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智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3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4日
来源:   作者:智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智海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3

 

  最后一种是一乘果,一乘果本有佛果,人人都是本有的佛,现成的佛。说“佛在灵山莫求远,灵山只在汝心中。”啥意思?其实给你揭示人人都是本自具现成的佛,只是与这尊佛没有认识这尊佛而已,你要认识这尊佛了,那就很好了。天天你把这尊佛带着东跑西跑,天天你都带着这尊佛到广德寺来烧香拜佛,你认识没有啊,没有认识,没有认识这尊内心的佛,往往就是认外面的佛。广德寺才有佛,灵泉寺才有佛,除了那几个地方没有佛。所以在没有佛的地方我们自然就散乱了,反正佛菩萨也看不见,我可以干点坏事,是不是这样。你看看我们在自己家里面,这又不是在庙上,在家里面人家跟你说,那么执着干什么嘛,你又不是在庙上,回来师父又没看见,菩萨也没看见,吃两片肉算什么嘛,那就吃嘛。实际上就是把这种本有的佛果没有用上,你要尊重了这种本有的佛,随时随地你走到那里;那个佛都在放光。就是从你的六根门头方光,你看人的是以佛眼看人,就像佛的那种慈悲的眼睛一样,这样来看人。不在是你那种野擦擦的心,你要说话你是用佛嘴来说话,他就通过六根门头在放光。你要听东西人家听的都是佛话,都是法语,没有听那个是非。所以说这种一乘果;有本有果以及实有果、十其果。

  本有果就那种法身佛,法身菩提。我们刚刚所说,从法身上来说、从平等性来说,人人都是一样的。你具备有法身;我也具备有法身,但是我们今天把自己的法身埋没在什么地方了?埋没在肉身里面去了。为什么说埋没在肉身里面去了?执着于自己的身心世界,是吧。当你一执着这种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个色心一执着起来以后,我们平时所说的那叫五取因。执着了,执着身心世界了,于是你就会为这些身心世界去服务,他就把我们自己的法身覆盖了、佛性覆盖了。相反的我们在身心世界上;能够减去一分执着的时候,法性就能够开显一分。我们离西方极乐世界就越来越近,离成佛就越来越近。你说学佛在哪里,其实就对质我们对身心世界的一种执着,你不要说千处祈求千处应了,你只要在我们自己色、声、香、味、触、法六根门头;随时与自己的佛性相应,这个不简单啊。耳朵与佛性相应,你听的都是三藏十二部经典,听都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法身菩提要显现自然而然就很简单,如果说没有显现的时候,要成佛很遥远啊,那虚妄的梦境不知道还有多久。就像《法华经》(寿量品)当中跟我们所说的:“三界之相,无有生死。”什么叫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所有的相状,包括我们在座的人。我们今天是欲界的众生;灵灵种种的相状,无有生死。这就怪了,本来我们是生死变异不成住的,随时随地都在变异,但是他没有生死,那你懂这种道理吗?好多都不懂。我们来来去去,他也没有在世、也没有灭度。比如说像那佛,佛出世了或者说佛灭度了。但是佛无有出世、无有灭度,本来是在常寂光当中,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你看看。要是认识这种法身佛,要认识了以后;我们才能够懂那些般若经的道理。什么叫不增不减、什么叫非实非虚、什么叫非因非果?这些道理你才懂得了,什么叫非异、非一、这些关系你才明了。如果不懂这种道理的话,往往一看那些般若经就砸脑袋,哎呀太深,这讲的什么,我一点都不懂。我们所执着的是二元对待,生灭对待法。但是法身是无生无灭的,这个就叫本有的佛果。所以说懂这种本有的佛果,他也不是属于因、也不是属于果、也不属于有、也不属于没有、也没属于真谛、也不属于俗谛。凡是一切言语道断,心行住灭。禅宗专门要明了这些果,要这样用功,我们现在要你这样用功你就抓不住,包括我们现在这些,你懂吗?好多都处在雾里云雾当中,今天讲的什么?太高深了,这个就是我们的法身。明白了以后实际上他也不是神秘,你不明白以后就觉得很神秘。所以说这些法他就是这样。

