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南怀瑾:楞严经讲座 第二十五集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6日
来源:   作者:南怀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怀瑾:楞严经讲座 第二十五集

 

  现在我们《楞严经》是卷四,现在所讨论的问题,是富楼那提出来问佛万有生命的来源与个人生命我们人生命的来源。那么上次讲到已经讨论到个人生命的来源,是爱欲所生。佛所提出来的,讲欲界的生命,爱和欲。这个问题也就是接到上面佛提的一个问题的两面,这个宇宙万有这个世界的形成是一股动力。力:那么我们现在自然物理方面,所谓动力能量的问题。在佛法叫做业力,这个业包括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那么万有共有的业力是共业,形成这个世界。那么人同其他的生命各有各的别业,个别的。以人来讲,人的业力,人类整个的业力变成人----共业。每一个人生的时代不同、国土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一个人命运遭遇不同------别业。共业:全体的,共有的。别业:单独的。现在讲到人,人类这个生命也是这个别业,这个欲界的生命是从爱欲所生。那么这个问题我们不讨论下去,讨论下去,《楞严经》比较是精要,讲原始的。

  如果说要详细了解必须要懂得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等等。触缘受,受缘取,取缘爱,爱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是个圆圈的,轮回。一念无明,没有悟道,自性本有的光明找不到,才受恒动力的支配。一念无明,自己没有悟,清净本然找不到了,无明才缘行(就是恒动),才受业力这个恒动力的支配,因此发生这个识神,这是前因。无明缘行,无明动了才动,行缘识,这是前因。识神就是中阴身,我们这个灵魂入胎,入了胎以后,名色就叫做胎了,入胎了由胎儿变成人。那么有这个名色,就有这个生理肉体的形成---四大,有名色就有六入,慢慢生长成这个气脉血脉,跟着就有眼、耳、鼻、舌、身、脑神经思想,有了六入就有了触,内外的交感,一切同外界的交感作用,有了交感作用就有感受了。有感受就抓住,人都喜欢抓一个东西。我们经常讲这个人生下来手就抓着的,死了到殡仪馆去了才放开了。那他都是抓着---取,越取越觉得取不到,实际上我们一辈子做人,想抓这样抓那样哪样都没有抓到,结果一样都没有抓到。可是因为抓不到更贪,就有爱,有爱就有生,就是现有的这一段生命。有生就有老,老了必然死了。死了又来,无明,老死是未来的果。现在他这里只讲爱,这一段现有的生命。那么我们现在讨论继续下去。佛告诉富楼那:

  “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上次我们讲过的。“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是等”这是古文了,白话文就是这些等等现象。因为一切众生生来就有这个欲爱,欲贪,贪欲,倒转来就是现在我们普通人的生命来源就是这个贪欲来的,欲界这个生命,贪图这个欲。什么叫欲呢?五欲,色声香味触,要好的看,好的听,好的吃、好的触、好的享受,这是大的五欲。小的五欲,欲界的两性之间尤其人男女之间,笑、视、交、抱、触,这是五欲。这个你看佛分析归纳得都很清楚了,所谓讲恋爱谈情说爱离不开这五个范围:笑、视、交、抱、触。这个众生的生命就是以五欲的贪欲为本来。即然有了生命以后,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是残害人家自己活着的,父母生孩子,子女就残害了,残害了父母的生命自己活到的,一代一代都是相生相克。所以人类的天性有贪欲,也有杀生。为什么有杀生啊?因为自己要活着伤害人家,妨碍别人的生命而活着。所以佛家不吃肉,吃素,吃素的原因培养这个慈悲心,戒这个杀生,不杀这个生命,不伤害其它的。当然,虽然不杀了命也妨碍生了,菜啊,草木它有生,但是我们不得已,只能妨碍一点,妨碍生而不妨碍命。有灵知性有感情有痛苦感受严重的那有生有命,青菜草木有生非命,所以不能说是杀一条命,动物就不同。所以他说这个世界以欲贪、杀贪为本,二种了。欲贪、杀贪,人性天生就来了,没有悟道,忘记了本来就有这种习气、业力。那么下面: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上次我们正讲到古人说到这个世界的战争,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都要杀人、杀害别人,那么严重,越到末世的时候越厉害?古人说的两句话“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夜半声。”上次我们提到过,现在再恢复记忆。彼此都是伤害人家而活着,譬如象我们台北市的统计,一天要杀多少头牛,多少条羊,多少个鸡,多少个鸭子,吃了多少鱼,多少虾子,象这些欠的账不能不还哪,都要还的。那么就是讲杀生的果报,所以人越到末世的时代,杀害的心理越严重。那么譬如人死了因为轮回果报变羊,羊死了变人,这个生生死死,“如是”象这样这叫轮回,杀人抵命、欠账还钱,这是呆板的,都必须要还这个果报。如是乃至十类之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形、有色、无形、无色等等,十种种类众生,生生死死啊,彼此都在吃人家,当然我们活着也给吃人家,我们也吃那些小鱼呀,小虾啊,我们身上的细菌也在吃我们,一样的,都在吃,互来相啖,这就是杀生的恶业果报。所以“恶业俱生”,什么叫俱生?与生命同在的,与生命俱来的,有命就有这个现象。“穷未来际”,不但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是等”这种现象这些等等怎么来的?因为人类、一切众生的心理,人类、包括了一切众生,则以盗贪为本,都是偷人家的,抢人家的。

