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悲华法师:童蒙止观 第二讲
楞严悲华法师:童蒙止观 第二讲
隋 智顗 撰
悲华禅师 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嗡牟尼牟尼玛哈牟尼耶索哈!
南无智者大师!南无智者大师!南无智者大师!
大家中午好!昨天我们讲了天台小止观的要想具足坐禅法要首先必须具缘第一。外具五缘第一是持戒清净,今天接下来讲的是第二衣食具足者。我们来看经文。
“衣法有三种。一者如雪山大士。随得一衣蔽形即足。以不游人间堪忍力成故。二者如迦叶常受头陀法。但畜粪扫三衣不畜余长。三者若多寒国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来亦许三衣之外。畜百一等物。而要须说净知量知足。若过贪求积聚则心乱妨道。次食法有四种。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绝世。草果随时得资身者。二者常行头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依正命自活。能生圣道故。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维口食。四方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为青目女说。三者阿兰若处。檀越送食。四者于僧中洁净食。有此等食缘具足。名衣食具足。”我们来看这里所说的,什么是衣食具足者?前面第一点讲到作为一个修行坐禅的人很重要一点是持戒清净,这是首要之首要,其次是讲到衣食具足。因为我们这个色身在世间上他要吃要穿,那怎么的吃穿具足才是我们所要具备的善缘呢?是不是说衣食条件要非常的丰足才能够修道呢?就象现在很多的人说的我现在没有条件来坐禅,等我钱赚得多多的等我条件很好的时候我再来坐禅。不是这样的,衣食具足者这里面是讲如法具足。我们首先来看这里面讲的衣法。衣法第一种这里讲的是雪山大士,他是在条件非常艰苦的雪山修行,这些大行众生称为大士,他随便得到一衣蔽体就可以了,他跟人间几乎是隔绝的,不游人间,为什么?他的堪忍力成就,他能够忍耐这些恶劣的环境气候,他具备有这种能力。佛陀时代有很多这样的修行者。但是要注意,今天我们末法时候的众生根器很劣,这个色身的力量也不足,堪忍力意志力各方面都不如以前,所以这种人极少,这是第一类。二者就象迦色尊者那样行头陀法,头陀法大家印象当中就是那种属于苦行的人。这里讲到的第一种苦行的人是雪山大士,其次才是象迦色尊者这样的受头陀法。头陀法具体怎么样称为头陀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有机会去查一些资料。头陀法对衣食是怎么个做法呢?这里说“但畜粪扫三衣”,我们出家人以前只传三衣,三衣具足即可。有的公案这样讲,佛陀在深夜打坐感觉到冷,然后叫侍者再披上一衣,然后再往下打坐到深夜又感觉到冷,又披一衣,佛陀说如此三衣则具足已。这就告诉我们作为出家人修道人对衣食并不是一种贪爱,够用就行,只要是为了防寒受冻。记得我遇到缅甸的苏亢尊者的时候,当时剃度我出家收我为徒的时候,他跟我讲的第一个就是所谓的穿衣为了什么,为了防寒受冻为了遮形蔽体以度世间饥嫌。那么在在房子里面是为了什么?主要是为了能够安全地在那里修道,如此而已了。所以说头陀行者但畜粪扫三衣,粪扫三衣比如说丢在垃圾堆里人家扔掉不要用的破破烂烂的都可以穿,“不畜余长”,其他的衣服他都不做储备。不象我们现在家里的人春夏秋冬什么样的衣服都有,衣服非常的丰足。但是对于修行人来说是一种浪费没有必要。不畜余长就是这个意思。第三种人就跟我们有关系了。“三者若多寒国土。及忍力未成之者。”你看象我们北方的冬天非常的寒冷,夏天我们很多地方又非常的炎热,这些环境气候比较恶劣。我去过缅甸这些地方,北缅甸气候非常的宜人,我们这边很多气候是比较恶劣的,具体的环境不一样。还有一种就是忍力未成者,他堪忍的力量不够,他不能忍耐这种恶劣的环境,这样的行人来修行,“如来亦许三衣之外。畜百一等物。”