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南怀瑾:楞严经讲座 第三十集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6日
来源:   作者:南怀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怀瑾:楞严经讲座 第三十集

 

  现在再重复一下上次的重点,上次是佛快要讲到如何修证,修行证果,就是说我们学佛修行修道,什么是道?什么是菩提道?佛道?那么上面一路下来,是说“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回到本来自性的真佛。那么这个自性本来就在,我们没有掉了,就是现在被染污了,被脏的东西沾的太多了,如何把它洗炼干净,恢复本来的自性。现在正提到这里。那么,他说要修行有两个先决的条件,上次就讲到第一个先决的条件,下手修行认清楚一个目标,什么目标?我们自性本来清净,本自清净,周遍十方,本来是不生不灭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去修它呢?而且怎么样去修呢?所以这个动机这个动因第一因非常重要,动机错了,那它的后果完全错了。所谓“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这个动因不对,譬如我们要修理一个电线,把电接上,结果我们拿个咖啡壶去熬咖啡,那完全不对的,永远接不好电线的。那么这个道理,上次讲到一切众生之所以错误求佛法,平常我用我的话来说,一般人都是以有所得之心,做生意一样,拜个菩萨要菩萨保佑,赶快保佑我发财,保佑我长命,保佑我什么,那保佑得多了,以有所得心求了无所得的果,是背道而驰,这就是背道而驰,与佛道菩提道是违反的。所以佛提出来,第一因不要错。那么上一次的结论,我们看到原文的这一页就知道了。上一次的结论,了解了自性本来清净,比方一杯水一样,水性本自清净,之所以动乱是因为水里头加了、接受了很多的染污的东西,泥巴啦,尘渣。只要把尘渣泥土澄清下去,那么恢复的是自性的清净,上次就是讲这个道理。

  现在开始讲时间、空间的问题,我们学佛不管你显教、密宗,哪一个宗派哪一种方法,大家在修持的人都脱离不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个观念忘不掉,甚至打坐还选一个方向,面对东方,东方是甲乙木是生气方,会长生不老,那北方就没有人住了?都会死人啊?把这些方位忘掉,把时间忘掉,不要坐坐看看表,打坐三十分钟了,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菩萨,那很够本一样,这些观念都不行的,都要忘掉,现在开始这个。那么佛再说。就是下面第二个问题来了。

  现在解释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世间。我们现在讲佛学的时代,是像法到末法的交换的阶段,因为佛过世了,留下来佛的遗像、经教还在,所以叫做像法时代。将来到末法时代什么都没有了,连佛经都会淹没了的,那么剩下的只有净土宗、密宗,其它的没有了。经文象《楞严经》,照佛的遗言最开始没有了,第一部经典将来世界上没有了是《楞严经》,最后来先走。所以我们还有缘看得到,今天在这里还可以看它,应该自己对自己很庆幸。现在他讲末法像法这个世界叫五浊的恶世。我们修净土宗,《阿弥陀经》上经常提到,脏的,这个世界太脏了,有五种的脏,劫浊,命浊,烦恼浊等等,下面都有,现在不一个一个说了,注意大家,自己在本子上讲到哪一个浊要点把它画好。

  所谓劫,我们普通讲劫数,中国贯用的名称称为劫数。这个劫同样包括我们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气节,那个节字同样的意义,就是说宇宙在旋转,宇宙这个旋转到某一个阶段,等于说只能够转圆圈,一劫又转,又是一劫再转,就是过节的地方、转弯的地方,谓之劫。那么我们的文化,满一年的时间,五天叫一候,三侯一气,六候一节,一年十二个月,七十二个侯,二十四个节气,这是二十四气节,十二个气,十二个节。譬如我们过几天是秋分了,秋天这个到一个阶段了,这个是一年的气节。那么现在佛所讲的劫数就大了,有大劫、小劫之分。我们已经讲过的啊,大劫那就很严重了,风劫,火劫,水劫,地球毁灭与形成,这是最大劫,水火风三大劫。小劫:在这个地球存在这个人类历史的演变有小劫,刀兵劫:战争;瘟疫:各种怪病都来了;水火,这是小劫。那么这个劫数啊,严格讲起很难说了,劫数无定,要我们中国传统的看法,人类的文明以十二万年为一个阶段,那么现在还是正在中间的阶段,快要走下坡路的时候,将来人类的物质文明越发达,精神文明越衰落,文化越低落。修道将来是个笑话,人为什么要修道啊?那是神经病。以后是这个时代,这个是见浊,见就是思想观念很脏的。现在他提到时间的问题,劫数。这个地方要注意啊,尤其是我们学佛修道求证的,佛说你看到整个的虚空遍十方界,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间的问题。虚空就是虚空,虚空无所不在。譬如我们墙,现在挡了好象看不见空间,你把墙挖开一个洞,空又来了,空并没有丧失,墙也挡不住。所以虚空遍满十方世界,十方,是东、南、西、北加四个角,上、下,就是十方,整个的都是空间。

  “空见不分。”注意啊,我们自己古文字翻得太好了,很简化。空:上面空是指虚空,见:就是我们能够心理上看得见,抬头一看,噢,这是空啊,虚空啊,今天天上空中这个月亮好啊。空和见:虚空是物理作用啊,见是精神作用,“空见不分”注意哟,我们抬头眼睛一张,这里有空、没有空就看见了,那么见还不只眼睛看见,心也看见,我心里空空洞洞的,空、见他两个不分的,心物一体的。注意这一句话。我们把原文重复一道,“汝见虚空遍满十方界”,他说你看到虚空遍满十方世界,一讲虚空,心物一元的,空与见几乎不可分离。