  所以佛法学佛三皈五戒,任何一个宗教哲学道德的戒律差不多都相同,全人类都相同,不管佛教,基督教。戒杀,戒盗,杀盗淫都是相同。所以讲戒律这三种是性戒,因为人性天生的不管是哪种人、哪种生命认为这个都是可怕的,都要戒。有些戒律不同了,有些戒律是遮戒,什么叫遮戒呢?因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必须要建立这一种道德的形为,那一类是遮戒。遮戒可以有时候变通的,性戒是共同认为是罪过的,都是害怕的,杀、盗、淫。所以讲到不盗戒。

  我们经常也提到你说人不杀生做得到吗?佛在二、三千年前就提到过,佛的戒律,他喝一点水都要过滤了,拿个纱布过滤了,过滤了以后把这个纱布还要放到水里去。因为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有八万四千条生命、细菌,所以不滤水不喝的,佛的戒律。那个时候出家人手里拿的一个瓶子,带着自己要喝要用的水,每天都要滤过的,用纱巾滤过的。这个瓶子呢,现在我们画观音菩萨手里有个净瓶,叫净瓶,有些经典上这个瓶子叫军持。等于部队打仗啊,都要带一个喝水的东西。你们要是看到古文唐诗啊,宋词啊,有些文章写到室内唯一军持,如果你不懂啊,噢,这个房间里只有一个打仗的武器,刚刚错了,只有一个军持,这个房间就是有个净水瓶。翻译出来叫军持,那么为什么呢?怕杀生。其实我们喝一口水,说真不杀生做得到吗?我们呼吸都在杀生。除非你得了禅定,不呼、不吸了,不吃饭了,饮食都不需要了,停止了呼吸了,勉强说做到了不杀生。

  偷盗也一样,说我们偷盗就是侵占别人的利益变成自己的。世界上都是大盗啊,都是偷人家的,父母偷了儿女的,儿女偷了父母的,彼此互相在偷。所以我经常告诉有些朋友,教孩子啊好好教,但是犯了一个错误,把自己一生没有完成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的身上,那是侵略啊,不能干的。自己读书读不好,因为我没有读好,所以你要给我读好,这个多残忍啊,自己失败的希望就寄托在儿女的身上,不应该。有些朋友我说你买一点书吧,我看不懂,你看不懂,你孙子就看不懂啊?你不要轻视了自己的后一代啊。但是儿女呢,侵蚀了父母的幸福利益使他长大,盗戒。所以盗,一切都在偷,妨碍别人。说我靠薪水过生活,你一定值这个钱啊?你所工作的范围真的值这个代价吗?能够偷懒还不是偷懒?那么你拿了人家的待遇偷懒一分钟也是盗戒啊。严格讲盗的心理,大盗小盗而已,都在偷盗。所以佛家讲盗戒,什么叫不犯盗戒呢?不予取。世界上一个东西,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拿来就是犯了盗戒。佛学所谓讲盗戒是不予取就是盗。譬如说我们到山上到空地去乃至地上抓一块泥巴,看看旁边有没有人,要讲一声,我要在这块空地上挖一块泥巴,那么有人知道,就没有犯盗戒。假使没有人,也要讲一声告诉,哎,对不起啊,我要挖一块泥巴啊,至少告诉土地公吧,管他有没有啊。土地公,土地是公有的,这个很简单嘛。你要说对不起啊,土地公,我要挖一块泥巴,讲一声不犯盗戒,不讲就是盗戒。所以我们真看懂了佛经以后,我说糟糕了,要做到不偷盗这个戒啊,要不妨碍别人,自己活着这个戒律啊,只有什么呢?我们说没有饭吃,喝西北风,除了喝西北风不犯盗戒。说你现在做事不做事啊?不做事。那你靠什么生活?我回家啊,家里爸爸妈妈还有饭给你吃啊,盗戒,那是父母的辛劳啊,你坐在家里吃空饭,你不靠自己维持自己,这是盗戒。所以懂了佛学的盗啊,我们想来不犯盗戒啊,唯江上之清风啊,如山间之明月啊,古人的这个文字啊,只有在江上喝喝西北风,山里头躺在那里看看明月,这个不买票不要紧,否则还是犯盗戒。