  那么十其果;就是我们的报身和化身。能够依据这些真确的法理好好的修行,十地修行圆满了以后,我们就能够证到圆满的报身,涅槃究竟法身,我们能够证得这种报身。比喻经上说,释迦牟尼佛“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故。”你以为我是今天才成佛啊,实际上无量无数时间,不是我们可以思量的,那叫报身。他以早就成就了。化身;就是诸佛以自己一种法、报、化、三身圆满的,这种大菩提、大慈悲心应化于众生。为什么我们今天要信佛呢?就因为他这种智慧、慈悲具足,随时随地就像母亲念儿子一样,随时随地在念我们。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都是这样,就像母亲念儿子一样。每个人都是佛的真子,佛随时随地都在念我们,所以说他能够应化示现。这中国有这么人、这世界有这么多人,每个人合起掌来祈祷观世音菩萨的时候,观世音菩萨都是随类应现,他都能够救你的苦难,你说这个可以不可以思意,不可思意。不是我们凡夫心量能够想的出来的,不是分别境界能够分别出来的,因为他是一种无差别的一种奉献、不分别的一种奉献、无分别智的一种显现。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一个月亮。那么我们这些诸佛菩萨的这种慈悲也是这样,凡是有众生以恭敬心、虔诚心、来祈祷诸佛菩萨的时候,诸佛菩萨都能够救度众生。能够把我们自心的这种一切善法,一切功德给我们开显出来,这叫应化之身。比喻说:我们今天说释迦牟尼佛作为一个国家的太子,不当太子了、半夜骑马处城了、出家了,然后在深山老林里面去修苦行,参访各种各样的善知识,最后菩提树下究竟成正觉、究竟成佛,然后跟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个是应化而来的,应我们的根基跟我们示现。你看那《梵网经》,大家看果《梵网经》吗?受过《梵网经》菩萨戒吗?《梵网经》里面很多,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诸佛。释迦牟尼佛那里只有一个,应化身无量无边。都在听经、都在闻法、都在受戒,听了以后都把这些《梵网经》的菩萨戒法,在带回到各种应化世界里面,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你看这个境界多么殊胜,这很殊胜。光是一尊释迦牟尼佛,我们这个地方娑婆世界,你见到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其他世界看到有一尊释迦牟尼佛,无量无边的世界;看到无量无边的释迦牟尼佛。包括我们今天观世音菩萨在遂宁,观世音菩萨就是这里是,这里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故里。是的,其他地方呢?观世音菩萨随类应化,到处都是他的脚,到处都能够度化众生,这个境界非常不可思意。这个应化之身就是这么样的一种广泛。就像《法华经》(宝塔品)里面所说的:“总而言之,一切众生,皆修万行.”都能够得到这样的正等正觉,所以说这叫一乘果。我们将来成就了,我们也能够这样的,不要说你究竟成佛。只要你断了一品的无明,你都可以分身无数次。那时的讲经说法不是像现在一样啊,现在要你分身分不了。所以世界上他在想那个国家,他的主席最伟大,这个科学家最伟大,然后没有第二个,他一死掉了以后就没有办法,怎么办呢?就想现在的科技克隆,我要整出第二个智海来、克隆出第二个江泽民来、克隆出第二科学家来,但这个事情什么时间能够示现呢?估计还很遥远,就实现了也很麻烦。因为我们的烦恼不解决的话,比喻我要整一个智泉师出来,明天我要整个维罗师出来,你这个寺庙就热闹了,那就要打架了。到底那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真假孙悟空要打架了。哈哈。像在家里面我在寺庙出一个你来,估计你的丈夫这那一个是真的,那一个是假。烦恼不解决的话,不要说真有分身了。只要有第二相似的立马就起纷争、立马就起斗争,对不对。但是诸佛那不一样,他是断了烦恼的,所有的都没有了,所有的虚妄分别都没有了,他这些身体都是和合的,都是圆融的、从来不打架。所以你说这种功德好不好?好·(大众)所以说这非常殊胜。要想救度众生,要了解诸佛的一种果位的功德。我们《普门品》就给你示现一番。成佛了是怎么样的、就想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随类应化救众生,没有障碍。我们现在一看这个,噢,这很舒服。像《华严经》里面所讲的诸佛境界,不学这些你怎么起信心呢?你不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殊胜庄严,你又怎么起信心呢?《法华经》跟你说的成佛的法华。你要想成佛、成佛的一种动力在那里,你就要认识这个,认识这个《普门品》。一认识《普门品》以后,菩萨都能够做到这样那,诸佛那就更不需要说了,他的圆融自在、能力无限。这样子能够让我们生起一种敬仰心,善法欲、有这种善法欲的时候,我们修行、修道、成佛、你才有动力。我们今天很多人就没有这种动力,教你成佛,怎么样才能成佛、成佛干啥?不知道、没有了解,没有了解你教他成佛那就很艰难。他不了解这种功德法不起这种信仰之心。可以说《法华经》把这种诸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观世音菩萨的境界、跟我们显现一番让我们知道。就是为救度众生;他就能够来显现若干化身,来满其度化众生这种心愿。有的人很不了解,念佛念佛他就打妄想,阿弥陀佛我们这多人念他救的过来吗?假如说我临终的时候,我求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听见,不就把我误了嘛,他以这种凡人的心来思维佛陀的境界,一思维一思维的时候,就由于这种虚妄思维他的信心就开小差了,他的念佛就念不下去了。既然念到临终他有可能听不见,就会耽误我、接引我往生,我现在还修什么呢?就不修了、懒惰了、携带了,对诸佛信不过。自然而然他那种愿心修行就打折扣。你说是不是这样。还看一个;师父,念念着,他也在开小差,中国就有十三亿人了,这娑婆世界这么多人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装得下吧。哈哈;他打妄想。一旦装不下,将来如果说挤不进西方极乐世界那怎么办呢?他说;我现在修不是白修了嘛,如果白修还不如我享受点现在世俗点五欲,吃点肉、放逸一下、睡点觉、看点电视、完了。你在问他为什么不修的时候,他就会有许多理由,这样那样的理由。你说我们携带从什么地方起来,就从这个地方起来。所以说你要相信诸佛,观世音菩萨给我们示现这样的随类化身,没有障碍。西方极乐世界那种国土,众生无尽国土无尽,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边,不要担心这些,何必担心这些。你要把这些学会了以后,阿弥陀佛他度化众生的心愿那是没有止尽的,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的心愿是没有止尽的,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心愿那是没有止尽的。所以说为了成就众生所有功德,佛他就成就了这样的功德。我们要想以后度化无量边的这种众生,我们也要发这种愿,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发愿都要度化他,光发愿度化还不行,还得要从什么地方?还得要修学《普门品》,修学佛法。老老实实的按照戒定慧、按照闻思修,好好的去修。修到将来我们修一个法积累一个福德资粮,修二个法积累很多资粮,不断的积累这些福德是不是越来越多。当我们尽未来际的修行,我们的福德资粮毕竟圆满,你圆满了你也能够像阿弥陀佛一样,成就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一个你的世界,将来你也可以接引我往生你的国土,那多好啊。今天叫你接我到你的国土里面,你估计就要考虑了,我的家里面很窄,接过去不行呀,这么多人接去住不下来,因为啥呢?没有福德嘛,对不对,没有成就嘛。我们现在是有漏的世界,我们是生活在虚妄世界里面,那个虚妄世界是有局限的。将来你把这些佛性开显了,成就了这些无量无边的功德了,你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能够成就一个很大很大的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够往生你那个国土,没有障碍。乃至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亿亿万万的人来求你救度他,你都能够救度没有障碍,普门示现我们也能够做的到。但是将来要做到这样,就从我们现在开始发心,你就想到做白日梦,将来我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可以做梦。今天有个人叫你;哎:法师帮我说下这个问题,不不、没空,乃至居士你帮我做下这个事情,没有空。我们在不断的拒绝众生,不断的把众生推出去,现在我们就是这样。你还能成就像观世音菩萨那种千处祈求千处应吗?成就不了嘛。所以说从我们现在力所能及的一种角度,要尽量发心,只要我能够做到的,只要是如里如法的,好。我帮助你,不异距离。要能够这种发心落实在行动上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学《普门品》,就是在学观世音菩萨,不要不耐烦。人家打扰你了、又怎么样你了,你的时间都没有空。干好事、干善事、救度众生、帮助众生你都没有空。但是叫人家帮助你的时候,你就有空。市委书记、国家主席,难道所有的师父,只要你去求上他,你就要空,你不空就没有道理。人家求我们的时候,我们空了就没有道理,哈哈。所以说这个时间呢,实际上说明了我们学佛的一种心态。是吧。这个常住上,莫个师父帮我做点什么?不问我,叫别人去做。你的家里面别人求你做的什么?没空,叫别人去做。像这些你都推在别人身上。我们现在就可以学习这种普门示现,虽然你没有做到那样的神力。但是今天人家叫你一句,你能够答应一声,求你一件事只要你能办的,都力所能及的把他办好,是不是。这就是成就普门嘛,成就这种功德嘛。包括说要叫你念佛,念念与念佛相应,这也是一种普门嘛。都摄六根净念继,这也是一种普门嘛。你的耳朵开小差了,立马就要拉回来,南无阿弥陀佛,眼睛开小差了,立马南无阿弥陀佛拉回来,这阿弥陀佛普门示现。把你的所有的妄想都给你对质掉,他是不是一种普门呢?也是一种普门。所以说修学要知道这种方法,当有这种修学方法了以后,将来我们就能成就这样的佛果。像观世音菩萨、像释迦牟尼佛、像一乘佛果、究竟成佛。每做一样事情我们都把他回向于究竟成佛,哪怕就是我今天听一个字、听一句话、翻一页经书,我都要以次功德回向究竟成佛,不为别。起心动念都是这样,开言吐语、待人接物、任何一件小事,都不要把它遗漏了。尽量的把我们所做的功德,点点滴滴都回向给众生菩提,那你才能成就这种究竟的一乘果。

