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宗派祖庭略考(圆成)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2日
来源:   作者:圆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宗派祖庭略考(圆成)

   佛教宗派祖庭略考

  圆成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佛教文化的种子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土壤,生根、发芽及至开花结果,形成过八大宗派共存并荣的局面。

  佛教传入中国后,起初没有区分大小乘经典,也没有宗派区别,后来佛教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传播,各个宗派先后兴起,逐渐成型的有:律宗、成实宗、俱舍宗、三论宗、涅槃宗、地论宗、禅宗、摄论宗、天台宗、净宗、唯识宗、华严宗、密宗这十三宗派。这十三宗中,涅槃宗归入天台宗;地论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唯识宗。流传迄今者,实唯十宗。后来科判这十宗中的俱舍宗、成实宗列属小乘经典。故中土大乘宗派中,有影响的实属八大宗派: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律宗、密宗、净上宗、禅宗。下面本文就各宗的思想、祖庭及其祖师略做一探。

  一、三论宗

  三论宗所宗学说以《中论》(亦称《中观论》)、 《百论》、

  《十二门论》三部论为依据,故称三论宗。又因为强调诸法性空,又称法性宗。此宗的学统,在印度是:龙树、提婆、罗喉罗、青目、须利耶苏摩、鸠摩罗什。在中国则是:鸠摩罗什、僧肇、僧朗、僧诠、法朗、吉藏。

  初祖龙树,所著《中论偈》,从多方面发挥宇宙万法当体性空而无碍于缘起的中道之理,又著有《十二门论》,以十二门解释一切有为、无为诸法皆空之义。龙树弟子提婆,

  著《百论》,驳斥一切有所得的邪见邪执。

  此宗广破一切有所得,实有实无的偏见,说大乘经同明一道,同以无所得正观为宗,对如来所说经教,不作高下优劣之分,但因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所以佛说的法门就有种种的不同。这叫随机施教,因病授药。因此立有二藏三轮以判一代佛教。而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为此宗的中心理论。这种理论,总说世间、出世间万有诸法,都是从众多因缘和合而生,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结合而成的产物,这叫缘起。离开众多因素的条件,就没有事物独立不变的实体,这叫无自性,也就是性空。即缘起事物的存在就是性空,不是除去缘起的事物而后说空。为了阐明这种理论,此宗更立有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等义。

  三论宗的祖庭是江苏南京的栖霞寺,刘宋明帝泰始年间,处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其子秉承父志于山崖雕无量寿佛,并雕二菩萨像。梁时辽东人僧朗,善《三论》及《华严》,来师事法度,称为三论宗初祖。隋文帝于天下各州立舍利塔,此寺是其一,现存佛舍利塔,为五代时重修。基座及塔身雕饰精美,塔基上雕八相成道像。寺门外有唐高宗制《明征君碑》。

  另外有浙江绍兴的嘉祥寺,三论宗僧诠传另一弟子法朗,法朗传吉藏,于此讲学,被称为嘉祥大师。因其学说有所发展,世称其学派为新三论宗。

  二、天台宗

  天台宗以龙树为初祖,北齐慧文为二祖。之后慧文又传南岳慧思,时智者大师前宋学禅,师徒二人,一见甚契合,后智者大师住大苏山潜修七年,三十二岁始下山,在南京瓦官阐说定慧双修的教化凡八年,又立止观四教,摄尽大乘的教义。之后大师移住天台山,天台宗由此而起。因其教义又以《法华经》为主要依据,所以又称法华宗。该宗讲经论法,以反省观心为主,故又称性宗。

  智者大师注重禅法“定”(止)、注重佛教义理“慧”(观)双修原则,所著《法华玄义》、 《摩诃止观》、

  《法华文句》被奉为“天台三大部”,是该宗的根本典籍。主张一切事相都是法性真如的表现,提倡一心三观的禅观修习。此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实相有一念三干和三谛圆融两层实相说,止观有三种:l、渐次止观,2、不定止观,3、圆顿止观。止观是融为一体的。止是定,观是慧,摄(散)心入止为定,静明观照为慧,止中有观,观中有止。

