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仁波切:即生成就的公案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普巴扎西仁波切:即生成就的公案

 

  我们现前所传讲的密法并不是一个独特的教法,它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所谓诸法之精要就意味着密法乃所有教派之总集。虽然在修学密法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套独特的方便,但总的来说,我们现前能够对密宗生起信心,意义就已经非常广大。

  从时间的角度而言,显宗需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而密法一生即可成办解脱,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方便与殊胜方便的区别,而我们当前所教授的上师瑜伽就是殊胜之密法。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亲戚在我的家乡去世了。由于我十四岁时就离开了家乡,因此虽然认识这些长辈,但对他们的性格等方面也不是很了解。据说我这个亲戚的性格似乎不是很好,无论是与家人还是与周围的邻居都相处得不是很好。她有个女儿出家后一直都在亚青寺。

  在汉地,如果一个人出家以后,他的家里可能基本就不再管他了,而在高原地方,一个出家人所有的生活费用还是需要由家里来负担。所以她女儿在亚青寺期间,这位老人家每隔两年都会从家乡把吃穿送到山上来。

  以前喇嘛仁波切住世期间曾经立过一个规矩:凡是认识字的人,都要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传统修法修行,即从加行开始修起。但对不认识字的人而言,修加行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此喇嘛仁波切就告诉他们,先转绕坛城,转到几十万遍以后,可以起修上师瑜伽,并且配同学习窍诀法,也就是我们现前传讲的上师瑜伽导修。

  这位母亲到亚青寺来了几次,也转绕了坛城。前年秋天的时候,又来给女儿送过冬的资具。当时她的女儿对她说:“您转坛城的数量已经很圆满了,现在这里能求到殊胜的法,您为什么不在这边求法呢?要不这次先别回去了,跟我一起过冬吧。”她母亲想:自己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虽然亚青寺海拔很高,在此长期住着可能也不好,但自己的信心还是很大的,女儿又在身边,万一有什么事,女儿也可以照应一下,于是决定在亚青寺住下求法。

  从那天开始,她在导师面前求了上师瑜伽并且开始修法。由于她不认识字也没学过理论的缘故,因此她修上师瑜伽仅仅凭借导师的讲解,听懂多少算多少,所以对她而言,修学上师瑜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她对佛法的信心非常大,并且那一段时间她的持戒非常好,但从修法方面而言,这样一个完全不懂佛法的老人,突然修上师瑜伽又能修到多少呢?她也就是这样修持了一年的时间。

  后期她的家人想,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外面这么飘荡也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又把她从亚青寺接回了家。回到家以后,老人家的身体一直不好,没多久就去世了。在得知她去世的消息以后,当地人也没有多想,认为这位老人家虽然在亚青寺待过一年,但也不算什么特殊的事情。因此就按照当地的风俗,停尸三天以后准备处理尸体。

  这位老人家的意志非常坚强,在临终之前一直没有出现过身体剧痛或者对死亡的恐惧,所以在第四天要处理她的尸体时,虽然她的整个身体已经变冷了,但胸口仍旧像活着的人一般,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她已经在执受等持!

  这个等持需要多长时间?可能是三个禅定夜、七个禅定夜或者是二十一个禅定夜等等,只要从这个禅定夜中一出来的时候,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往生,而是成佛了!这就叫第二本净解脱,在意识融入虚空的时候就能成佛。

  这位老太太修上师瑜伽才一年的时间,就已经能执受这个禅定而成佛。在她成佛的同时,还可以带走她身上十万个他相续众生一起成就。我们身上都有十万他相续的众生以细胞的形式存在着,当一个人成就的一瞬间,十万个众生能跟随着一起成佛,还可以令中阴界三千位最有缘的众生同时成佛。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成佛的一瞬间,可以带走十万三千位众生。

  我们讲解这个公案的原因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当前所修学的法有多大的功德,这些功德不仅仅存在于书面之上,现实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实证例子。在高原地方,有些修行者先是在家居士,后面在亚青寺修行,经过一年、两年、三年而成办解脱者比比皆是。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成佛的事例有谁认证呢?如今在汉地也有很多人说,一个人念阿弥陀佛,临终时呈现了很多瑞相,所以他应该往生。但对凡夫而言,这些只是自己的推断和猜测,而现前我们所讲解的成就者的公案,是得到了像喇嘛仁波切这样的高僧大德的授记,在这一点上,没有一点疑惑。

  我们今天讲解这个公案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平时要好好修学。我们对佛法的理解绝不能停留在似是而非的词句之上,而应该圆满通达。因为佛法是我们创造生生世世快乐的因,所以学佛法必须要学圆满。只要我们有信心,并且依教奉行,相信解脱对你而言,也不再遥远。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