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二十八)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7日
来源:   作者:达真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二十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分十二:(一)礼敬支 (二)供养支 (三)悔罪支 (四)随喜支 (五)请转*轮支 (六)请佛住世支 (七)回向支 (八)愿差别 (九)愿边际 (十)愿利益 (十一)劝受持 (十二)总回向

  (十一)劝受持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大家已经了知了修习《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和利益。若是能真正深信,自然就会珍惜。对这个法,对这些不可思议的境界生起真实无伪的信心,是非常难得的。如果真正生起了信心,修行、成就都没有什么难处,修行不会有压力,更不会退转。因为自己知道了这才是解脱、圆满的唯一方法,其它的途径佛都已经否定了。如果要解脱、圆满,只有靠佛法才能做到,这是真实不虚的。

  佛法和智慧是一个意思,佛法含智慧,智慧含佛法。若没有佛法,就没有智慧,你就没有办法解脱烦恼和痛苦。真正能明白和深信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有再多的钱财、再大的权力,也解决不了问题。钱财越多烦恼越多,权力越大痛苦越大。包括结婚、生孩子都是痛苦的因,都是烦恼的因。

  我现在就以我们所追求的这四个法为例来说明,这些都是烦恼和痛苦的因,其他属于世间的琐事也都是如此。

  梦想发财和希求权力是现代人的两种普遍现象。很多人都在拼命地积累财富,大多数人在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世间人都认为结婚生子是件幸福快乐的事。人们自认为有钱、有权、有地位了,就能解决问题,就能幸福快乐,但这些都是颠倒的。佛已经讲了,凡夫的所想所行是背道而驰的。“所想”就是幸福、快乐,觉得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所行”就是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地挣钱、积累财富。所谓“背道而驰”,就是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烦恼痛苦的因,只会给你带来痛苦,只会给你带来烦恼,不会让你从中得到幸福和快乐。钱、权、名气、荣誉等都是如此。

  结婚、生子这两个现象更普遍。有的人觉得结婚就能幸福快乐了,可是哪里有幸福,哪里有快乐啊?结婚没多久,越来越烦恼,越来越痛苦。实在没办法,就觉得是不是缺个众生啊?已经有一个冤家在身边了,还觉得不够,又想找个讨债的,于是就想生孩子。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孩子生下来了,一天两天觉得很好,过了几个月、几年,就感觉有压力了,更麻烦了,于是,烦恼越来越多,痛苦也越来越大。没办法啊!这一切都是陷阱,是自己不小心、不晓得,跳下去了,陷进去了,难以自拔。就这样生不如死地过日子,一年一年地折磨自己,遭受痛苦!

  真的,众生太可怜了。原因到底出在哪里?觉察不到啊!然后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怨天尤人,整天陷入无休无止的烦恼痛苦中。这都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没有办法!既不听佛的劝告,也不听善知识们的提醒,自以为是,自作主张,一切都由自己承受,谁也没法救你。

  现在若是真心想学佛,真心想修行,就要转变态度,不能再自以为是、自作主张了。要听佛的教言,要听善知识们的指导。目前所感受的这些只是小事,大事还在后面呢!每天都在造业,将来一定会堕落,要在三恶趣里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啊!那个痛苦是无法想象的,出脱无期啊!

  大家要明白,世间所有的这些都不是快乐幸福的因,而是烦恼痛苦的因。佛法里强调的是从因上入手。如果在因上转变,果也就转变了。现在怎么办?不能做痛苦烦恼的因,要做真正快乐幸福、解脱成佛的因。解脱烦恼与痛苦,这是四圣界里阿罗汉与独觉佛(辟支佛)的境界。佛和菩萨不但解脱了烦恼和痛苦,而且福德和智慧达到了究竟圆满。我们现在学修普贤行愿,这不但是解脱的因,还是成佛的因,不只是解脱烦恼痛苦,甚至福德和智慧都能达到究竟圆满。

