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盖与正念(方兰琴)
五盖与正念(方兰琴)
(*方兰琴 已于2011年12月出家,巴利文法名是Ma Visitthanani,译成中文叫明慧。)
五盖是盖子,正念是阳光。五盖包括:贪、嗔、昏沉、掉举、疑。五盖中只要有任一项生起,我们就像被盖子罩住,正念的阳光就照不进来。此时我们就生活在黑暗之中,没有智慧。
这半年多来,除了繁重的工作,还一直操心禅修营的事。在组织禅修的过程中,要应付各种人和事。身心疲惫,也起了不少烦恼。尤其最近这半个多月,烦恼较多。五盖中,我犯的较多的是嗔、掉举和疑。对这三点,我体会较深。
我是凡夫,也有各种烦恼,也有情绪波动。但修行之后,不象以前,陷在情绪里面好几天出不来。现在学会了观照,虽然不能马上从烦恼中解脱出来,但能看到情绪,陷在情绪里面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首先说“嗔”。嗔心包括:不满、嫉妒、生气、失落等。我嗔心很重,主要是不满。我常常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要求别人,别人所做的若达不到我的要求,就感到不满意。在组织禅修的过程中,我对师父教学不满,对老公办事不满,对法工讲话不满。这些不满的情绪传播到别人心里,令别人不悦。在此,我深深忏悔!我见太重,包容心不够。我需要多修慈心,修成一颗真正柔软的心,不让嗔心生起。嗔心一起,内心就串起了火苗,就失去了清凉和平静,言语也不温和。
其次是“掉举”。白天做翻译工作的时候需要思考,禅修营的好多事,也需要操心思考。思考太多的时候,头皮紧绷,整个头顶就象被牛皮紧裹着,密不透风,而里面的思绪却又转个不停,象燃烧的煤油灯,不停地消耗灯里的煤油。若不及时熄掉灯,煤油会很快耗尽。这些思绪消耗太多的能量,心非常的累,造成严重的掉举,导致失眠。此时修观禅没用,修慈心效果也不明显,只有观一个接触点。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最后是“疑”。疑心生起时,内心即起了波动,看不清身心现象。为什么会起疑心?是因为落入了自已的思维模式,以自已的思维模式来推测别人。而实际上别人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是我们自己欺骗自己,障碍自己。就算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也未必是真实的、可信的,何况是听别人说的?
前几天发生一件事。9月13日中秋节这天,也即第四期禅修的最后一天,谢居士来看望师父。为了不影响禅修,他们带着老菩萨出去谈话。我有事出去找师父,看见他们仨坐在果园边,离他们二十米左右时,他们起来往前走。我当时就以为师父和谢居士之间有什么话不想让我听见,所以看见我来了,就起身走了。我为此很难过,伤心了半天。第二天我给谢居士发短信说了此事,她说她根本没看见我,她眼睛不好。师父也说没看见我。而且他们谈话很专注,没注意别人。是我自以为他们看见了我。我落入自己的思维模式,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我失去了正念,没有看到自己的疑心,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
不能以我们自己的想法去揣测别人,很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要跳出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思考、不分析、不推理。一旦落入自己的思维模式,我们就象被一个框子束缚住,就象坐井观天,自己会很累!师父说得一点没错,累是因为没正念!真正专注干活时,心情很愉悦,一点也不累,累就是由自己胡思乱想造成的。只有跳出自己的思维模式,我们才能从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看问题才能更全面、更透彻,我们的智慧才有穿透力。
五盖是无形的盖子!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盖子罩住,动弹不得,身心僵硬,没有智慧。对此,我的体会很深刻。当有正念的时候,心是清晰敏锐的,眼睛是清澈明亮的,面部是柔和光泽的,头脑是清新的,身体是轻盈的。此时,仿佛身体没有了障碍,凉风能穿透身体。而当生起烦恼时,即被五盖罩住时,心混沌而迟钝,眼睛混浊而无光,面部僵硬而暗淡,头脑发闷,身体沉重。所以,一个人有没有正念,一看便知。我们自己也可以经常照照镜子,检查自己是否有正念。如果发现自己变丑了,那就要小心了!那是因为我们的心被烦恼盖盖住了。有正念的日子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烦恼的日子是阴沉灰暗的日子!
为什么会有五盖?因为我们还有人、我、众生的区别,还有我见和身见,没有真正体会到无常、苦、无我。就算有时修行状态较好,境界很好,体验到了无常、苦、无我,那也只是暂时的,一旦考验来临时,我见又迅速生起,又滋生漫延。我见根深蒂固,很难去除。我现在的修行很肤浅,我见也很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去掉我见。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修行,不放逸,总有一天能去除我见。
如何不被五盖罩住?修佛陀所教导的四念处!修观禅,并配合修止禅。当思虑过多,掉举严重时,修止禅使心平静,休息一下。待身心恢复较好的状态后,再精神抖擞地、全心投入地修观禅。从每一个当下观察身心现象,用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修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急不得。有一定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努力修行,保持正念!远离五盖,断除烦恼!愿我们每天阳光灿烂!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