  现在佛讲了三条,杀、盗、淫这个心理,一切众生与生命俱来的,这个生命的恶业根本,每个人都有。圣人没有悟道以前,生来还是一样,欲贪,贪欲、贪杀、贪盗,就是贪心贪图。贪者自己要占有人家,自己占有来的,所以人性的占有性是天然的。所以有些年轻同学经常问爱的哲学,爱是什么东西?爱我不懂啊。真要讲爱,就是我爱你,有我,我爱你才爱你啊,我不爱你就不爱你,还不是为我?为什么我有爱的心理?占有心,这东西是属于我的,你们不能碰,你就不能碰,我的,我要占有的,占有的心理,贪心。有人说那我是不敢杀生啊,一辈子没有犯杀生啊,你有占有之心这个生命属于你的,都是犯了这个戒。所以不杀,不杀很难。哎呀我不敢杀,你拿到菜场杀了回来好不好?这就是杀。什么叫做不杀?这个是不自杀,没有自己动手杀。教他杀,自己没有杀他,可是去拿到菜场杀它,是教他杀,这个罪更重啊,等于现在刑法教唆罪,犯罪是你指挥他的。那么说不要拿菜场杀,刚刚有一个人他碰到已经杀好了,哎哟,真好,我就是怕杀,这叫见杀随喜,看到人家杀害别的生命,好,这个好,那这个肉给我吃,是贪杀为本。所以这个别业的恶业,杀、盗、淫,注意哟,杀、盗、淫,这是天生的,与生命俱来的。悟了道的人、得了道的人,《楞严经》上面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吗?假使我们提一个问题啊,真正现在大彻大悟了的人,马上杀、盗、淫这个心理就没有了吗?做不到,除非悟得很彻底。不然道是悟了,本体自性见到了,余习未断,剩余的习气断不了。所以我常常跟同学们讲笑话,不吃饭还容易,现在很多同学们都学习不吃饭,我说那容易呀,我告诉你经验,我也可以很久不吃饭。但是我晓得吃不吃啊?早就犯了吃的意,意识在犯罪。看到你们在吃,哎,我告诉你这个好吃哟,多吃一点,好吃得很啊,不过我今天不吃啊,真好,多吃。意吃啊,意在贪,这就是余习不断。所以,你说这个人不犯淫戒,那个意淫,这情况很严重啊。你说不杀生,那个意杀,这个家伙我恨不得杀了他,不过我没有办法打不过他,那不是你的慈悲哟,你那个杀生很重啊。象这些余习,即使见道的还要修才能断,很难哪,所以修道很难。修道就是修什么?修行,转心理行为的习气哟,余习是最难断除的。这个习气就是业力,这个业力中文翻译叫习气,习惯了变成一种力量。那么这三种我们了解了,下面再分析讲。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佛说个别的人生命来,不但是一个人啊,一切动物、生物都是有这三种。你看生物,你们有时看看电影啊,打开电视上看看动物世界,你就看到,看到整个的世界,都是伤害人家的生命自己活着的。我们人并没有比人家文明啊,说人类自己是万物之灵,那是人类自吹的。那给我们猪哥啊,猪啊,那个黑的,有毛的,给猪哥来看我们这个人,是所有生命中最坏的。你看一天要吃多少猪啊,它的毛还要用到,它的骨头还要熬汤,那人类是万物之恶,恶之恶者,自称万物之灵,人类自己吹呀,脸上擦金啊、贴粉啊。所以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是业果轮回报应,汝负我命,负者欠也,学过会计就晓得了,负就是欠的欠方,你欠了我的命。我这一生来,或者做你的太太、做你的丈夫,爱死你,都要服侍你,那都是还账啊;或者做你的儿女,或者做你的父亲、母亲,那个母亲为了儿女那真是欠债啊,儿子、女儿迟一点回来放学,那个心痛啊,你心痛啊,他还正在那里高兴呢,这正是欠账。所以“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杀业的果报。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爱情的果报,欲的果报,这个文字美得很啊,你们看写爱情小说,释迦牟尼佛最会写了。你看,“汝爱我心”,你爱我的心,“我怜汝色”,真可爱啊。以是因缘,就是一切众生,这个是淫欲的业力,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永远解不开的,实在解不开。所以杀、盗、淫这三业交互为果报。因此我们大家持戒,戒律的根本不管小乘戒、大乘戒就是要你明白一个关系:因果关系---业力。所以佛在戒律部分再三提到:纵使经百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中间断录)尤其写文章的人,你以为我很痛快写一篇骂人的文章,骂得好痛快呀,果报哟,你今生或者来生,坐在家里外面人家造你的谣言,就是自己前生这样搞过人家的,就会来了,无妄之灾就会到你身上,这就是因果哟,所以修行就是修正行为。所以说“纵使经百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要持戒,戒是什么?戒掉你的行为,转变你的行为叫做戒律。为什么讲戒律?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们青年同学们,你们不要谈戒律,你把儒家的书,四书五经学好了,那个就是戒律,做人的戒律,人乘道的四书五经人乘道的戒律做好了,再来看佛家的小乘戒律,小乘戒律学好了,小乘戒律难学了,佛家的,那是人天乘的。孔孟之道这个行为是人乘道的,佛家的小乘戒律是天乘道的,大乘的戒律是菩萨道的,太难了。你看大乘菩萨道有多少条戒啊?没有条文的,要讲条文啊,有八万四千条戒你去守吧,你怎么守戒?菩萨大戒是八万四千条,八万四千还是小的哟,还没有完全讲啊,因为起心动念都是戒。一切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起心动念就是戒,所以它没有条文更难守。所以心理行为构成了因果报应,象我们小的时候受的教育,不象你们这一代啊,小的时候先受这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我们从小都会,那个时候教育是根据这些讲的。所以他说一切众生个别的形成生命行为,杀盗淫来的。

