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愿解如来真实意——《心经》略释
传喜法师:愿解如来真实意——《心经》略释
愿解如来真实意——《心经》略释
——马来西亚登嘉楼佛教协会
2010.06.11
大家有看到我们大殿里很庄严的佛像吗?这是佛的形象。佛的生命力有没有看到,有没有看到佛陀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大家聚集在这里,为什么会聚集在这里,这是不是佛力的感召啊?哎!这就是佛的生命力啊!
你看我们坐在这里,出家人两千多年来代代相传,没有间断过,我们看到出家人的形象,就是看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僧团的形象。我们现在能够看得到还有人出家,还有人学佛,这是谁的力量啊?这就是佛陀的力量!
今天下午的时候,天上出彩虹,有没有看到?圆的,好美的彩虹。我们刚才在休息室,爬到楼顶上去看美丽的蓝天白云,这下印象可深了,我们这个地方叫登嘉楼,我们刚才登过楼了。
佛法要在人间展现,那天地万物最欢喜,因为一切万物的本来面目就是佛法。但是我们迷失了之后就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十二因缘就从无明当中生出来了。
那什么是无明呢?就是不知道所有一切都是清净的,所以前面师父说《心经》。《心经》要了解意思,那就是《心经》的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五蕴是构成我们生命的五大元素,第一个是色,色蕴,我们看得见的这都是色蕴。
空调吹到你身上,嗯!今天大殿里蛮凉爽,这就是受蕴。如果空调关掉,三分钟你就会觉得很闷热。觉得闷热,觉得清凉,这都是受蕴。
然后一走进来,看到佛像这么庄严,那边放着经书啊、光碟啊,我们看啊。我们看到每一个名字就会想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想蕴。
然后我们坐在这边,听着法,那个手表啊“嘀嘀嘀”在转移,秒针在移动,法会从七点半开始,现在已经八点半了,不知不觉当中法会就圆满结束了,我们都处在这个行蕴当中。“行”,说明我们还活着,还存在啊,这个行蕴也是生命的一种元素。我们的血液在流动,我们的心脏在跳动,这是行蕴。
最后识蕴,这个识蕴啊,就是所有的色、受、想、行,我们都知道,这个知道就是识,由于分别而产生知觉,所以这个识是分别的一种意识,这就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这让我们感觉到有一个我。
但是如果用智慧来观察的时候,当我们打坐静下来,你看我们大殿边上有禅凳,可以打坐的,你们平时来,可以静下来打坐。“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深般若波罗蜜”是一种甚深的智慧。用智慧来反观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五蕴虽然有现象有名字,但是每一个蕴呢,它没有实质的存在。
我们说这个色蕴,我们看到这个大殿,看到下面的地板,这些存在是真实的存在。是不是真实的存在?我们登嘉楼本来就有这个佛堂吗?是不是本来就有?没有吧。这是我们有人发心,然后工程师设计,大家筹资,把黄沙啊、水泥啊、钢筋啊买来建。还要装修,铺什么地板?想一想这个地板嘛,面积很大,太好的木头很贵,然后就这样简洁明快一点,对不对。我们这装修还可以花很多钱,还可以重新装修吧?是不是可以?