  《法华经》的一种一乘实相的宗旨,就从这四个方面来修起来,大家听懂没有啊,一乘教、一乘理、一乘因、一乘果。一乘就是一佛乘,随时随地都是为成佛而来的,你这个成佛,你这个发菩提心,从初发心就是发菩提心,到究竟、到中间修行,这个菩提心不间断,随时随地与菩提心相应。这样子我们就能够明了;诸佛讲经说法的一种真意趣,这样子我们就能够与诸佛讲经相应。如果不然的话,说了半天给你说这个菩提心,有那么大的功德,我们自己的佛性这么样的殊胜。但是我们就不发菩提心,就不认识自己的佛性。念佛也好、听经也好、学《观世音普门品》也好,没有正确的发心。大家问一问自己今天为什么来听经?为什么?哎呀:新年嘛有空,没有事情好玩的,我就到广德寺玩一玩嘛,打发一点时间嘛,哎呀,那个广德寺监院呀,知客呀,都叫我来听经闻法,我不来这情面说不过,一打电话我买个人情嘛,我来充个人数嘛。像这些都是世间上的应酬法,对不对。没有很好的发心。这个和尚都说,这个智海是哪里的人,我听说这个名字,没见过这个人,今天我看看,是长三头六臂吗?哈哈。看这稀奇而来的。所以说这种发心没有汇聚到什么?没有汇集到我们自己的真心上来。讲经、听经实际上是刮垢磨光,就让我们自己真心叵露出来。今天我在这儿讲了一个上下午了,也就是不断的刮那些灰尘,磨了一光,把你的真佛给你显现出来,每个人灵山头上的那种真佛金光闪闪给你显露出来了,但是你显露没有啊。每个人都要去显露的,不显露不行的。就要为成佛、为度化众生、为显明自己如来藏性、来发心听经闻法,要有这种发心,讲这些实际上是有作用的,不仅仅是讲的好玩,不仅仅是讲的道理,是不是。要知道这种《妙法莲华经》他是这样的意趣,所以说《妙法莲华经》非常非常的殊胜,可以说把释迦牟尼佛一代实教的所有甚深密意;都给我们揭示出来了,将佛所说的一切经教都贯穿于无余,把我们自己本有的佛性;给我们开发出来了。为我们自己圆满的修行扎一个根、打一个基础,是一切成佛的圆满平等之音,你说这种法妙不妙啊,妙···(大众),啊非常妙。所以说叫妙法。