  “有空无体,有见无觉”,这麻烦了,这八个字,空与见不可以分开哟,首先一个原则抓牢啊。但是注意啊,大家觉得《楞严经》所以难办啊,第一它是个科学性的求证的佛法,所以这个时代啊科学文明越进步,《楞严经》的价值越高,它分析得很清楚;但是它又是个文学性非常高的,一个科学性的求证的方法-----佛道变成文学化,这太难办了。尤其现在我们这个教育啊,从老师好、老师早、老师不得了开始的,就是什么都看不懂了,自己不懂自己的文化。“有空无体”怎么讲呢?有空怎么叫无体啊?你说我看到了,有个空就没有体,没有体有个什么?没有体不能洗澡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怎么讲呢?我看见了没有感觉了,假使照现在的白话入手,就是这么看法了,对不对?依文转义嘛,中国人都会认得中国字啊,有边的认边,没有边的认中间都差不多了,那么解释就糟了。“有空无体”:你真觉到已经我空了,我现在在空的境界,有一个空不是空了,丧失了空的体。注意呀,有空无体。“有见无觉”:当我们看见东西的时候,那个自性本能那个功能啊,在看见作用上,那个体找不到了,本觉自体找不到了,大家都晓得在用上找一个道的体,道的根本,不知道那个根本道体起了作用的时候只有现象只有作用,体在哪里?在作用中。譬如现在我这个是手,手比方是体,现在我手在干什么?手在拿一个毛巾,那么这个手在哪里呀?手在用中。你手在干什么?拿毛巾。你手到哪里去?手在握拳拿毛巾这个现象上,所以体中就是用,用中就是体,不晓得我讲清楚没有?不懂的话,不是大家的错,是我的混蛋。注意,就是你们多用心研究一下。“有空无体”,空也不守啊,有个空的境界已经不是道了。有见无觉,你说我看到了,看一亮晃晃,打起坐来,哦,放光啊,差不多了,神通的第二号要来了,神通的第二号就是神经。注意啊,那就是有见,丧失了本觉的自性。

  “相织妄成”,我们自己不能明心见性,就是把现象界的东西抓得太牢了,物理世界影响你心理,心理又影响物理,这两个相织,织布一样交叉拢来,已经分不开了,妄想构成这个世界。相织:注意这个“织”字,古人用的一个字都不能乱用,好象织布一样,密密麻麻把它织得很紧变成一块布,每一块布都是一条丝构成的,那么多丝把它织紧了变成一块布拉不开了,所以我们不能解脱。时间、空间的观念把我们的心意识捆绑住了,不得解脱,佛说的妙得很啊,文字也妙,所以“相织妄成”互相交织交互的变化,妄想境界成立了,这个是第一重,是第一重的关系。我们所以不能成道是这个关系,这个关系是什么呢?第一个名为劫浊。这个世界时间与空间综合拢来叫做劫数,所以劫数难逃,在劫难逃,就是这个劫。那么佛在这里解释得很清楚,这个劫数的道理就是时空的观念。尤其注意我们现代人,现代人不管讲人文科学、物理科学、自然科学等等,自然科学包括物理科学,最要注意时空问题,时间与空间。同样的修道的人也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得解脱,你没有办法。哎呀,我今天念佛念了五千声啦,我修法念了多少咒子啦,好象在银行存款一样,不谈证道。只能够说你在学佛的,不错,那就是给你培养一点善根,不能说你不在学佛,是在学,培养善根而已,叫做熏习善根。那么真谈见菩提自觉之道,距离得太远了,所以要注意,这是第一重,时空观念你不能解脱,第一重名为劫浊。第二点:

  “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见浊就是说我们思想观念。见浊,就是你这个人没有见解,现在很少用这个话,我们年青时候听到老辈说你这个孩子毫无见地,用佛家的话就是见地。后来慢慢就是见解,现在又是说没有思想,再到现在没有头脑,将来大概没有脑顶骨,不晓得怎么讲了,反正时代言语会变的,见地就是见解。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学佛第一个道理要具见,见解思想高了,下手就高。等于象你想发财,发到一亿美金以目的,赚不到或者赚一块钱美金了;你说思想是十块钱目标嘛,永远就是那个小儿科,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具见要高,具备这个见地。他说现在我们先要留意自己啊,第二重见地的错误,所以不能成佛。他告诉阿难我们现在这个肉体呀,肉身,你注意他中文用“现抟”,我们这个肉体啊爸爸妈妈合作拢来的,什么做的?揉面粉一样揉拢来的,骨头啊是地大;血呀、口水呀水大;身上的热能火大,气风大,四大,现抟,搓面粉包饺子那么包拢来的,抟拢来的一陀。胎儿在娘胎里头就是那么一陀。刚刚生出来,小猫那么大,软的两个指头都不敢抱,那很软比豆腐还软,就那么搓拢来的一个肉体。“汝身现抟四大为体”,是生理作用也是物理,那么中间有个精神作用,见闻觉知这四样。能够看见东西、耳朵能够听声音,觉:感觉,身体能够感觉内部舒服不舒服,外面空气好不好,有感觉,知:知道,有思想。生理跟心理两种结合拢来,现在叫做一个人,或者一条狗,一个生命。他说你的身体,

  “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因为有实质的身体嘛,所以“壅”就把你堵住了,“留碍”留在这个身体,所以我们的思想只能在这个身体内部想,我们看一个高山顶,好美呀,上去?不能一想就上去呀,因为我们有阻碍,思想马上到了那个山顶,可是肉体到了很困难,要慢慢准备了登山工具登山鞋,爬个五天六天才到顶,有障碍,身不得自由。所以心想高飞呀,飞不起来,心可以飞得起来,身体留住,这个就是身体的业力把你牵挂住了,“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有了这个肉体后,每一天在这个痛苦中。水多了,生病了,四大地水火风,大者大类,每一大类可以生一百一十种死亡的病,所以我们身体四大构成,大体有四百四十种立刻可以死亡的病,由四百四十种加演绎病更多了。