甚至,来一个大斋主,说这个佛堂啊,好像过时了,把这个拆掉重建一个。可不可以拆掉重建一个?也可以拆掉重建一个。我住的寺庙我也跟大家说,我说建寺庙没有底的,花一千万也可以建。一千万的拆掉,花五千万也可以建。就那么一块地方,花一个亿也可以建,没有底的。
我曾经住持的一个寺庙,地下是用黄金铺的,是铁上面镏金,还国家鉴定,每一平方厘米含金多少,黄金铺地。那一个黄金地,面积还没有这个大,就耗资三千多万人民币,没有底的。我们这尊佛像可以用木头做,也可以用铜的来做,也可以用纯金的来做,对不对。
你有没有到泰国看那个五吨重的纯金的佛像?金佛寺,有没有去看过?泰国有个金佛寺,这金佛寺是华侨的,这尊金佛是属于华侨的。他本来不知道,买来,他是在江边上,那个寺院很破旧了,拆了以后,这个佛像谁要就卖给谁。那个老华侨就说这个佛像没人要啊,房子拆了,佛像没人要啊,那卖给我吧。
卖给他之后,他就登报纸说谁要金佛像啊,谁要建庙没有佛像的话,我可以把我的佛像捐给你们噢。结果有一个寺院正好需要一尊佛像,来跟他要。要了之后,那天来车装啊,天已经快黑了。结果吊起来的时候,刚离地一点点,绳子就“啪”地断掉了。天太黑了,算了,明天早上再弄吧。
结果晚上下了一场雨,第二天别人来打扫的时候,一看佛像摔下来摔裂掉了,再仔细一看,裂缝被雨水一冲,裂缝里面是金色的,原来外面包的是一层水泥啊。原来都以为这是一尊水泥佛像,谁知道这是一尊重达五吨重的黄金佛像。你说,那尊黄金佛像多少钱。
所以我们说眼睛看到的一切是不是定法啊,是不是一定的啊?不一定的,不是一定的。我们手里拿个玻璃杯,哦,这是玻璃杯。一不小心掉地上了,摔碎了,这叫什么?这不叫玻璃杯了,扫到垃圾桶里,这叫垃圾了,名字也变了。所以色法,它过去不是真的,未来不是真的,当下也不是真的,色法是这样。
然后受也是这样,现在,哦!很凉快!很凉快!把空调一关,你觉得凉快吗?马上就不凉快了,哦!很闷热很闷热!关个二十分钟大家都流汗了,一身汗。然后把冷气又打开,几个冷气全部打开,三分钟又很凉了。这个受法是真的假的?
你觉得凉热,这决定于谁?决定于你自己吗?是不是决定于自己?不是决定于自己呀!所以这个受不是决定在身体,身体一定有凉快?没有的。冷气关掉了,你就没有凉快了。别说我一定是热,也不是一定是热,给你开了冷气,你会,喔!有没有衣服,添一件衣服。我们上飞机都有一个小毯子盖上,飞机上冷气太冷。不一定的,受也不是一定的。
想也是这样的,想哦,拿一朵花,美不美?哦,你们看这朵红花很美,我再摘一朵,这一朵美不美?一看,哦!这朵绿的花也很美,看到红的花也很美,绿的花也很美,那个想不一定的,想也是会随着环境在转。
之所以要修行,就是在千变万化之中,要有定力,我们佛教说三无漏学。戒什么?为什么要戒呢?就是说你生命是有限的,这个世界是无限的,我们的事业也是无限的,但是你的生命是有限的,你要决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否则你如果做不该做的事啊,短短的几十年就把你浪费掉了,所以精力要用在该做的事情上。那不该做的事就不要做,这就叫戒。
那修定呢,就是要把心定下来,要看清楚真相,不要随着可以变化的东西。如果你随着变化的东西,那我们就落在生灭法上,变化就叫生灭。乃至到行也是这样,行蕴、识蕴。
所以这五蕴我们分析一下,这五蕴如泡沫一般,好像洗衣服啊,用洗衣粉,水一调有泡沫。泡沫是有还是没有?手搅动有,过会,它就“劈啪劈啪”都爆掉了,再一会,还是一盆水,没有泡沫了。
我们人类现在这个文明期也是,几千年下来,我们登嘉楼,我想发展也就几十年的历史,就今天这样子了。永远这样子吗?我们地球上人类文明史,一个文明史又一个文明史,我们这个文明史仅仅几千年而已,佛经记载只有一万年,再往后只有一万年的时间,现在一万年也没有了,只有六千多年了,六七千年的时间了,那以后又可以另外一个面貌了。我们生命就在这个轮转之中,就是因为不知道真相而随着境界在轮转,所以才产生了苦啊。
如果你了解了这些生灭,你有戒有定,有了达万物生灭,有了达你自心不生不灭,你皈依不生不灭,就叫皈依佛,佛是不生不灭。我们要找出我们生命当中的佛性,佛性就是不生不灭的性,皈依了我们的不生不灭是名皈依佛。
然后佛陀讲了法,让我们以法来做生命的准则,这叫皈依法,皈依僧是生命的示范,僧众是生命的示范。僧不是说那你的事,你出家了,你当和尚了,你的事。我们出家当和尚就是给三界做模范,给生命做榜样。如果大家不学习僧了,那我们出家,穿这个衣服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给大家做榜样,所以皈依僧众中尊。在人群当中,僧宝是我们生命的方向,祂是我们的典范,在大众当中祂是很尊贵的,就像黑夜里面的一盏明灯,就像远航当中的指南针。我们现在开车在外面的那个GPS那就代表僧宝,是这样子。
