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214)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1日
来源:   作者:界定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214)

 

  三、鞞诃提经(214)

  主讲人员:阿难尊者

  参加人员:波斯匿王

  经中大意:本经为阿难者与波斯匿王的对话录。国王听后欢喜赞叹,布施阿难鞞诃提衣。

  前面一部《法庄严经》(213经),实际上是由波斯匿王赞颂佛法殊胜的文章,因此与其说是“佛说”,还不如称之为“波斯匿王说”。而这部《鞞诃提经》,是佛陀的侍者阿难尊者与波斯匿王的对话录。关于此经的经题,即“鞞诃提”,是一件贵重衣服的名字,据说是国外进口(所谓的“国外”,也是相对于拘萨罗国而言,据说是摩揭陀国所赠送,实际上还是古印度自产),十分珍贵,波斯匿王不会轻易送人,由此可见阿难在波斯斯匿王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话说阿难有一天带着一位比丘,从祇园精舍出发,前往东园鹿子母堂办事。待事情办妥之后,二人便开始往回赶。当他们走到半道的时候,迎面正好遇到波斯匿王乘着一头大象,与大臣一起“俱出舍卫城”。从方位上看,祇园精舍应该位于舍卫城的近郊,而鹿子母堂在舍卫城的东面,距舍卫城大约步行半日路程的样子。波斯匿王出城做什么呢?原来他是到阿夷罗婆提河(五大河之一)去巡胜出游。

  阿难见到迎面遥见国王朝着他们走来,觉得还是避开一下为妥,于是便于随从比丘“道避至一树下”。但是国王眼力不错,看到了阿难——因为他对阿难很熟悉啊,打老远他一眼就认出来了。于是他对手下臣子说:“你们赶紧去请阿难尊者过来一叙。”

  波斯匿王问阿难道:“阿难!从何处来?欲至何处?”

  阿难答道:“大王!我从东园鹿子母堂来,欲至胜林给孤独园。”

  国王道:“阿难!若于胜林无急事者,可共往至阿夷罗婆提河。”就是说,假如阿难你没什么要紧事,就陪我去阿夷罗婆提河那里走走吧。

  阿难也不好回绝,便“默然而受”。到了目的地之后,国王便把垫在大象身上的鞍鞯取下来铺于地上,请阿难坐在上面。阿难有些诚惶诚恐——国王的专用御坐具,出家人怎么好随意去享用呢?因此阿难赶紧说:“止!止!大王!但心静足。”意思是说,我阿难若真的坐在象鞯之上,会于心难安的,因此万万使不得。

  波斯匿王对阿难挺尊重,也挺客气。他再三请阿难坐到象鞯上去,但阿难执意不肯。阿难于是拿出他自己随身所带的坐具铺在地上,然后坐上去。波斯匿王见此,也没有再坚持。于是大家分别落座,然后进行谈话——当然,所谈内容无外乎就是佛陀、佛法以及僧团(三宝),波斯匿王都佛法还是蛮内行的。下面是谈话的主要内容——

  (一)世间那些令人憎恶之行,为如来所不为。

  王问:“如来颇行如是身行,谓此身行为沙门、梵志所憎恶耶?”——如来做那些令世人憎恶的事情吗?

  难答:“如来不行如是身行,谓此身行为沙门、梵志聪明智慧及余世间所憎恶也。”

  王问:“如来颇行如是身行,谓此身行为沙门、梵志聪明智慧及余世间所憎恶耶?”

  难答:“如来终不行如是身行,谓此身行为沙门、梵志聪明智慧及余世间所憎恶也。”

  (二)何谓不善身行,以及身行之灾患。

  王问:“云何为不善身行耶?”

  难答:“谓身行有罪。”

  王问:“云何身行有罪耶?”

  难答:“谓行身行,智者所憎恶。”

  王问:“云智者所憎恶耶?”

  阿难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分为四个方面:

  1、“谓行身行,自害、害彼、俱害,灭智慧、恶相助,不得涅槃,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

  2、“彼可行法不知如真,不可行法亦不知如真”;“可受法不知如真,不可受法亦不知如真”;“可断法不知如真,不可断法亦不知如真”;“可成就法不知如真,不可成就法亦不知如真”;

  3、“可行法不行,不可行法而行”;“可受法不受,不可受法而受”;“可断法不断,不可断法而断”;“可成就法便不成就,不可成就法而成就”;

  4、如此一来,“不善法转增,善法转减”。

  结论:以上即为智者所憎恶之法,“是故如来终不行此法”。

  王问:“如来何故终不行此法耶?”——究竟是哪些原因,促使如来不行这些恶法呢?

