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六十九讲 普贤上师言教-如何令暇满人生具有实义之二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六十九讲 普贤上师言教-如何令暇满人生具有实义之二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第六十九讲 2013年2月4日
【原文】
大智者称幢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虽然得到了人身,但对于无有正法光明而无恶不作的人来说,甚至比恶趣众生还下劣。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怙主金刚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并没有什么珍贵难得的。”因此说,再没有比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坠石的了。
如今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由往昔积累的福德力,如今获得了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精华,而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和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枉然耗尽,那么在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那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入行论》中说道:“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可见,今生就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一步。我们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佛果),来世也很难再度获得这样的闲暇人身;一旦转生到恶趣之中,那么根本没有正法的光明,而且对取舍之处懵然不懂,后果只能是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无际的恶趣中,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百般努力。在观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来摄持。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必须屡次三番地观修并付诸于实践。
经过这般实地修行,在自相续中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呢?
应当像金厄瓦格西一样。见到金厄瓦格西从来都是彻夜不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善知识仲敦巴不禁关切地说:“弟子呀,身体的疲劳还是要消除,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的。”金厄瓦格西回答说:“身体恢复固然应该,但我一想到此暇满难得时,就觉得无有空闲休息。”金厄瓦格西总共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终生从未睡眠过。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修持。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暇满难得之引导终
——《普贤上师言教》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之前行,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之口传所著之前行备忘录。此分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共同外前行分为: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解脱利益和依止上师六个科判,今天所宣的是“第一、暇满难得引导”。
暇满难得引导又分为二:闻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闻法的方式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所宣之法之次第。暇满难得引导分四:第一、思维本性闲暇;第二、思维特法圆满;第三、思维难得之喻;第四、思维数目差别。此四个科判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之法为:此十八种暇满人身如何难得,如何令其具有实义。
大智者称幢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这段法义为何意呢?这段法义指的是:得到八闲暇十圆满所庄严的人身,并非是以自己前世的能力强、或善于讲解辨论、或者很英勇而得到此人身,而是前世所积累的福报所致。若前世没有行善断恶与积资净障,也无法得到此人身。
得到此人身的福报是什么呢?此福报指的是:前世以受持清净的戒律为基,以六度为助伴,最后发清净誓愿。具足这样的福报之因,才得到如今的暇满人身。
虽然得到了人身,但对于无有正法光明而无恶不作的人来说,甚至比恶趣众生还下劣。
此段法义为何意呢?虽然具足八闲暇十圆满的人身非常难得,但若想此人身具有实义,唯有修持正法。否则得到此人身之后,以三毒所摄所做唯有恶业——杀生、不予取、非梵行、妄语、绮语、离间语、恶语、粗语、害心、贪心或者邪见等等,此人身比恶趣的众生更为下劣。因此得到此暇满人身之后,应该以正法令其具有实义。
三恶趣的众生因前世恶业的异熟果报而遭受痛苦,遭受这样的痛苦之时也正在消尽它的罪业。现今得到人身再次造作恶业的话,就会堕入无边轮回之中而遭受无数劫痛苦,因此这样的人比三恶道的众生更加下劣。
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怙主金刚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并没有什么珍贵难得的。”因此说,再没有比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坠石的了。