  比如我们觉得感冒、流鼻涕没有什么了不起,那照样可以死人啊,人的生命很脆弱的。流鼻涕就是水大出了问题,水多了嘛,石门水库放水了,堵住了,里头感冒凉着了。牙根痛,火大、风大。我们以前小的时候乡下,现在你们没有看过,有一种女的拿一个筷子捉牙虫喽,拿个筷子在嘴里,牙虫一大堆都出来,实际上牙齿真有那么多虫吗?可是你说她玩假的啊?牙齿弄了是会舒服一点,这一套本事现在没有,失传了,中国莫名其妙的科学,所以有它的药,所以以前讲牙齿痛是风火虫牙,虫蛀了牙,牙周病,或者发炎了。身体内部随时在水火风,譬如说中风了,或者血压高了,这是风大的作用;土:就是风瘫了,走不动了,脚都抬不起来,土大生病了,越老了骨头硬了,土大不灵光了。这四种,以中国医学来讲,受外界的影响,寒温暑湿,天气太冷、太热,夏天是暑天了,春秋是温天温和的天,水边湿度太高湿气太重了,都影响我们的身体。“地水火风旋令觉知”,因为外界的影响,与里面地水火风物理的变化,生理的变化,使我们自己会感觉到,觉:感觉。知:知道。嗯,我这个膝盖头发酸哪,哎呀,我背痛呀,腰酸哪,鼻子不通啊,耳朵发痒啊,都知道,香港脚发痒啊,越捏越舒服啊,那个就是这个道理,地、水、火、风,气不通。“旋令觉知”。旋:是圆周性的,旋转,它不定的,不定,它在转动,这个生命随时在变化。“相织妄成”因此互相组织互相交换,妄想成立,就是第二点叫见浊。这讲什么呢?见浊,所以我们打坐,哎哟,气脉通了,哪一部分气脉动通了,噢,我已经到哪里了,那个穴道打通了,噢,三脉动七轮啊------见浊。这是生理的变化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即使做到放光动地,修到了头顶上放光人家都不要买电灯泡了,你也不算成佛,所以古代的祖师告诉我们:头顶有光犹为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我们这个意识思想范围,你的心中“忆识诵习”,注意哟这四个字。忆:我们人能够思想,回忆,回忆种种。昨天的好菜今天还在想,过去的事情现在还在想,当然好事在想,坏事也在想,某人骂你一句,你一辈子都恨他,意造恶业,好的在回忆,坏的也在回忆。识:意识里头种种的分别的作用,分别是非、善恶、好坏、美丑等等。诵:连考啊都要背来的,嘴里要念得出来,尤其我们读书啊,过去都要念,背得出来,背得出来叫诵。习:习惯。我们后天这个生命生下来,经过各种环境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社会的教育、人生的经验,加上各种的习惯等等。

  “性发知见,”那么由这个习惯性的作用,发出来所知,这个知:知识的范围。见:看到或经历过的经验。知识的范围或者人生的经验。

  “容现六尘”注意呀,为什么用这个“容”,相貌就叫容,面孔叫做面容。在中文在这个地方,就不同了,容作虚词用:或者、也许,假设的,乃至说假使。“容现六尘”,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感触)、法(意识思维的法则),我们因为这个生命生下来习惯性养成了,随时随地包含自己偶然的偶发性的各种境界。譬如某一个地方山水看过很好看。声色,人生都在声色里。你说某一个朋友好不好?漂亮不漂亮?真漂亮,漂亮是色,讲话又好听,她又讲些好听话给我听,很多迷汤给你灌,声色场中。所以我们人生你看,大家我们在这里没有什么玩的,你到夜总会去呀,好的看,好的歌听,声色,所以声色就是玩弄人家的。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就是外境的景象,我们习惯性会记忆起来,所以经过某一件事情永远忘不了,这就是贪嗔痴的痴,痴迷,永远忘不了,这六尘境界。

  “离尘无相,离觉无性。”八个字,换句话离开外境界以外还有什么现象呢?我们觉得声色场中乃至一切物质的环境,这个就是现在乃至西方的心理学所讲的,人的心理都是受物质的影响而来的。我们吃惯了梅子,晓得梅子是酸的,所以想到梅子嘴里口水就出来了,唯物的心理作用,这就是离尘无相,离开外界了,没有这个现象。所以有许多人,譬如说有毛病的时候,看到人家流鼻涕了,自己慢慢越小心自己也会流起来了,因为他心理上有这个观念。受外界的影响依他而起的,所以离尘无相,离开外尘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相。“空”空的地方没有相,空是无相,没有一个境界,没有个现象。“离觉无性”离开四大所构成的习惯性的心理的反应以外,没有另外一种现象可以存在的性能。这不是讲明心见性的性,没有它的性能,也没有其它的性质存在,所以诸法无自性,一切有为现象都没有自己永恒存在的可能,所以叫诸法无自性,所以“离尘无相,离觉无性”。可是凡夫众生并不了解这个道理。

  “相织妄成,”心理作用和物理外界作用互相结合构成了妄想的思想、妄念。这个第三个重点就是我们的烦恼浊。那么大家现在学佛打坐,之所以觉得很烦恼,妄想停不了,没有追根。现在佛替我们在说明,帮我们在追根,这个烦恼妄想怎么来的呢?就是由于你忆识诵习来的,你不晓得它自性本空,所以老是留恋过去。尤其我们老年人在一起讲话,老年人没办法谈话的,真没办法,一提我当年如何如何,哈,一讲,我讲了你听到吧,讲一百次还是那一句话。学那个小孩讲话,你逗小孩子:“伯伯,讲个故事给你听,有一个警察,”,明天又是“伯伯,我讲个故事给你听,有一个警察,”永远如此,跟老年人也是如此,只讲过去,过去还有什么讲头啊?过去已经过去的嘛,你当年怎么样,你当年狗屎,你当年是个鼻涕,当年妈妈抱你豆腐一样,这没有什么可讲的,可是人很留恋过去。青年人呢?幻想未来,我将来怎么样,你将来怎么样我现在看不见哪,空话。所以人都在那里自己骗自己。青年人追求一个幻想,幻想会不会变成事实啊?也许你变成事实我已经死掉了,我也看不见,所以也不要吹了。老年人讲我的过去,你的过去有什么意思啊?过去已经过去了嘛,由此看人都在欺骗自己。所以妄想本空,烦恼本来空的,烦恼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这个话,用不着你去空它的,如果你再不站起来更是庸人自扰之,对不对?就是这个道理。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这是一幅好对子)。“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什么叫众生呢,就是我们讲现实世界,就是社会,现在观念叫社会、世界。那么佛经是众生世界就代表了这个社会,人类社会一切,乃至其他生物的范围,生物的社会,也就是众生。他告诉阿难什么叫众生浊?他说你看:

  “汝朝夕生灭不停”。我们这个思想,见闻觉知,看见的、感觉的、知道的这个思想感情,早晨起来到晚上不晓得变了多少,生灭:这个思想生起,那个思想来了,前面过去就灭掉了。生灭:岂止朝夕啊,一刹那之间这个思想的生生死死变了多少?生灭不停,所以叫我们注意哟,象我们刚刚《楞严经》开始讲到现在,前面讲过的都忘了,丢掉了,生灭,灭掉了过去了,听了,知道了,生了灭了,现在第二句话来又生又灭。所以他说你要了解自己朝夕之间生灭不停,这个妄念境界。那么下面两句最美的文学:

  “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我们所知道的知识范围,所看到的所能够思想的,都想把握这个世间的话,今天赚了一百万,明天想一百二,后天一百四,而且赚了都属于我的财产,都属于我的,什么都是我的,都想留到,这个人的欲望都想抓住。“知见每欲留于世间”抓得住吗?世间一切本来空。“业运每常迁于国土,”业力、果报,运就是劫数。我们讲命运这个运就是这个运,也叫命运也叫气运。什么叫命运呢?运就是转动的,运就是动、行动。昨天、今天、明天,所以叫运,所以算命的叫免灾。一年当中今年运气好不好?这叫运。你要真算命的话,年有年运,月有月运,那么一天呢,每一天也有日运啊,一天还有时运啊,这个时间好那个时间不好,这样一来呀,你不要活了,真懂了算命你不要活了,下一个时间不好,这个时间好,不好你去睡觉啊?你不吃饭啊?所以这个就是业运的道理。这个世间一切本空抓不住的,但是一切众生啊,“知见每欲留于世间”,只想抓住,只想停留,只想不要变去,可是天下事都变去了。“业运每常迁于国土”,国家也在变,时代也在变,社会也在变,天天在变,没有不变的事,变掉就是无常。我们说这个人这个朋友好久不见,一问他已经走了,所以“业运每常迁于国土”,它迁流不息。可是呢,一般凡夫众生不知道,就在这个环境的变化中啊,命运的变化,命运就是业力,业力的变化不知道。

  “相织妄成”自己抓到想要求有的留住,所以知见理想和命运刚好冲突。所以有财无命、有命就无财那必然的。所以我们经常说有些同学们会算命,算什么命啊?呆定了的,你书读得好不一定会发财,他财发得多不一定学问好。他比你长得漂亮他就命苦一点,你比他长得丑钞票多两个,都拉得很平,没有什么了不起,各有前因莫羡人。所以古人这幅对子我常讲的,很好。欲除烦恼须无我,人怎么样除了烦恼?真做到无我空了就没有烦恼了。你说他怎么比我好?各有前因莫羡人,不要羡慕人家、也不要嫉妒人家,只希望别人好,这就是学佛的心肠。我不好,苦一点没有关系,你们大家好就好了,那才是可以学佛了。所以人都看不通这一点,因此相织妄成,彼此矛盾构成妄想,这是第四重,名众生浊。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一切众生,这个生命染污都是很脏的。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这是命,个人生命这个命,你们要去算命,现在释迦牟尼佛在给我们讲算命的大原理了。他告诉阿难,你们自己不了解,“见闻元无异性”眼睛看见的、耳朵能够听的、鼻子能够呼吸、身体能够感觉的作用绝对不同。感觉不能听啊,我们这里有感觉啊可是不能听声音,眼睛能够看见可是不能听,有差别。没有差别,是一个东西,它接受了眼睛的反应就是看,接受了耳朵的的反应就是听,接受了身体的反应就是感觉,接受了意识的反应就是思想。所以你们自己不了解,“见闻元无异性”作用不同,是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叫做心,也叫做性,“元无异性”,本来是一个。

  “众尘隔越,无状异生。”尘就代表物质,在肉体的生命上代表生理,因为生理的机能不同,眼睛是看的,耳朵是有个洞洞听的,眼睛有个玻璃体的能看的。“众尘隔越”,脚是这样,手是那样,不一样,生理机能不同,所发的作用不同。譬如这个电一样,电是一种,电通过了这个灯泡是发亮光,通了扩音器它就发声音,通过了电风扇它就吹的是风,通过了冷热器它是冷热的感觉,电源是一个。学佛修道就找这个电源。“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无状就是没有理由的,状就是状况,各种情形。他告诉你没有什么两样,它的根本电源是一个,因为透过的机器不同,我们有六根,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脑子,脑子是意识作用。“无状异生”因此你搞不清楚根本的道理,你被六根六尘所困了,你觉得眼睛的看见同耳朵的听见好象是两个东西,实际上都是一个,根根是一个电源。