他也开许在这正常所需要的三衣之外储备一些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但是你“要须说净”,“说净”这个是属于出家法里面的内容,大家简单的理解就是说这些东西虽然可以蓄,但是不清净物不可以储蓄,不是说所有东西都可以储蓄。这些东西的储蓄应该是以适宜修道够用为度,而不应该漫无节制地进行一种储蓄。还有一些不清净之物也不可以进行储蓄,所以称为“说净”。“知量知足。若过贪求积聚则心乱妨道。”你想想你整天到晚把房间里面的东西摆来摆去,如是折腾就已经去掉一下上午一个下午一个晚上,而且为了计较这些物品的好坏等等,心已经在俗了,所谓心乱妨道,妨碍你修道。这是讲到衣法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很难做到,你必须具备这种堪忍的力量,所谓雪山大士。第二种就属于那种比较正常的比如说出家人一样,但是不可过于贪求积聚,否则心乱妨道。前面这两种合起来详细分为三种,我们就属于第四种。属于环境比较恶劣多寒国土堪忍力没有成就的人,他的标准是知量知足。
食法也有四种。“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绝世。草果随时得资身者。”这个跟前面是一样的。雪山大士吃个水果喝口山泉就能生存下来,他的特别就是住在深山密林里人迹罕至之处,跟这个城市是完全地隔绝,这种情况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二者常行头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这里讲到头陀乞食法,行头陀行,通过乞食来维持这个身体。这里讲到这个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那什么叫四种邪命呢,经上有讲,这种邪命当然能够障碍圣道。“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维口食。四方口食。”这些都是邪命之相。我们来略为了解一下这四种邪命之相指的是什么。一仰口食就所谓仰观星宿推步迎虚以此求食称为仰口食。二下口食为种植田园。三方口食所谓的通使四方结交豪贵。四维口食为卜算祸吉。此之四事在家人得为之出家人所不应为,所以应该远离这四种邪命。这个仰口食大家好理解,如算命替人看相看风水象仰观星宿推步迎虚等等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来维持自已的生计。出家修行者整天不务自已的正业,正业就是不去看经演教修禅打坐、劝人向善行佛法,而是把精力放在这上面并且以此为生来养活自已,这是邪命。下口食所谓种植田园就是指比如出家人是根据信众的供养去安心办道,去种植田园者,比如说有条件去生活的却非要下到地里去干活如挑粪浇菜,这些事情也有很大的问题,比如有的人这样去做会感觉出家的日子不闷,那么渐渐渐渐时间长了就感觉和俗家人没什么两样。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说,以前百丈立清规的时候不是有说过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吗?不是都有种田种地吗?现在出家人也有这样的,是不是都属于下口食呢?这个大家不能这样机械地认为,百丈立清规当时有它特殊的历史条件,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佛教不容易保留下来。象我们现在的寺院很难找到一种供养,在特殊的情况下特殊的因缘情况下也采取这种农禅并举的方法,戒律在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在家人不要过于执着这一点,要知道佛法很深微妙,要看具体的情况。所谓的下口食是指这种情况,把很多的时间花在去营作上面来维持生计,这不是头陀行者所应做之事。好了,三方口食这个好理解, 也就是四处结交好友,专门跟这些豪贵结交,跟这个也认识跟那个也认识,平常把很多的时间忙于人际关系上来打转转,这样来获取他的饮食这样就称为方口食。