  《妙法莲华经》他指的是什么法?就是这个一乘实相的法,就是这个如来藏,要懂得这种因果了,这个法就非常妙。要不懂这种法的话,这个法相对待的他就不妙、不究竟的他就不妙、不能够了脱生死、不能够了脱烦恼他就不妙。所以说这个《妙法莲华经》大家可以从这些简单的意趣当中去听闻,明了这些就是指这个一乘实相之法,乘他为妙就是不可以思意,莲花就是比喻。你看莲花生于污泥当中而不被污泥所染,就是要求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天眼耳鼻舌身意,红尘万丈,但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要为红尘所转,而是要用我们自心来转变红尘,不要让我们自心为红尘所转,如果说我们为红尘所转,那就会把我们的心也整成红尘了,污染这个世间了,染污烦恼、执着、虚妄分别,对不对,他就会整成这样。但你要用心去转红尘的时候,我看那个方丈室摆了两个净化石,净水器把水净化起来,有了净化石以后那个水永远都是干净的。那么我们能够用心去转红尘的时候,我们自心相当于过滤器、一个转化器,随时随地那些红尘,色声香味触法、通过我们眼耳鼻舌身意、一进入内心都能够转化为菩提,都能够转化成为智慧,这样好不好呀,好···(大众),就要这样修行。所以你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在我们内心本身具足,好好的持念观世音菩萨,持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的时候,我们这个自心清清净净,了无于尘。自然而然观世音菩萨一样的慈悲心他就显现了,我们自己那些贪嗔痴慢疑的心也就能够对质了。你要念佛也把这个佛念的清清净净,念的一心不乱,自然而然就能够对质那些世间上的虚妄妄想,对不对?对(大众),这就好嘛。我就看大家念佛,他就不学那种规矩,边念佛边看,这个是谁,阿弥陀佛,边念佛边听,耳机响了、手机响了、谁又响、谁在外面又唱山歌了,要是这样念的话,那就是散乱心念。散乱心念他有功用,但是功用不大,学佛必须要一心一意静下心来,不为红尘所然反而去转变红尘,不追随那些世俗而能够化度世俗,这就很好。从这种《法华经》的意趣来说,莲花这种比喻他有深奥的意思。你看莲花往往都有什么?他花和那种结果同时的,其他的那不一定,莲花开了他就能够显现莲子,因果同时。有的时候它开花就能够结果,就说我们修行就能够显现出自己的佛性,把我们自己的功德都能够显现出来。那么开花表示的什么?那些声闻缘觉乘的佛法、菩萨乘的修法、所有念佛的方法,你好好修这个花就能开。包括我们今天念一句佛号,西方极乐世界就一朵相应的莲花开了,那是属于你的。你要念的越来越好;这朵莲花就开的越来越好,到你将来临命终的时候,这朵莲花就来接你往生,你要念的不好的时候,它将来也来接引你,但是念的不好的时候,你往生的境界就不好,是不是我们自己修的啊,还是我们自己修的。而自己修的怎么样,完全是看我们自己这种认知、付出这些来的,是不是。所以说这个莲花的意趣、他的比喻意趣非常深奥。我就不在多讲了,下来之后大家可以去参考参考《妙法莲华经》,读诵一下,看一看相关的解释。

  那么我们今天《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是《妙法莲华》经当中的一品,他的第二十五品就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些什么呢?可以先把这种大意说一下:

  无尽意菩萨问佛,有两番问答,第一番问答是观世音菩萨云何叫观世音菩萨,就他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就问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然后佛就回答无尽意菩萨;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菩萨,他的名号有那些功德,有那些不可思意,然后就教你持念观世音菩萨。第二番问答:就是教你,无尽意菩萨就问,观世音菩萨有这么样的威德神力,他怎么样去教化众生呢?就把这种教化众生种种方式,就问这种方式。佛就把观世音菩萨怎么样教化众生的方式开显出来。所以说前面就是全解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菩萨,他有什么功德。他的名号有那些不可思意的地方,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什么作用,这是解释观世音菩萨。后面一番问答就是解释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到处去救度众生,随类应现,他就是这样救度众生的,把这种救度众生的方式教给大家。所以我们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他灵感非常广大,你一求他就有应,至诚恳切他就有相应。怎么才能够达到、而我们怎么要来修学像他这种普门示现。你说一个方面揭示观世音菩萨果地功德,二一个方面以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来揭示诸佛菩萨果地的一种神通功德。你看看。那些圣贤都是这样,最主要的是把这种方法揭示给我们了以后,我们要借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要借观世音菩萨的修法,要借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来成就我们的身心世界。要把他和我们联系起来,如果不和我们联系起来,你说学这些经法有什么意义呢?没什么意义,是吧。观世音菩萨名号那么不可思意,那么我们就好好地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以至诚恳切、感应道交、净化自己的身心,转化自己身、口、意三业、贪、嗔、痴、慢、疑这些所有的烦恼。学习观音菩萨这种普门示现,我们也要学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身体力行、力所能及的尽量的去帮助众生。把这样的功德学好了以后,修行你就知道在身边当中怎么样去帮助人。如果你不喜欢帮助人,只喜欢人家帮助你,好了,这个佛法很不具足。在家庭里面我们随时随地问一下自己,我们贡献了什么?在寺庙里面我们每一个居士、每一师父看看,我们对这个寺庙的建设奉献了什么?对佛法的这种弘扬我们奉献了什么?在单位、在国家、乃至跟你做朋友,到底我们别人是有作用呢?还是只想占便宜?要把这种心转过来,转过来了那就是学佛心态,转不过来那就是众生的心态。始终是自私自利那就是众生的心态,这个众生的心态只有是生死轮回,就只有受苦。转过来了就是菩萨的心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学习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人,随时随地把自己能力发挥出来,把自己的智慧发挥出来,把自己具有的功德都发挥出来。能够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人群。这样子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学佛,才能够真正弘扬佛法,才能够把这个佛法通过我们自己身体力行表现在世间上,才能够教化更多的人。所以说观世音文化,那个慈悲文化怎么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居士都应该的好好的想一想,所以说今天回去以后,你就和家里面扮演一下观世音菩萨的角色,看看我怎么能够做到千处祈求千处应,力所能及的我们能够做到几处祈求几处应,你就可以了。一点一点的增加、一点一点的培养、一点一点的修学,如果做不到你就好好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我还是像你那样,我多么希望像你那样千处祈求千处应,你加持我让我尽快成就,他也能够帮助你,帮助你成就这种智慧、帮助你成就这种心、帮助你转化这种心态、帮助你净化地进入佛门。这样子我们要成佛,这个《法华经》的一种精髓,就通过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很快的应用到我们自己生活当中,好不好?好···(大众)掌声···。回去学了以后,明天要交答卷(大众欢喜),明天你们来报告一下心得。然后我们就具体进入《普门品》的学习,一步一步的学习,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这样子他很好,不要光听、听了不做、听了不学、听了不实践、对不对。那是读望天书,跟那些学生一样,让你读了书回去以后功课一甩,书包一甩,玩了。那就不相应,这样学习我们就不太容易成就,我们学了就要有做,在家里、在寺庙里面、在工作里面、在你思想、里面随时随地把这种心态转化过来,我就像观世音菩萨学习,谁来求我;我就很欢喜,不要人家来求你,你就很烦恼。要这种心态转过来,学习佛法就是转心,把那种虚妄分别心转化过来。当你一转化过来以后,我们自己真心开显出来的时候,学佛就成功了,是不是。最初的就是好好学习这种法,把这种佛法学会了以后好好的运用。

  好了,我们下午到4·30还可在继续,这些书大家都拿到没有,还有一本是园英法师的解释,解释的很好,你们可以作为参考,拿回去好好看看,还一本经是我们广德寺印的《观音三经》,第一个就是《普门品》,第二个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还有一种《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参拜观世音菩萨五十三参,大家学过没有,学了是吧。学了观世音菩萨怎么教善财童子,其实就是怎么教我们,对不对。今天我们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其实也就是学习观音菩萨的修行。