  “止观明静”,即含止观并运、定慧力等之意。经典与判教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 《大智度论》作指南, 《大般涅槃经》为扶疏, 《大般若经》为观法。

  位于天台山麓的国清寺是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寺前岗上有九层砖塔,为隋代所建。寺门前有宝塔七座,山上真觉寺为智者塔院,祖殿中有智者大师真身六角宝塔。山中寺院很多,宝相寺为大师入灭处,有弥勒像及智者大师入灭塔。

  另外有湖北当阳玉泉山东南麓的玉泉寺,智者大师在此讲经。今大殿前有隋大业年间造大铁锅及元代铸铁钟、铁釜各二。寺左有观音像碑,相传为唐吴道子所画。寺前隔溪有宋嘉佑年间建十三级铁塔。

  浙江宁波市的延庆寺,明永乐中列此寺为天下诸宗名山的第二山。北宋时中兴天台教观的知礼曾居位于此,称之为四明尊者。

  三、华严宗

  华严宗始于隋代杜顺,因以《华严经》(即《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又因其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亦称“贤首宗”。还因该宗发挥“法界缘起”为宗旨,故又称“法界宗”。

  《华严经》系如来成道第二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佛灭后七百年,龙树菩萨从龙宫传来此经。东晋时,印僧佛陀跋陀罗在扬州道场寺译《华严经》,以及其他诸师的讲传疏解。唐杜顺和尚(传系文殊菩萨转世)悟入华严法界,始倡华严宗。著有《法界观》、

  《五教止观》,发扬华严法门。其弟子智俨随师在终南山至相寺出家,著作颇多,对后世影响较大。智俨弟子法藏对其师学说详尽发挥,真正创立华严宗。

  华严宗强调“圆融无碍”,是观察宇宙、人生的法门,也是认识的最高境界。《华严经》主要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说,经中描绘了毗卢遮那佛的净土莲华藏世界美丽庄严的盛况,以及毗卢遮那佛于海印三昧内,与普贤菩萨等诸多大菩萨众,为与会诸大菩萨说深奥妙法。经中说佛法奥义遍于十方虚空法界,及一一微尘毛端刹土。如因陀罗网,交相辉映,无穷无尽,无边无际。这就是所谓圆满*轮,称法界之谈。其中心思想是从“法性本净”观点出发,阐发法界诸法等同一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等理论。在修行实践上依三界唯心说而强调解脱的关键在于心,并提出自下而上的十地说,这是修行过程中十个不同的修行阶位。修习者依十地而行,辗转增胜,最终进入佛地境界,即清净法界。

  华严宗祖庭位于陕西长安县少陵原半坡的华严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三祖法藏是实际创始人,葬于华严寺南。华严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九年,现仅存砖塔两座,东为初祖杜顺禅师塔,西为四祖清凉国师塔。四祖法名澄观,于三祖法藏殁后私淑其学,住五台山清凉寺,撰新译《华严经疏》等,后世称之“清凉大师”。

  陕西户县东南圭峰西的草堂寺,相传为姚秦鸠摩罗什译经之处。华严宗五祖宗密居此,世称之“圭峰禅师”。寺内有鸠摩罗什塔。宗密葬于东小圭峰,有唐裴休撰并书圭峰禅师碑,今移置于草堂寺鼓楼内。

  四、唯识宗

  唯识宗又称为法相宗、瑜伽宗、慈恩宗,在印度方面,本宗经过弥勒菩萨、无著、世亲、无性及护法、德慧、安慧、戒贤等几位著名大论师的弘扬,其宗实际创始人是唐三藏玄奘大师唐朝时期玄奘到印度,就学于戒贤论师,回来后住在慈恩寺弘其宗法,慈恩宗之名从此而来。而该宗之集大成者则是玄奘大师门下高足窥基法师。