  那么在这里我也插过来,现在世界上有个问题,人口越来越增加,所以人类学者、经济学者、科学家们怕人类生产出的粮食不够分配,所以尽量节制人口,节育人口。这个事情闹了几十年了,十几年前,美国有一位教授美国人研究这个问题,一个同学介绍来跟我谈,我说这个呀对是对了,人口是越来越增加的。中国文化道家晓得人口到末劫时代越来越多,你节育都没有办法的,将来越来越多。他说那是个什么道理呢?我说这不是怕土地不够分配,粮食不够分配,如果那么讲的话,将来自然科学的发达,人不需要吃饭了,以后的世界一百年、二百年以后,只要吃一颗药就够了,现在已经差不多了,或者打一针就好久可以不吃饭,不是粮食不够分配的问题。但是人口越来越增加,在我们中国文化道家、佛家早就知道,这个地球是活的生命。他说那是什么?我说是人心造的呀,人类人心越来越坏,越会生人,坏蛋越生越多,人并不是好东西啊。什么道理?地球象个水果一样,那个水果摆在桌子上,那个桔子里面烂了,虫子就越长越多,虫从哪里来呢?外面细菌进来了。可是那个水果好的时候啊,不会长虫啊。这就叫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这是我们中国的古训先贤的名言。一个东西自己内部烂了,外面的虫越来越多,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一个人自己侮辱自己,欺侮了自己,别人再来欺侮你,自己不自强不自立别人才来欺侮你,必然的道理。所以世界越到后来,这个地球这个水果越来越烂了,我们人是什么东西?就是那个地球水果上面的虫,所以臭虫越来越多,我说你节制不了。

  那么也有学佛的同学问了,他说照佛家来说,人啊生来因果报应,因为杀生才有生了死、死了生。为什么这个地球人口越来越多?这个人的因果报应在这里报完了,多出来的哪里来的呀?所以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其它的世界毁坏了,业果报应,这个地方没有毁坏还是到这里再受报。假使我们地球毁坏那一天,你说有些因果报应没有完就那么结束了?那不是唯物论啊。那么这个地球的众生的因果报应没有完的,到其它的星球一样受这个报应,换一个监狱而已。所以三界如牢狱,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个大监牢,要跳出这个监牢啊、监狱嘛,才算成佛了。跳不出三界的监狱啊,不算得道,你们什么任督二脉打通,打通了又有什么用?打通了还在欲界中,色界还没有跳上去,要跳出三界。不过并不是说你打通气脉没有用,也好啊,真的,只怕不是真的,是真的慢慢可以断除了欲,气脉打通是为了转化了欲,没有男女爱欲的那一股冲动的力量,变化了,回转来就变化了,色界的光明,变成光了,所以还是有用的。现在佛讲到杀、盗、淫这三业为根本,他说以是因缘,业果相续,只讲到人,欲界的别业个别业力生命的来源。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这一下严重了,我们晓得上面听的都容易,诸位不要忘记了,佛答复富楼那,假使我们在学校里教书的时候那很严重了,现在马上要把本子合起来的考试,就发纸要答案就马上答上来。佛在说这个《楞严经》告诉富楼那答复这个问题。富楼那问万有山河大地宇宙万有众生生命怎么来源的?佛有一句话重要的。富楼那说既然本性本来是清净的光明的,个个是佛,为什么会变出来这个世界?为什么有这个世界上的众生?怎么来的?本来是清净,本来光明,为什么变成不清净不光明了呢?本来一切众生都是佛,为什么我们今天迷了呢?这是富楼那提出的问题哟。大家听《楞严经》不要觉得好玩哪,这是根本问题。不要听到我懂了人吃羊羊吃人,那还是次要问题,你吃牛肉的问题都是第三、第四了。

  那佛答复一句话是什么话呢,重点。光明怎么样变成无明了,变成迷了呢?假使考试现在发条子下来马上做答案,联考要打分数。所以听了《楞严经》,佛说的一句重要的:觉明为咎。无明从哪里来?无明从明来的。从哪一个明来?从一切众生自求明来的,自己在求明来的,因此生命啊自己迷糊了。最难懂的《楞严经》的要点哟,你们要悟道啊就在这里哟。所以了生脱死就在这个地方,觉明为咎。自性本明,我们再提出来注意。

  《楞严经》重点,佛说的,分物理世界同生命的灵性精神的世界两面讲,物理世界的重点《楞严经》上佛所说的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性水真空,性空真水,四大到五大,性空真觉,性觉真空到五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对不对?我背得没有错吧?好,大家给我通过了,那我这个学位也拿到了,没有错,希望大家要这样背的。你要修行就要用到啊,不要听了《楞严经》经归经,楞归楞啊,严归严的那就没有用了。那么这是讲物理世界还是清净本然,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真善美,没有善恶,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呢?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圆融无碍的,也是这样。既然是我们自性本来是佛,本来清净,为什么会迷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办法认为自己就是佛啊?的确没有明心见性啊!性在哪里?心在哪里啊?这是《楞严经》要追寻的。为什么这个生命来要变成我们?我们有了肉体以后始终受这个肉体的生命、物质的世界限制呀,我们跳不出这个根本的业力呀。佛也说了,现在总答复又归到这个本性问题。富楼那,这个杀、盗、淫三种的人性。