  人人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不愿意遭受烦恼,都特别希望自己的福德和智慧能究竟圆满。不仅是人,一切众生都有这个心愿,都在追求这样的结果。现在要相信,唯一能达到目的的就是普贤行愿,就是大乘妙道,这就是解脱烦恼痛苦、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唯一的方法和因缘。

  如果大家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知道了普贤行愿的重要性,也知道这是唯一的出路,没有别的选择,学佛修行就没有什么可难的了。现在的问题在于自己还是不确定。若是真正确定了,就一心了。我经常讲,学佛修行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比学佛修行还重要。对一个渴望解脱成就的人来说,应该把学佛修行放在首位,其他的都不重要。看看自己是这样的吗?

  为什么说成就要靠一心、靠诚心?如果一心和诚心都有了,一切就都具备了。但我们现在不是一心,觉得还有更好的。“学佛是好,但是有些事情也许更好,更能给我快乐。”然后就选择了去发财、去夺权,或者跟一个比自己更傻的人跑了。自己够傻的了,对方也许更傻。一个傻子领着另一个傻子跑了。这是因为心没有确定,还不够虔诚,不是一心,总是动摇。于是在佛法与世法之间,选择了金钱,选择了权力,选择了那么一个人、一件事。

  若是你真明白了,真确定了,还会动摇吗?虽然也会有懈怠的时候,但是目标是确定的,知道“这是我唯一的目的,也是唯一的出路,没有别的选择。”即使有时候也会犯一些小错误,但那也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不能失去目标。否则,你就要在六道轮回中永无休止地流转,漂泊于轮回。就如同在街头街尾瞎跑瞎转的疯子一样,漫无目的。

  首先要确定目标,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正确的。如果有了目标和方向,你就不会漂泊、游荡,这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讲来讲去,就是要我们有取舍的能力——该舍的要舍,该取的要取。只有目标与方向正确,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你的一切努力、一切所做才是有意义的。之前,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

  要解脱,要圆满,行持普贤行愿是唯一的方法并且是最捷径、最殊胜的方法。若是你真的明白了,真的深信了这个方法,就更容易了。我们现在知道钱带给我们的利益,就特别深信钱,所以为了钱,为了一百万、一千万,怎么都行,几天几夜不吃饭不睡觉都可以,当牛做马都可以。几乎每一个世间人都是这样的,不可能有例外。若是有人告诉你,七天七夜不吃饭、不睡觉,就可以拿到一百万或者一千万,你一定会去做的,并且一定会做到的。

  学佛修行能永远让你解脱烦恼和痛苦,能立即把你的福德和智慧提升到最圆满的层次,这不是一般的聪明,是智慧;不是一般的福报,是清福,没有染污。福德和智慧都是本具的,到时候是自自然然、无穷无尽。因为我们的自性是无穷无尽的。

  普贤行愿就是这个因。好好行持普贤行愿,就可以永远地解脱烦恼和痛苦,福德和智慧都能达到最圆满,若是真的明白了、深信了,不用说七天七夜不吃不睡,就是一生当中不吃不睡都可以,一定能做到,要有这样的决心。

  也许有人怀疑:“一生中不吃不睡,能受得了吗?”不是一生中真的不吃不睡,要的是这种决心,要的是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若是心能这样真诚和坚定,一下就成就了。若是你真明白了,若是真能下决心不吃饭、不睡觉,不是装,而是发自内心的,成就就在眼前。也许就在当下,也许明天一大早,你就在禅房里发光了,就成佛了。真的,根本不用等到七天七夜以后。

  若是为了得到一百万,必须七天七夜不吃饭、不睡觉,人差不多快完了,没等拿到一百万也许就离开这个世界了。我是拿这个做比喻。世人就是这样,很傻、很愚痴、很可怜,所做所行都这样颠倒。若是一个智者,知道普贤行这么好,“为了行持普贤行,我就七天七夜不吃饭、不睡觉”!心一坚定,愿力一上来,业障一下就息灭了,本具的光明立即就现前。现在,大家听着感觉挺好,但是没有真正生起胜解信,还在犹豫中,没有下定决心行持普贤行,心力还没有上来,不容易啊!讲了这么多天,这一处很难撬开。

