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万行法师:如何忠于自己的理想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5日
来源:   作者:万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万行法师:如何忠于自己的理想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做才算忠于自己的理想。在座的谁能把我今天微博上的内容背出来啊?

  答:扪心自问,你是否已做好了被打磨的准备?你能否为自己的理想放弃一切?……

  答: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到底能做什么?你扪心自问,你是否已做好被他人打磨的准备?你能否为自己的理想去死?能否死去自己的欲望?……

  答:你确定了你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吗?你为你的理想付出了多少?你能否放下一切?你用什么方法能达到你的目标和理想?

  师:出家人是靠嘴巴吃饭的,如果嘴皮子耍得好,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也不失为一个大方的人。但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出家人,不仅要会说,更要会做。我曾经说过,上等人立德,中等人立功,下等人立言。立德就是做人天师表。立功就是做一番惠泽千秋、利国利民的大业。立言就是总结自己的思想,留下教化、启发、利益后人的文字。在座的学佛人想为世间留下点什么呢?是身为师范留下德行呢,还是留下一番功业,或是留下你的思想?能以德示范的人,必须是已经降服自我的人。留下一番功业的人是有实干精神的人。立言的人,他的思想对后来人是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不像有些人的思想、观点,你听了觉得言之灼灼,很有道理,很深刻,但没办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人纯粹是玩理论,玩文字游戏,文词很优美,令人陶醉,但只能欣赏玩味,并不具备实践性,如果以他的思想为指导去做事,一定会一蹋糊涂,成不了事。真正的理论是可以实践的,否则不能称之为理论。

  大家问问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能实现我的理想?我有什么特长?我已经做到了哪些?目前我能做到的是什么?我准备好了吗?比如你想求法,或者求升官,求发财,为了你的理想和欲望,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了什么?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你需要一个环境,但是,真到了那个环境,你能适应吗?你能接受环境的考验和磨练吗?为了你的理想,你能去死吗?这里的“死”是指牺牲其他的欲望和抱负。人的理想或者说欲望往往不止一个,但是,当你选择了其一,其余的就必须全部放弃,不可能样样兼顾,样样兼得。比如你的理想是成佛,为了成佛,你要放下很多,失去很多;或者你的理想是得到真挚的爱情和家庭的温暖,你也要放弃很多;同样,如果你追求的是虚无飘渺的自由或事业,在生活和情感方面你也要放弃很多。所以我才问大家:你能为你的理想而死,为你的理想而活,为了你的理想受尽屈辱,忍辱负重吗?你现在是不是为了你的理想而活着?扪心自问,你究竟能为你的理想牺牲多少?能为你的理想放下多少?为了实现理想,你放下了什么?如果你不能为你的理想而生而死,为你的理想承受一切,你并没有忠于你的理想。如果你忠于你的理想,无论遭受多少困难、挫折、打击,受尽多少屈辱、委屈,你都不会动摇,因为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你必须放弃一切,牺牲一切。如果至今你什么都没有放下,你肯定什么都没有得到。你忠于你的信仰几分,为你的信仰活几分,为你的信仰死几分,你的信仰或者你的理想、欲望就会回馈你几分,满足你几分。如果你完全为你的理想和欲望活着,你的理想和欲望一定会全方位地回馈你。

  想成佛也是一种欲望。说得好听点是理想、抱负、志向。实际上从某个层面讲,理想、志向和欲望、愿望是分不开的。但是,当人的思想境界升华以后,欲望、愿望和理想、抱负就有区别了。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都不清楚,他怎么努力呢?能做什么呢?谁帮得了他呢?就是佛菩萨、真主、上帝也帮不了他啊!一个人首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尽管你可能不了解通过什么途径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你必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有这样,外缘才会渐渐达成。如果你完全为了理想、欲望活着,你的理想、欲望是不会亏待你的。

  今天早上写的那段话,是我半夜二点多醒来,披着棉被打坐二十分钟后写的。我一般都是十一点睡觉,三点左右醒来,打坐十到二十分钟后,脑子里形成了一段文字,然后就用手机编辑好,发送到微博上,然后继续打坐。不知坐了多久开始昏沉瞌睡了,我就盘着腿睡。听到打板声后,我就起床。我一直把睡眠控制在五个小时以内,因为身体有一种神经记忆功能,你给他五个小时,他就五个小时睡好;你长期给他八个小时,他就八个小时睡好。接受某种暗示或指令的时间长了,他就养成了习惯。这种习惯不是一二年可以养成的,少则十年。一件事你能做十年不放弃,不转移目标,怎么可能没有收获呢?