  你看这个地方又产生一个问题哲学,你说佛说人性本来是善的呀,还是恶的呀?这是几千年的中国外国哲学都在讨论的。我们人性本来善还是本来是恶的?换句话说在中国有三派,孔子、孟子这一派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是善的。跟孟子同时的荀子也是儒家,他说人性是恶的,善是伪装的,后天的教育硬把它变过来。所以主张要教育,人不教育人性天生是恶的,天生没有善。一个婴儿生下来,譬如一对双胞胎,两个肚子饿了,都吃奶奶,两个就会抢。自己肚子饿了我重要,那个我是天生带来的,恶业,人性本来是恶的,这是荀子这一派。那么告子这一派认为人性不善不恶,这是中国的文化,佛还没有来。那么我们看看世界上宗教家,基督教的教义讲人性天生是善的,坏就坏在亚当和夏娃乱吃苹果吃坏了,所以苹果不可以乱吃啊。我经常说笑话,西方文化两个半苹果,一个是亚当夏娃吃了伊甸园里的一个苹果,一个是牛顿看到苹果掉在地下,发明了地心吸力,还有一部小说里的《木马屠城记》里的半个苹果,西方文化两个半苹果。那么可见人性本善了,就是苹果吃坏了,但是追起来为什么他要吃苹果?贪吃,可见人性还是恶的呀。对呀,贪欲为本,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很难讲啊。那么佛法认为清净圆融、周遍法界,人性本善,恶是后天附上去的,那么这个恶是什么来源呢?他说恶从善来的,很严重喽,这就很严重了,翻过面来就变成这样了。那就很妙了。

  那就是我们净土宗有位莲池大师的悟道的诗,所以他一生提倡净土,念佛。“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莲池大师悟道的,净土宗这位祖师。他当然修行很辛苦了,有一天坐到入定,他看到啊所有的佛、菩萨都来了,每一个佛、菩萨手里头都烧的香,拿一枝香点燃。等一下这个境界变了,看到很多的魔鬼来,很多恶魔杀人的、吃人的站在他前面,他佛来也没有动心,魔来也没有动心。忽然境界变了,那些魔啊变成都是佛了,那些点一枝香的佛菩萨们,阿弥陀佛天天拜拜的变成都是魔了。啊,他恍然大悟,魔佛都在一念之间,所以焚香掷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魔佛空争是与非。魔与佛、善与恶一念之间,一体的两面,有阴就有阳,我们先把这些零碎的故事了解了,再来了解佛所说的。

  人性究竟是善的恶的?所以这个里头讨论就很多了,东西方的文化、宗教、哲学,尤其政治哲学所领导、所争的都在这个地方立足的,基础都在这里,那么我们学佛争的、所求的也是这个呀。普通一般研究佛学,起码有一个前提,总认为人性是善的,人性究竟是善的是恶的?这个形上、形下这个层序要分清楚。所以佛的答复,“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杀盗淫是人性的后天,非第一义,本体的人性就是佛性。如果拿佛来讲啊,认为讨论人类的人性是善是恶是空话,那是空话叫做戏论,佛学叫戏论。戏论就是两个小孩子在那里吵架无聊,因为什么呢?这个本体上面不但无恶也无善,自性本空,清净本然,不但无恶也无善哪,有一个善就有恶相对立。所以佛法讲人性非善非恶,即空即有,非有非空。善恶是后天对立的行为,有阳就有阴,有阴就有阳,有了一个善念,相对就有恶念,那是第二义非第一义。所以第一义啊,佛学是非是非,非善恶,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动念有“是”就有“非”,有非也就有是,有善就有恶,那是第二义,这个道理就在此。

  所以根据西方文化《圣经》,上帝要创造万物第一天,上帝已经错了,他已经动了念,他已经非第一义了,所以上帝不足以代表本体啊,那不是啊。他为什么动此一念?当然那是上帝也好,鼻涕也好,那是个代号不相干。一念动就分善恶,你说那无动、静呢?也有善恶啊,静是因啊,清净就是果啊。动静、是非、善恶都是两边相对的,都不是的。所以自性非动也非静啊,你不要认为我求静才是道,你全错了,动也是道啊。这个观念要搞清楚啊,不然佛法你修持第一步就搞错了,以为静就对,错了。动静是本体起用的二相,两头啊。生死、是非、动静、善恶、来去、明暗都是相对的,那都是“相”与“用”不是“体”。体这些名称都没有,缘起性空的。所以佛告诉富楼那,杀盗淫这三种业力根本的来源,哪里来的?“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他说杀盗淫这三种。

  佛这一句话《楞严经》在这个地方很麻烦了,大家必须要仔细哟。他说都是自己本性觉明为咎来的,换句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己要求一个悟,求一个光明清净的境界。他不晓得,当你开始要求清净求成佛,那个开始那一下就对了,不要另外加上,加上去就“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了。加了一点,有增有减,加了一点呢,这个本来明明白白了然的这个能够自知的这个自性啊,“因了法相”自己说这个不对,要把它丢掉,要把它空掉,丢也丢不掉,空也空不掉,越来越着相,妄想越来越大,想成佛就是大妄想,真正的佛并不想成佛,当然也不想做凡夫啊,更不会想做魔啊,一切无求、无想就到了。有所求想呢,从妄见而发生,因此就有业力。我是讲不清楚了,只讲到这里为止,我相信大家听了很茫然,不是你们不对哟,是我讲的没有清楚,但是我的本事只能讲到这里了,其他嘛,当然我学得高明一点再来讲。注意哟,这几句要背来多参一参。你们学禅要参话头,这就是话头,话头就是大问题。

