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你有心吗? (智海)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5日
来源:   作者:智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你有心吗? (智海)

   你有心吗?

  智海

  古人对心的解释是: “三点如星象,弯钩似月斜,地狱从中生,作圣(佛)也由它。”

  钓杆已在阎君手,却莫从前再犯钩,说的也是一个心。心是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心的概念与“识”、“意”等概念相同。

  心也是佛教名词,梵语Citta的音译,音译“质多”, “质多耶”, “质帝”等。心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总称,泛指一切精神现象,如“三界唯心”,

  “一心三观”等。

  其实佛法,简单地说,也就是心法,心法也就是佛法。整个佛法也就是对心的一种诠释,如佛法中讲的心所、心王、心法、菩提心、慈悲心、真如心、四无量心等等。由此可知,佛法所讲的,莫过于一个“心”字。

  众生的无明烦恼、快乐忧愁,无不起于自心,心是支配大脑、语言和行为的主导因素!什么心慌意乱啦,心惊胆战啦,心血来潮啊等等,都是从心灵深处生起的欢喜与惶恐。所以佛教中讲: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净名经》也云: “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

  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好坏真假等现象,表现得非常敏感,对善的、美的、好的、真的事情就喜欢,就贪爱;相反对恶的、丑的、坏的、假的事情就讨厌,就瞋恨。这些所有的现象都是来源于我们的自性,我们的内心。其实我们所能见到的或实或虚的性体,都是我们自心的显现。

  《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说: “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也说: “万法所生,唯心所现。”又说:

  “应观法界性,——切唯心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有真心有假心,有正心有邪心,学佛修道之人,要时刻拥有一颗真心、道心、佛心!真心、道心、佛心,就是如来藏心!如来藏心也就是真如佛性!因此佛教说: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是心是佛,是佛是心,是心作佛!在许多大乘经典中,都谈到佛既是心,佛法既是心法的理念。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云:

  “诸法性如是,心如工画师”。又云: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心,每人都有一颗,形相似,字相同,非常简单,总共只有四画,写起来随心应手。可是将心加以比较,那就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啦。心有美丑善恶,有好有坏:心有快乐痛苦,有悲有欢:心有温暖寒凉,有冷有热。真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千变万化,这就是所谓的心。

  心又与新谐音,从新开始,也就是从心开始,所以目前全国上下都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从心开始!记得有句话说: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把这九个字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善用其心,

  自净其心,消除那些恶心,贪心,杀心,私心,增加些爱心,悲心,诚心,好心,共同构建心心相印的和谐社会。

  心,三点一弯钩就是心。认真处事叫用心,宽厚祥和叫慈心,多行益事叫发善心,欲望过高叫贪欲心,追求名利叫虚荣心,只为自己叫私心,勤学好问叫虚心,痛恨他人叫嗔恨心,猜疑别人叫怀疑心,由己所欲叫随心,寡欲无求叫清心,快乐舒畅叫开心如此等等。好多哦,说了这么多心,就是真诚希望大家能有一颗菩提心、平常心、平等心、慈悲心、真如心。因为佛由心成,道有心学,德有心积,功由心修,福有心作,祸有心为。让同参道友们在菩提道上同修共进,成就无上佛果,皆本于真妄一心也!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