所以如果你有了这个智慧,了达五蕴皆空,就可以把痛苦解决掉了,彻底地把痛苦给消灭掉,所以“度一切苦厄”。这个经典讲到这里已经结束了,可以不讲了,但是有的人听,好像太短了吧,这个经太短了吧?“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结束了。
所以下面呢,可以再围绕着这个中心继续来解释,说“舍利子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来分析。然后“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我们自己思维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想也可以不想,那个想本身也没有自性的,对不对,也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如果有了这样的智慧,就像古人所讲的,我本无心于万物啊,不怕万物常围绕。那你作为一个人,你在这个世界里面对着种种的境界,如果你的心已经从境界当中解脱出来了,那你就不怕这些东西围绕你了,你可以逛街去了,可以去到那个百盛, 我们马来西亚有哪些大百货公司,我不知道,那可以去逛了。什么世界名牌,从它面前过去,世界名牌不会来抓你,它不会抓你的。
如果你不会修心,那就不行啊,你从那一走,你的心就被那个世界名牌吸过去了,哦!LV包!到车行一看,这个奔驰,这个宝马,心都被吸引去了。你的生命就这一个,那什么都会吸引你,你可怜不可怜啊,那我们为万物的奴隶啊!我们没有做万物的主人哪!所以没有皈依处就是轮回的。所以要做浪子回头啊,我们漂泊在这个世界的浪子,要回头。
回过头就是有皈依处,有皈依处就有智慧了,有智慧的话,我本无心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多自在。这个时候你也可以叫观自在菩萨,对不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智慧了,也可以叫“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苦厄度了,极乐世界也不离其中。这个里面并没有讲到极乐世界,但是极乐世界就在这里面,所以八十八佛里面叫法界藏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儿?阿弥陀佛就在法界,当你被法界所迷惑的时候,你就见不到极乐世界,你就在娑婆世界。如果你透过了娑婆世界,你有了智慧,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极乐现前。
《心经》里并没有讲极乐世界,但是极乐世界就在《心经》里,所以这是很伟大的,所以一切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经》里面有一个很奇特的地方,说无眼耳鼻舌身意, 从小,小朋友玩游戏,就是眼睛、眼睛,鼻子;鼻子、鼻子,嘴巴;嘴巴、嘴巴,耳朵,我们小时候玩过这个游戏,两个小孩子猜,你手指对了就赢了,我说鼻子、鼻子,眼睛,你摸到耳朵了就错了,要摸对了才对,我们从小就是鼻子、眼、耳朵。
菩萨告诉我们无眼耳鼻舌身意,你怎么理解啊?我们在座的怎么理解?为什么菩萨要告诉我们无眼耳鼻舌身意,不单单无眼耳鼻舌身意,还要无色声香味触法,没有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外面的色尘,也没有你耳朵所听到的声尘,也没有你鼻子所对的香尘,也没有你舌头所对的味尘,也没有身体所对的触尘,也没有你心所对的思维的法尘,无色声香味触法。
你说明明有嘛!法师你在讲课,我们听到扬声器传声音过来啊,这个是声尘;我们看到这个花,这是色尘;我们空调吹过来觉得凉飕飕的,这是触尘;师父在讲,我们在思维啊,这是法尘。如果你有,那你就落在这个境界里。不是菩萨告诉我们说没有,而是一种方法论。
哎,菩萨怎么这样子,明明有眼睛,为什么说没有眼睛呢?有眼睛,但眼睛很狭隘,你不能把你的智慧局限在你的眼睛所见,眼睛的根和眼睛所见上,这样你的生命就有狭隘性了,那你有障碍,有障碍你不能超越。所以六根对六尘它是境界啊,对境界的话,那你就陷在这个境界里,那我们每一个人就坐在境界的牢狱之中,所以每一个人都不是自在者,都是生死轮回当中的一个囚犯而已,不名自在者。那六道轮回啊,我们每个人都是轮回者!