如今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
米拉日巴尊者在某寂静之处修行。当时一位名叫怙主金刚的猎人带着猎犬、背着弓箭追捕一只鹿,来到米拉日巴尊者的寂静修行之处。猎犬和鹿到了这里以后,鹿坐在米拉日巴尊者右边,猎犬蹲在米拉日巴尊者的左边,互相之间没有恐惧之心而是以一种慈爱之心观待对方。当时猎人怙主金刚跟随到这里,看见这个状况以后非常惊奇,祈请米拉日巴尊者开示原因。此时米拉日巴尊者告诉猎人:“虽然往昔佛陀和传承祖师曾经宣讲:‘暇满的珍贵人身非常难得。’但现在像你这样一生造作恶业的人身并非难得,因为你已经不具足八闲暇十圆满珍宝人身之功德。”
暇满人身指的是暇满之珍宝人身。大家一定要明白什么样的人身称之为暇满之珍宝人身,即具足八闲暇十圆满之功德的人身,才称之为暇满之珍宝人身。观察自己是否具足此暇满之珍宝人身,不仅仅观察自己是否具足八闲暇,关键还要观察是否具足十圆满。只要得到人身的众生,几乎都具足了八闲暇,珍宝人身关键在于是否具足十圆满。如果自己具足珍宝人身,应生起欢喜心;如果不具足珍宝人身,应以方便令其具足。
虽然已得到八闲暇的人身,但是同时具足十圆满的珍宝人身很难很难得到。猎人怙主金刚没有生到地狱、饿鬼、畜生、边地、长寿天或佛未出世之处,也不具有邪见或者喑哑,得到了八闲暇之人身,但是人身之珍贵难得取决于是否具足十圆满。因此这就是米拉日巴尊者为什么说猎人“你的人身并不珍贵”的原因所在。
之前也曾宣讲过这样一个公案。有一位上师为汉族弟子宣法之时,当讲解到“此人身如同白天的星星般非常难得。”一位汉族弟子听到这里,对上师说:“哦,上师您没有去过汉地,汉地的人很多,这个人身并非难得。”
上师所宣的法义并非说普通人身难得,而是圆满具足八闲暇十圆满的珍宝人身极其难得、极其稀少;尤其在具足十八种暇满的人身之中,未被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所缚的人身更为稀少。我们可以观察汉地一个城市的一条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可能达数万甚至十万人之多;再详细观察这数万人或十万人之中,具足十八种暇满功德、且未被暂生缘和断缘心十六种无暇所缚的珍宝人身有多少人?在这么多人之中详细观察,最多不到十个人。这就说明暇满的珍宝人身极其难得。
又比如说汉地的一栋楼里有一千家住户,按每户人家最少两三人计算,一栋楼里面有两三千人。详细观察这两三千人中,具足十八种暇满、且未被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所缚的珍宝人身,到底有多少人呢?最多可能就有五个人。通过这样的观察就能知道,此暇满之珍宝人身非常难得。
实修打坐之时,应该按照刚才所宣讲的这两个例子思维普通人身与珍宝人身的数目差别而修心。如是熏修以后,你的相续就会知道暇满人身非常难得,应该以正法令其具有实意。若此暇满人身不具有实意,此人身就是无义者、空返者。因此应该珍惜此暇满人身,相续生起出离心。
思维熏修暇满并非让你们的相续生起傲慢心——“我现今得到了珍宝人身,而别人没得到。”并非是这样。而是如理思维实修之后,明白得到这样的珍宝人身以后,不应该懈怠懒惰,不应该让他失去意义,应对佛法生起更加精进之心。
因此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说:“暇满人身非常难得,但是像你这样不具足八闲暇十圆满功德的人身,并没有什么珍贵难得之处。”
经文中偈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人身和轮回中其他五道的所依身不一样。此人身行善可以成为解脱舟,令你获得解脱;此人身被贪嗔痴所摄而造作十恶业的话,唯有成为轮回锚而堕入无边轮回之中遭受痛苦。因此此身是一切善恶之奴仆。
由往昔积累的福德力,如今获得了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精华,而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和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枉然耗尽,那么在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那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
此处所宣法义内容与之前所宣内容没有差别。因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所致,如今得到具足十八种暇满之人身。福德力指的是以戒律清净为基、六度为助伴、以所发的善愿为缘,具足这三种福德力才能得到具足十八种暇满之珍宝人身。具足此珍宝人身之时,应该令其具有意义;因此唯有修持殊胜正法,才能令此珍宝人身具足实义。
如果得到了暇满人身而去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或者被世间八法所缚,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得到的时候就会欢喜,得不到就会产生疑惑。这样被世间利益所缚的人身,就无义虚度了。这样的修行人也只能成为一个形象的修行者,临终之时手抓胸口、追悔莫及,在痛苦之中步入中阴。
寂天菩萨《入行论》中如是宣说:“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比如说现今有些人经常祈请上师预示自己的转生相:“我的前世怎么样?来世我会投生到六道中的何处?”根本不需要问上师自己的转生相,为什么呢?看看现在得到的人身状况,就能明白自己前世如何。现今已经得到这样一种暇满人身,一定是前世具足戒律之基、奉行六度为助缘、并且具足清净之发愿,才得到今生这样的暇满人身。这样思维就能清楚自己前世的转生相。
再看看自己今生所做的业,就能明白自己来世投生到三恶道还是获得解脱呢?如果你此生所做的是十种不善业,则不具足戒律清净之基,也不具备奉行六度之助伴,而且不具足清净之发愿,来世会因今生所造的业而投生到地狱或饿鬼之中。
昨天有一个汉人的家人死亡以后,祈请我宣讲转生相。虽然这个汉人不知道什么是转生相,但因为死者是造恶业者,做佛事对这个亡者有益,于是我想为他安排做佛事。但是这个汉人说:“我没说要做佛事,就是希望您说一下他的转生相,看看这个人有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您帮我断定一下。”
我也不知道这个汉人是否生气,我回答说:“亡者没有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汉人接着问:“没有在极乐世界的话,现在他到底在六道何处?”