  为什么佛说生死轮回“皆是觉明,明了之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就是从你明性自来的,明极自生烦恼。所以刚才我们提过真正学佛,佛法在哪里?普通一句话到了家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都是自扰出来的。自性本来清净,因为你要求觉求明,忘记了自性本来就本明,本来就了,我要了,了个什么?了了了时无可了啊,没有可了之处,不能了的了现在正是了,这个了知性。因为人要想,我现在哎呀好痛苦啊,这个事业家庭缠得我好痛苦啊,今天到庙子上总算了了一下。你了了?了了。了了那一边家里的事跑到这里来又搞这个事了。有些人也一样,哎呀,好麻烦,所以我要搞一个佛堂啊,给人家修行啊,讲课给人家听啊,然后搞得不好啊,还跟法师俩起烦恼啊。“因了法相,从妄见生”。以为自己在修行、修道,就是越来越造业,从妄见所生,就是这样,庸人自扰。“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因此由别业结合构成了共业,这个世界物质的世界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念念在变化,这个世界也是虚妄的,业力也是虚妄的,都是庸人自扰之。所以终而复始,才有轮回,这一段答话。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富楼那听到这里,也搞得满头雾水,不过他不是满头雾水,他听懂了,我们没有懂。富楼那懂了就问了,那问得很严重,“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他懂了说佛啊:“你讲的这个妙觉之性,我们一切众生共有的,这个自性本来就是很妙、妙不可思议的、本来就是光明的、本有的、妙有的这个自性。那么同佛你老人家今天悟了道了,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大彻大悟证了道。你明心见性成了道,就是见到了这个本体了,这个本体一切众生都相同啊,你今天悟了道,那么佛的心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那么我刚才问为什么有了这个世界呢”?佛的答复。富楼那把佛的答话归纳起来“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你不要问这个世界为什么要动?你不问就懂了,多此一问,庸人自扰,他说这个就叫做妙。无状:没有来由的,不要再追问第二个原因了。换一句话这个世界并没有坏呀!你说世界很悲哀呀,世界哪里值得悲哀呀?青的是山,绿的是水。清凉的是月亮,胖胖的是太阳,样样都不错啊。喜怒哀乐,高兴固然值得喜欢,痛苦一阵也不错啊,天天高兴啊,没有尝过流眼泪的味道,也不舒服啊。这个世界山河大地都很现成啊!没有什么厌恶的,也没什么值得羡慕的。他说佛你的意思我懂了。他第二个问题又妙了,那么“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他说你老人家悟了道明心见性了,你说物质的世界跟心性同一体,你现在悟了道成佛了,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是那么坏、不清净?为什么我们这些众生还迷呢?你都成了佛了,应该有一个人成佛,大家都行了,因为我们股东嘛,都有份,共业里头都有份。你老人家成佛了,为什么这个世界坏还是那么坏?众生迷还是迷的呢?就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问得很妙。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佛就反问了,没有正面答复这个问题,正面答复很讨厌,反问这是教育法。你问这个问题他要使你了解,只有用反问的方法。他说我问你,比方有一个人走路迷路了。“于一聚落”,聚落是古文,拿现在白话文一个村庄里头、乡村里头。他说有一个人走在这个村庄迷路了,把南方当北方。你说这个人走迷路了,我们有时候钥匙放在口袋里到处找钥匙,哎,我的钥匙在哪里?找了半天在这里。那一下忘记了这个迷呀“因迷而有”,因为迷糊来的?上帝给你迷糊啊,鬼使你迷糊啊,你是自己迷糊啊,怎么迷糊了?“因悟所出”或者说因为这个人太明白了,所以会迷呢?我们想想看有时候手里拿着茶杯找茶杯的事情常有,大家人生活了一辈子应该有这个经验,如果这个经验没有的话,白活了一辈子,很可惜,应该有的,自己拿着东西找东西,打着灯笼找灯笼。他说我问你,那个迷了的人,这个东西哪里来?怎么叫做迷?迷是怎么叫迷?这个问题。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他说佛啊,你问的这个问题,他是他徒弟不好意思讲了,不然要是朋友就不对了,你这个问题太滑稽嘛。你这个问题啊,这个迷掉方向的人啊,他为什么迷掉?讲不出道理。他不能说因为迷掉所以迷掉,“亦不因迷”;也不能说他悟到了,所以叫做迷掉,都不对。“何以故”什么理由啊?“迷本无根”,迷掉是莫名其妙的嘛,我手里拿着手巾找手巾,那一下是莫明其妙昏了头嘛。昏了头就叫做昏了头,没有理由说什么理由叫昏了头的。“迷本无根,云何因迷”,迷是莫名其妙的,莫明其妙就叫做莫名其妙,妙就是妙,莫明其妙不可以叫做莫名其菩提糖啊。他说那是没有理由啊,所以“云何因迷”,不是从迷来的,“悟非生迷”假使清醒的人就不会迷了,当然不会清楚的人迷掉了。所以他说你老人家问的这个问题,下面富楼那没有讲了,假使我们现在的青年人,尤其做小孩子说,你老人家说的问题呀,真鲜哪,这还要问啊,好鲜哪。迷掉的人,迷就是莫名其妙叫做迷,怎么由莫明其妙来的嘛,清醒的人就不会迷了。所以你问的问题,他没有讲出来没有讲出鲜,我们补一句。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那么佛听了富楼那讲了就问了,好,他说你讲得对,我问你刚才讲的那个迷了路的人,正在他迷路的时候,假使有个清醒的人告诉他,你怎么把南北方向自己搞糊涂了?“指示令悟”,指给他看,这就是南、这就是北。等于昨天我在东市吃中饭,我们有位同学坐在一起,因为我们到山上看一个地方,这位同学坐在我对面,我们正在吃饭,他拿出指南针罗盘在那里看,因为菜还没有上来。我说你看什么?嘿嘿,他对我笑。我说你看这个房子的方向啊?我就看看门外,我说向东南西南对不对?他说对,我说那还要用罗盘看的呀?他就瞪我眼睛了,他不好象富楼那么说我好鲜哪,我也还没有骂他鲜呢。我说这你都不懂啊?还用罗盘?你坐在一个地方看一下太阳从哪边出来嘛。现在还正好在中午,你看这个太阳东方出来,这边就是东,这边就是南,这边就是西,这边就是北。换一句话东在这边,西一定在这边,南是那一边,北一定在这边。所以你坐在那个地方看看太阳在哪里,已经知道东南西北了,还拿个罗盘?搞了半天,还不懂啊!我说你这个笨蛋,这样这样讲了。哎哟,这一下他悟了,当然没有大彻大悟,我懂了我懂了,就那么简单嘛。就是说迷人,为什么迷了?他不问方向就不迷了,“因方故迷”,不问方向到处都是圆的有个什么迷呀?所以这是昨天故事,现在拿来用到。“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告诉他这是南这是北这是东这是西,他就懂了。