  难答:因为如来已经“离欲、欲已尽;离恚、恚已尽;离痴,痴已尽”;并且,如来已经“断一切不善之法,成就一切善法”之故。

  (三)详列如来是如何行善之身行。

  王问:“云何善身行耶?”

  难答:“谓身行无罪。”

  王问:“云何身行无罪耶?”

  难答:“谓行身行,智者所不憎恶。”

  王问:“云何智者所不憎恶?”

  阿难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与上述的“智者所憎恶法”正好相反,便是智者所不憎恶,即:

  1、“谓行身行,不自害、不害彼、不俱害,觉慧、不恶相助,得涅槃,趣智趣觉,趣至涅槃。”

  2、“彼可行法知如真,不可行法亦知如真”;“可受法知如真,不可受法亦知如真”;“可断法知如真,不可断法亦知如真”;“可成就法知如真,不可成就法亦知如真”;

  3、“可行法而行,不可行法便不行”;“可受法而受,不可受法便不受”;“可断法而断,不可断法而不断”;“可成就法而成就,不可成就法便不成就”;

  4、如此这般,便使“不善法转减,善法转增”。

  王问:“如来何故必行此法耶?”

  难答:“离欲、欲已尽;离恚、恚已尽;离痴、痴已尽。如来成就一切善法,断一切不善之法。教师、妙师、善顺师,将御、顺御,善语、妙语、善顺语,是故如来必行此法。”

  波斯匿王听了阿难的一番回答,很是开心,于是他便赠送阿难一个“鞞诃提”衣:

  “我拘萨罗家有一衣,名鞞诃提,彼第一,王以伞柄孔中盛送来为信。阿难!若拘萨罗家有劫贝(绵衣)诸衣者,此鞞诃提于诸衣中最为第一。所以者何?此鞞诃提衣长十六肘,广八肘,我此鞞诃提衣,今为法故布施阿难。阿难!当作三衣,持令彼拘萨罗家长夜增益得福。”

  阿难见状,便一个劲地推辞:“止!止!大王!但心静足,自有三衣,谓我所受。”意思是说,大王您的心意我领了,但是东西我是万万收不得的。我已经有了三衣了,怎么能再起贪心呢?

  波斯匿王见阿难不肯收,便说:“阿难,你就不要客气了。你拿了这件衣服,再把你原来的那些衣服(三衣)布施给别人,不就两全齐美了嘛!你穿上这件鞞诃提衣,我相信会给我们拘萨罗国带来好运的!”

  阿难此时十分为难,但是他见波斯匿王以国家名义赠送给他衣服,若一再推辞下去的话,场面就会出现僵局。但是他深知“龙颜”不可触犯,否则稍有不慎就会招惹麻烦。于是他只好“默然而受”,然后与波斯匿王作别,返回祇园精舍。

  阿难回到精舍,面见佛陀,将见到波斯匿王并与之交谈的前后经过,一一向佛陀汇报。阿难对佛陀说:“世尊!此鞞诃提衣,今日拘萨罗王波斯匿为法布施我,愿世尊以两足著鞞诃提上,令拘萨罗家长夜得增益福。”

  佛陀没有拒绝,他“以两足著鞞诃提衣上”,然后让阿难将如何答复波斯匿王所提问题,详细加以介绍。待阿难述说完毕,佛陀为之印可,说回答得完全正确,没有什么过失。

  最后有一个细节需要我们留意,即佛陀“以两足著鞞诃提衣上”,表示为波斯匿王家族增福增益,这倒是古印度一个特有的风俗习惯,在中国好像从来没听说过。其实在《法庄严经》中也有一个关于睡姿的细节,即睡觉时头之所向,即表示自己所尊敬的方位。比如说佛居南方,信奉者睡觉时往往将头也置于佛居的方向,以示敬奉;而若将双脚对着佛陀,则表示不敬。这些细节看似小事,然而正是从这些细节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那个时代的信息。因此,读经不仅要把握大义,也要注意细微之处。如此这般,我们方可事半功倍,所获甚多。(09/10/13/ 界定,南海普陀山)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