  《普门品》是《法华经》当中的一品,在第二十五品当中。在整个《法华经》当中。如果照智者大师的观点讲,他属于是流通分当中。什么叫流通分呢?就是把我们上午、下午讲到的《妙法莲花经》他的一种主要意趣、修行方法,一乘教、一乘理、一乘因、一乘果、这个一乘佛法、这个美妙的佛法、不可思意的法要弘扬到各地。这叫流通。佛法是需要流通的,我们今天拿到这本经书了,你要学习由文字到智慧,由内心智慧到我们自己行为上的智慧,由行为上的智慧来感化众生,这就是一种流通。如果说你不能够从智慧当中升华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不能够从我们自己身口意三去救度众生、感化众生,教化众生。你的佛理就憋在内心里面,仅仅是道理,没有边成功德,没有变成善巧,他就没有流通,你要学了以后就要流通。这个佛法在流通当中,他的作用就能够起到非常美妙的作用。一个方面你把经书拿回去,你不看了就要拿给别人去看,你不要放在书架上,三年、五年不去翻一下他,浪费这些财产了。我们在寺庙里面出钱印这些法本,它还是要花钱的嘛,这些钱从哪里来呢?一个方面是我们寺庙出钱,二一个是我们居士出一些印经功德款,是不是。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的血汗钱,那么这些血汗钱印出来了,要尽量的要发挥它的作用,要弘通这些法本。你看了以后接着给别人看,那就很好。你不听的磁带拿给别人听,不看的经书那给别人看。你已经学会的法理表现在生活当中,你已经懂的道理也要把别人教会。包括我们今天的佛教面临的一个问题,什么问题?起眼一看我们在座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轻居士有多少?很少。这个责任在哪里?这个责任在我们每一人身上。很多居士就来反映,师父啊;我家里面他们阻挡我学佛,我那些儿女阻挡我学佛。我就跟他说;你没有流通佛法嘛,你要把佛法流通了,你的家里面都学懂了,他还阻拦你嘛,就不阻拦你了。众生阻拦你他有道理的,往往就是向你求救。有的居士说;我那个死去多少年的奶奶、爷爷他在给我托梦,他见我了。他见你干啥?就是要求的,我是你的祖先,我死掉了就把我忘掉了吗?你学了佛、你念了佛、修行了、又在做普佛、又在做佛事、又在念佛、你仅仅是为你自己往生吗?不能够嘛,还要回向这些众生,对不对。你不回向给别人,你的祖先也不要忘掉嘛,念佛就要超度这些祖先,所以说他给你托梦他是有道理的。包括我们家里面的人;阻挡我们学佛他也是有道理的。他就说你就知道自己学佛,为什么不教我们呢?那么美妙的佛法就一个享用,就像家里面有好吃的,只有一个人吃,吃独食。那你说家里面的人他满意吗?当然不满意了。所以说不发菩提心的时候,不去教众生、不去救度化众生的时候,人家就会怎么样?就会障碍你。这个障碍他不要是阻碍你,而是要提醒你,还有我哟。所以说在座的各位老居士,我就说;我们今天自己学佛是一回事,学了佛要把这普门精神,利用在家庭、利用在单位上、好好的做人。你要在家里面把一个妈妈的责任、把一个奶奶的责任做好了,家庭里面赞叹你还来不及。一看你为什么转变的这么好呢?都是从学《普门品》当中来的嘛,都是从学佛当中来的嘛。诶,上庙学佛好,上庙学佛你转变的很快,我们也能够着收益,对不对。他只能够赞叹,那里去障碍你呢?天长日久他就跟着你学佛了,这就是流通佛法。所以说要把这些佛法要传到下一代去,要这种使命。像释迦牟尼佛来讲经说法不是一次二次,他是百千万亿次、无量数次。那么我么这些得了法了以后,你就不传法,你说你罪不罪过啊。以前这个禅宗这个寺庙里面传了法以后,如果说你把这个法传不出去,这个方丈你交不出去,不能够传一个得力的接班人,完了,断佛寿命,这个罪过无边。所以你看这个禅林当中,如果说你升了方丈、得了法,你的责任就是主持佛法,传授佛法。到最后你没有传授佛法,没有一个得力的接班人,死掉了,你这一代还不算一代。为啥呢?你没有尽到你的责任,你看看。世间上讲一个传宗接代,佛法当中这个法身慧命你要传下去。大家也要学习诸佛菩萨这种为法忘躯,弘法利生的精神,把佛法弘扬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我们则无庞大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这样的责任要挑起来,愿不愿意挑起来。愿意(大众)。愿意挑起来,我记得在这个地方讲了三年了,连今天是三年了,是吧。我曾经布置一个任务你们完成没有啊,就是叫你们回去至少能够劝化;多少个行善,多少个人皈依、多少个人啊?布置任务你们都听到没有,我们说至少20个,你完成几个了?今天交作业,完成几个了?哎哟;我一个都没(大众),哈哈。要完成;要有这种弘法的责任。刚才说了;你不能讲经说法,有很多的方式嘛,你教他念阿弥陀佛、教他念观世音菩萨、教他来皈依、教他来听经闻法,是吧。叫他来感受一吧,你就要有这种责任,你不要把这种责任忘掉了,这种责任忘掉了,那就不叫弘通。所以说为什么《普门品》放在流通分当中呢?因为这种流通佛法的功德不可思意,流通佛法的责任也则无庞戴。你要慈悲心最好的就是流通佛法,能够把佛法弘扬起来了、流通起来了,你这种慈悲心,他就能从根本上起到作用了。如果不然你用什么来利益众生呢?