  “性中相知,用中相背”,性中:理论知道它的本性。一般研究佛学的人啊,佛经读得好,把佛学讲得好,讲得头头是道,那就是口头佛,那么禅宗就叫口头禅,讲的都对,在理性上知道。那你把眼睛当耳朵用行不行啊?如果真经过修持,经过修练的时候就会做到啊,六根可以互用啊,那鼻子也可以当眼睛看啊,是可以做到啊。有些人天生的也做到,世界上很多,有些人天生做到啊。譬如现在有一种科学来试验,有许多人把眼睛蒙起,统统把它蒙起,用牛皮蒙起,布还靠不住,用牛皮统统蒙好,黑板上写字叫他认,他拿手认字,一认没有错。乃至换了颜色的笔,这个是绿色的笔红色的笔写也看得出来,这很多啊,不少啊,那是天生。那么你说这个是神通啊?那种叫报通,就是说前生这个人修持过,修过定,在某一种定力发起过的,这一生会这个东西,报通。修道修成功的叫神通,那叫修通了。这就是神通的一种,其实人神通并不稀奇呀,人的精神本来通的。为什么不能有神通呢?注意啊“众尘隔越”不得神通了,本来一个东西嘛,“无状异生”。所以懂了道理了,学识高,理论高的人,“性中相知”在理性上都知道,啊,这都是一心的作用啊,然后学了佛,阿弥陀佛,不要生气啊,这是业报啊,业报啊,不要生气,空的啊。你打他一拳,格老子,你空不空?哎哟,你怎么打我啊,你这个人没有道理啊,我告诉你那是好事,到他那里就不空了,劝人家容易啊。“性中相知,用中相背”,一起作用的时候完全不能用了,讲起来满口佛话,我是最怕的,一脸佛气,一身的佛相,一看人就合掌了。一开口满口的佛话,那很可怕,那比真佛来可怕得多了,所以性中相知,用中就相背了。“同异失准,相织妄成”,该在同处去了解一体的地方他不能了解。所以我们大家说度众生要无缘之慈,同体之悲,要无我相啊,要慈悲人家。讲起来比唱都好听,做起来哎哟那就免谈了,说起来下面话就不好听了。所以这样矛盾相织妄成这就是第五浊,叫做命浊,这个生命不正,不是正命而生,就是八正道的正命,是邪命而生。换句话不能顺自性之自然。他说这还是属于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第二点就是修行要搞清楚;第一点不要认错了,以有所求的心求一个空果,证得自性空的果,以生灭心来开始修,拿妄念、妄想生灭心来修,他说根本就错了。这个道理呢?为什么构成这样错呢?因为被时间空间观念影响了,无始以来受这个影响了,而且时间空间的观念加起来,互相综合就变成了五浊的生命,世间就是物质世间同精神生命五重的障碍了,有五重叫五浊恶世。世就是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界就是东、南、西、北四个角上、下方位,合拢来叫世界,他说这个世界五浊的把你障碍了。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圆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这一段很重要啊,佛告诉阿难你们修行都错了,都是用平常我们这个分别思想的妄想生灭心来修,念佛还记数,一个佛一念又想求到往生西方求生净土,又想这样、那样,妄想多了,以为自己,我念佛了,没有其他的妄想,一肚子的妄想,都是生意经。然后念了几天,哎呀没的效果,我还不如学密宗吧,密宗没有效果,还是禅宗好,搞几天不对不对,我看看回来还是净土好,再搞搞搞搞几天,净土哎呀又不对了,又去搞别样了,永远都是生灭心。

  他告诉阿难,你现在要想,一个普通人使自己生命上能够看见能够见闻觉知这个心理的作用“远契如来常乐我净”,想得道,证得一个菩提道,菩提道就是涅磐之果。涅磐之果,悟了就是叫菩提,悟到了以后进入这个境界就叫涅磐。这个涅磐是什么意思?我们普通翻成寂灭,好象什么都没有。那么中文有许多简称也叫老和尚圆寂了,死了就叫涅磐了,那完全错了,人死了那是生灭法,涅磐是不生不灭之法,自性本来不生不灭这个叫涅磐。所以得了道的人,常乐我净,不生不灭谓之常,它本来没有生过,当然也没有灭,但是并没有个东西啊,不是物质的东西;它才是极乐的;它可以说无我之我是为真我;它是真正的净土,唯心净土,所以常乐我净。但是常乐我净,你说所以我要修道啊,现在又错了,知见错了:常它是长生不老的,它是永远快乐的;那才有个我呢,那个我是不死的我;那是干干净净的、白白净净的,脸上都不要洗,身上都很干净,那完了。乐也不是世间的乐,这个我不是世间的我,这个净也超越于世间,它比你想象中的更妙、更美也可以,他说这个是道之果。那么你们现在就想拿见闻觉知:念个佛,或者打个坐,练个气功,观个安那般那,听出入息一进一出,修个白骨观,或者念个咒子等等各个法门多得很,想进入道的境界,他说告诉你呀,你先把方法弄清楚啊,你想要快快的成就啊,先把目标弄清楚。

  “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你要研究一下,我们这个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大家现在认为我们现在是活人,其实啊,再过几个钟头我们都是死人,今天已经死了,一睡觉的时候这一天死掉了。我们念念也在生死,昼夜是个小生死,一昼一夜,昼夜就是白天黑夜之间了,一念之间生灭就是一个生死。我们坐在这里身体上这个细胞新陈代谢,随时都在新陈代谢都在生死中,所以生死在一念。普通认为了生死,哎呀,打坐坐得好啊,走的时候还会说偈子哟,还会耍花样,叫了了生死,了生死就是了现在当下一念,最重要,这是根本。你把现在的生灭心,不管它,并不是停止它,

  “依不生灭”,我们的自性本来是不生灭的,这个是重点了,我再给大家讲讲清楚一点啊。不过我没有本事讲得清楚,因为我没有得道,乱讲,你们要真听啊,因为我乱讲你真听你会悟道。我可没有道,真的哟,我这个话真语者,实语者,我绝对没有道,你们有道。所以好好听,现在不要看我也不要听我,把眼睛闭上听。真的,现在我在讲话,你眼睛闭着不是听清楚了吗?这是生灭心。你知道自己“我现在他讲什么听得很清楚”那个是不生灭的,不晓得你懂不懂?不懂我就收回,等于我没有讲。你坐在这里,你看我在讲话,你眼睛闭着都听得很清楚啊,听得清楚这个是生灭心啊,但是在这个生灭心听清楚这个中间的作用,有一个知道自己现在听得很清楚,他讲的什么,那个没有动过,那个是不生灭的自体,你注意哟,你抓住这个就恭喜你了。我没有道,你不要认为我懂这个啊,我是乱讲的,可我乱讲,你不要乱听啊,你真听就有办法了。他说你要学佛第一步,抓住这个以不生灭“圆湛性成”,刚才我讲的那个作用,你听也听到,闭着眼睛,听到是生灭心,你也同时知道自己听到,那个没有动摇过,那个东西是圆满的,无所不在。“湛”干干净净,象清水一样清极了,所以讲话声音它都听得见,它自己一点都没有动过清净的。“圆湛性成,”那个自性就是这个样子的,那个听声音的自性啊,观世音菩萨法门那个自性它本来就是圆成实相,圆满性澄。

