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二讲 开篇顶礼偈颂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二讲 开篇顶礼偈颂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二讲 2012年11月01日
【原文】
顶礼一切具无缘大悲之至尊上师!
如来密意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人中成善缘,
循胜士迹究竟二利者,三大传承上师前敬礼。
法性界中证法身密意,光明界中见报身刹土,
所化者前现化身利众,遍知法王尊者前敬礼。
明智照见一切所知性,大悲光明现于所化界,
开显深道顶乘教法者,持明无畏洲师前敬礼。
观音自在显现上师相,说法结缘令入解脱道,
随机调化事业无边者,大恩根本上师前敬礼。
圆满教法遍知传承论,窍诀精要即生成佛法,
正道前行内外共不共,教言分支捷径往生法。
显而易懂义深极稀有,无等上师无谬之口传,
依照自心定解此宣说,愿师本尊加持我相续。
此大圆满龙钦宁提内外前行,是依照无等殊胜上师的口传而记
录下来的。
——《普贤上师言教》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续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和《前行备忘录》而宣讲。请大家如是发心并如理如法地谛听。
本论分三:首义、论义和结义。
首先宣讲首义,其题意已宣讲完,今天所宣的内容是顶礼。
顶礼又分为总义之顶礼和广义之顶礼。总义之顶礼为顶礼上师,广义之顶礼为顶礼诸传承上师。今天所宣的是广义之顶礼。
闻法必须具足三要点
此次宣讲因为时间的关系(每次上课时间不长),太阳一出来就要去修顿超,但也会详细讲解,为了要让你们如理去理解,尤其此处要详细讲解,你们一定要如理去理解。
此次所宣讲的内容为:藏传佛教如何修行的方法、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如何修行的方法,是修法基础之基础。此处为大众详细宣讲,希望大众如是谛听而铭记于心,并应该如理实修。
宣讲此法的时候,弟子要具足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宣讲的时候要认真地谛听;
第二个要点:将所宣之法铭记于心;
第三个要点:铭记于心以后要做实修。
听闻时必须要具足这三个要点。如果不具足此三个要点,宣讲也无有意义,听闻也无有意义。要时常反观自相续是否具足此三个要点,这一点是非常关要的。
首先听闻时要认真谛听,这是首要的要点。听的时候,耳根专注上师的法音,意识所缘也要专注上师所宣的法义。若只有耳根专注上师的声音,意识不去理解上师所宣之法义,这样的听闻徒具道貌之相,无有任何意义。意识所缘并专注上师的法义最为关要。
耳专注的话,只能听到上师的法音,但意识没有专注的话,没有感受上师所宣词句的意义,自然无有任何意义。
比如说你在经堂,虽然耳听着声音,但是意识外散,则无法理解上师所宣之法的含义。词句中断的话,理解法义也会中断,更无法将法义铭记于心。
如何才能得到传承
有些弟子祈请上师念一遍传记的传承或者其他传承、或者本尊的传承。上师念诵传承的时候,需要弟子耳专注去听,意识去理解传承的含义,此称之为传承。如果只是耳朵去听,意识未能理解传承含义的话,此称之为传承中断,或者说没有得到传承。
昨天宣讲《普贤上师言教》。“普贤上师”是华智仁波切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言教”为如来芽尊者亲自所言的教言。此处所宣之法不是宣讲上师的音声,而是宣讲上师教言的意义,为了令后代弟子不遗忘、不忘记上师教言的意义而在此宣讲,此称之为传承或
言教。
现在我在宣讲《普贤上师言教》的时候,如果你们仅仅听到声音是无法得到《普贤上师言教》的传承。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仅仅听到声音,但无法知道修行之所断和所取,也无法知道所宣之法的意义。如果知道所宣之法的意义并铭记于心,知道修行之所断和所取及修行的方法,这样从意义上理解所宣之法,才称之为真实得到《普贤上师言教》之传承。如是之故,仅仅听到声音而不知道含义没有意义;也就是说仅仅耳朵听到声音,而意识不知道内在的含义则没有意义。意识应跟随所缘耳根的法音,不让意识散乱,专注上师所宣法义并铭记于心最为关要。
我们听的时候应该认真谛听,身和意都应如是奉行,在不散乱中以正知正念摄持,身和意专注听闻,初学者更应如此。否则如同一个猴子一样,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一会儿抠左脸、一会儿抠右脸、一会儿抠下巴、一会儿抠肚子……初学者的意识无法安住,如果不以正知正念摄持,初学者会跟随很多外境处于散乱之中,若散乱的话,传承就会中断。如是之故,应认真以正知正念摄持而去谛听。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昨天宣讲“大圆满龙钦宁提”之时,听闻之时要思维“大圆满龙钦宁提”由谁所宣讲?所宣讲的“大圆满龙钦宁提”是什么意思?所指的是什么?宣讲之时有没有将法义铭记于心呢?