那菩萨要把我们从六道牢狱当中救出来怎么办?我们要超越眼根的狭隘,鼻根的狭隘,耳根的狭隘,想根的狭隘,这个思想的狭隘,要超越这些狭隘性。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是方法论,这是一种方法,不能相信你的眼睛、鼻子、耳朵。
那要相信谁?相信真理,要相信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不能光看现象,所以这个《心经》多伟大。《心经》是给我们打开手铐脚镣的,心经啊是来解放我们的!
我们束缚在六道当中,我们在三界之中啊,但是三界很不安全啊,国土危脆,生命无常啊,三界无安,如火宅一般,六道是牢狱啊,我们是每个牢狱当中的囚犯啊。怎么样释放出来,怎么求解脱,那佛菩萨来告诉我们方法。
如果这个道理了解了,那你背这个咒,“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第一个“揭谛”和第二个“揭谛”字完全一样,读音也完全一样,但是意思不一样。比一个例子,我说“空”,说了第一个空。然后再说一个“空”,说了第二个空。但我说的时候,我的心里面,第一个空跟第二个空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空,是这个大殿要空,大殿非大殿,是名大殿,是不是这个道理。我现在住的寺院是九九年才修复哦,但是有寺院的历史是一千多年,在中国曾经经历过文革。文革的时候,我们寺院的大殿就不是大殿了,变成养猪场了,大殿里养猪。那个时候还是不是大殿?不是大殿,叫畜牧场,猪圈,猪的房子。
大殿大雄宝殿是佛的房子啊!叫大雄宝殿,那养了猪还叫大雄宝殿吗?不是啊!如果我们现在这个大雄宝殿佛搬走,赶了一群小兔子进来,这还叫不叫大雄宝殿?不叫了。所以大殿非大殿,是名大殿。
我说空,首先大殿这个执着先空掉。我第二个又讲空,再空,空什么?我们说对于大殿所空的空,也要超越它,这空前面的那个空。但是讲这两个空,空字是一模一样,我发的声音也一样,内涵却不一样,这个比喻可以明白吧。所以这个咒语里边“揭谛”,第二个又是“揭谛”,这两个虽然文字一样,发音一样,但内容不一样,“揭谛揭谛”。我们再加一个揭谛还跟那个不一样,“般若揭谛,般若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超越,再超越,再超越,最后,菩提萨婆诃,真正地超越出去了,超出三界啊!
这个很重要啊,我们做人最关键,最伟大的就是人能思考这些啊!人如果不思考这些的话,那我们这个人就叫委屈己灵啊!委屈了自己的佛性啊!你能思考最伟大的真理却不思考,放弃了内在的这种佛性,那我们人就很可怜啊!
所以佛也是这样子,看到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一个人都可以解脱,但是众生却没有解脱,在束缚之中,所以佛陀就悲悯我们哪!慈悲是这样子啊,拔我们众生的苦,给我们众生法的乐,这就叫慈悲。所以我们在坐,在佛的住处,大雄宝殿佛的住处,也思维佛所讲的语言,诵着佛的咒,佛咒是佛的心啊!
所以我们皈依佛、皈依法,佛所讲的法、皈依僧,传播佛的意义的人,僧就是传播佛的心的人。像菩提达摩到我们中国,说西来祖师意,西来祖师意是谁的意啊?西来祖师的意就是佛的真实意,所以我们打开经典要念这四句“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谁告诉你真实意,这就是僧宝。所以僧宝两千多年来,不间断地在人间,形成我们生命的三皈依——三宝。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