还有一个叫维口食,维就是维持生计,去做生意去贩卖物品等等。作为一个头陀行者他将远离这些,把这四种谋食方法称为邪命。这四种方法在家人这样去做尚且情有可原,出家人不应所为。第二种这其实属于出家头陀乞食法,大家稍微了解一下。下面再看第三种,三者阿兰若处。檀越送食。阿兰若处就是寂静的地方,没有人干扰的地方,檀越就是施主,护法的这些人给你送食物,比如说有的在家里的人条件非常好,家里人都信佛,比如说他妻子他家里人护持他进行修行,还给他送食物,这种缘都有助于专心地进行修禅,这种缘在今天的这种时代都不是那么容易地获得的,我们的福报都不见得这么大,实际上有种种的外缘干扰,很难成就这种修禅的殊胜圣缘。比如说我到山上去修行的时候在亚青都是自已来煮东西吃的,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在煮吃上,没有办法,自已得起火生灶自已去买东西等,这样花的时间很长,我们一边煮东西吃一边修禅,正念反观。比如说烧柴挑水煮饭,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行动当中念念不忘修习禅定。第四就是僧中洁净食。僧中洁净食比如说出家人统一地过堂,在僧团里有人专门地安排这种饮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条件。比如说我们住到丛林里,丛林里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大家能够安心办道,僧中洁净食就是属于这一类的。“有此等食缘具足。名衣食具足。”吃和穿要先解决,不能解决就不能安心办道。“何以故。无此等缘则心不安隐于道有妨。”这说得很清楚,无此则不能安心办道。我们注意到没有,象前面说的雪山大士头陀苦行这一类的他们是怎么面对这些情况的?他们把外在的条件的具足降到最低位,这样他的心就能安稳,他就能够修道,少欲知足,这是真正的安心办道之法。如果我们一味地只是寻求外在环境的具足,那就很难办道。比如说我们今天很多人误解生活并不平凡,我们少欲知足这点就非常不行了,其实家里的条件也好自已现在目前的条件也好其实早已足够来修道了,可惜的是他无心修道,而且他还觉得这个条件还不具足,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根本就不是。所以有时候应想想雪山大士,虽然我们的摄力有限,堪忍力未成,想想头陀苦行者,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向他们学习,尽量地向他们看齐,那么是否对安心办道的这种要求会有所改变呢?大家应该三思这样一个问题。前面具缘第一讲了第二要衣食具足。下面讲到第三处所。第三得闲居静处,我们来看下经文。
“第三得闲居静处。闲者不作众事名之为闲。无愦闹故名之为静。有三处可修禅定。一者深山绝人之处。二者头陀兰若之处。离于聚落极近三四里。此则放牧声绝无诸愦闹。三者远白衣住处清净伽蓝中。皆名闲居静处。”这里讲到第三种条件闲居静处,即处所,也就是说第一不要多迎众事,事情很多,我们平常说要闲下来,今天忙这明天忙那,这样的条件都不具足,首先一个是闲。二要没有愦闹,所以名之为静,安静的地方。如果你这个地方吵吵嚷嚷,人来人往,你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非常的复杂,每天都有人找你每天都有人跟你说话,那你说你怎么修行办道呢?所以要有安静的地方要闲静,闲居静处就是这个意思。这里略举三处可修禅定,非常好。一个是深山绝人之处,这个非常好,比如说现在智光师父他出家,他在云林寺里面,虽然谈不上非常深的深山,但确实也是人际关系很少,而且环境清幽,无内在关系之干扰,在其中修禅是绝佳之处。所以称为深山绝人之处。二者头陀兰若之处,离于聚落,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可以修头陀行的,在阿兰若非常寂静的地方,就是离开这个聚落三四里远这样的地方,离城市有些距离,放牧声绝,象车声人声的吵杂基本上听不到,闹中取静,没有这些愦闹,这是第二,远离愦闹,这也是个好地方。