  观世音菩萨他有三十二应身,他的三十二应身,我们刚才说三身当中是哪一身呢?应化之身。应机说法、应病与药,所以说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何身来度化他。虽然所现的身有佛、菩萨、四众弟子乃至天龙八部,他这种身份示现的很多,他所说的法,也有人天乘的佛法、也有声闻乘的佛法、也有缘觉乘的佛法、也有菩萨乘的佛法,这些权教的这些教法,这些圆教的这些教法很多,显教的、密教的这些方法都很多,对不对。那是诸佛菩萨的一种应化,他这些应化都是妙法的一种体现。就因为观世音菩萨从耳根圆通当中反闻闻自性,证到了六根圆通,证到了佛法圆融,把一切佛法都圆融于内心,所以他就能够按住于应化众生的三昧当中。我们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观世音菩萨他就这种“普现色身三昧”,什么叫普现色身三昧?随类现身。应该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你看看。有的时候他也现一个狗、现一个畜生、有的时候也现一个男人、现一个女人,都是为了度化众生。那么我们现前的众生呢?被烦恼所障蔽,我们具足这样的法身,具足这样的佛性。但是我们确不能受用这样的佛法。观世音菩萨就以他的无缘大慈之心,要救拔众生、给予众生真实的快乐、真实的利益,以同体大悲救度拔出众生一切苦难。什么叫同体大悲?你所身受的一切苦难观世音菩萨感同身受,不是你在受,是观世音菩萨在受啊,所以说他有这种同体大悲,来帮助我们来拔出这些苦难。让我们解脱生死、证悟这样的妙法,为此释迦牟尼佛来宣说这部《普门品》,流通《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是经题,他是《法华经》当中的一品的品名。这个名字:是以观世音菩萨的人和观世音菩萨所修的法,这二者结合起来而取名的。七种立题当中就是人法立题,观世音菩萨他是一个人,《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所修的法,人和法结合在一起来取这个名字。观世音菩萨证悟普门妙法,观世音菩萨就能够证这个妙法的人,他所证悟的普门示现就是他所证的法。观世音菩萨;观呢,就是我们今天用智慧,你不用智慧是不行的,反闻闻自性、反观观自心,要这种智慧。学佛生人在世间那就是学一种智慧,如果说你不学一种智慧,无所用心那就很糟糕,所以说观就是一种智慧。世音就是一种所观的对境,什么叫世音?世音就是世间上的各种音声,你也把你的耳朵变成观世音菩萨的耳朵,你把这个心变成观世音菩萨的心,聆听一下现实世界当中灵灵种种、各种各样的音声。你看世间上在讲什么?那报纸上在讲什么?电视上在讲什么?那新闻上在讲什么?你们可以总结一下,其实总结起来无非不是一个苦字,是不是。今天社会上想尽千方百计要发展城市、发展经济、问题是什么?经济很缺乏嘛,是不是一个苦啊。只是一个苦,报章杂志、电视新闻到处这样的制害、这样的抢劫呀,这样是事情,他又是什么?一种苦。是不是。开人大、开政协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呼吁的是什么?国际名声的问题,还是一种苦。对不对。学生今天回来跟你叫的是什么?也是一种苦,艰难啊。这个世间上灵灵种种的众生所发出来的声音,无非不过就是一个苦的声音,都在跟你讲述这种苦啊,但是我们听懂了吗?没有听懂。你说听外面的声音听不会,你观察一下自己内在的声音。吃了中午了马上就到晚上了,肚子咕咕叫了,有一种声音来了,叫的是什么?叫的是苦。肚子饿了是苦嘛,对不对。坐在这儿听经了一个哈欠连一个哈欠,是什么?苦嘛,什么苦啊?瞌睡来。坐在那儿腰酸背痛,随歪就歪,他也是一种声音。什么啊?苦啊。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声音,显现出来的是什么?都是问题,但是我们有多少人把这些问题认识了呢?没有。因为我们没有智慧,麻木不仁。本来诸佛菩萨一看问题很多,觉悟了,所以才跑去出家、跑去修道成佛了、了脱这些问题了,虽然诸佛了脱了,我们这些众生依然在问题当中,为啥呢?就因为我们不觉悟。释迦牟尼佛一千次一万次、无量阿僧祇劫跑来给我们讲妙法。但是你就是不学,就是不觉悟,妙法在妙对你来说,你也不觉得妙。你说的那个妙法有多妙,但是我怎么没感觉到呢?就因为自己没感觉到、没有认知到,所以说你怎么能学习呢?没有学习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

  释迦牟尼佛宣说这个《普门品》,他拿观世音菩萨做一代表,以人表法,观世音菩萨随时随地都在观察世间,都在觉悟世间、都在救度世间,佛法的功用唯一的也就是这样,没有别的功用,佛法唯一的就是救度众生。你说成佛干啥?成佛唯一的就是救度众生。讲经说法的认为唯一就是救众生。就是要有这种智慧随时观察世间,看看有什么问题,怎么引起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能够解决,所以这种世音,就是世间上的音声。各种各样的音声。观呢:就是能观的智慧,就是以这种圆满的智慧,以慈悲的心情观察世间灵灵种种的众生的现状,然后发心为解决众生的现象,这些苦难的这种现象,这样子来的。所以是说叫观世音菩萨。其他的比喻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每一个菩萨名号,都不只是仅仅是名号而已。在这个名号之下他所代表的是法,代表的是一种修法。所以说他这个名号最主要是呈现功德,你把这种功德领会了,你才能实实在在的修学这些,不可思意的妙法。如果没有领会,往往念其名而不知其所以然,内心的受用往往很欠缺。我们经常在念大悲咒,你跟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相应吗?大悲心相应吗?当你不相应的时候,你念大悲咒不相应。所以说这个菩萨的名号,就显现菩萨不公的一种功德。观世音就教我们随时随地注意我们周边的事情,修学佛法不外乎把我们的慈悲心发展到我们自己周围,不外乎把自己的智慧,在眼耳鼻舌身意当中能够启用。

