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菩萨乘之六度——智慧度的体性(一)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菩萨乘之六度——智慧度的体性(一)
 
                    净界法师
 
    好,我们再看下一个智慧度,我们先把智慧度念一遍:
 
  《广论》云:奢摩他者,谓心一境性,毗钵舍那,谓正观察。
 
  好,我们把这个观的体性,做一个解释,请大家打开补充讲表,附表三,这个观的部分。观它也是有简单的说明,跟比较详细的说明,我们先看比较简单的说明,看第一个,我们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又凡拣择如所有性,尽所有性,诸善妙慧,悉皆摄为毗钵舍那品。
 
  这个观也是分成因跟果,因地有两个,它的整个观的特性呢,就是又凡拣择如所有性,尽所有性。这个拣择这两个字怎么说呢,前面的止,我们对于佛号是忆念而已,它是无分别住的。除非你这个佛号操作得很不好了,你必须要正知来引导,你暂时把佛号放下,思惟一下娑婆世界的苦,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那把佛号引导你加强皈依,这个是例外。
 
  正常情况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只有听声音没有做任何分别的,这个叫止。但是观就不一样了,拣择它是有分别的,它叫如理思惟,那当然这个如理,就是依止教理来起观,依教起观,观察什么呢?观察两个重点。
 
  第一个,如所有性,这个如所有性,就是观察因缘所生法的总相,因缘法的总相就是空观,空观为什么叫如呢?因为它是不变的,你造了善业,你的本性还是清净,你造了罪业,你的本性还是清净,它不随你个人因缘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所以你观照真如的时候,你的心是安住的,它不随你一时的因缘的变化而躁动,这个叫做如所有性。
 
  第二个,尽所有性,就是观察诸法的差别相,各式各样的因缘,整个十法界的因缘果报,这个是随因缘变化的,这个就是因地,空观观察真谛理,假观观察俗谛,观察以后有什么好处呢。诸善妙慧,成就不可思议的这种,空假中的无漏的智慧,这个叫做毗钵舍那。所以这个智慧呢,是透过你经常的去观察得来的,应该怎么观察呢,我们看详细的说明,看第二段。
 
  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即于如所善思惟法内,三摩地所行影像、观察、胜解、舍离心相。即于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若忍若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毗钵舍那。
 
  这个地方就讲得详细了,什么叫观呢,首先我们看它的因地的第一段,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止故。修观的条件是以止做基础,先从寂静才起观照。所以我们进入佛堂的时候,你不能直接观照,不可以,理论上进佛堂不能直接诵经,不可以,因为你的心散乱,也就说你的心造业力薄弱,你的心光已经外泄太厉害。
 
  进入佛堂第一件事情先拜佛,先把能量积集起来,加强你的造业的功能,先拜佛,拜完佛以后经行一下,然后打坐,这个时候完全是无分别,只有把你心的能量,把它收摄回来而已。也就是说,一定是以身心的寂静轻安做依止的,才能够起观,等到你的心觉得,喔,明了寂静的心现前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起观了。
 
  怎么观呢,即于如所善思惟法内修观,这个如就是随顺,随顺于你所善思惟法内,善思惟法内就是说,你曾经学习过而熟悉的佛法,修观跟胡思乱想最大的差别,就是你要先学习。有修无常观,你要知道什么叫无常的道理,你要修这个真如观,你要知道什么是真如,你要找到门,教法就是修观之门。
 
  所以你必须要你在修观之前,一定要对于这个法,要善巧的学习思惟过,学习过以后怎么办呢?三摩地所行影像,三摩地就是在你的寂静心中,因为你前面透过拜佛、打坐,把心调整到明了寂静了,这个时候把你要修观的那个理,把影像现出来。
 
  影像是针对本质来说的,比方说我们在观照真如,真如的本质,我们没办法亲证,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的影像现出来,我们透过佛菩萨的开导,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诶,这个时候,你心中出现一个清净的影像,虽然它不是本质,但是注意,它随顺于本质,它可以引导你趋向本质,这个很重要。
 
  我们过河到达彼岸,必须要有船,船不是彼岸,但是你不要忘了,船可以随顺于彼岸,它可以带你趋向彼岸。这个船就是文字相,文字相从哪里来呢,从经论的学习而来,没有其他的方法。所以我们必须,把佛菩萨祖师的文字,把它现出一个影像,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把真如的影像现出来。
 
  然后现出来以后做三件事情,观察、胜解、舍离心相,在那地方观察,原来我们的心,是本来清净的,这些乱七八糟的烦恼业力,它只是一个假相在心中跑来跑去。就像一个镜子上面的灰尘,它没有真实的去染污到我们的心性。观察以后,你会产生一种坚定的理解,我们以前听佛菩萨开示,听法师开示只是一个粗略的理解,但是经过你的深入的思惟观察以后,你会产生很深刻的理解。
 
  就像牛在吃草一样,你那个牛吃草,它一开始先把它全部吃下去,然后它事情忙完以后,跑到树下它开始反刍。这个牛,草吐出来,不断的细嚼慢咽,把草里面的这种维生素酵素,全部把它消化出来,佛法的道理亦复如是。
 
  我们前面是一种闻慧,喔,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是这么一句话。你知道这句话,但是你要从这句话,把它提升到你心中的一种光明,把文字相转成光明相,就是观察、胜解,用你内心的观察,把佛法的道理消化成一种能量,你不能够只停留在听课而已,不可以。
 
  你要有消化的时间,所以你在寂静的心中,喔,原来我们的内心,本来是这个样子的,是清净本然,人世间的痛苦都是你自找,你去攀缘,你不要去攀缘一切法,业力的释放,它很快就过去了,因为它是缘生缘灭的假相,没有一件事情是永恒。你进到这样观察以后,你的心慢慢慢慢对这个法的道理,就越来越靠近,越来越靠近了。文字不是道,但是它可以引导你趋向于道,它就像船一样,船不是彼岸,但是船可以带你慢慢的趋向彼岸,所以你到了胜解的时候。
 
  第三件,舍离心相,为什么要把这个前面的影像舍离呢,因为你观久的时候,心则散乱,观的时间不能太久,因为它以寂静做基础。所以你观久的时候心开始躁动,因为名言分别,是会带动你的躁动相,所以你大概观了五分钟,十分钟以后,就不要再观了,再把佛号提起来。
 
  把这个前面观的这种影像,道理的影像舍掉,然后再恢复到止,念个十分钟佛,再念个十五分钟佛,让心再寂静下来。然后再做第二波的观察、胜解、舍离心相,不断的一遍、两遍、三遍的重复的修学。这个就是整个修观的三大重点,观察、胜解、舍离心相。然后就在这种寂静的影像当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就做了四件事。
 
  正思择就是空观,最极思择就是假观,周遍思择,就是一种粗略的观察。刚开始我们先大纲式的观察,那慢慢慢慢你的心,对这个法更熟悉,再周遍伺察,就是微细深入的观察,四种观察,到这个地方因地圆满。
 
佛法修学概要——237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念佛四十八法:26) 报答持名
下一篇:没有了!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