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学名相杂集:五识身相应地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学名相杂集:五识身相应地

   瑜伽十七地之一 【五识身相应地】

  何谓五阴?一色、二痛、三想、四行、五识,与五识身相应,即是五识身相应地,是瑜伽十七地之第一地。

  此五阴覆人,令不见道。

  沙门自思,觉知无常,身非其身、愚痴意解,心无所著,色阴已除,是第一喜;

  沙门思念,自见身中五藏不净,贪欲意解、善恶无二,痛阴已除,是第二喜;

  沙门精思,见恩爱苦、不为漏习、无更乐意,想阴已除,是第三喜;

  沙门思惟,身口意净、无复喜怒、寂然意定、不起不为,行阴已除,是第四喜;

  沙门自念、得佛清化、断诸缘起、痴爱尽灭,识阴已除,是第五欢喜也,」

  云何五识身相应地?谓五识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缘,彼助伴、彼作业,如是总名五识身相应地。何等名为五识身耶?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云何眼识自性?谓依眼了别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即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

  如是略说二种所依,谓色、非色,眼是色、余非色。眼谓四大种所造,眼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谓眼识无间过去识。一切种子识,谓无始时来乐着戏论,熏习为因,所生一切种子异熟识,彼所缘者,谓色,有见有对。

  此复多种,略说有三:谓显色、形色、表色。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形色者,谓长短、方圆,麁细、正不正、高下色。表色者,谓取舍屈伸,行住坐卧,如是等色。

  又显色者,谓若色显了眼识所行。形色者,谓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表色者,谓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由变异因于先生处不复重生转于异处,或无间或有间,或近或远差别生,或即于此处变异生,是名表色。又显色者,谓光明等差别。形色者,谓长短等积集差别。表色者,谓业用为依转动差别。

  如是一切显、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识所行,眼识境界,眼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名之差别。又即此色复有三种:谓若好显色,若恶显色,若俱异显色,似色显现。彼助伴者,谓彼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及余眼识俱有相应诸心所有法。又彼诸法同一所缘,非一行相,俱有相应一一而转。又彼一切各各从自种子而生,彼作业者,当知有六种,谓唯了别自境所缘,是名初业。唯了别自相,唯了别现在,唯一剎那了别。复有二业:谓随意识转,随善染转,随发业转。又复能取爱、非爱果,是第六业。

  云何耳识自性?谓依耳了别声,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耳;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耳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彼所缘者谓声,无见有对。此复多种,如螺贝声、大小鼓声,舞声歌声、诸音乐声,俳戏叫声、女声、男声,风林等声,明了声、不明了声,有义声、无义声,下中上声,江河等声,鬪诤、諠杂声,受持演说声,论义决择声,如是等类有众多声。此略三种:谓因执受大种声,因不执受大种声,因执受、不执受大种声。初唯内缘声,次唯外缘声,后内外缘声。此复三种:谓可意声,不可意声,俱相违声。又复声者,谓鸣音词吼,表彰语等差别之名,是耳所行;耳境界,耳识所行;耳识境界,耳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助伴及业如眼识应知。

  云何鼻识自性?谓依鼻了别香,彼所依者,俱有依,谓鼻;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彼所缘者谓香,无见有对。此复多种,谓好香、恶香、平等香,鼻所嗅知根、茎、华叶、果实之香,如是等类有众多香。又香者,谓鼻所闻,鼻所取,鼻所嗅等差别之名,是鼻所行。鼻境界,鼻识所行;鼻识境界,鼻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云何舌识自性?谓依舌了别味,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舌;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舌谓四大种所造,舌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彼所缘者,谓味,无见有对。此复多种,谓苦、酢、辛、甘、咸、淡,可意、不可意,若舍处所舌所甞。又味者,谓应甞、应吞、应噉,应饮、应舐、应吮、应受用,如是等差别之名,是舌所行。舌境界,舌识所行;舌识境界,舌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云何身识自性?谓依身了别触,彼所依者,俱有依,谓身;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一切种子阿赖耶识。身谓四大种所造,身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意及种子如前分别,彼所缘者,谓触,无见有对。此复多种,谓地、水、火、风,轻性、重性、滑性、澁性,冷、饥、渴、饱,力劣、缓急病、老死蛘,闷粘、疲息、软怯勇,如是等类有众多触。此复三种,谓好触、恶触,舍处所触,身所触。又触者,谓所摩、所触,若硬、若软、若动、若暖,如是等差别之名,是身所行;身境界,身识所行;身识境界,身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助伴及业如前应知。

