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禅那的奥秘(蔡瑞霖)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6日
来源:   作者:蔡瑞霖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禅那的奥秘(蔡瑞霖)

   禅那的奥秘

  蔡瑞霖

  禅(dhyana)音译“禅那”,是禅定的意思。禅虽源于印度,但却完成於中国。印度宗教心灵异常活泼,极富有想像力,所以禅定方法多端。古印度佛教还没出现以前,就有很多心灵禅修者,但那只是与“定”相仿佛的境界。佛教的禅定有更深的含义,符合佛陀的缘起观。所以,“禅那”直译为“禅定”是指佛弟子宴坐修持的境界——“定”就是禅那的内容。依此,把禅那过程与入定的境地结合起来称做禅定,表明了禅之实践的积极意义。

  修行者内心是一个汪洋大海,任凭无明风吹起,随行烦恼如波涛汹涌,翻覆不定。如何从这样的状况止息下来呢?唯有禅定才能对治之。然则,禅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简言之,在打坐的时候,修行者内在心灵完全凝聚下来,不受外在干扰,所有粗显心识被伏灭,而专注於自己内心的境地。因此,禅定要先“止於定”——静止下来,让它波浪不起。怎么能让波浪不起?禅者并不责备心灵大海面的波浪,因为那是无明风吹起的。但是,无明风从那来?从生命中幽暗面来,要把那幽暗的一面对治伏灭,令它逐渐不起作用。甚至,不仅使它不起作用,而且完全把它解消掉,永不再生起。这是禅修者内心世界的机窍,在静止的状态中默默呈现的禅机。唯有在静止的状态中,才能观察自己,而後返身回照——在定的境界中真实地观照自身,这就是“止”与“观”。不能返身回照自己,不能在内心静止的状态当中如实观照自己,那么我们就不曾真正进入过禅定的境界。

  其实,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必须亲证才有可能,这就显现相对的奥秘。所以,禅定充满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完全无法用世俗的言语来说明,它的意蕴是文字表达不尽的。换言之,禅定境界无法用各种外在的方式来显示,只能亲身体验(亲证),自在感受。因是之故,所有的修行都是亲证的,禅更是如此。进入禅定,依自己内心的静止状态来观照自己,就是要证入生命的最奥秘之处——所有的宗教都寻找心灵的奥秘处,禅尤其如此。寻找到奥秘的根源,掌握此机窍关键,才能将生命幽暗面整个翻转回来,恢复它原来真实的面貌。

  摘自《普门》1996年第12期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