  大家听闻《普贤行愿品》也有意义,至少明白了很多教理,也生起了不同层次的信心,但是除了极少数人外,大多数人好像还没有真正生起胜解信心或坚定的信念。若是能生起就好了。前面为什么讲《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和利益?若是知道并且深信了它的功德和利益,“劝受持”就不难了。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普贤愿”是指《普贤行愿品》这部经。《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中的一品,也可以单独成为一部经。“读诵受持及演说”,展开讲就是十法行。

  第一、书写。就是对这部经有一定的了解,对这部经生起了信心,然后用手书写。以前是写,现在也可以印刷。但是应该保持一个觉悟的状态,即了解《普贤行愿品》的涵义及内容。《普贤行愿品》的字字句句都体现了普贤行愿,就是一切佛菩萨的行愿,也可以说是显示着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你对此深广的意义生起了信心,再抄写或印刷,功德不可思议。以恭敬心、信心去做,而不是盲目地做。

  现在抄写的人少,基本上都是印刷。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一说有功德,就图这个功德;一说能积累福报,就图这个福报。这样也可以,但是也没有多大意义。不一定能得到此处讲的功德和利益,即使得到了也很少、很微薄。以恭敬心和信心抄写《普贤行愿品》或者随喜印刷,将来所得到的果报“唯佛能证知”,只有佛陀才能了知,才能如是的衡量。不用说凡夫,阿罗汉、独觉佛,连登地菩萨都无法衡量。

  第二、供养。以恭敬心和信心供养。我们这边经书都是包在布里,为什么?那是无价之宝。《普贤行愿品》是无价之宝。因为你了解这部经的含义,了解这部经对自己的利益,了解这部经的威德力。

  我们现在哪有这个意识?甚至把《普贤行愿品》的法本都放在下面,放的位置比鞋还低。那天我去查房,很多人把鞋摆得都很高,书、法本都放在低处,根本没有当成法宝。

  《普贤行愿品》是让你永远解脱烦恼和痛苦,使你的福德和智慧达到究竟圆满唯一的因!为什么不重视?每个人都把钱包里的钱看得最重,随身携带,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抱着,根本没把《普贤行愿品》当回事,这不叫供养。若我们以恭敬心和信心了知《普贤行愿品》的重要性,了知《普贤行愿品》对自己的利益是无穷无尽的,真正认为这是无价之宝,真正明白自己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晚上都会舍不得放下,会抱着法本睡,这才是对的。

  供养就是放在高处。你们有吗?把《普贤行愿品》随便放,随便跨。你们知道跨经的过失吗?连表面上的恭敬都没有!佛一讲这些念咒、念经的功德利益,身体能好,能发财,家庭能平安,一切都能顺利,很多人就为了得到这些暂时的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的这些欲望,带着很大一个希望去学、去念。念了几个月、几年,没有得到如是的功德和利益,就开始怀疑了,开始埋怨佛陀,埋怨善知识。希望别怀疑佛的教导,不要埋怨佛,都是自己的问题。根本就不够虔诚,不够恭敬。

  念咒的功德和利益是佛讲的,念经的功德利益是佛讲的,念《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和利益也是佛讲的。“不对吧?是普贤菩萨讲的。”其实普贤菩萨本身也是佛,但是他示现上是菩萨。菩萨要讲这样的境界,还要靠佛的不可思议的广大神通和圆满智慧。在显现上,普贤菩萨当时给善财童子讲的时候,也是以佛的广大智慧、广大神通而讲的。其实普贤菩萨本身也已经成佛了,所以他也是以自己圆满的智慧讲的。怎么理解都可以。