接着宣讲“前行”。前行是属于什么的前行?如果修行中没有前行,有什么过患?如果具有前行,有什么功德?宣讲中用比喻宣讲前行,是什么样的比喻?这些法义是否铭记于心?如果铭记于心,今天可以继续宣讲;如果没有铭记于心的话,今天继续宣讲无有意
义。
接着所宣之法是“普贤上师言教”,“普贤上师”指的是什么?“普贤上师”指的是上师的形象、功德、上师的恩德、加持和大悲,这些与普贤上师无二无比,要思维如何无二无别?
接着是“言教”。谁的言教?华智仁波切上师——如来芽尊者的言教。如何谛听此言教?这些法义都详细为大众宣讲。
虽然因时间的关系昨天宣讲很少,但是你们回去以后有没有翻阅?有没有铭记于心?如果没有翻阅、没有铭记于心的话,如同狗熊挖雪猪子般,很容易遗忘。这样做也没有任何意义。从开始就不应该像狗熊挖雪猪子,哪怕宣讲一个法义,也应该铭记于心,这样才有意义;否则今天听闻上师宣讲法义,明天忘记所闻之法,则没有意义。
《普贤上师言教》题目释义
《普贤上师言教》指的是华智仁波切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所宣之教言。如来芽尊者宣讲此教言二十五遍,华智仁波切在他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之前听闻过此教言二十五遍,并依此教言实修大圆满之共同四外前行和不共五加行二十五遍。为了随行弟子不遗忘之故,华智仁波切将上师的教言记录下来,著述此书。
此等意义应该铭记于心,如果没有铭记于心,自然没有意义。
以题目来说,上根者,只要听到《普贤上师言教》的题目,能证悟整个法本的意义;中根者听到题目,可以理解整个法本从头到尾所宣法义;下根者,根据题目从很多书中的意义中,方便寻找到这本书。
对照一下,你们也应该是上、中、下三者根机之一,自相续应该有数,也应该有觉受。
昨天所宣之法为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分为三类:基大圆满、道大圆满和果大圆满。此处所宣之法为道大圆满法。道大圆满法为九乘之顶。如果大圆满法是九乘之顶,是由谁所宣讲?九乘之顶大圆满法龙钦宁提指的是什么样的法?行相是什么?龙钦宁提为四心滴之精髓,由哪位尊者所归集?是由无垢光尊者所著述归集。你们回去翻阅以后要去理解基大圆满的行相是什么?道大圆满法的行相是什么?果大圆满的行相是什么?大圆满法为九乘之顶的理由是什么?应该去明了和理解。
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将所宣法义铭记于心并如理理解。现今所宣之法为大圆满法的基础之基础。如果不能理解这样的基础法义,仅仅在口头上称赞大圆满殊胜,则没有意义。所以宣讲大圆满基础之基础法义的时候,希望大众应该认真思维而铭记于心。
开篇顶礼偈颂释义
如来密意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人中成善缘,
循胜士迹究竟二利者,三大传承上师前敬礼。
此处顶礼的对境是什么?顶礼对境为三大传承之上师。
如何顶礼?在具足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三种传承的上师尊前而做顶礼。
如来密意传指的是什么?如来密意传指的是上师与弟子或导师与眷属两者无二无别的密意。以这样无二的密意就称之为如来密意,
也就称之为密传,如是而安立。
持明表示传指的是上师与弟子或导师与眷属,导师以表示的方法而让弟子证悟,如是称之为持明表示传。
补特伽罗耳传指的是上师与弟子或导师和眷属之间以耳传的方式而让弟子证悟,如是称之为补特伽罗耳传。
总之如何安立三种传承?上师与弟子无二之密意,此就具足三种传承。现在上师也要具足此三大传承,此处在具足三大传承的上师尊前做顶礼。
法性界中证法身密意,光明界中见报身刹土,
所化者前现化身利众,遍知法王尊者前敬礼。
此处对谁做顶礼?此处对龙钦宁提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尊前做顶礼。如何做顶礼?
“法性界中证法身密意,光明界中见报身刹土,
所化者前现化身利众,遍知法王尊者前敬礼。”
偈颂释义:法性界为实相圆满,实相圆满为法性界,证悟如是见解自然会现证法身之密意。证悟法身密意,此妙用未遮止、于光明界中自然能现见报身刹土。现见法身报身无二之密意之故,自然会化现种种化身而去利益众生。偈颂顶礼上师为遍知无垢光尊者。在具足三身究竟之密意的无垢光尊者前而做顶礼。
明智照见一切所知性,大悲光明现于所化界,
开显深道顶乘教法者,持明无畏洲师前敬礼。
此处是对智悲光尊者之前做顶礼。
偈颂中的遍知一切法性,照见一切法性,现证、现见一切法义的尊者为智悲光尊者。智悲光尊者遍知一切法性,照见一切所知之法性,并以大悲光明之自性、殊胜化身的形象,开显深道顶乘教法。在开显深道顶乘教法的智悲光尊者前做顶礼。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