  “以圆湛旋其虚妄灭生”你注意哟,你保持这个境界清清湛湛,“湛”很清净,你就是这样保持,你也不要用个心去保持,哎哟,我现在懂了一点,哎呀,糟糕,等一下下课不要掉了,就糟了,这又是妄想生灭心,不要起这个生灭心,你就很自然,随时都有,乃至你坐车也有,走路也有,做生意的时候,卖猪肉一边剁下去一刀,然后多少钱,三块钱,赶快拿来,那个还是清楚的。那个湛,湛然自性,清清湛湛,所以《楞严经》阿难不是第一句话,“妙湛总持不动尊,”清湛的,那么你保持自己这个清湛的自性,“旋”注意这个旋哪,它会倒转来,回转来了“旋其虚妄灭生”,倒转、逆转,倒转把这个虚妄生灭,你只要保持这个清净,等于一杯水一样,你摆在那里不动嘛,慢慢那个泥巴沙子都沉淀下去了嘛,佛告诉你就那么简单,他是传法给你哟。也不要你念咒子,也不要你念佛,也不要你练气功,他说你就那么保持这个,“旋其虚妄灭生”慢慢慢慢这个心又乱,乱就比较静一点,静一点慢慢慢慢减小一点,水一样慢慢“伏还元觉”,注意四个字哟。慢慢慢慢那个泥巴沉淀伏下去了,沉下去了,都没有了,妄想烦恼都没有。你不要歪起个眼睛在想,这一想又是烦恼了,见浊。哎你不要想嘛,叫你不要妄想偏要去想,“嗯,这是什么道理呀,”完了,见浊。又把你搅乱了,叫你不要浊啊,不要脏啊,湛是干净,清清净净。“伏还元觉”这个沉渣子烦恼一伏下去以后,本来自性、本觉自性就现前了,就会明心见性了。

  “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注意哟,佛在这里完全传给你了的哟,释迦牟尼佛亲传的哟,你不管密宗啊,显教啊任何的宗教,我们本师是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上佛法的本师是释迦牟尼佛。所以“得元明觉”,那么你把这个沉渣子,烦恼沉淀,这个清净下去了以后,慢慢就明心见性了,你可以得到元明觉。元:是本来的自性,光明的、本觉的,那个是不生不灭自性,那么你基本啊,初步学好了,学佛的第一步,“为因地心”,你先要认清这个,入手才没有错。这个因地心拿到了,你慢慢天天练习,行住坐卧,也照样做人做事哟,并不是叫你不要做人,哎哟,我拿到了这个,好象抱到了个金娃娃一样,一天到晚抱,抱紧了会抱死了的,放松了会飞掉的,这个东西很怪哟。你就也不抱紧也不放松很自然的,做人还是做人,吃饭还是吃饭,此心永远保持清明。然后嘛,这个是功夫了,功夫,什么叫功夫?以这个因地,第一步加上时间加上练习,加上慢慢慢慢修行到家了,“圆成果地修证”,可以证果了,证佛的果。低一点证个菩萨果,再差一点也得个罗汉果,再没有得个梨山的苹果也可以呀,总有一个果吃嘛,你不要搞了半天没的果,这是圆成果地修证。下面告诉你这个方法是什么?所以你什么都不要用心,什么法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把法教给我们了。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注意哟,这一段诸位好好自己参去。将来不要找别人了,要修道找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错。翻开这里把它背来。这个道理是什么?“如澄浊水”我们现在心中凡夫都是烦恼,等于这杯水脏了嘛,你要使这个水澄清下去,你不要另外用一个方法。你说我要打坐入定,打坐就打坐了,不要打坐那个死相,还有个什么方法啦,还有什么任督二脉嘛,你不在那里打坐哟,你在那里打妄想,哦,通了通了,背脊骨有一点点,那个死相讨厌吧,那个烦恼加痛苦。你就清清湛湛,气脉有没有?有啊,气脉自然会通你不要管,那是觉,见闻觉知,你要被气脉困绕了,你就是落于见浊,烦恼浊,命浊,现在给你讲得很清楚哟,不是我讲得清楚啊,佛讲得很清楚啊。所以你不要求一个法门,你静就是静,你觉得我要静,我静坐已经静了嘛,不要再加上一个静,头上加一个头,糟糕了,头重了,头痛了,所以打坐坐到后来都头痛,因为你头上加头嘛。你说我头头就是头啊,定已经定下,你说我两腿一盘,两腿一盘就好了,两腿一盘然后不要吵,我打坐啊,还要扣扣齿呀,扣扣牙齿啊,咽口水呀,你在那里又不是吃酒席,搞这些鬼明堂干嘛呢?静就是静了嘛。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你把脏水放在杯子里,就是把它摆在这里,怎么样等它干净?你就摆在这里不动,那个水久了不是沉下去了吗?就那么简单嘛。