  供养经书,尤其是《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和利益是不可思议的,暂时或究竟的一切行愿都能够圆满实现。“不对吧?我也供了,我也拜了。”你没有以恭敬心拜,没有以信心拜。信心也好,恭敬心也好,这都是从明理中产生的。你根本不了解普贤行愿,根本不了解它所讲的境界,根本就没有生起正确的信心和坚定的信念,所以你不可能得到如是的功德利益,这是自己的问题,你要明白。法没有问题,上师善知识也没有问题,主要是自己有问题,自己太差,别的什么也不差。

  供养,就这样以信心、恭敬心供养。供养的功德也是“果报唯佛能证知”。

  第三、施他。就是施舍给他人。怎么施舍他人呢?就是把它介绍给别人,让大家知道这部经的功德利益,让大家学修,让大家随喜印经等。也可以读给大家听,比如读给那些无形的众生或含生动物,蚂蚁、苍蝇、蚊子等。不是盲目的,而是以恭敬心和信心这样施舍给众生,才有力量。

  我们每天都念《普贤行愿品》,并且是唱诵,大家有没有想到对众生的利益?有没有想到布施给众生。你读的时候自己能听到,但你也要发心读给所有的众生听,这样,不但你自己在受益,众生也在受益!若是有更高的境界,都是一体的,这样念力量就更大了。你读给众生听,这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你认真读诵《普贤行愿品》,见到你,听闻到你,想到你的众生都会受益。读诵和读诵不一样,若认真读诵《普贤行愿品》,你洗脸洗手的水洒到众生的身上或众生接触到了,也会种下解脱的种子。这个力量是你无法想象的。但是要认真读诵、用心读诵才有这个力量。如果以妄心、以分别心念,不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去掉分别,放下妄念,读《普贤行愿品》,功德利益无量无边。不仅是自己,众生都会受益。

  第四、听闻。别人在读诵或宣讲《普贤行愿品》的时候,用心谛听,即以恭敬心、以信心来听。有恭敬心、有信心,才有谛听。真正的谛听是放下心态,放下妄念,否则,很难得到真正的法益。

  把第六意识调到平等的状态,平等的状态不是阿赖耶的状态,它是超越八识的。粗大的念是意识,阿赖耶识也有念,但是特别细微,觉察不到。要把心调到平等的状态,才能真正受到法益。

  谛听很重要啊!当听到他人读《金刚经》时,为什么慧能大师就收到了一个不同的信息呢?而那么多人在听,却没有收到这个信息。可能是他的根基好,自然就调到平等的状态去了。而其他身边的人、过路的人,听到的只是一般的声音或音声而已,不是真正的《金刚经》。六祖慧能大师听到的才是真正的《金刚经》,于是就接到了这个信息。当时他也不是很确定,但是他知道,除了六道之外,还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他知道了这个信息,就追求这个世界去了。

  听和听不一样。周围的人都听到那边在念经,但是慧能大师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就一下子与众不同了呢?大家要明白,就要这样听。其实这种状态特意调也难。根基好的人是瓜熟蒂落,自然而然就调到那种状态上了。我们也有这个可能。大家尽量往上调吧!总有一天,就能自动调到那个频道上去的。

  听闻的功德利益也是“果报唯佛能证知”。

  第五、读诵。每天以恭敬心、以信心读诵这部经。读经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开悟。读经要怎么读?佛经的字字句句、每一段、每一品都含摄着佛菩萨的境界,蕴含着诸法的实相真理,读经是为了了知、领受、体会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是读经唯一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口头上念得流利或是念多少遍数。持咒也是如此,每一个咒所含的意义是非常深广的。为什么说“深”?深到什么程度?它是不可思,不可喻,已经超越了言思。为什么说“广”?因为周遍一切处、一切时当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是。诸法的事实真相、事实真理就是“深广”。佛菩萨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也叫“深广”,它是超越的。自己尽量地去体会、体悟,甚至去深入、证得,这就是读经的目的。这个功德利益也是“果报唯佛能证知”。