我回答说:“我无法说清亡者在六道何处,总之在中阴身之中。”
这个汉人回答了一句:“噢,中阴身。”就马上挂断电话。
接着晚上睡觉之前,这个汉人又打电话过来问我:“我们家在亡者死后请僧人超度念经四十九天,而且已经放生几万条物命,为什么亡者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当时我回答说:“我也无法说清楚。但是这个人在世之时是不是经常吃海里的虾米,而且一生中经常吃活鱼?”
这个汉人回答说:“是这样的。”
我说:“本来亡者以这样的恶业应堕地狱,但因为你们做了佛事的缘故,如今没有堕地狱而处于中阴身之中。所以,如果你们能继续为他做佛事回向的话,是最好的。”
宣讲这个公案并非说我有遍知的能力,而是说得到这样一个人身以后,如果唯做恶业的话,临终之时会更加痛苦。虽然活着的家人为亡者做了很多佛事,但亡者仍然未往生极乐世界而在中阴的恐惧和痛苦之中。活着的家人也会因为亡者没有往生而在恐惧和痛苦之中。这样宣讲并非在指责他人,而是为了你们明了暇满难得之故而如是宣讲。得到这样一个暇满人身之时,应该令其具有实意,否则临终之时后悔莫及、抓着胸口在痛苦中死亡,不应该这样。
《入行论》中云:“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意为:得到这样一种暇满人身之时,如果不修清净之善,自欺欺人莫过于此,愚痴也莫过于此。
可见,今生就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一步。我们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佛果),来世也很难再度获得这样的闲暇人身;一旦转生到恶趣之中,那么根本没有正法的光明,而且对取舍之处懵然不懂,后果只能是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无际的恶趣中,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百般努力。
如今得到此人身之时,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一步。此人身既可以令自己永远堕入无有边际的恶趣之中遭受痛苦,也可以如理如法取舍因果、断恶行善而得到解脱之遍知果位。此人身可以决断自己的未来去处。
在观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来摄持。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必须屡次三番地观修并付诸于实践。
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必须屡次三番地观修并付诸于实践。观想和思维时一定要以三殊胜——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来摄持,同时座与座间分清,反反复复地思维暇满难得,付于实践而观修。
经过这般实地修行,在自相续中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呢?
接着宣讲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
应当像金厄瓦格西一样。见到金厄瓦格西从来都是彻夜不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善知识仲敦巴不禁关切地说:“弟子呀,身体的疲劳还是要消除,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的。”金厄瓦格西回答说:“身体恢复固然应该,但我一想到此暇满难得时,就觉得无有空闲休息。”金厄瓦格西总共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终生从未睡眠过。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修持。
金厄瓦格西一生中不分昼夜、彻夜不眠、全心全意行持善法。当时善知识仲敦巴关切地问:“弟子啊,你这样不分昼夜、彻夜不眠而修行,你的身体这样疲劳,应该在晚间休息一下,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身体会引起疾病。”当时金厄瓦格西回答说:“是啊,为了恢复身体固然应该晚上睡眠,但想到暇满难得之时,根本没有休息的空暇时间。”金厄瓦格西在一生当中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终生行善而从未睡眠。我们思维熏修暇满难得以后,自相续也应该生起这样的精进修持之心。
得到了暇满的珍宝人身应令其具有实意,为此应祈祷上师。祈祷之时,应该以下面偈颂词句而祈祷: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以上内容为暇满难得引导,《前行备忘录》中的相关法义还未宣讲。
今天宣讲到此。
回 向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下一篇: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前行讲记 第七十讲 前行备忘录-思维难得之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