  刚开始在腾讯微博上写东西是觉得好玩。后来看的人多了,就退不出来,不写不行了。不写就会有人打电话发短信来问,所以就放不下了。再后来就变成了一种责任,每天都得写,而且还不能草草地写,要对得起观众。因为观众不只关注你一个人,他们会关注很多法师,并在心里作比较:谁的思想让我受益了,谁的思想更能解决我的问题,谁的思想更贴近现实,更实用……一段时间后,该放弃你的自然会放弃你,该跟你的会继续跟随你。本来我是不愿意每天这样写的,但现在我把它当作每天的功课。这样也好,借这个机会每天在手机上写,一二年下来,无意中可能把我的写作能力也锻炼出来了。

  今天早上写这段话,让我想起二十年前在佛学院读书的情景:当时快毕业了,学院的学生很流行出国留学,同学们每天都花五六个小时学英语。而我尽管也想过出国留学,但我整个心都用在打坐和研究佛学上,虽然也学了点英语,但不会讲。经过内心一番争斗后,我放下了出国的想法,决定去闭关。为了闭关,放下了很多东西,很多机会。

  一晃七年过去了,出关后,很多人请我到他们的庙里去做知客。实际上在寺庙里做官没什么好处,都是在受气、赔本。但是,对于一个年轻的出家人来说,可以满足一下虚荣心。实际上虚荣心每满足一次,我执就增长一次,离道就更远一步。就像在日常生活中你跟人吵架,每赢一次,你的我执就增长了一次。如果输了,对你来说反而是一次超越。实际上输的是什么呢?无非是我执、面子、虚荣心。所以佛教说:失去就是得到,得到就是失去;赢了就是输,输了就是赢。

  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能找到理由,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对的。为什么呢?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很少能换位思考。比如,作为东华寺的知客,你就代表了东华寺,你是没有自我的,你的自我已经死了,你不能考虑个人的感受和利益,要考虑东华寺的利益。你说你很难受,说明你有自我,如果没有自我,怎么会难受呢?同样,作为东华寺的住持,做任何事都要把自己放在一边,先考虑这件事对东华寺是否有用有利,是否符合东华寺的需求。

  在座的既然出了家,每天也要问自己:我今天的所言所行所想像个学佛人吗?像个出家人吗?我真的想成佛吗?如果不想成佛,想成什么呢?无论你想成什么,这是你的权力,你都应该为它而努力。接下来再问自己:我要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让我的理想实现?为了我的理想,目前我能做什么?我有什么能力和特长可以施展和发挥?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明白,都没有想好准备好,外缘肯定不会具足。只有当你的方向明确了,内在的力量具足了,心态稳定了,外缘才会随之而来。

  人的一生当中机会很多,可以说每一次机会都是一次诱惑,一次挑战。本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可是在人生道路上突然来了一个新机会,看上去唾手可得,如果这时候你一伸手,就分散了你的精力,也许这个机会你根本就得不到,也许你伸手后得到了,但这并不是你的初衷,你的理想,只是你意外得到的,你以为它不会消耗你的心力,实际上做任何事都是要付出成本的,每放下一次机会,内心都会经历一番挣扎,都需要很大的胆识和魄力。为了你的理想,即便遇到再好的事,再多的好事,都要放弃。但是,就你的理想而言,这些好事都不是好事,而是坏事。因为这些好事会让你丢掉你的初衷和理想。如果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你所遇到的机会只要不利于实现你的目标,你都必须放弃。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笨人,不敢有多的理想。为了证明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我另起炉灶,自己开山。一晃十年过去了,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能力也得到了证明。建一座庙和建十座庙有什么区别呢?它的程序、手法、技巧或者说玩法是一样的,再建就比建第一座容易多了,建一座就等于建十座。如果一个人一直重复地做一件事,失去了挑战,就会变得麻木,像个机器人,也就无法进步了。但是很多人会想:我做得很熟练,很轻松,已经上路了,再改变又得重新开始,又要付出很多,太累了。没错,从这个角度讲是这样。但修行人每天都要进步,要想进步,每天都必须经历新鲜的人与事。每一天对我们的生命而言都是新的一天,每一个夜晚对我们的生命而言都是一次死亡。所以我们每天都在脱胎换骨,每天都有一次新生。昨天无论好坏对错,都已经过去了,我们晚上静坐就应该回忆和总结一天的所言所行,得失与收获,第二天醒来就把昨天彻底放下,忘得干干净净,以一颗欢喜的心、空杯子的心面对新的一天。如果你不是用这种方式、这种心态对待自己的每一天,对待自己的人生,你永远都活在过去。

  一个人要想不断地进步、提升,真的很难。前十年学习、闭关,我觉得自己学了很多东西。建庙十年,才感到自己是真的学了很多东西,真的脱胎换骨了。随着东华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见万行的人越来越多,来的高人也多了。过去我是和身边有限的几个人比,后来是和整个东华寺的人比,再后来是和见到的所有的人比,我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我们是学佛的,就必须和佛比。如果和身边的人比,我们觉得自己还可以,甚至很优秀,很能干。如果身边都是真学佛、真想成佛的人,你可以跟他比。但又有几个是真学佛,真想成佛呢?看看他们的行为,哪一点像想成佛的人,哪一点能证明他会成佛呢?再回头问问自己:我这样下去有可能成佛吗?一问二问三问,觉得自己好渺小,好自卑,内在好贫穷,好空虚。