  唯识宗立五位百法,分判有为、无为等诸法。五位者:一心法;二心所有法;三色法;四心不相应行法:五无为法。其中心法有八法,心所有法有五十一法,色法有十一法,心不相应法有二十四法,无为法有六法,合之为百法。此宗总取“六经十一论”为所依,于“六经”中,以《解深密经》为本经。于“十一”论中,以《瑜伽师地论》为本论。而以“玄奘、窥基”师资所糅“护法”等十家言之《成唯识论》为综合。宗旨主张:万法皆为能变心识所变之境,也就是所谓的万法唯识,心外无法。即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归结为“识”的作用,不承认有离开“识”的客观物质世界存在,故称之为唯识宗。又因主张以依他起相、遍计所执相、圆成实相等三相解释宇宙万物,故又称之为三相宗(法相宗)。

  其宗祖庭位于陕西西安市南的慈恩寺。唐贞观高宗为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建寺,称慈恩寺。首请玄奘为上座,在寺西北立翻经院,其于此译经。唐高宗时,玄奘仿西域造五级砖塔,名为“雁塔”。后,武则天重建时改为七级。

  陕西长安县杜曲东少陵原半坡上的兴教寺内有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圆测三塔。玄奘塔于中央,五层,另二塔左右面对而立,三层。

  五、律宗

  律宗是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的宗派。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唐武德年间,道宣入终南山丰德寺,长居于此,潜心律学研究。他以《四分律》为依据,创设戒坛,规定了受戒、说戒、安居以及礼、食、坐、卧的标准,从而创建律宗。因道宣住终南山,故又称“南山宗”、

  “南山律宗”。又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

  律宗的创立,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很大,至今中国僧尼出家受戒和日常生活,仍按当年道宣之规定而行事,律宗因而通于各宗。其宗以《十诵律》、

  《四分律》、《摩诃僧只律》、 《五分律》和《毗尼母论》、 《摩得勒伽论》、 《善见律毗婆沙》、 《萨婆多论》、

  《明了论》,为基本经典,通称四律五论。将释迦一代教法判为化、制两教。化教为佛教化众生令生定慧的教法,即经论之所诠,如《发智论》和“六足论”等。制教为佛教诫众生而对其行为加以制御的教法,即律教之所诠,如《四分律》、

  《十诵律》等。

  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即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戒体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即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

  扬州大名寺,唐时鉴真东渡前曾在此弘扬律学,故亦为该宗祖庭。此外,江苏句容宝华山隆昌寺,因明末寂光法师在此中兴律宗,后读体、德基、真义等各大宗师相承,为清代律宗根本道场。此外,律宗有东塔宗,创始人为唐时名僧怀素。

  六、密宗

  密宗,亦称密教、秘密教、真言乘等。八世纪时期的印度密教, 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祖师传入中国。此宗依《大日经》、

  《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相对显教而言,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环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该宗以《大日经》、

  《金刚顶经》为依据,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特征,仪轨复杂,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皆有严格规定,需经阿阁梨(导师)秘密传授,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密宗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祖庭为陕西西安大兴教寺,始建于西晋泰始至太康年间,名“遵善寺”,隋时改今名。隋开皇时有印度僧人那莲提黎耶舍、阁那崛多、达摩笈多先后在此传授密宗,称“开皇三大师”。该寺为唐长安城佛经翻译的三大译场之一,是密宗的发祥地。后一行和尚曾住持此寺,对天文学、数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陕西西安的青龙寺位于西安城东南郊铁炉庙村北高地上,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唐不空三藏、弟子惠杲曾住持此院东塔院,世称密宗七祖。唐贞元年间,日本僧人空海入唐求法,从惠杲受灌顶,传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并受灌顶,回国后在高野山建立日本真言宗。故青龙寺也是日本真言宗的策源地,其建筑规模和法门声望仅次于大兴教寺。寺宇北宋时被毁,今于遗址建有惠杲、空海纪念堂。

  七、净土宗

  净土宗由唐代善导创立,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得名。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的贡献推戴而宋。按近代印光所撰《莲宗十二祖赞》,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株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为莲宗十二祖。前九祖和《莲宗九祖传略》大致相同。后印光也被其门下推为第十三祖。