  “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否”。有一个迷了方向的人,在这个地方,这个村庄里,有人告诉他,这边就是南,这边就是北,你给他讲清楚了,这个人还迷了方向不?

  “否也。世尊”。不是的。佛啊。这个人受了指示以后永远不会迷了。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你们青年同学多注意佛经的原文,把中文的底子学好。那么,佛讲到这里,他就告诉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他说对了,你方向一清楚再不会迷了。所以迷跟悟就是这样,迷糊了,一点,哎呀就在这里,就在这里,笑一笑,就找到了,就不会再找不到了。他说十方一切佛悟道了,也就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现在讲迷掉了没有悟,这个迷这个心理也是没有根本的。

  “此迷无本”。迷跟悟两个相对,善跟恶两个相对,是跟非两个相对,我不求悟哪里有个迷呀?象你们如果不研究佛,哪里会上这个当来听《楞严经》呢?因为你本来也不求这个东西嘛。我还管你楞个什么,我本来就不楞,还听你在这说个楞啊。因迷所以求悟,换一句话说为什么求悟啊?因为求悟,你所以迷了,迷了方向了。自性本来清净,所以此迷无本,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佛说的。

  “性毕竟空”,所以佛法告诉你缘起性空,空就是空,结果还问老师怎么空啊?你不是空空吗?空就是空嘛,空还有个什么样的空法?有个什么样子空的样子啊那就不空了,所以空是毕竟空。此迷本来无本,它的自性是毕竟空、彻底空的。

  “昔本无迷。似有迷觉”。我们一切众生从生到现在本来就没有迷掉过,所以现在因为学佛修道,好象悟了,《楞严经》佛用一个字用得太好了,“似有迷觉”,似:好象。好象悟了道,悟个什么?没有悟。你说没有悟啊?似有迷觉,好象有迷了、悟了那个样子。所以如来,如来者没有来过啊,释迦牟尼佛来过没有?你看到还是我看到?看到的是他的影子啊。他来了没有?来了,现在呢?走了。所以如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好象来过。但是也可以叫如去哟,好象走了,没有走啊。自性、佛永远都在这里,无所不在。所以“似有迷觉”。“昔本无迷。似有迷觉”,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没有一个真正迷掉。你说假使人性迷掉了,假使这位法师修道修到若干年说哎呀我开悟了,假使你自性真迷掉了,你今天就不可能有开悟的一天,你有开悟的一天,悟个什么?就悟到,哎呀就是这个嘛,可见你本来没有迷过呀。你悟的也不过悟到我本来没有迷过的,所以昔本无迷,似有迷觉。

  “觉迷迷灭”。悟到了以后觉得哎呀我好笨啊,过去为什么迷掉了?就觉得现在我太笨被骗了,晓得被骗了嘛,礼拜三不来就好了。觉迷就迷灭了嘛,觉到是迷掉了,迷就没有了。晓得被骗,骗就没有了。觉迷迷灭。

  “觉不生迷”。即然晓得了,悟了,悟了再不会重迷的呀。悟了再不会重迷。佛在答复什么话?富楼那问佛你老人家成佛了,应该也带大家也成佛,悟了道的人,就是问这个问题开始。佛所以答复这个话。

  “亦如翳人。见空中花”。他说也譬如眼睛有毛病有内障或者是眼睛上面有障碍,因此眼睛上面有毛病看虚空中就有花朵有光亮,看到虚空中啊有些花朵有些光彩。

  “翳病若除。花于空灭”。所以眼睛病好了嘛,前面红的白的这些花朵或者光啊都没有了嘛。

  “忽有愚人”。譬如有个笨人。“于彼空花所灭空地。待花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假使有个笨人,自己眼睛已经好了,从前打眼花那个事情,就晓得眼睛出毛病。结果还跑,哎呀我在国安路的时候,那一天眼花了看到一个什么东西,结果眼睛好了还跑那里去找,你说这个人是笨人还是聪明人呢?