  复次虽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若不正起,所生眼识必不得生;要眼不坏,色现在前,能生作意,正复现起,所生眼识,方乃得生。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复次由眼识生,三心可得,如其次第,谓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初是眼识,二在意识,决定心后,方有染净,此后乃有等流眼识,善不善转,而彼不由自分别力,乃至此意不趣余境。经尔所时,眼、意二识,或善、或染,相续而转,如眼识生,乃至身识,应知亦尔。

  复次应观五识所依,如往余方者所乘,所缘如所为事,助伴如同侣,业如自功能,复有差别,应观五识所依,如居家者家,所缘如所受用,助伴如仆使等,业如作用。

  五识身相应,即能生有身见(satkāya-drsti)、边执见(anta-grāha-drsti)、邪见(mithyā-drsti)、见取(drstiparāmarśa,又称见取见)、戒禁取(śīla-vrata-parāmarśa又称戒禁取见),等等诸见。《品类足论》云:

  有身见云何?谓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我或我所。由此起忍乐慧观见,是名有身见。(注:意译作虚伪身见、坏身见、移转身见。即认为身为五蕴之集合,而五蕴之法体实有,故缘五取蕴,而执着于我及我所为实有等之妄见,称为有身见。为说一切有部所立。)

  边执见云何?谓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或断、或常,由此起忍乐慧观见,是名边执见。(注:执着片面极端之见解。略称边见。有二种:(1)常见,认为「我」死后常住不变。(2)断见,认为「我」死后断绝。亦即于五取蕴执取断、常一边之谬见。此边执见缘于萨迦耶见(有身见)所执之我、我所之事法,而起断、常二见,障碍处中之道谛与出离之灭谛。又此见随有身见而转。又此见摄于遍行之惑,与有身见同为自界缘,皆以大地法中之慧为体,为见苦所断之烦恼。)

  邪见云何?谓谤因、谤果,或谤作用,或坏实事,由此起忍乐慧观见,是名邪见。(注:指不正之执见,主要指拨无四谛因果之道理者。系八邪行之一,十恶之一,十随眠之一,五见之一。以为世间无可招结果之原因,亦无由原因而生之结果,而谓恶不足畏,善亦不足喜等之谬见,即是邪见。盖俱舍家谓拨无因果为邪见;唯识家则主张拨无因果及四见以外之所有邪执,均称为邪见。五见虽同为邪推度,但因邪见之「无行相」过患特重,故特称之为邪见。又谓邪见坏事,谤因果及三宝,坏法恩、生恩,起法怨、生怨,并破坏现量,为暴恶之见,故别立此名。)

  见取云何?谓于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最、为胜,为上、为极,由此起忍乐慧观见,是名见取。(注:乃执着于身见、边见、邪见等非理之见。全称见等取见。略称见取。有漏劣法为圣者所断,故执此劣法为胜者,称为见取。此以染污之慧为体,唯分别起,能障苦及不净之无颠倒解为业。)

  戒禁取云何?谓于五取蕴等,随观执为能清净,为能解脱,为能出离,由此起忍乐慧观见,是名戒禁取。(注:指就戒禁(戒律、禁制)等而起之谬见,以非因为因,非道为道。如见牛狗死后生天,乃学牛狗之所为,食草噉粪,修非因非道之行,执迷此即生天解脱之因,此等妄见称为戒禁取见。)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