  第六、受持。受持主要是用心来体会,用心来受持。受持的意义就是用心思维、观察、领会、体悟。果报也是“唯佛能证知”。

  第七、演讲。演讲不容易啊!演讲和演讲不一样,鹦鹉学舌谁都会,纸上谈兵没有难度,但是真正的演讲是以慈悲心和智慧摄持的,大慈大悲,大彻大悟,那种力量不得了,真正能净化众生的心灵!真正要让众生受益,真正要感化众生,必须要靠这些。花言巧语、纸上谈兵没有用,当时听着也许很顺耳,很顺心,但是里面没有力量,不起作用。所以我讲,要自然一点。

  要以慈悲与智慧演讲《普贤行愿品》,自己有修有证才有力量,才能真正入众生的心。如果自己无修无证,没有慈悲的基础,没有智慧的摄持,没有多大意义。也许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演讲能力,也许会说一些大道理,能讲出一段来,这都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大家若是真正想弘法利生,真正想感化众生,想利益众生,自己的修证是最重要的。

  现在有的人觉得,“我要文化没文化,要知识没知识,什么也不懂,也不会讲,将来能弘法利生吗?”能!弘法利生不是靠这些,若是自己真正有修有证,若是自己真正有慈悲和智慧,就能弘法利生。你看,慧能大师是个文盲,可他利益了多少众生啊!《六祖坛经》的词句没有多少,但是句句都有力量,能入众生的心,每一个具有善根福德的人,都能受到它的影响。

  不需要那么多的词句和语言,本来就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的事,甚至不说话也可以。

  中国人思想复杂,爱张扬,达摩祖师当时到中国,刚开始给大家示现的是什么?一句话也没讲。我看《达摩传》,此处感受最深,这里有着甚深的法义。之后看一部演达摩祖师的视频,几位出家人在禅房里参禅,他进去仅讲了几句而已。虽然我那个时候刚学汉语,还不是很能听懂。但是仅仅他这样的一举一动,当时不知道什么感觉,是说不出来的,我一夜没睡觉,整整哭了一夜。

  华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词句很简单。现在有些有文化、比较精通佛理的人这样说,“《前行引导文》里没有什么啊,都是一些公案和白话,那里有可学的吗?”我没有跟他争论,更没有跟他辩论,但是觉得这种人真的可怜。词句上是很简单,很普通,但是里面含着的是加持啊!里面含着的是力量啊!现在我对此也稍微有一点点的感觉,所以我现在特别重视这部论典。我这几年着重弘扬的就是《前行引导文》的内容。

  此外还有唱诵、思维、修习,这些叫十法行。

  我们可以以十法行学修《普贤行愿品》。按照十法行去做,功德利益无可限量。

  “果报唯佛能证知”:所得到的功德利益只有佛才能衡量,才能了知。除了佛,谁也不能知道,谁也无法衡量。不用说六道凡夫,包括这些阿罗汉、独觉佛、还有登地的菩萨都没有办法。阿罗汉、独觉佛,尤其是这些菩萨,也是遵循佛的教言。我虽然不是菩萨,但是今天在这里,我也是遵循佛的教言给大家讲《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和利益,都是依据佛的教言,都是靠释迦牟尼佛的力量。我哪有这个能力?我怎么知道《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和利益啊?这个功德利益确实是不可思议啊!阿罗汉、独觉佛虽然有那么广大的神通,也不能衡量;那些因地的菩萨也无法衡量;唯独佛才能知道,才能衡量。这个功德利益太大了,已经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言、不可喻了。现在是无法表达了,所以只能说“果报唯佛能证知”。

  “决定获胜菩提道”:这是以佛的智慧了知的,以佛的智慧认定的,所以是“决定”。“胜菩提道”就是大乘妙道,尤其是那种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是超越的。其实“获胜菩提道”,也就是圆满的境界,我们讲大圆满时,果也是道,道也是果,是一体的。

   今天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目录

----------------------------------------------------------------------------------------------------------------

更多达真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