三者远白衣住处清净伽蓝中,比如说到寺院里面去,清净的寺院,没有这些居士整天在那里吵吵闹闹,没有一心办道的妨碍,清净伽蓝中。现在很多寺院就具备这种情况,在里面闲居静处去修禅,这是第三种情况,清净伽蓝。这三种地方是属于修禅的最好的地方。不闹不吵没有外缘干扰,在清净的伽蓝中,这三种情况提供三种标准,联系我们在实际当中与你的现实当中,比如说你做什么工作,你的家人状况怎么样,你的朋友交往圈子怎么样,你所居住的场所怎么样,你应该根据这三点的要领尽量去创造。有的说这三点我一点也做不到算了,我就不修禅了,不是这样想的,这些阿兰若处要我们自已去创造。这要看你自已这种修禅的心迫切不迫切,你的出离心强烈不强烈,如果一个人真的出离心很强烈,对这个修道他有这份心的话他会努力去创造的,而不是以此为借口。我们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指我们今天众生修道的缘很难具足,所以一定要做此善想。好了,我们把这个具缘第一继续讲完。要具五缘,我们前面已经讲了三种情况,下面再来看下面第四种情况应该具备什么情况来修禅。
“第四息诸缘务。有四意。一息治生缘务。不作有为事业。二息人间缘务。不追寻俗人朋友亲戚知识。断绝人事往还。三息工巧技术缘务。不作世间工匠技术医方。禁咒卜相书数算计等事。四息学问缘务。读诵听学等悉皆弃舍。此为息诸缘务。”大家理解一下这四种息诸缘务,什么是缘务,也就是说这四种缘务它妨碍我们专心地进入禅修,大家先了解一下再说。第一治生缘务,为了谋生作种种有为事业,比如说做生意啊,作人际应酬这些东西。第二息人间缘务,比如说朋友亲戚之间有很多人事往来这种。第三种工巧技术缘务,比如说做木工,学医术学唱歌学弹琴等等,对不对,学做木工学算卦算命等等这些所谓的世间工巧技术医方禁咒等等,有的学画画学书法这些东西都妨碍我们去修禅,这是第三种。第四种是学问缘务,比如说去学习读诵听学听讲等等,天天忙个不停,今天又哪里道德教育班开班了,明天又哪里什么什么课程要上学了等等。这些东西统统都叫缘务。攀缘之心使你不能载道,由此可见我们修禅者是过一种非常简朴的生活,而且是尽量的少事情为好,大家要正确理解。有的说我要工作我要吃饭,这些事情你都不让我去做那我该怎么办呢,不现实啊,所以我现在不修禅了,我不能修禅了。刚才前面已经提到了,应该怎么正确认识这个问题。首先你要认识我今天之所以要为了在世间存活着,今天想要修道,却不得不去做这些事情来维持自已的生计,所以首先人要知道这是一种业报,我的福报是不行的,这是第一个认识。第二个认识,我们既然已经处在这样的因缘当中,不得不去为些事间之务的时候,当然你要同时想到,你不能说我不去做事情,你不能说我干脆就不去上班了,这些所有的该尽的责任我都不要去尽了,然后以此来给自已找一个借口,不去工作,工作也三心二意,然后处在一种既没有专心修道又没有把世间的事情做好的状态。今天我们这种修行人很多,要引起注意,这样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前面说,你要明白这此东西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会妨碍我们的道心,我们要感叹福缘的不具足,你要尽力去创造这种条件,离开这种缘务,能做到尽量去做到,这样才能增上我们的修行,如此才名为善想。所以说知足少量,知量知足,这点非常重要。很多事情并不是说你无法修禅,而是你自已以此作为一种借口而逃避修行。所以大家这两种极端都不要走,这是为要。下面再来看为什么要息诸缘务呢?“所以者何。若多缘务。则行道事废心乱难摄。”这种行道的事情就算是报废了,根本就做不成。这个大家都非常理解。这个不难理解。
