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如理如量之智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如理如量之智

 

  如理如量之智

  『悟入诸佛知见,了知照见诸法,实相之佛智慧,一切种智之道。』  

  我们这几天一直一个很重要的法,一定要很深入了解——佛陀来人间一大事的因缘,『开、示、悟、入』。佛陀来人间,应众生的缘,悲心不舍众生,所以佛陀悲智双运,应机『开、示』。但是众生的根机,『悟、入诸佛知见』,这要看我们是不是有用心,是不是用很单纯的心,恭敬信佛所说法,依教奉行。

  最近常常告诉大家,佛的心意,佛的趣向,我们应该要更了解;这就是修行的方向。佛陀如何指导我们,我们就往什么方向走,这样就对了。若能如此,我们要『悟入诸佛知见』,还能『了知照见诸法』。

  能够明明了了,彻底知道佛陀所说的教法,甚至能让我们心开意解,自然智慧之光就能够照入心,所以『了知』,让我们很了然。把心门打开,里面能看到外面,外面的光明境界能够引入我们的心,这就是『了知照见』。这个光,佛的智慧之光,自然照见。我们了解诸法,诸法实相就是佛的智慧。其实佛的智慧人人都有,绝对要相信。佛陀是这样告诉我们。

  佛的智慧又称作『一切种智』。『道种智』、『一切智』,再来就是『一切种智』或称『一切道种智』,这全部收纳起来就是清净无染的智慧,这就是佛之智。

  佛陀来人间真的是很辛苦!一念悲心不舍众生,所以不断来人间,『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这是佛陀的目的。『知见道故』,就是要让大家入佛知见道。

  『道者能通之意』,这个『道』就是通达;能通、能走的路叫做『道』。

  ⊙入佛知见道故:道者能通之义。有漏道有二:善业通,使至善处;恶业通,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谓之道。所趣之处亦名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也。

  但是,对凡夫而言,有漏道有二项:一项是善业的道。这个善业的道若通了,就使人人能够走入善道;就如我们若懂得道理,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知道这个善的道路一定要走。

  我们『慈济宗门人间路』,就是人人寸寸都用爱铺路这样走过来,这叫做善道。善道通了,就是造作福业,那就到至善之处。

  还有第二,就是恶,『恶业通,使趣恶处』。若是恶业之门一开,就不得自拔。世间人恶缘若是很强盛,明明应该走的是好路,但是受恶友牵引就容易走入恶道去。

  例如报载,有一位没人要的孩子,一对夫妻去带他回来,用爱抚养他,从小就很疼他。但是,这个孩子有恩不报,为所欲为,一直在外嫖、赌、饮样样会,一直到在外面欠债好几百万,来向养父母要债、讨债。若不肯给他钱,父母在吃饭,将他们桌上的饭拿去倒给狗吃,甚至打父母,真的是很忤逆。

  这对父母听到养子回来就很怕,把门关上,养子捶到门破,说:『你若是不开,我就与你们同归于尽。』要用瓦斯与他们同归于尽。父母很怕,报警,警察来了还是一样,没有悔过的心。这就是恶业。恶业若通,他就往这条路一直去,执迷不悟,一直陷下去。这也是一条路,一条道,叫做恶道;恶道之业若通,他就这样一直堕落下去。

  所以,善恶二业都叫做『道』,就是路。你选择好的路走,就是造福人群;你若是一条恶业的路通了,一直陷入,就六亲不认,恩将仇报,造恶业。善恶之业都叫做『道』。

  『所趣之处亦名为道』,所走的方向、地方,也叫做『道』。所以说『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都是叫做『道』。

  所以,佛陀来人间要引导我们众生,都是要『入佛知见道』。能够『悟、入』知见,佛的道理,这就是我们所要走的路,是佛的道。

  前面我们说过了,『一切道种智』。这个『一切道种智』,或叫做『一切种智道』,这就是佛陀的智慧,要来引导我们的方向,所以我们要用心。佛陀的道理,佛陀的知见,何谓『佛之知见』呢?佛的知见,『一切种智』的道理,它分二项:一为『如理智』,二为『如量智』。