  “静深不动”,你把它摆在这里不碰它,你说我腿发胀,腰酸,酸就酸它的,那是腰酸同我什么关系呀,对不对?你说我腰酸了,你那个知道我腰酸了那个东西不酸的呀,对不对?那个也酸啊,那你就酸透顶了,那就糟了,那是不酸的呀。腰在酸,你不要去配合它,不要见闻觉知,你不要去感它,有感就应。所以病啊,那里痛苦只有三分,你说哎哟,我鼻子流鼻涕呀,我刚才流鼻涕,现在因为《楞严经》门硬把它堵住啊,楞也不讲了,啊欠又来了,那是心理作用。病只有三分,心加上七分,十分病,感应,这就是感应,你不要去感它的。“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这一杯水摆在这里不动它,它慢慢泥巴沙土沉下去,那么一沉下去了,

  “清水现前”,那个清净自然就出来了。清净不是你修来的哟,自己本来的清净就出来了,把所有修持的道理都告诉你了。那么你们要念咒也可以,因为你们烦恼多,做生意的心里,我念了一千遍咒,念完了累死了,那也是清净啊,也是这个方法啊,对啊。做气功嘛,做了半天,到了后来也累到了,你说哎呀,好定啊,好清净啊,我修了有功夫,屁的功夫,你累了嘛,你当然自性现前嘛,是真话哟。乱讲要负责任啊,这个地方不好坐的呀,坐下坐不对了就下去了,这个真话注意啊,他说你这样一来,佛拿物理的道理来比方你清净就现前,等到清净现前,这个清净不是你外来的哟,等于水一样本身就清净,你自己清净。这个时候啊,第一步功夫,“名为初伏客尘烦恼”。这个学佛有点上路了,他告诉你不要走错了路。不要用别种方法,换句话佛讲到这里,一直告诉我们你要求佛成佛,没有什么方法,你求自己。你求自己,自性清静就清净了,不要外求的,不要好奇,不要迷信,信自性,你对于自己真恭敬了,就是对佛菩萨也恭敬了。换句话你对佛菩萨恭敬,对自己就要恭敬,你不尊重自己,不重视自己,也就是轻视佛菩萨,因为你就是佛菩萨,每一个人都是因地上菩萨,为什么看不起自己呀?所以要断就断,要空就空,一切在我,你这个样了,清水现前清净,名为初伏,初步,“伏”你注意这个伏啊,就是伏下去,客尘烦恼初步这个烦恼清净了,清净现前了。注意哟佛的比方好极了,清净现前了。这个水里的泥巴沉下去了,清净现前了,可是这个底子里头还有泥巴,对不对?根根没有去。所以你很清净坐在这里,逗你一下你就受不了,你最爱的小女儿啊儿子,放学一回来一按门铃,“妈”,嘿,你呀,再清净?噢,回来了,哎哟,腿麻呀,好痛啊,儿子啊女儿啊等一等啊,妈妈在打坐啊腿麻啊,原谅原谅啊,一点都不清了。因为那个根根还在。这个泥巴是伏下去,泥巴底子还在。

  “去泥纯水”。这是讲到后面修持了,佛在这里没有多讲了,你先做到第一步差不多了,慢慢再加修持,等于把这个杯子里的泥巴渣子拿出来了,都化掉了,去掉泥巴完全清水了。

  “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永远断除了根本无明,不会有捣乱了,根本的无明烦恼断了。

  “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到了后来,这一步就是果上的事了,永远断除了根本无明,随时都是明心见性,明白这个阶段,一片光明中,内外都是光明,不是有相之光,无相之光。“明相精纯”精:透彻,纯:没有一点渣子。那么你这个时候只好在那里打坐不下来了?不,照样做人做事,当然你不要表现我有道,那已经没有道了。真正有道的人没有道的,同普通人一样,照样的吃饭,照样的喝茶,一切都照样,可是他心境不同。“一切变现,不为烦恼”他心中真无烦恼,空了的,那么你说这个人还会笑不会笑?照样笑啊,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发而皆中节之谓和,这是我们儒家道理出来了。清净的时候喜怒哀乐不动;那么当喜怒哀乐的时候,他也有啊,可是他没有真的,它无根的。所以“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这个境界。不过你们年轻人现在有没有读过《中庸》?恐怕《中庸》读过大家吧。这个时候一切的所作所为,你照样的做人,你学科学的照样做工作啊,修电脑的照样修电脑啊,做工的照样做啊,看不出来你是个有道的人,但是你心境不同啊。“一切变现。不为烦恼”,不是真的烦恼。“皆合涅磐清净妙德”,那么你的所作所为处处都是菩萨的功德,第二步很深啊,不过你暂时不要希望第二步,第一步先回去把水搞搞清楚。这一段很重要,佛讲了第一个问题分三节答复,就是要我们不要以生灭心开始,不要以有所求心开始,就是以自性本不生灭的,那么你说我没有找到,没有找到没关系呀,你就那么静下去,换句话你怎么静啊,傻不愣登的就这样下去就好了。这就是第一个问题,佛现在讲第二个问题。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注意哟,《楞严经》的秘密又来了,刚才我讲佛传了一个法门,初步的功夫都告诉我们了,初伏客尘烦恼,对不对?他说依这一步,你再进一步可以证果了,对不对?证果里头讲得很马虎,是不是?证果里头再去泥纯水就是一句话就完了。这个泥巴怎么去呀?在下一节里头,第二个问题里头就有第一个,注意啊,不然说我讲了又不说,说了等于不讲了,注意啊。所以他说你要注意,阿难,第二个道理,修行人。你们毕竟要想发菩提心,菩提者觉也,觉就是大彻大悟,求觉悟的心悟道的心,你们一定要想发心求佛道吗?

