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学名相杂集:法行与随法行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学名相杂集:法行与随法行

  法行是正法行之简称,经云:「当知法,佛十二部经,谛受诵论。当自知,所入法行,多少深浅,熟与初始,志当曰胜。」是故法行者依佛陀所教之法而行,是为正法行。经云:「若是世人,所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护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有一神护耳。若有人修行善法,见正信行,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譬如国王、国王大臣、有百千人卫护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以是缘故,世人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

  十种法行─一般修行者所用之行法,梵语 daśa dharma-caryāh,乃十种有关受持经典之方法行仪。略称十法行。即:

  (1)书写,书写经、律、论,使其广为流通。

  (2)供养,乃尊敬有经典或有佛塔之所在。

  (3)施他,指为他人说正法,并施与经典而教化之。

  (4)谛听,专注聆听他人读诵经文。

  (5)披读,自开经典读诵。

  (6)受持,指受纳教法,忆持不忘。

  (7)开演,指为他人说教法,使其起信解。

  (8)讽诵,指讽诵、宣扬经文,使他人产生喜悦。

  (9)思惟,指思惟佛陀所说之法义。

  (10)修习行,指修习佛陀所说之法。

  依世尊言,以上十法是不能称为法行,要真的依法行而修持,能断三道之惑、业、苦者,脱离三界证果者才是法行。

  如《如大方等大集经》云:云何名为法行比丘?唯愿世尊,分别演说法行比丘。佛言憍陈如:至心谛听!当为汝说。

  若有比丘,读诵如来十二部经,谓修多罗(s9tra),乃至优婆提舍(upade0a注释经书者、着论),是名乐读,不名法行。

  复有比丘,读诵如来十二部经,乐为四众敷扬广说,是名乐说,不名法行。

  复有比丘,读诵如来十二部经,能广演说思惟其义,是名思惟,不名法行。

  复有比丘,受持读诵十二部经,演说思惟观其义理,是名乐观,不名法行。

  憍陈如!若有比丘能观身心,心不贪着外一切相,谦虚下意、不生憍慢,不以爱水、溉灌业田,亦不于中、种识种子,灭觉观心、境界都息,永离烦恼、其心寂静。如是比丘,我则说之名为法行。如是比丘,若欲获得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如来菩提,即能得之。憍陈如!如工陶师,埏埴调泥,置之轮上,随意成器。法行比丘亦复如是。

  因此同于《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中偈云:「云何名法行比丘,愿佛演说法行义。尔时佛告憍陈如,至心谛听今当说。若求法行诸比丘,诵如来十二部经,谓修多罗及毘昙,优婆提舍及毘尼,乐为四众敷畅说,是乐诵说非法行。若更复有诸比丘,诵如来十二部经,能广演说思惟义,是乐思惟无法行。若复次有诸比丘,更读诵十二部经,演说思惟观其义,是名乐观无法行。夫法行者三乘同,一观我今当说者。有比丘能观身心,心不贪着一切相,谦虚下意不生慢,不以爱水洗业田,不于中种识种子,灭觉观法境界息。永离烦恼心寂静,比丘如是观身心,佛说是人真法行,如是比丘即能得,声闻缘觉佛菩提。法行比丘观三事,观身观受及观心,比丘观察三念已,一心四禅十八智,复次大智论中说。声闻缘觉及诸佛,四禅二九十八智,同共证道明闇异,共观四谛十二缘。随机感悟种种异,声闻四谛十六心,辟支独觉无漏智,菩萨亦解二乘法。获得无碍十六谛,如诸天共宝器食,饭色黑白各有异,四谛譬喻如镫品。定如净油智如炷,禅慧如大放光明,照物无二是般若,镫明本无差别照。覩者眼目明暗异,禅定道品及六度,般若一法无有二,觉道神通从禅发,随机化俗差别异。」

  随法行─dharmānusārin,又作法行,依佛法随行修证之意。法者dharma─statute, established order, custom, practice; law, right, justice,随行anusārin─following , attendant on , according or conformable to ; penetrating , scrutinizing , investigating。又随法行亦是专有名词,是十八有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前一为「随信行」,后一即随法行。于俱舍宗,指声闻乘「见道darśana-mārga」之利根圣者,能自以智力依法修行而趋于圣道。即于见道之阶段中,利根者能自披阅经典,善作抉择思惟,于法能作思惟,而如理修行。于成实宗,指见道以前之人,居于煗、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