  “富楼那言。空元无花。妄见生灭。见花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说眼睛有病嘛,才看到虚空里头有些光影,虚空本来就是虚空,没有光影的。“见花空灭”眼睛病好了,虚空看不到光影了,那么还要跑去那个虚空地方找,我原来看到的,现在眼睛好了反是看不到,他说这个就是疯子嘛。世界上既然是这样的疯子啊,就不要问他是聪明还是笨,已经是疯了嘛,那还要问是聪明还是笨,那是笨到透顶了嘛!

  “佛言。如汝所解”。佛说照你这样见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他说好了,讲了半天,你现在懂了。那么你还为什么要问,你老人家成了佛怎么这个世界还存在呀?你不是空话吗?你不是疯子吗?这句话讲了半天,恐怕我们更糊涂了,对不对?佛的答复就是说一个人他成佛了,他的别业他个人的业力解脱了,跳出三界轮回,没有办法帮助你也跳出来。只能告诉你怎么样跳出来,可是没有办法拖你过去,所以佛只能教化你。所以佛是什么人呢?成了佛得了道是过来人而已,这条路他走过了,他告诉你,你要走这条路,要跳出三界外,走某一个方向怎么走、怎么走,你照他走的去做,他没有办法带领你。你说我拉着佛的衣服角,就可以成佛了,你是疯子,你不是学佛。所以佛告诉富楼那,好了,你既然懂了这个道理,你为什么还要问我,“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为什么这个世界空不了,还能存在呢?你这个话不是问得多余吗?佛又说: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比方给你听,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成佛了,其他的众生,换句话说诸位学佛要注意哟,自性自度。你不要认为我拜这个老师成佛了,成佛的了老师也代你度不了,他只能够告诉你我怎么样修行,你照此路修行可以成佛,没有办法带领你。譬如阿难是佛的堂兄弟,佛没有办法代他成佛。换句话成道的人六亲不认的,因为六亲不认所以成道,成了道所以六亲不认。但是他既然六亲不认,何以能够度众生呢?因为天下为公,他讲的教法度一切人。所以佛是什么?始终站在一个师道,所以本师。佛走过的路,他所修持的方法,你照他依教奉行,他所教的,你照他来修持就成功了。象《楞严经》后面教的都是修行的方法。但是你说因为我信佛,我念了多少经,吃了多少年素,我又拜了多少佛,佛应该度我,这个不是佛教徒,这是大迷信者。所以佛在这里他说一个人成佛,佛怎么讲呢?他说譬如金矿,譬如我们去挖金矿,“杂于精金”,一块黄金刚刚在矿里头挖出来,又有泥巴,沙子,石头,都是杂的嘛。要经过锻炼,我们本性等于金矿,每个人都是金矿,自性都是佛,但是你这个都是佛,不错啊,你现在为什么不能悟道呢?无始以来的染污,这些泥巴、沙子、石头把你遮住了,所以你要用方法去修炼它,修炼到其金一纯,把黄金的本性锻炼出来归成黄金了,那个泥巴沙子都剔掉了,就是我们那位同学啊,会练金的会练银的,把杂质拿掉了,银子还是干净的、白净的、光亮的。“更不成杂”那么炼成金子了以后,它当然不会加进泥巴,也没有沙子了。有了泥巴有一点泥巴、沙子就不叫纯金了,纯金就是纯金。等于说一个人在大众中,假使我们大众中有一位同学,因此修行成佛了,他成佛了,我们还是只好瞪着眼睛他成佛啊。但是我们把他修过的路子照样的修,我们也可以成功。你说他成佛了,因为是我的同学关系,也想去拉一把,拿一个名片给佛,我是你同学,没有用啊,他不带你的,带不走的呀。所以象那个金矿一样,同样金在矿里头挖出来,它锻炼成纯金以后,它也不会跟泥巴两在一起,杂不拢来了。再佛有个比方。

  “如木成灰。不重为木”。等于一个树木烧成了灰以后,灰就是灰,再也不会重新成为一个木头了。

  “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所以一切佛成道了,悟道就是菩提,觉悟了。涅槃就是菩提的果位、悟后的果位,什么叫涅槃?不是端盘子啊,涅磐是翻音,圆满清净。就是《楞严经》上面本然清净,周遍法界,就是涅磐的境界,本然清净,周遍法界。所以一切佛得到菩提涅槃的道理,亦复如是,就是这个样子。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这里佛就提出来,富楼那你还要问我这个物质世界四大,地、水、火、风本来自性也是清净的,周遍法界,那么你又怀疑物理世界一切是矛盾的,水与火两个互相矛盾,矛盾的东西怎么会共同的存在?同时你又怀疑问我,虚空,整个的虚空和这个物质的地球,都是周遍法界,这个矛盾的问题你解决不了,佛要答复他的,那么答复完了这个问题,下面才提出来修行的方法的报告。今天先到这里。(第25集完,善观乐听录)

返回目录

-----------------------------------------------------------------------------------------------------------------

更多南怀瑾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