  你说:“我想成佛!”为什么你有这么伟大、高远的理想?你成佛的资本是什么?你想当官,要有当官的资本;你想发财,要有发财的资本。你想什么都可以,你都有这个权利,但你必须有本钱。你什么都没有,你所想的只能是妄想和忘想,你的理想只是一句空话。妄想和忘想,我把它们理解成一个意思。“忘”字是怎么写的?心亡为忘。心是空的,什么都没有,可是还有这个念头,就叫妄想。当你有了资本,你的内在充实了,你的理想就不再是妄想,就能实现,就不会忘掉了。为什么我们这个也忘,那个也忘?今天早上微薄上那短短的七句话,只有一个居士答对了。好可怜,好可悲,好可恶啊!我每天凌晨二点多起床,为你们写一句话,竟然没有一个背得出来。我的心里不衡了,但我很快找到了平衡点:我不是为你们而写,是为了我自己,为了锻炼我的写作能力,满足我的虚荣心。这样写上二三年,我会出一本经典的作品。如果我抱着为你们写的心态,那我就惨了,就伤心,活不下去了。所以如果我没有学会调整心态,明天我就不会再写了。不过明天我还会继续写,会用更精练的语言写,但不是留给你们的,而是留给知音的。即便现在没有知音,当它成为历史时,肯定会有知音。

  为什么你们背不出来呢?你们没有共鸣。为什么没有共鸣呢?你我不是臭味相投。为什么不是臭味相投呢?你我不是同一个级别,一个层次。如果在同一个层次上,我们听到、看到、感受到的,肯定是一样的,肯定会产生共鸣。有时候我们听到一句话,看到一件事,一下就记住了,尤其是有些女同志一听到是非的话,一下就记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见到异性会不由自主地多看一眼呢?因为我们内在有这种力量,当我们听到看到外在同类的信息后,内在的那股力量马上就与它相应了。如果内在没有这种力量、信息、嗜好,就是听到见到了,我们的内在也不会产生反应。就如同刚才让你们背那七个问题,为什么你们背不出来呢?因为你里面没有这个东西,所以无法与外在同类的信息相应。为什么你们读到《普贤十大愿王》时,身体不会有过电的感觉?因为你们身上没有十大愿王的力量,没有这种信息存在,你们没有把这个信息储存进去,所以每天早上念十大愿王时,你们都没有感觉。但是每天早上背楞严咒时,我浑身都在触电,眼前都在放光。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与佛感应了,我内在有这种力量,所以一触景就生情。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与佛相应呢?提前把佛的力量、佛的信息、佛的思想储存起来,输入到灵魂里面,当我们再听到佛的故事、佛的思想、佛所说的话时,才会相应,我们的身体才会有感应。佛教有一种上师相应法,上师讲到哪里,你就相应到哪里,那是因为你内在早就有这种力量。比如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佛的根器,能否与佛相应,很简单,当我提到“释伽牟尼佛”时,你脑袋里是否有释伽牟尼佛的形象?我提到“观音菩萨”,你脑袋里是否有观音菩萨的形象?如果你还要经过一秒钟的思考,你离道已经很远了。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提到自己的母亲,刹那间母亲的形象就在我们脑海里出现一样,一秒钟都不需要,这就是相应。就如同万行说到自己的几个师父,刹那间几个师父的影子都在他脑海中出现一样。所以他根本不需要修上师相应法,他永远都和他的上师相应,不需要观想,不需要时间,刹那间就相应!什么是刹那间?古人讲,九百九十九张纸叠在一起,一刀扎下去,一秒之中,刀已穿透了九百九十九张纸,这就叫刹那间,每张纸被穿透是没有时间差的,有时间差就脱离了道。

  这个社会的诱惑的确太大了,经济越发达,物质越丰富,凡夫修道的障碍越大。过去物质条件那么匮乏,成就道业的那么多;现在物质条件这么好,按理说,成就道业的应该更多才是,可事实恰恰相反。如果你只为了道,你的心里只有道,外在的条件再差也不会影响你。问题是你的心根本没有入道,所以外在条件对你来说就变得很重要,对你的影响就很大。

  每个人都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理想要一个一个地实现,不能同时兼顾。在一个理想没有实现之前,不要树立新的理想,否则先前的理想永远都不会实现。为了实现当下的理想,你必须放弃未来虚无飘渺的理想。很多时候看似机会,看似好事,实际上都是坏事,都是魔考。如果你坚定不移地追求一个理想,十年二十年不变,你愿意为它而生,为它而死,无论有多么好的机会、机缘,你都心无旁骛,视若无堵,这说明你完全忠于自己的理想,完全属于自己的理想,这时候你的理想也会100%地忠于你,回馈你,你必然会获得成功。

  释万行2012.04.10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