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爱支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6日
来源:   作者:印良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爱支

 

  十二缘起为我们勾勒出了,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的生命轨迹。这条生命轨迹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是如何发生的呢?十二缘起如同车轮一般,不停歇的运转,为我们诠释出了一切。

  三世因果与十二缘起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过去二因:无明、行

  现在五果:识、名色、六处、触、受

  现在三因:爱、取、有

  未来二果:生,老死。

  今天我们要说的“爱支”就在“现在三因”里,且与“取·有”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很难单论,互为表里。

  爱,即是贪。爱支,即由爱为缘而于三界诸行上生起染着希求,体是贪。有二种爱:

一、自体爱,即迷内异熟果愚而发起的贪爱;也就是对精神物质组合成的生命体,恋恋不舍的眷恋。

二、境界爱,即迷外增上果愚,缘境界爱而发起的贪爱;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一切境相,生起坚固的贪著。

  由此二爱生发亲生当来老死位的识等五果种子,转更增盛,是为爱支。虽然其他的烦恼也有生发当来苦果种子的功能,然就胜而论,还是以贪为本,贪爱如水,于种子有特殊的润生势力,故立爱为支。

  当十一二岁至十八九岁时,行将成年,欲望既开,对于五欲六尘,自然心生贪爱。所谓于乐受顺境,则起贪恋之心;于苦受逆境,则生憎恶之念,唯未遍广求罢了。经云:“贪爱如水,能润生死。”爱为七情根本,最能润生。古德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此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有一种理论:“爱支、取支、有支实际上就是无明支和行支,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其它的识支、名色支等五支,都不是很关键的问题。今天我们会做这样的一个人,不是因为前世有了识、名色、入、触、受支,而完全是因为前世有无明,又因无明而造业的缘故。正是因为这两个缘起,所以才有了今生一大堆的痛苦”。我认为是不错的对“爱支”的解释。

  因为,爱如渴者求水般激烈的欲求。有色爱以至法爱的六爱之分。也就是欲爱、有爱、无有爱的三爱。

  缘认识而起的苦乐等感受一产生,对苦受就有憎避的强烈欲求;对乐受就有爱求的热望。这些强烈的欲求或热望,就是爱。也就是以爱来表示对苦乐受所产生的爱憎之念。

  爱是对领受难分难解、永无厌足的相状,十二缘起图上画的是醇酒美人,一个人在喝酒,而旁边有一个女人陪着,对于这个他是永远不会厌足的,我们就是这种状态。众生的爱欲和嗜酒人一样,无止境的追求,将使自己愈陷愈深。

  现在让我们来反观自心,在乐受生起之后,不离爱是否随之而来?相反,如果没有快乐感受,心里会不会贪恋?比如,在寒冷的冬季,你有两种房间供你选择,一间烧着暖气,特别暖和,而另一间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你是不是不愿意离开温暖的房间,而在寒冷的房间中一刻也呆不住?这就说明随着受,就会立即生起爱。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是如此,能带给你快乐的人,就乐意与他接触,如果有人让你难受、恶心就不想见到他,是不是?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欣赏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时,一集播完后还恋恋不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贪爱呢?原因是有过乐受的经验,就会产生希求不舍的心理。假如表演拙劣令人痛苦,你一看到立即就会转台,这些心理的产生决非偶然,都是受缘起规律的支配。因此,应当看清楚内心的缘起规律,即何处有乐受内心必定不想舍离,何处有痛苦必定不愿接受。这就是以“受缘生爱”。

  从爱这一支开始,我们可以有主动权,由受生不生爱,所生之爱是强是弱,都要观待无明。如果受的同时,非理作意强,则爱也会强烈生起。相反,如理作意得力,在爱生起的同时,就能遮止它的增长,进一步如果具有空性智慧,即使以习气力我爱现行,也能象强力制服羸劣一样进行遮止。

  从十二缘起有支当中,我们晓得任何一个业要感果都是经过爱、取两支的滋润。那么为什么会爱取呢?我们在面对境界的时候会有感受,在感受上面又生起烦恼,事实上眼前一切的东西都是以前造了因所感得的果,在十二有支当中说为“受支”。当果报现起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以前由于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对世间种种起贪爱,因此一直沉沦生死苦海。

  爱缘贪嗔转轮迷

  受生老死无休离

  出入五果爱支因

  了去二果赴莲池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