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万行法师:多情乃佛心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5日
来源:   作者:万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万行法师:多情乃佛心

 

  修禅的说禅高,修密的说密好,修净的说净快,学教的说教圆。各宗各派的祖师都是菩萨再来,横说竖说无不是引导众生悟佛知见。大家说是面条好,馒头好,米饭好,还是大饼好啊?

  答: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答:能填饱肚子就好….

  师:对,能填饱肚子,使你身体健康就好。所以以后你们修什么法入什么派不要打仗,凡是打仗争论的都是凡夫。数千年来教内有派,教外有教,斗争得非常激烈。二十一世纪的战争将是民族与宗教的战争。过去的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抢占资源。而未来的战争将是掠夺宗教市场——意识形态。

  自古以来,宗教家首先是个思想家,只有成为思想家,才可能成为宗教家和政治家。要想成为政冶家,首先必须具备思想家与宗教家的素质。三方面的素质兼具,三个领域的见地通透,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欠缺其一都不可能。要么一个都不是,一旦具备其一,三者皆具备。

  所以我经常告诉东华寺的出家法师们:读书要先广而后专,刚开始要广泛阅读,博览群书,包括家庭、情感方面的书都要读。一个宗教家、政冶家,必须是个知识广博,充满人情味的人。通常大家都说政治是无情的,但一个政治家一定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人,否则就是一个政客。一个宗教家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深谙情感世界的人,否则成不了宗教家。众生内在的情感与感受你无法理解,感受不到,领悟不到,你怎么与他沟通呢?有些人说:出家人是冷血动物,不懂感情。是的,大多数是这样,但极少数出家人不是不懂感情,而是感情太丰富太充沛了,充沛得像大海一样,你无法搅动他。他不需要情感,他整个就是情感,他是情感的全部,他只需要给予情感的对象。真正的宗教家、政治家是施予者,不是索取者。所以我说历宗历派的祖师都是菩萨再来,是为了迎合众生的需求,你喜欢净土,他就给你创立净土宗;你喜欢禅,他就给你创立禅宗;你喜欢密,他就给你创立密宗……无论什么宗什么派,无非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感观,让我们入佛知见。同一种味道的饼干,为什么会有很多不同的款式包装呢?其用意就是为了满足各类众生的需求。而祖师这样做是为了普度众生。如果你没有丰富充沛的情感,想入佛知见普度众生,你的力量从哪里来?你拿什么与众生沟通呢?

  我们这个地球的众生叫欲界众生。什么是欲界?通俗广义的解释,就是一个充满七情六欲的世界,情与欲是构成这个娑婆世界的基础。既然如此,作为一个传教士、一个心灵导师,你就必须深谙七情六欲和它的轻重缓急,并且把握得恰到好处,快一分慢一秒都不行。否则既不解渴也不解饿,不仅不能引导众生提升,反而会让他堕落。

  刚才两位信徒谈到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的区别。有些世俗音乐听了让人充满了性欲,有些世俗音乐听了让人充满了情。而佛教的梵呗、基督教的圣乐,听了让人的心灵升华,渴望回归,有种看破放下的超然感。这就是它们的本质区别,就是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的鲜明写照。

  所以作为一个学佛的人,你不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了解这个社会千奇百怪的现象,就无法看破和超越它们。既然这是个七情六欲的世界,作为一个出家人、一个灵修者,你不仅要修身修心,还要修灵,要懂得他人的心灵世界。

  守本位是一个学佛人该做的分内事,要对得起一日三餐。但光守本位还不够,还得听招呼。听招呼是你的分外事,你额外加班加点的工作才叫奉献。一个学佛人如果不能以一个奉献者的心态来学佛,在你身上是不会有佛的味道的。何为佛?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众生和社会,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做法都是以奉献的姿态出现,而不是以索取的形式出现;内在的悲心、智慧、情感充沛得如同大海,不需要他人给予,只需要接受者,接受他充沛的爱、充沛的悲心、充沛的智慧。

  所以,以后人家问你有没有七情六欲,你千万别说外行话:“我没有七情六欲,我已经超越了七情六欲。”我经常听到一些年青的出家师这样回答。除非你是个死人、木头人,是块石头。没有七情六欲的人还能做灵性的导师吗?当然,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对七情六欲是做得了主的。所谓的菩萨,是进得去又出得来,而又不留痕迹。凡夫要么进不去,要么出不来。

  问:请问师父修身、修心与修灵三者的关系?

  师:我们都知道修道就是修心,但只有把身修好了,心才稳得住,因为身是心的载体。而心的载体是灵魂,是灵魂在主导和支配这个身体。当身心处于同一频率时,身就是心,心就是身,从一个人身上完全可以看到他心的样子:是好心还是恶心,是浊心还是清净心,是美心还是丑心。身是心的显现,是心的模样。虽然我们修行修的是心态、思想,但入门时必须兼顾修身。何为道?身心合一即为道,道是生理与心理的合一。所以道离不开身心,离开身心则无法修灵,它是三步曲,一环扣一环。

  释万行2012.01.25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