  菩萨是发了大心的人,一个方面是觉悟了有情,对自己修学上来说是觉悟了的有情,那叫菩萨。你现在觉悟了没有啊,你觉悟了你也是菩萨,不觉悟你就是凡夫。包括我们上午、下午给大家讲的《妙法莲华经》他的宗旨;开权显实、开集显本、汇三归一。觉悟了没有,觉悟了。我们就像圣贤这种道路在学修,他就是菩萨,你就能法这种菩萨心,就能成这种菩萨行。没有觉悟我们始终发不起这菩提心,所修学的仅仅还是凡夫但的一种发心。人天乘的小果,这些不具足。所以说我们现在学了这些佛法,力争要从我们自心上要觉悟这种道理,要这种道理拿来指导我们自己在生活当中去实践他,这叫觉悟的有情,那叫菩萨。学了佛以后就要力争觉悟。第二层道理;我们自己觉悟了,要发心让周围的同修也要觉悟,帮助众生觉悟,发心帮助众生觉悟的那叫菩萨。发心仅仅为自己的那是凡夫,不管理怎么修,你仅仅发心为自己你还是凡夫,没有菩萨发心,与佛法不相应。第三个层面;就是要在这种过程当中,尽量的把众生和我这种对待要消融,要学习观世音菩萨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没有人我的区分对待,当能够把这种人我的区分对待消融了以后,没有人我的界限、没有三轮的分别。这个时间我们的慈悲心他才能够从内心上去发起来,利益众生实际上是利益我们自己,要正真的成就自己那就要成就众生,人我不二。不是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我是不共代天的敌人,我要升官就必须把周围的同事踩下去,才能升官。我要得好处,就要别人的好处强过来,我才能得好处。是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那是世间上非常局限的一种说大法,那是生死法。真正的佛法是广大的、圆融的,能够给你好处,必然也能够给众生好处,能默契一致的,你要想得到真实的利益,你要发心真实的去利益众生。因为什么?因为我们说法界无差别故,所以说佛法也没有差别,人我也没有差别。上午讲过没有啊,讲过。那叫一乘的理。你领悟了这种道理了以后,你才能够懂得这个菩萨的名号,第三层意思。就是无缘、就是同体、就是人我消融,然后大家在这种过程当中,没有人我的、没有执着的去广行善法,随时随地都是这样。这样子你才理会这种成佛在哪里成呀,利益众生在哪里利益呀。要把自心改变过来,要成就这种真实的智慧。如果这种真实的智慧没有成就,那就很艰难。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他是这样的,那么我们今天看观世音菩萨,你从经典上,他过去早已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是倒驾慈航来辅助诸佛弘扬佛法,救度众生,将来他还要成佛。所以说这些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过后,就是观世音菩萨成佛。他将来的世界比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庄严、还有稀奇。这些诸佛在不断的教化众生。那么我们今天,领会观世音菩萨这种慈悲心了以后,知道他是倒驾慈航。学习他的这种功能,好好的去学,也能够成就这样的方法,也能够成就这样的修法。

  “普门”,普是普遍,门是门进,你看那个门一开了以后,他就可以进来。对于我们众生,门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说叫做普门。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他也是无处不在的,随时随地他都开了一道门接引你,对于各种各样的众生他都是这样。教化众生无有不普遍,没有不周到的地方,无为不至,所以说他叫普门。能够从这普门当中可以看出,观世音菩萨的威德神力、可以看出观世音菩萨具足的慈悲、具足的智慧。在问我们自己呢,既然观世音菩萨的门随时随地都开着,救度众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的。但是我们都可以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物、能够救世无处。到处都是门,但是我们是处处不通,对不对。为啥不通?就是烦恼障碍,把烦恼转化了、把障碍解决了,那就处处都是门,要学习。这一品,专门针对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的所有然。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可思意的功德,然后我们持名有那些好处,还有观世音菩萨所修的法,普门示现、救度众生、这样的法。你把这个核心要点掌握了以后。他这个品、题目你就能够懂了,能够懂了这样的名称以后。你知道怎么来修学,抓住重心的时候,这些文字念果一遍了,你能够抓住要点。读经要明了经典,读经不解经,哪怕就是把书翻乱了,也没有多少功能。解了这些经、弄懂了这些经典以后,要能够这些经典用到生活当中去,要行经。什么叫行经?以经上的道理来修行,懂了不修行那等于说食取宝。就像那些银行里面那些数钞票的,数了一天、数了一月、数了一年,数了一辈子、没有几张是属于自己的。佛法也是这样,光是说而我们不修行的话,他就能够形成这种毛病。到最后所有的佛法功德讲了无量无边,五戒的功德、三戒的功德、我们都讲了无量无边,但是好多同修我没感受到,为什么没感受到?就是自己没修行。学了这些法了以后,我们就要好好的用在现实生活过程当中,去转变生活,转变心态、转变行为。这样子我们就知道,一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他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好了,利用这剩下的半个小时,把这一品的题目给大家解释了,明天就是从正文开始,然后明天我们在继续。阿弥陀佛!

  2009年2月18日下午,地点:遂宁广德寺  

返回目录

-----------------------------------------------------------------------------------------------------------------

更多智海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