  “于菩萨乘生大勇猛,”你硬生出来很勇敢的非要成佛不可吗?大勇猛很难哪,大勇猛也不容易哟,所以后来佛家有一句话,佛门里一句话“勇猛心易发” ,一股作气牙齿一咬,头发剃了出家,一股作气很容易;或者我今天打坐,非要闭关,坐死在这里算了,这个很容易。“常远心难求”,搞个三天两天累了,心里想想不对了,我还是要下坐,这个地方不行,这个因缘不顺,自己对自己很会原谅,各种解释的话就来了。他说你要真发勇猛心。

  “决定弃捐诸有为相”,你决定心里头决定了吗?弃是抛弃,捐就是丢开了,你决定丢开了一切有为的法门有为的现象,世间相都不管了。他说那你要进一步,上面讲五种烦恼都讲了,

  你“应当审祥烦恼根本”,就是我们这个妄想思想、这个烦恼它的根本从哪里来?人怎么有思想?怎么有感情?怎么有痛苦?这个烦恼思想根本哪里来的?“详审,审详”就是后来禅宗讲“参”,就是审查自己,仔细的审查自己,观察、审察、详审、思维等等合拢来,在中文一个名字就叫参,就包括了思维,详审观察等等。他说你应该参究这个烦恼根本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一睡醒了就有思想,睡着了还会做梦?这个根本烦恼从哪里来?

  “此无始来发业”,构成生命业力,才有我活在这个世间,就是由业来的。

  “润身”象麻油一样象营养品一样滋润现有的生命叫润身。

  “谁做谁受”他说你要找出我在痛的时候,谁在痛啊?脑子在痛?心在痛?哎哟,说我好心痛啊,你心脏真痛了?心脏不会痛的哟,心脏真感觉到痛了很严重了,那心痛在哪里呢?说我现在笑,谁在笑啊,牙齿在笑?嘴巴在笑?思想在笑?我是谁啊?谁是我?当然不要变成那个西毒欧阳锋一样,“我是谁呀?”真疯了。我究竟是谁呢?说我老了,心没有老啊,老的是谁啊?老的是这个,那我在哪里呢?说我现在能够痛能够笑、有感情有痛苦,我在哪里?吃饭,谁在吃饭?他在吃饭吗?它没有吃啊,它吃下去又屙出来了,它也没有要,究竟为谁而吃呢?这个烦恼思想的根根在哪里?这就是禅宗参究了,“谁作谁受?“你说我在做,你做了什么?做了几十年事一点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做过一样,本来没有做过。你说哎哟,我过去受过好大痛苦啊,现在呢?我昨天好快乐啊,现在呢?谁在受啊,所以你要找这个。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阿难,我告诉你,你想求证佛道,证得菩提,你如果不好好参究、观察烦恼根本是哪里来的,这个地方搞不清楚,你永远不能够知道这个妄想虚妄(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尘:外面物理所发生的境界 )你永远不知道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啊?它颠倒因果在哪里啊?你永远找不出来,那个所在关键你就找不出来。

  “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那个关键你都没有找到,“处尚不知”你还不知道,怎么样能够降伏一切的妄想能够成佛呢?能够得道呢?那是不可能的嘛,你在乱搞嘛,那怎么可能?你总要把工具认到嘛,你自己这个心念都没有搞清楚,你叫做修行,你不是自欺欺人吗?“处尚不知”在哪里来你都搞不清楚,“云何降伏取如来位”那么你把烦恼妄想怎么空得掉呢?你口口讲空,你空得掉吗?那么你说我口口讲“有”好不好?那你有得起来吗?有,你有有看,叫你念佛,观想阿弥陀佛就站在前面,你想想看你不神经了才怪呢!你如果真看到了你神经了,不看到也不对了,那真的观想起来,那个得了道的人观想阿弥陀佛在前就现前哟,自己的境界上清清楚楚,就站在这里,他不会神经。是和诸佛菩萨可以通的,可是你做不到。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虚空它也没有打结,但是你也没有办法把它破裂,因为虚空没有办法把它破成一画一画,它是个圆形体,所以空性不是分解可以修的。譬如说我修行已经到几步了,我现在好象最近好一点啦,自性本空嘛。“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你在轮回中,它也没有动摇,你成了佛,它也没有多出来。

  “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虚空自身本来无相,没的形也无相,有个形相就不叫做虚空,那是物理世界的虚空有空相。真正的空无相,所以《心经》告诉你:观自在菩萨告诉舍利子:舍利子,是诸法空相,就是这个道理。这个空无形象无结解。它没有打成结也用不着解脱。

  “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所以他说你为什么不能成佛不能得道?不能得解脱烦恼?你晓得呀,你家里自己有六个贼呀,有六个坏蛋跟着你,你跟六个坏蛋俩跟在一起走,你还是个好人啊?当然是臭蛋了,跟着坏蛋走一定是臭蛋了。他说所以你现在眼耳鼻舌,我们大家修行都靠这个,眼睛闭好观想佛,;耳朵听声音啊,听啊,不要乱听啊,佛啊;鼻子啊,练气啊,搞什么,念佛好好念啊,都是眼耳鼻舌那里搞,在身体上再不然搞气功啊,任督二脉打通啊,三脉七轮起来啊,拙火啊,那给你一把洋火多好呢!没有洋火我送你个打火机,马上有拙火了,放在肚上一烧就出来了。拙火,什么叫拙火他也不懂,只晓得那个名字,所以都在身心上乱摸,都在耳鼻舌上乱摸。眼耳鼻舌身意六为贼媒。我们生命本来是圆觉的,这个肉身也就是佛身,悟了道。这个心性自性就是法身,这个肉身就是报身,但是因为我们自己跟着这六个坏蛋走,眼耳鼻舌身意走,自己跟着它走,“自劫”自己偷了自己家里的东西,监守自盗,你自己把自己偷掉了。

  “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自己把自己这个宝贝偷了,本来我们这个生命,你不要看上面讲四大合成不重要。现在也告诉你四大很重要啊,这个生命,心物一元的哟。本来是个宝贝,也是给你自己糟蹋了,都是自己糟蹋了,没有别人害你,所以你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他说你搞不清楚啊,因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烦恼不能解脱,于器世间就是物质世间跳不出去。所以不能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这是佛讲第二个修行的关键,开始来了,还没有完。(第30集完,善观乐听录)

返回目录

-----------------------------------------------------------------------------------------------------------------

更多南怀瑾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