最后是第五,近善知识,这个非常重要。修道的第五个缘是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有三。一外护善知识。经营供养善能将护行人不相恼乱。二者同行善知识。共修一道互相劝发不相扰乱。三者教授善知识。以内外方便禅定法门示教利喜。略明五种缘务竟。”这是最后一种,亲近善知识。我们平常说善知识通常是指能教导我们佛法的善知识。实际上善知识也称善友,有三种含义。第一种外护善知识,这容易理解,他为你作种种的安排,供养你修道,帮助你修道,起到一种护法的作用。你每当修到什么他都会用他的财力用他的行为用他的工作来帮助你,在外面上保护你不相扰乱,这种称为外护善知识,这种善知识有很大的恩德。比如说过去在丛林中,大家在禅堂里面一心办道,周围有很多的信众跑来帮忙应供,这种称为外护善知识。第二同行善知识,就是同道者。同修道友真正的同修道友,共修一道,大家修的道是一样的,互相劝化互相勉励,互相鼓励,而且互相非常了解不会互相扰乱,这个互相之间的言语有助于我们发心向道,有助于我们保持禅修一种优良的环境,而不是互相让对方谜失正道产生邪见。最近这几天我们在不断地讲道友之间的因缘,真正的道友应该是共修一道,互相劝化不相扰乱,我给大家提出了几点,互相之间要爱语慈心相向要如法行事要清净自已和内观,这很重要,我一共是讲了这些要点,目的就是为了这些。这样同修道友之间就真正地变成了同行善知识,就如同普贤行愿品里说的,在任何时候同学都能聚会,这就是同学,修道的同学,难得可贵的同行善知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缘。三者最后一个是最集中的教授善知识,他指导修道的次第,以种种内外方便的禅定法门示教令行,对你进行指导。你修禅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你通地及时的汇报,通过善知识的及时的提醒都能够使你免除这种修道的歧途和种种的魔境,这叫教授善知识。这是最最最重要的善知识。
以上略明五种缘务境已经全部说完了。要想修道,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里面第一讲到具缘第一,一共讲了五点,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个具缘第一五点都有哪些?第一首先讲到持戒清净的问题;第二讲到的是关于衣食的问题,即衣食具足的问题;第三讲到关于能够得到闲居静处修道场所的问题;第四应该是息诸缘务,这种妨碍修道的杂事杂务止息它;第五讲到一个亲近善知识的问题,也就是要有一个非常好的道侣,以前道家讲到一个叫财侣道伴,讲的大致是这方面的事情。我们这分列五点所说已经非常详尽了,大家好好地记住这五点,平常在修行当中在生活当中要以此来衡量自已,要感叹自已福缘之不具足,同是要努力精进地来创造这样的缘起来修道,但是这点要特别提醒一点的就是,这里面也讲到,比如说雪山大士那是因为堪忍力成,我们今天不属于这样的人,我们不能自已觉得自已就是这样的人,比如说好象环境我能够做到我就修这种无谓的苦行,这是一种极端;另外一种觉得我既然如此我就俗心载道,在意行禅,管它外在环境怎么样,就是我说的酒肉照喝照吃,外面卡拉OK的巴这些乱七八糟的朋友照交,然后号其名曰我此乃行菩萨道,欲缘念心,就是说我是在这个尘世间行道,会更容易修成,持这种邪见。初心行道者应尽量住阿兰若处,尽量地远离这些恶友恶知识,尽量地放下这些妨碍道心的缘务,如此方为修行正道,这点千万千万要注意。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我来做一个回向。
愿以此行胜功德,庄严诸佛净刹土,吾等发愿与众生,皆共于此成佛道。
我此普贤殊胜行,为得文殊妙智慧,普愿十方诸众生,速往胜妙诸佛刹。
愿我常生诸佛前,愿我能遇善知识, 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处处不离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愿结众生三宝缘, 祈请上师常住世,轮回苦海愿相随。
愿我福德日增长,愿我业障渐轻微, 愿我为道能布施,持戒忍进修定慧。
愿我所行无憍慢,慈悲喜舍利人天, 信解行证瑜珈行,回向众生成佛道!
弥勒尊佛!谢谢大家!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早成道业,六时吉祥!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