甜。
有些人对人生感到迷惘、茫然、失望,那是因为他没有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一直很欣赏水泊梁山的英雄,和三国演义里的先锋武将,特别奉行东北人的一句话,“宁可干穿,也不干蔫”。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敞开心胸,甩开膀子去干。
从小到大我就出了两次手。第一次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教室前面破了个洞,我正好坐在前面,风吹得我很不舒服,我就用水泥把它堵上了。我旁边还有个女生,一个男生就说:“你照顾女生,你是不是喜欢她啊!”他第一堂课就在说,第二堂下课的时候还在说。我一个直冲,一拳头就打过去,把他的下巴打歪了。我以为他不会还手,没有防备,结果他也一拳头打过来,把我的牙打断了一颗。但是,后来我和他成了很要好的同学,我跟他说:“你的手真重!我还真不是怜香惜玉想要照顾那个女生,只是自己被吹得难受。”
我一贯奉行忍耐忍让,所以我最大的错误就是允许对方犯错误,一次、二次、三次,我都不会说,结果让对方养成了爱犯错误的习惯。如果在对方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我就把它灭掉,就不会助长他的恶习。但是我忍了一次、两次、三次,还是忍不过第四次、第五次,我还是会出手。但是这时候出手,他的坏习惯已经养成了。如果你的恶习第一次露头的时候,我就把它灭掉,你可能就改变了。
第二次出手是在佛学院。当时有个同学,他没出家之前是个小混混。那时候我们吃饭也像现在这样过堂,有人给我们打饭打菜。我是农村去的,老实巴交,整天低着头弯着腰,平时都不吭声,也不敢抬头看人,去了半个月,我也不敢正眼看这个同学。他说话就像打机关枪,吃饭就像老虎一样。饭菜分给他,他“呼噜、呼噜”三下二下就吃完了,一看我才吃了一点,就把筷子伸到我的碗里来扒饭扒菜。第一次扒,我没有吭声;第二次扒,我也没有吭声。我错就错在第一次没有出手,让他养成习惯了,所以他就一直这样搞。那时候我刚十九岁,很喜欢武术,也学了点武功。有一天我实在忍无可忍,就把两根筷子一甩,正好甩在他的两只眼睛上。他用手一捂,血就从指缝里流了出来。当时我吓坏了,筷子还在他的眼睛上,我赶紧把筷子拔下来,然后照样吃饭不理他。对面坐着的法师看得清清楚楚,马上放下碗筷把他抬到医院。医生给他的两个眼角膜分别缝了两针。结果老法师惩罚我说:“万行,你把他的眼睛搞坏了,你就负责每天到医院去给他送饭!”我给他送了一个礼拜的饭后,他出院了,结果我们成了拜把子兄弟。他说:“他妈的,看你平时不说话,怎么出手那么狠?”实际上,我是不会打架才打得那么狠,如果会打架,就只会把他打痛,不会把他打伤。我从小就是被别人打的,尽管我会武术,但从来没有出过手,一旦出手,真的会要人的命。真正的高手都是点到为止,不会跟人打架,但是一旦出手,可能就置人于死地。我这辈子就打了两次架,打完之后都很后悔。
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做精做完美,因为你做的事就代表了你的素质、品质、形象和德行。这时候,要么你把他打倒,要么你就趴下让他打。我奉行的就是这种理念。要么他一出手,你就倒下。就像耶稣说的,你打我的右脸,我把左脸也伸过去让你打。要么他一出手,你就把他打趴下。就这两种选择。我最看不惯想打又不敢打的人,最不主张夹在中间做人,最讨厌既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人,表面上彬彬有礼,处处显示他的君子风度,内心却龌龊、肮脏、阴暗得很。
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要活得表里如一,没有必要心口不一。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人生,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没有必要委曲求全。你内在本来和谐统一的一股力量分成了两股,你不得精神分裂症,不变成痴呆,会如何呢?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健忘,有些人变成痴呆甚至神经病呢?因为他的六根跟六尘打架,身心不统一。如果你是个真实的人,表里如一的人,你可以在刹那间把你的力量合二为一,也可以刹那间让它一分为二,你能支配自己的力量。但是,因为你前怕狼后怕虎,结果就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人,不能支配自己的人,没有力量的人。为什么你全身的力量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呢?因为你心里有很多想法,你的力量分散了。如果你内在的力量没有分散,是一股力量,你需要分的时候就能分,需要合的时候也能合。就像现在有些人老婆孩子都不要,想出家,或者想出家又怕做早晚课一样。你连祖师都想当,方丈都想当,还怕早晚课?早晚课是我们佛教的基本业务,怎么会难倒连佛都想成的你呢?
我虽然当方丈,但是作为方丈,在殿堂里应该怎么走,怎么拜,拜到哪一句结束时起来,我都是向XX、DJ他们请教。我的脸、我的身份跟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应该比你们尊贵一些,但是我从来没有把它当个东西看。你艺不如人,就要向人家请教。隔行如隔山,你不懂很正常,为什么你不向内行人请教呢?MWW是建筑方面的专家,尽管她有些观点我不认可,但某些我不懂的方面,我还是一样向她请教。向人请教不丢人,是一种美德。而且一请教,你就懂了。如果不请教,你可能一辈子都不懂。这不是件一本万利的事吗?我经常跟大家说一句话:成功的人就是犯错误最多的人。尽管他不断地犯错误,但他还是锲而不舍,一直努力下去,从不言败,绝不放弃,所以他成功了。成功的人、聪明能干的人,都是勤奋好学、善于向别人请教、“丢人”最多的人,所以他成功了。刚开始建东华寺的时候,连图纸我都看不懂,那些符号代表什么我也不明白,现在我都敢自己出图纸了。这不是不断犯错误、不断丢人的结果吗?
释万行2012.02.23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