  ⊙一、如理智: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

  『如理智』就是说,『诸佛菩萨以如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他向我们说的法就是证实的道理,教化,希望众生能够彻见实际的理,这叫做『如理』,就是真如、实的道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如理智』。要让我们知道,我们真正回归如来真如的本性,这个境界就是『妙极寂静』。到达真如本性就是,『妙极寂静』,自然就是无增无减,『在凡不减,在佛不增』,所以是名『如理智』。众生平等,大家应该要了解,没有可分别之处。

  ⊙二、如量智:诸佛菩萨通达一切境界,若见众生乖离于理智则成生死,若见众生顺于理智则得究竟净寂光土。

  再来叫做『如量智』。『量』,虽然一切无增无减,虽然是这么寂静的境界,不过,佛陀要在人间度众生,他还要有『如量智』。毕竟众生的根机不整齐,所以就要随众生的根机来设教。

  『诸佛菩萨通达一切境界』,因为有种种不同的境界,若是看到『众生乖离于理智则成生死』。『乖离』就是违背,众生已经乖离、违背了理智,就有生灭,有生死,善恶在这生死中,随着因缘在这生死中造善恶业。

  刚才我们说过那位忤逆子,那就是乖离理智,这对父母这么疼惜竟然一点都没有感恩心,而且这样败他的家,用他的财产,还用这种的忤逆,这种叫做『乖离』,乖离理智。像这样,不得自己生死于六道中。这是诸佛菩萨看众生的生态。

  『若见众生顺于理智,则得究竟净寂光土。』众生若能顺此道理,好好听法,好好修行,同样人人还是能够回归本性,人人都有可能到『究竟净寂光土』。

  如来清净本性就是净寂光,这叫做涅槃。涅槃的境界是寂光土的意思,就是心地非常干净,非常光明,静寂清澄的境界。这就是我们人人本地的风光,每一个众生都有的心地风光。只是我们一念偏差,就是千步错、千里遥,变成了众生与佛距离离得那么长与远。这就是佛陀来人间要教化我们的目的。

  诸佛菩萨必定要具足了『如量智』,才能观机逗教。量这个众生的机根,若是钝根、钝机,就要用小法来摄化他,来度化他;若是利根,就用顿悟之法来度化他。这就是佛陀将要度众生,本具如理的智慧;应众生的根机就要如量的智慧,这样来应机逗教。这是诸佛菩萨的智慧。

  所以,我们众生应该要知道,『如理智』,我们自己本身的风光应该有。我们在人群中与人人相处时,我们也要用『如量智』,看这个众生的习气是什么,若脾气很不好,我们退一下,让一下,等到心的气下来时,再来对他锲而不舍,来接近,来度化他。

  所以我们要『拉长情,扩大爱』。佛陀对我们众生都不放弃,何况我们在人群中,何况我们是在共修、同修、同行、同道场中,我们更要有较开阔的心。他的习气,我们的习气,我们要多多看到别人的习气,我们要时时来警惕自己,他有这样的习气,我们应该要看自己有这样的习气吗?我们若也有这样的习气,我们就不要用这样的习气再去对待别人。

  所以,我们面对不好的习气,要时时用感恩心,他在教育我们,感恩、接受,我们就不要犯这样的过错。若有人心量很开大,心宽念纯,无论如何都不与人计较,这个人我很佩服他,我也希望做一个令人佩服的人,所我就要向这个人来学。孔夫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叫做『如理智』与『如量智』。大家要用心。

  『道』,这个道有善恶道,善恶道在我们凡夫叫做『有漏道』。有漏的道,还是在凡夫的境界,心还未定,所以善的道业来引诱我们,我们有好缘要赶紧把握,向这条善道多造福业;若是恶道,我们要自我警惕不要堕落。这都叫做『道』。

  我们现在要学的是不增不减,寂光土的境界,那就是『静寂清澄』,因此我们要『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这就是『静思法脉』人人应该要修持。所以人人时时要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