  净土信仰源于古印度。古印度盛行有关人生是苦的基本观念,从而寄希望于脱离现实的娑婆世界,往生超越的净土世界。相传东晋名僧慧远在庐山邀集十八高僧结“白莲社”,同修净业,共期往生西方,被后代奉为初祖,故又号为莲宗。隋、唐之间,道绰在汾州玄中寺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并以数珠记数。唐初,善导从道绰学净土教义,后到长安光明寺传教,创立净土宗,成为二祖。

  净土宗以“三经一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三经是《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一论是《往生论》。至宋以后,凡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律宗学者,几乎无不兼习净土,成为中国佛教中流行最广的一派。

  净土宗祖庭位于江西庐山的东林寺,为东晋刺史桓伊为慧远建。慧远于山中立般若台,安弥陀三圣像,聚集道俗发誓,期生西方极乐世界,号为“莲社”。寺东岗石室中有八角覆钵形慧远塔,塔右方有石造圆窦、藏骨室。

  山西交城的玄中寺,元魏昙鸾在此依据《十六观经》修净业,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唐初,道绰于玄中寺见昙鸾遗迹,因而专修净业,并教人念佛。日本净土宗也将此寺奉为祖庭。

  八、禅宗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宗由南朝入华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创立,主张“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又困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故又称“佛心宗”。

  相传如来以心印付嘱摩诃迦叶为西天禅宗初祖,二十八祖传至达摩。后达摩为东土禅宗初祖,后衣钵相传,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禅宗至六祖时有南北二宗之争,始自五祖弘忍选嗣法弟子。神秀作偈为: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忍以为未见本性。惠能也作一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忍以为得其禅之心要,故密授法衣,认可其嗣法地位。以后北宗主拂尘看净之渐修,故称“渐门”,此宗数传后即衰不振。南宗主张顿悟而即身成佛,故称“顿门”。认为舍离文字,直探心源,闻言当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才是修禅正途。其禅法可概言为无所住而生其心,即由定发慧。

  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县嵩山的少林寺,北魏孝文帝为供奉佛陀而建。菩提达摩来此,于寺凝壁修观,建立禅宗,历代多次修葺。因禅宗的传承以达摩为初祖,故少林寺西北有初祖庵,建于宋代,寺西南原有二祖庵,中有二祖像。

  河北成安县的匡救寺,曾为禅宗二祖慧可说法之处。

  安徽潜山县天柱山野寨区的山谷寺,又称乾元寺、三祖寺。禅宗三祖僧璨禅师曾云游于此,扩建寺院,讲经说法,声扬遐迩。

  湖北黄梅县西山上的四祖寺,为禅宗四祖道信道场。

  湖北黄梅东北冯茂山上的真觉寺,又称东山寺,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曾居于此。禅宗至五祖兴旺,门徒常超过千人,世誉之为东山法门。

  广东韶关的南华寺,原名宝林寺,禅宗六祖慧能开法于此。寺内有六祖肉身塔,六祖真身犹存,供于六祖殿内。

  另外,慧能门下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南阳慧忠、荷泽神会,形成禅宗的主流。后青原系下形成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南岳系下形成沩仰、临济两宗,世称“五家”。其中以临济、曹洞两宗流传时间较长,影响较大。临济宗在宋代形成黄龙、杨岐二派,与上述“五家”合称“五家七派”,分述如下:

  沩仰宗一一创始人灵佑、慧寂,祖庭湖南沩山密印寺、江西宜春大仰山太平兴国寺;

  曹洞宗一一创始人良价、本寂,祖庭江西宜丰洞山普利院、临川曹山荷玉寺;

  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祖庭河北正定临济寺:

  云门宗一一创始人文益,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寺:

  法眼宗——创始人法眼禅师,祖庭江苏南京清凉寺:

  黄龙派——创始人慧南,祖庭江西南昌黄龙山黄龙寺;

  杨歧派——也称杨歧宗,创始人方会,祖庭江西萍乡杨歧山普通寺。

  总之,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其宗派之分是祖师依经分宗立派形成的结果。佛法修持还是万法归一,一归于心,正念念佛,以了生脱死为最终皈依。

  摘自《寒山寺》2009年第4期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